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战争之王 > 第 107 部分阅读

第 107 部分阅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正对着大海的山体上,一个直径四米左右的山洞吸引了周吉平的注意。最让他感到过分的是,山洞口还站着两名持枪的布须曼士兵。也就是说总共面积不到一百平米的山间平台上,居然安放了五个人、五条枪——这实在是一种没必要的浪费。除非这五个人要保护的东西,真的具有保护价值。

平台上被清理的干干净净,而且周吉平看得出,这种清理是常年在进行的。因为他在边边角角的地方,看不到刚刚拔除草本植物后,植物根系所留下的土壤隆起,看来布须曼人对这里确实是很重视的。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四十六章 先民遗迹

不好意思,今天又是只有两更

看到木巴长老一行到来,洞口的两名持枪哨兵立即整齐的持枪敬礼。那军容姿态比其他布须曼士兵强了不少,就是比周吉平的野战排也不遑多让,显然这两个哨兵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可不小。

木巴长老走到洞口的守卫面前,低声向守卫吩咐了句什么。那守卫点头应声后,转身就向平台侧面一条小得不起眼儿的小路跑来周吉平对这两个像模像样的哨兵印象还不错,可当他看这个哨兵转过身去撒腿就跑的样子,周吉平被气乐了——简直是一副老百姓的样子,哪里还象个经过训练的士兵!难道布须曼人的士兵全是这个样子?

那个士兵很快就返回了,这次手里却提着两盏应急灯,显然小路那边是通向守卫们的休息室之类的地方。

接过应急灯,木巴长老把其中的一盏交给杜卡,然后四人一起走进了山洞。

山洞并不深,也并不算大,宽度甚至不够四人同时并排行进的。在木巴长老和利拉的带领下,周吉平和杜卡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走在洞内坑洼不平的碎石路上。

大约向里走了七八米的样子,随着山洞向右稍稍拐弯,洞外的光线已经不能照亮洞内的景物。木巴长老率先打开了应急灯,后面的杜卡也在周吉平的帮助下打开了应急灯。在灯光的照耀下,几人又向前走了十多米就走到了洞底——一处宽大的洞室所在。

周吉平接过杜卡手中的应急灯,上上下下一通照。他这才发现,这里是这个山洞最大的地方,大约有四五十平米大小,呈椭圆形。洞室内有几处用碎石砌成的床,床上有一些未清理干净的茅草,显然这是用来休息的地方,只是多年没人使用过罢了。

灯光一闪,洞室内墙上的一些特殊痕迹吸引了周吉平的注意。是岩画?还是壁画?周吉平不禁举起灯来,把灯光照向洞内石壁,然后走近了仔细观看。

“这是先民的遗迹!”木巴长老也举着灯走近,为周吉平解释着。

轰然一声,迷底在周吉平面前骤然揭开——汉字!周吉平精神一凛,几乎扑到石壁上虽然这些字是繁体的,而且年深日久字迹也非常模糊,但这还是让周吉平心里生出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和亲切。

“你认识这些吗?”木巴长老看到周吉平认真观看的样子,知道这些对他来讲陌生的符号打动了周吉平,但他还是忍不住想要从周吉平那里得到证实。

周吉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只是连连的点头,算是回应木巴长老的话。应急灯的灯光把周吉平的剪影遇到山洞的石壁上,仿佛几百年落难中国船员的生活情景又再现了似的。

以前虽然从老龙那里了解到过他们是大明船员的事情,但从自己叫什么都想不起的老龙那里听到的事情,连周吉平也有些不敢确认。如今,证据就真真切切的摆在自己的面前,由不得周吉平不激动莫名。

老龙的事情确实是真的,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确实到过这里,达蒙和布须曼确实有明代中国船员的血统传承。六百年,这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印迹啊!

过了好一会儿,周吉平才从兴奋中清醒过来。

六百年?六百年又怎么样,六百年后的今天自己不也同样是以一个落难者的身份到这里来的吗?自己和他们的命运何其相似。他们留下了这些印迹,无非是想让后来人发现,尤其是希望来自遥远母国的亲人发现。可现在呢?即使被自己发现了又怎么样呢?自己不也是一个自身难保的过客?

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周吉平把应急灯举过来,认真石壁上的字迹。木巴长老和利拉、杜卡看了看忽然变得有些消沉的周吉平,不知他为什么叹息,却又不知该对他说什么。

这些字迹斑斑驳驳,笔画较粗,但都是大小接近的正揩字,显然书写者的力是很不错的。写的材料,周吉平估计那是用红色的颜料和着某种树胶写下的,不然这些字迹不能在海边石洞的岩壁上保存这么久。不过即使是这样,也至少有一半儿字迹和笔画都模糊,或者掉落了下来,这让周吉平读起来很是吃力。

石壁凹凸不平,写在石壁上的字迹也只能顺着岩壁上的石头不规则的分布着。周吉平看了好一会儿,才找到这些字迹的开始地方。

当先几个大字,由于笔画比较粗,周吉平还是可以辨认出:“明**永乐二十年……”

永乐二十年是哪一年,对历史不太清楚的周吉平当然没有准确的概念,但他至少能够根据野史中说的: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为寻找被他篡位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而进行的。当然野史就是野史,一个皇帝能为了一件捕风捉影的事情下那么大力气,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过从这段野史周吉平也能推断出,永乐皇帝应该是在即位不久就派郑和下西洋了。现在石壁上记载的是永乐二十年,那就应该是郑和七下西洋中比较靠后的几次吧?

周吉平猜对了。(老犇可以提醒他一下,这是郑和六下西洋的时间——互联网上查的!

继续向下读,石壁上的文字中:“家乡…盼归…故国…”等等字眼儿出现得最多,不用猜周吉平也能明白,这是书写者思念故土而写。

由于这些字体都比较大,所以不多的几百字几乎占据了石壁的大半。而越是最后这些字,因为离洞口越近,受到潮湿海风的影响也越大,也就越发的无法辨认。到最后周吉平只在一块大石头上,看到了人工凿刻的痕迹。

即使是凿刻上的,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下来,字迹的边界也一样模糊不清了。再加上繁体字的笔画都比较多,周吉平也只能分辨出这是十二个人的名字——也就是说当初有十二个人流落到了这里。这倒是和当实老龙所说的“十几个人”的说法吻合了。

看周吉平停了下来,呆呆的看着石壁,木巴长老凑了上来。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四十七章 归乡遗梦

硬着头皮对书友们说:今天还是两更

啊——别拿石头砸啊!

“达蒙大酋长,你要不要到这里来”看周吉平一直认真的在看石壁上的字,过了好一会儿木巴长老才指着另一面的石壁,对周吉平说。

“那边有什么?”周吉平一边问着,一边好奇的随木巴长老向那里走去。

在灯光的映照下,周吉平看到地面上有一个用碎石头垒起的石台,石台上放着一些粗糙的陶罐。而在石台下面,则乱七八糟的堆着一堆碎瓷片之类的东西。由于灯光主要照得是石台上方,周吉平也没太注意这些东西。

“这是什么?”周吉平指着这些陶罐问木巴长老。

“这是先民的骨灰,先民们曾经留下话:‘希望他们的子孙能够把他们的骨灰带回他们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就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木巴长老向周吉平解释着,处在暗影中的面孔呈现出一种时光的沧桑。

故土难离!周吉平理解这些落难船员的心思。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落叶归根,虽然他们的人永远留在这里了,但死后却依然要把自己的骨灰留下来,希望能有朝一日返回自己的故乡。细想起来,这份萧索的思乡之情,无法不让人惆怅。

不过,他们盛放骨灰怎么用这么粗糙的陶罐?中国可是生产瓷器的大国,这是不是有些丢脸?周吉平心中狐疑着,伸手轻轻触摸着灰黑色的陶罐。入手确实是很粗糙的感觉,有的地方甚至都不怎么圆,但用手一掂,倒是颇有份量的样子。

用手掂陶罐的时候,周吉平已经站在了石台前,脚下正好是那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时他才注意到这些东西之中有些白色的反光。

如果说碎石台相当于一个供桌,那么台下的这些东西就应该是贡品喽!不知这里有什么好东西没有?想到这里,周吉平轻轻把陶罐放好扶稳,然后蹲下身来察看这堆乱糟糟的东西。

碎瓷片,碎瓷碗,锈得分辩不出形状的铁器,朽坏得一碰就会掉渣的木头块儿……这都是什么?一样有用的也没有。而刚才他看到的几点白色反光,就是从这些碎瓷片中没有被灰尘遮挡的部分反射出的。

“这都是布须曼的打渔人多年来从海中发现的,因为相信这些是先民的遗物,所以都被送到这里来了。”木巴长老在一旁对周吉平解释道。

“哦——”周吉平心里豁然开朗,一下子醒悟了过来。自己也真够笨的,遇上海难空手逃难都来不及,谁又会拿着那些精美易碎的瓷器?这些粗糙的陶罐应该是这些落难船员生前在东非大陆上特别制作的,用的应该是本地的陶土,再加上船员们又不是什么制陶专家,能够做出这些安放自己骨灰的陶罐就已经不错了。

虽然这些陶罐很粗糙,但质量还是不错的。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些陶罐历经几百年也没什么损坏,这就很好地说明了问题。而至于脚下这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已经被布须曼人翻拣过不知多少遍了,如果有好东西,他们也肯定不会给自己剩下的。自己在这堆破烂里翻拣,纯粹是浪费感情。

想到这里,周吉平缓缓站起身来。

“大酋长,你看,这是什么?”杜卡在一边举着应急灯,指着石壁左上方说。光注意这些有形的东西了,墙上斑斑驳驳的一些印迹倒没引起周吉平的注意。

可这是什么?大块大块的,像是污迹,或是烟熏过的痕迹……海图!

周吉平的心又不争气的跳了起来,这居然是一幅绘制粗糙的海图!而且就算年深日久,就算绘制此图的人技艺不高,可对地图颇为熟悉的周吉平还是能很快地认出来。

凑近了细细察看,马六甲、印度洋、红海、东非海岸……无一不有!不过,虽然用来绘图的颜料也是用树脂类上色材料做的,但由于这幅图的面积比较大,多年来海风和潮湿空气对图的侵蚀还是比较大。许多地方已经没了原来的样貌,剥落了颜料的石壁一块块的露出来,禁不住让人扼腕叹息岁月的无情。

石台左边……那石台右边也应该有啊!周吉平一把从杜卡手中抢过应急灯,向石台右边照了过去。果然!右侧的石壁上,斑驳陆离的颜料组成的,竟然是一艘郑和宝船的图画!

显然,这些画都是同一个人画的。虽然这个人的画技一般,不管是地图还是宝船,画的都算差强人意。但这个人却把郑和宝船的气势和海图的轮廓都准确的表现了出来,哪怕时光过去了几百年,但一看之下周吉平还是体会到了当年明代中国航海的强大实力。

看着这些六百年前落难船员的“遗作”,周吉平心里感叹不已——六百年的时光,这些当年遗留在这里的中国船员除了留下了这些东西,已经没有什么能证明他们来过这里了。当然,可能还在布须曼人和达蒙人血液里,也留下了一些来自遥远大陆的基因。可这又能如何呢?当年他们除了像原始人一样呆在这个山洞里,企望着故国的船能够来接他们回去……可他们盼到死,也没能等到。

由此,周吉平也悲哀地联想到了自己。自己会不会也像他们一样,只能在墙上留下些斑驳的画,然后等自己死后,让后人把自己的骨灰装在同样粗糙的陶罐里?然后等着后来人把自己的灵魂送归大海的那一边?

周吉平的情绪刚刚消沉下去,可只是一瞬间的功夫他就醒悟了过来:不行,我命在我不在天!只要活着,自己就不能低头。自己宁肯成为把这些落难船员送回国的人,也不能成为让后人把自己骨灰送回家的人。

这样想着,周吉平刚有些颓丧下去的腰背一瞬间又挺拔了起来,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那股自然气势,连旁边身处黑暗之中的木巴长老等人都感觉得到。

虽然他们不明白周吉平的情绪为什么会在短时间里有这么大的变化,但他们却本能地对周吉平这种自然流露出的气势感觉到折服。这是一种本能的感觉,就像是需要庇护的小鸡见到了老母鸡一样。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四十八章 日月双辉

“为什么不把这些图画保护起来?”周吉平问木巴长老和利拉两人。

“哦,我们已经在保护了。多年以来,这里是不允许部民们随便进入的。”木巴长老沉吟了一下回答道,然后把目光落到周吉平的脸上。无意之中,周吉平的身份似乎已经有了些微妙的变化,俨然成了四人之首。

“不是这样保护,是用一种特殊的中性胶,把它们完全封固在岩石上。”周吉平指着壁画说,声音沉稳而有磁性,在空旷山洞的回声里,他的声音似乎有种别样的力量——不容置疑。

“中性胶?那是什么?”木巴长老显然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我知道,”利拉忽然把话接了过来:“在古代建筑壁画保护中常用的,不过在这里肯定是没有,得派人去欧洲买。”

“那就去买一点来,这些壁画毕竟是达蒙和布须曼先民的遗迹,就这么湮灭了实在太可惜了。费用由我们两家一齐出,你们看怎样?”周吉平借灯光看着木巴长老和利拉讲道,口气却是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

看着周吉平有点反客为主的说话,木巴长老既意外又有些惊讶。偏偏这些话还是讲在道理上,让又讲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一时间弄得他有些张口结舌的不知该怎么回答。

这次利拉接得倒是快,没等木巴长老接上话,他直接把周吉平的话接了过来:“没问题,这次派出去的人就会带回来。不过这笔费用算不上什么,由我们布须曼人出好了。”

听到利拉说话,木巴长老意外的看了看“自作主张”的他,想了想还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出口。

再次站到石台前,周吉平高高举起手中的应急灯向石台上下的石壁上照去,这次他又有了新发现。在石台的上方,有两块斑驳的痕迹组成了一幅抽象的图画:一个圆形的印迹像是太阳,另一个弯弯的印迹则像是月亮——太阳、月亮——日月双辉——明

“这是布须曼的旗帜,也是达蒙和布须曼的象征。”这次为周吉平解释的是利拉。一旁的木巴长老又意外了一次,他看了看主动凑到周吉平身边讲解的利拉,禁不住咽了口唾液。

“为什么,为什么月亮象征达蒙和布须曼?”周吉平看了看利拉问。

“达蒙的栖居地是恩格洛,是月亮形的;布须曼人的栖居地是恩格罗,是太阳形的。所以说,达蒙和布须曼人,是兄弟,这从几百年前就开始了。”说话的时候,利拉认真的看着周吉平,态度显得很是真诚。

周吉平看了看利拉,点了点头对他说:“兄弟!兄弟!这个词可不是随便说的,这个词象征着责任与承诺。”

“放心!请达蒙大酋长放心,我代表布须曼发誓:一定遵守自己的承诺,永远把达蒙当成自己的兄弟。我可以向上帝……哦不,向达蒙和布须曼共同的先人起誓!”这次利拉的反应出奇的快。

站在周吉平和利拉侧后方的木巴长老有些发傻了。他实在不相信这些话能从利拉嘴里说出来,尽管这是他盼望已久的,也是他非常希望利拉讲出来的。可他还是被利拉语言能力的突然爆发而震惊,而激动,而兴奋。

周吉平也被利拉的这番表示弄得楞了一下,他只不过感叹了一下兄弟的意义,却没料到利拉能说出这番话来。他偏头看了看躲在阴影里沉默的木巴长老,心中暗道:这个老头儿可真不简单,看来他教会了利拉不少东西。

不过周吉平可没打算接受利拉的誓言:“相比起来,达蒙更重视行动,而非誓言。我愿意相信利拉大酋长的誓言,但我更愿意见到利拉大酋长的行动。”

“我不会让达蒙大酋长失望的!事实将证明我的话。在未来的伊玛拉草原上,象征达蒙和布须曼的日月双辉旗,将宣誓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次利拉的反应这次不光是木巴长老,连周吉平也被他的话小小的震惊了一下。

周吉平心里暗暗称奇:把这么一个总是冲动,言语不当的人,教导成言语恰当,反应神速的人,木巴长老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要知道,刚才这个利拉还撺掇着周吉平和宋猜动手呢!这还是刚才那个利拉么?这还是同一个人吗?

连周吉平都在暗暗称奇,为了这个幼稚的大男孩儿着了不知多少急的木巴长老,此时更是呼吸加快,内心激动不已了。看到利拉突然懂事起来,老人的泪都几乎流了下来。

周吉平没有说话,一方面是被利拉的突然爆发弄楞了,有些反应不过来;另一方面他可不想陪着利拉一起起誓,头脑发热之下,说出什么错话可就不好玩了。

哦?十一个?平视石台上的陶罐,这时周吉平才发现石台上的陶罐数量与壁画上的文字记述不一致。难道那缺少的一个就是老龙?有可能,当初也许就是他带着达蒙离开了恩格罗,杀向了草原,想找出一条通向祖国的陆路。

“唔——以后,如果机会允许,我可不可以把这些……”周吉平指着石台上的陶罐说:“把这些先人的骨灰都带回中国去?”

石洞内沉默了一下,木巴长老和利拉都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当然可以!”看到利拉这次出乎意料的没有抢先回答,木巴长老又赶忙出来救场,心中却有了那么一点点的遗憾:“先人早就期望着他们的子孙能把他们的骨灰带回家乡了,尤其现在我们又知道了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怎么?你要走吗?那,那你以后还回不回来?如果你不回来,达蒙和布须曼之间的合作怎么办?”木巴长老的话刚说完,利拉却问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这个问题让木巴长老的下巴都差点掉在地上,利拉这次想得太远了,连自己也根本没想到。不过,这个问题倒确实是值得一问的,毕竟开明到把祖龙之泪拿来做生意的,除了这个外来的“达蒙人”,恐怕其他人不一定做得到。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四十九章 空口许愿

已经有了两枚鸡蛋了,营养不错,老犇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因为书友的骂声和不满,也是让老犇前进的动力,至少有人关注这本书了。

不过如果书友是因为这两天更新慢的原因,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

一是父亲的病情恶化,肿瘤医院的医生有些束手无策,建议采取综合疗法——其实就是用中医药缓解一下,能有一天是一天。结果老犇这些天一直花时间打听别的治疗方式,结果顺便打听出一个胡万林式的“神医”——王振国。具体这个人怎么样,有兴趣的在网上搜吧,不看不知道。

二是犇太太前几天被朋友叫到外地去了,说是有好的生意机会,小犇就交由老犇和孩子大姨来带,老犇于是更忙了。结果让人郁闷,犇太太居然是被人骗到传销组织去了,好在现在已经跑了出来,上了返回的火车,只损失了些路费。

——这几天老犇一直这这些事烦着,所以……不说了。

书友们扔鸡蛋,老犇理解,但希望扔鸡蛋的朋友说说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这个问题确实问到了点子上。

人亡政息——是很多国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一点连落后的达蒙和布须曼也一样。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周吉平将来离开达蒙,那达蒙大酋长肯定是另有他人。而在这个人所主导下的达蒙,将来与布须曼人是敌是友,是和是战都是未知的事情。至于眼下双方就要进行的合作,那就更没有十足的把握了。

利拉的问话包含多种含义:一、周吉平个人是不是要离开的问题;二、周吉平离开后达蒙与布须曼之间的关系将会怎样维系的问题;三、就是达蒙和布须曼之间的钻石交易,是不是会因为周吉平的离开而终止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合并在一起问出来,就连木巴长老也要为利拉这次精彩的问话而感到兴奋。

这三个问题让木巴长老为利拉的智慧而高兴,却让周吉平有点发愁。

尽管双方目前还没有签定最终的合作协议,但看现在的情况,双方的合作势头还是不错的,合作的必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略一犹豫,周吉平就把自己手里的底牌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