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明朝谋生手册 > 第八八三章 绝不姑息

第八八三章 绝不姑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无论是集议、部议还是廷议,汪孚林这一年多来都参加了不少。?

作为天子近臣,御史本来就有很大的机会参与高层决策,更何况,汪孚林还不是普通的监察御史,而是广东道的掌道御史。

这会儿当他踏入东阁的时候,放眼看去,他就发现到的人很少,但大多数是熟面孔。

左都御史陈炌这是他的顶头上司,自然最熟悉不过。户部尚书张学颜曾经是辽东巡抚,他在辽东时与其打过多次交道,在兵部尚书谭纶去世之后,他还“孤注一掷”在廷推的时候推了张学颜,为此和汪道昆“闹翻”。虽说张学颜入京之后,他与其并没有太过密切的往来,但此时心照不宣一笑,在外人看来也颇有默契。

反而是接替王崇古的兵部尚书方逢时,他虽说常常见,但总共也没说过几句话,因此不过行礼致意而已。

再有便是掌管锦衣卫的都督佥事刘守有,这位虽出身麻城刘氏这种士大夫之家,但因为是武官,基本上很少出现在东阁这种地方,此时自然颇为醒目。

面对这种配置,汪孚林在心里一沉吟,就知道今天廷议之事只怕就和辽东大捷之事有关。可即便如此,他仍然觉得参与的人实在还是太少了。其中最微妙的是,都说科道科道,都察院来了陈炌和他两个,六科廊却是一个人都没有,吏科都给事中陈三谟这个张居正的亲信竟然没来,这就显得有些失衡了。不过,最名正言顺的兵科,都给事中和左给事中全都在辽东,此时没人来却也还算合乎情理。

就在他这个年纪最轻,资历最浅,官儿最小的一一和其他人厮见过,主动在最末位入座之后,就只听外间传来了一个声音,道是元辅张先生到。

虽说阁臣不参加廷议这种规矩早已形同虚设,但张居正大多数时候也是不会轻易参加廷议的,以免外间议论阁臣侵夺部权。但此时此刻,迈进东阁的张居正却步伐稳健,半点没有犹豫在居中主位上一坐,扫视了一眼众人,就直截了当地吩咐道:“刘都督,之前那个速宁下锦衣卫诏狱讯问,结果如何,你对大家说一说,也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众人这才明白,刘守有今日与会,竟然是为了这事来的。原先在众人心目中,这么一桩匪夷所思的诡异案子,十有八九只是朝中有人看不惯辽东李成梁一手遮天,顺带坑一把戚继光,可张居正竟然兴师动众召集他们这些人廷议,那么显然之前那猜测就有些偏离真相了。

果然,刘守有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速宁已经交待,他和察罕儿部那些被陶承喾杀的降人并不是一路人,他是泰宁部酋长速把亥麾下的一个百夫长,原本是犯了必死之罪,不但自己要死,连同家人也要被贬成奴隶。然而,此次速把亥听说了辽东那场大捷引来的风波之后,就千方百计让他潜入辽东,在光懋面前拦路鸣冤,争取把事情闹得天下哗然。速把亥还吩咐他在被押送入京的路上,于蓟镇境内自己了断,如此还可以连蓟镇总兵戚继光一块坑进去。”

“!”

汪孚林此时此刻的心情,一个惊叹号都不足以表达,至少得一连串脏话外加一连串惊叹号才够。他因为张居正夺情前后的那一系列事件,一直都揣着阴谋论的思维,觉得这件事看似算计的是李成梁和戚继光,但恐怕还是冲着张居正去的,所以才想方设法把包袱丢给了刘守有,却没想到这种够直接的阴谋竟然是泰宁部的酋长速把亥一手操纵。

不得不说,要不是因为楼大有够机智,王继光和郭宝也还算有点运气,说不定就真的被速把亥给成功了!

大吃一惊的何止是汪孚林,方逢时和俺答汗的右翼蒙古打惯了交道,却不大熟悉左翼蒙古的察罕儿部和朵颜三卫,这会儿也一样感到震惊。张学颜在辽东呆了多年,对泰宁部的速把亥不可谓不熟,可对这一招也着实感到后怕。至于陈炌,他是没打过仗,也不怎么熟悉虏寇,可一想到都察院的监察御史险些给虏寇算计了,他那心火就噌噌噌直往上冒。

所以,陈炌竟然是第一个开口问道:“刘都督,此事确凿无疑?”

“陈总宪,锦衣卫诏狱中那几个好手拷问了速宁数次,其中细节用各种方式追问了不止五遍,最终比对,确认速宁所言应该就是事实。”

刘守有当然省略了速宁已经被拷问得体无完肤,只求速死。之前接下烫手山芋时,他对郭宝这个惹事的下属恨得咬牙切齿,可如今他不得不感慨阴差阳错,因祸得福,就因为郭宝说了一句锦衣卫诏狱比三法司更适合审问速宁这个人,这桩功劳算是稳稳当当落在了锦衣卫头上。

“既然是事实,那么事到如今,应该立刻派人去辽东。光懋之前被速宁所惑,那么说不定眼下还在沿着这条线大肆追查,届时不过是虏寇快意,辽东将领则因此怨望,军心不稳。”张学颜自己就是从辽东出来的,即便在辽东时,和李成梁也绝非时时刻刻都一个鼻孔出气,也时有分歧,但在这种时候,身上打着鲜明辽东烙印的他当然选择站在辽东将领这一边,“还请元辅立刻上奏皇上,召回光懋,安抚军中。”

张学颜都这么说,之前因为自己是兵部尚书,同样因为辽东大捷而升官受赏的兵部尚书方逢时,也立刻附和道:“陶承喾是否杀降,如今已经不是重点,重点是虏寇因此而兴风作浪,当此之际,国事为重,更何况,难不成还把颁赏军中的一万两银子给收回来不成?”

陈炌则是耿耿于怀王继光险些被人坑死,而且,出于科道之间的竞争心理,他干脆重重一拍扶手道:“光懋如此轻易被人蒙蔽,往小了说是失察,往大了说,却不啻为助纣为虐。他这个兵科都给事中实在是太轻信了,应该调他回来,让与他同行的兵科给事中程乃轩安抚军中,以免生变。”

张居正却一直都没有说话,直到三个堂官一一表态,他这才看着忝陪末座的汪孚林问道:“世卿,此次泰宁部速把亥奸谋未能得逞,多亏你想得周到,居功不小,你对此事如何看?”

汪孚林刚刚听到张学颜、方逢时、陈炌这三位部堂级高官一一发表意见,全都表示外敌当前,团结为重,他着实有些嗤之以鼻。他去过辽东,当然也知道李家父子善于征战,功勋赫赫,但就因为这个缘故,很可能存在的杀降冒功这种事也轻轻放过,那也实在是太纵容了。

因此,听到张居正问自己的意见,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此话一出,方逢时遽然色变,张学颜有些不可置信,陈炌则是大吃一惊。这其中,张学颜更是忍不住想到,之前汪孚林在辽东之行的时候,他也好,李成梁和李如松父子也好,看似对其不薄,但都有借其之故,行自己之谋的心思,结果汪孚林在抚顺关耍了个天大的花招,把他们一块给坑进去了。说得好听那是在辽东结下了一段旧情,说得不好听,那可是不小的龃龉。

所以,汪孚林从前竟然在兵部尚书廷推的时候推他,他还是很吃惊的,但对方既是主动示好,他当然不会往外推。可现在看来,难不成那时候没吃亏还赚了的汪孚林对自己还算友好,可对李家父子反而耿耿于怀,这会儿趁机报仇?

而汪孚林也看到了其他人的震惊和不自然,可他更在意的是,张居正不置可否,一张脸纹丝不动。为了说动张居正,他又加重了语气。

“原因很简单,若是纵容,今天有一个陶承喾杀降,明日就可能有李承喾,张承喾……就算这些所谓降人的真假难以界定,也应该报由上官,然后再报给朝廷处断,而不是他擅自一杀了之。”

说到这里,汪孚林就只见张居正显然露出了几分认真的表情,他就继续说道:“有功大将,立功当赏,但有过也应当加以惩治,至少要让人知道,朝中已经知道了真相,而不是一再惯着,纵容其骄矜之心。速把亥此次的奸谋固然可恶,但若不是陶承喾让其有机可趁,又怎会闹得此番牵连到这么大?”

“辽东乃是如今天底下打仗最多的地方,李成梁又骁勇善战,功勋赫赫。从前辽东有多糜烂,张部堂应该是最清楚的。可以说,正是在张部堂和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带领下,辽东方才有如今长治久安的局面。天下九边,辽东因为要面对朵颜三卫、察罕儿部、女真诸部的侵扰,军官多有战功,最容易升迁。倘使在辽东尚且有军官为了升官发财而谎报大捷,那么九边之中其余没有战事的边镇,若也有军官效仿,擅启边衅,杀降冒功,那岂不是乱套了?”

方逢时之前只觉得张居正对汪孚林实在是有点过分器重,即便是对于之前汪孚林那次辽东之行,他也更多地认为,那得归功于沈有容的胆大善战,沈懋学的出谋划策,可此时此刻,他不得不承认,要是那时候没有汪孚林在背后鼎力支持,拖延时间,十个沈有容也别想出抚顺关去,出去了也会被人追回来,最后也未必能够一战成功!

可理智上知道汪孚林是对的,并不代表他就要支持汪孚林的意见。毕竟,身为兵部尚书却被人当面驳回,他的体面何在?李成梁的恩赏要收回,之前对他这个兵部尚书的恩赏呢?这不是几匹布几十两银子的问题,也不是恩荫一个儿子入监之类的问题,而是堂堂兵部尚书的面子问题!

想到张学颜之前一直支持李成梁,此时也应该会反对,他就寸步不让地和汪孚林顶了起来,一口咬定速把亥会趁虚而入,长定堡大捷是否有猫腻之事应该顺势了结,不应纠结不放。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应该支持汪孚林的陈炌固然没加入,张学颜竟也满脸若有所思地保持了沉默。一时间,一场廷议就成了他和汪孚林两人针锋相对的个人辩论会。直到张居正最后不轻不重拍了一下扶手,汪孚林闭上了嘴,他这才也停止了这场口舌之争。

“辽东之事,需得快刀斩乱麻。”张居正一句话决定了接下来的基调,继而就看向了汪孚林说,“世卿曾经去过辽东,那就再去一趟,把光懋换回来。此事拖得时间越长,那就越容易引来方方面面的猜测,你的任务便是在最快的时间里将此事平息。”

汪孚林顿时微微一愣。他要想去早就去了,用得着推荐程乃轩吗?他正想试一试能不能把至交好友给推上去主理此事,就只听张居正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让你去的理由很简单,你在辽东颇具盛名,又和李家人有过一段交情,不是光懋他们这只有名头的给事中能够相提并论的。而且,若按照你铄的,对辽东兵将需得恩威并济,这分寸你自己把握想来也比别人更合适。”

敢情竟是自己把自己给套进去了!

汪孚林瞥见陈炌那微妙的表情,想到辽东巡按御史安九域乃是这位左都御史刚上任就看好,于是放在辽东的,他就有了主意。

“首辅大人若信不过兵科都给事中光懋,那不若交给辽东巡按御史安九域。安九域万历五年试御史,今年考满,刚刚实授辽东,素来以能干称之。何况巡按本来就是代天巡狩,朝廷派了光懋和程乃轩过去勘验,已然出了这样的风波,若是我再去,不免就显得朝廷太信不过辽东文武了。另外,与其召回光懋,不若将京中此事六百里加急告诫于他,令他和程乃轩十五日内具疏奏明勘验结果,然后回京。再令安九域覆勘,同样上奏。两相印证,再定处分。”

此话一出,就连刚刚和汪孚林争得面红耳赤的方逢时,都不由得有些发愣。张学颜也以为汪孚林打算作为钦差走一趟辽东,炫耀一番权威,发现其根本不愿意,连张居正的意思都敢驳回,虽说心头安定不少,也不禁为其捏了一把汗。

至于起头心里有些不痛快的陈炌,听到汪孚林竟然推荐安九域,他登时心中大喜,连忙附和道:“元辅,一而再,再而三派人去辽东,确实兴师动众。世卿此言,确实是上策。安九域刚刚上任辽东巡按御史,绝不会文过饰非!”

张居正见汪孚林一脸要多诚恳有多诚恳,请求自己收回成命的表情,很想指着这家伙的鼻子大骂一顿。

都察院中每年遴选巡按御史,那都是争先恐后,更何况正儿八经出一趟钦差?这儿竟然有个惫懒的家伙不愿意!

ps:昨天家里停电,这是我在上海二十年第二次遭遇区域性停电,没写出来,今天只能一更……(未完待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