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部分阅读
“哦,不知两位那位胜出啊?”徐斌看着张强那狰狞的笑,徐斌已经猜到了结果,但还是笑着问道。片刻之后,见两位都不说话,徐斌无奈的道;“赵老板?的了几票啊?”
“回大人的话,在下不才得了三票。”
“哦?得了三票还不才,那你想得几票啊?”
“大人,在下优化要说?”
“哦,张老板你有什么话说?”
“在下不服?要亲自尝试一下赵老板所酿制的的酒。”
“嗯,赵老板?你看呢?”
“嗯,我没有异议。”
“好,那张老板酒请品尝一下到底是那一杯酒品起来味道更为香醇。”
张强拿起赵敬堂的酒给自己斟了一杯,举起酒杯缓缓入口,脸上露出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再次拿起酒杯在入口一品,然后放下酒杯目光呆滞的看着前方,喃喃自语道;“不可能…不可能…”
“哦,张老板老板你说什么?…张老板…”徐斌再次问道;
“大人,这不可能?”
“哦?什么不可能?”
“这酒不是赵敬堂酿制的。一定是别人替他酿制的。”
“哦?为何这样说啊?”
“大人,昨日的时候我还亲自品尝过赵府酿的酒,酒的味道辣烈,丝毫没有香醇的味道,我自幼便在赵府学习酿酒,赵府的酒一直走的都是辣烈的老路,根本不可能使酿制的酒有香醇的味道。所以我推测这酒根本不是出于赵府?而是他赵敬堂用别人的酒来糊弄大人。”张强从位置上站起身来,向徐斌报了一拳,对着众位道。
“哦?赵老板?你对张老板的说法怎么看?”
“启禀大人,这酒确实不是我赵敬堂的的酿酒方子,但是这酒确实出自我赵府。”
“呵呵?这是为何?”
“回禀大人,在场的众位想必都知道,张强原名赵强是我爹爹的义子,学的我爹爹一身的酿酒绝技。等我爹爹死后,这个张强便自立门户一直想要吞并我们赵府,把我们赵府占为己有,这几年可以说什么手段无所不用之际,就在前一个月前,有个酿酒的高人来到我们赵府,我以我们赵府酿酒的一分干股为交换得到了高人的一分酿酒秘方,这酒是我经历一个月的时间才酿制出来的,昨天晚上才出窑,张老板不知道也是情理之中。但是这酒确实我亲自酿制。”
“赵敬堂,你…你一派胡言。世间根本就不可嫩有人在一个月的世间内酿制出如此佳酿。”
“张强起先我也不信,但是今天我信了,因为我就是按照那份秘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酿制的这酒。而且这人现在就在这场中。”
“是谁?是谁?我要亲自向他求证。”张强此时已经彻底的失去了理智,他自幼便为了追求酿酒的最高境界而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二十几年来,他已经觉得他自己的酿酒才华不仅在钱塘而且在整个大清都是顶尖的,而且他清楚的知道缩短酿酒时间的难度有多大?对于那个时候的人,想要缩短酿制时间难于登天。
“此人就是我们在场的李尘李公子。”赵敬堂指着李尘道。
“李尘你现在就要告诉我如何缩短酿酒的期限,如何缩短酿酒的期限。”这时张强一下子扑到李尘的身上,揪着李尘的脖子大声喊道。这一切对于张强来说实在是太难以令人接受了。
李尘一看张强奔来心里心想到;‘不好,这下非被扒了一层皮不可。’谁知自己的脖子一紧,接着就恢复了正常。李尘正在纳闷的时候,张强已经躺在了李尘的脚边。
“谁?大人面前不得放肆。”徐方率先反应过来,迷离的眼神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大声喝道。
“公子,你没事吧?”这是门外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李尘一听这个声音心里一喜道;“我没事。”这时之间法宪从门外走了进来。来到李尘身边小用两个人才听得到的声音道;“公子,太失态派师傅过来了。现在已经到了钱塘县。”
“嗯,我知道了。”
见到来人和李尘关系如此亲密徐方也放松一下,眼神之中又恢复了以往迷离的样子。
“小民,参见大人。”法宪这时来到徐斌面前双膝跪地恭敬的道。
“哦,壮士快快请起。这里没有外人不用行次大礼。”
“是,”
“敢问壮士酒是青帮派来保护李尘的吧?”
“回大人,小民正是。”
“好,青斑果然是大手笔。”
“成大人夸奖。”
“李尘,你果然好手段,竟然对酿酒也有如此见解。看来我还是小瞧你了。”
“不敢不敢。”
“大人,各位老爷,婚礼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人楼下就坐。”就在徐斌和李尘交谈的过程之中,刘老汉推门进来汇报道。
‘嗯,知道了,我们这就下去。”
随着刘老汉的一声汇报,这次的品酒也就以赵敬堂的胜出落下了帷幕。这是在场的众位都渐渐的羡慕起李志来,心里都暗想道;‘家有李尘一宝,胜却人间无数啊。’
第五十五章 中秋节《上》
“各位婚礼开始了?我们还是先去参加新人的婚礼吧?”徐斌带着众人来到了一楼,张玲和素秋准备好了,等着徐大人和各位老爷的亲临。龙腾小说网提供
“老板,青帮的人前来祝寿了。”
“青帮的人?”
“青帮第九代弟子佛生奉青帮帮主之名前来恭贺新人新婚大吉。”刘老板还在质疑间,门外酒楼外间已经有四个人走了进来,当前的艺人乃是李尘曾静见过的佛生,其他的三人真是法善三人,法宪见了佛生过来走了过去同法善三人一起站在佛生的身后跟着佛生来到李尘的面前行了一礼,但是碍于今天在场的人众多,佛生一行并没有按照青帮应有得礼节参拜。只是象征性的给李尘拜了一下,但还是惊得四周人不住的感慨,青帮的礼节果然苛刻。殊不知青帮的礼节不仅苛刻而且繁杂。
“好了,你们赶紧找个位置做吧?不要影响了新人的婚礼。”李尘嘱咐佛生道。
“谢师叔,不用了,师叔坐着我们跟在师叔后边就行。”
“好了,随你们了,不要影响了新人的婚礼就行。”
“是,师叔。”
中国传统的婚礼是需要按照一定的礼数的。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 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样。
5.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6.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7.出門是指新娘離開娘家的意思。當到達吉時的時候,女須由大妗姐背著上花轎;據說新娘雙腳著地的話就會帶來惡撸堋?br />
在出門的時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這是因為嫂字有著掃帚星的掃字的諧音,是故人們相信嫂嫂於出門時相送會帶來不吉利。
8.拜堂」,又稱為「拜天地」,是婚禮中一個很重要的儀式。有趣的是,「拜堂」是不屬於古代「三書六禮」之中的禮儀的。
「拜堂」這一婚俗於宋代以後非常流行,經過「拜堂」後,女方就正式成為男家的一員
9.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10. 過門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門後正式踏入男家家門,拜見翁姑及男家其他長輩。
傳說翁姑不可以在大廳直接看見新人進門,因為這樣會相沖。所以當女方步入男家後,翁姑會由房間出來大廳會見新人。
然後新郎新娘會先拜天地,後拜祖先。新人會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會說一些祝福語,並送首飾及禮物給新娘。新娘收到飾物後需即時戴上,以示謝意。然後,新人會向其他長輩及親戚奉茶。
11. 三朝回門,即歸寧,三朝是指婚後的第三天,新抱由丈夫的陪同下,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娘家祭祖,然後再隨丈夫回到夫家;相傳在先秦時已有這樣的習俗。
12. 歸寧,就是回娘高向父母報平安的意思。在古時,交通洝接鞋f代的方便,如果女子要夫家是離娘家後遠的話,所謂出嫁從夫,女子到夫家後就可能洝接袡c會再回到娘家了。
但是鉴于张玲和诉求结婚的特殊性,再加上今天酒楼的开业,刘老汉已经决定把婚嫁之中所有复杂的过程都尽量减少,给大家吃饭的时间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今天的婚嫁过程就单单的选择了一个拜堂、闹洞房等极少数的过程。现在所宣布的婚礼开始也就是拜堂了。拜堂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之中相对来说是比较有趣的,但是时间也是最短的,拜堂的过程中只见刘老汉和李尘坐在高堂的位置上,听着主婚人大声的三声大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的声音这个短短的婚礼过程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是请来宾吃喝玩乐了。三楼的饭菜已经重新的摆好了两桌。徐大人和各位老爷重新回位继续谈天说地,坐而论道,佛生他们也开始在钱塘县视察一些事物,毕竟诺大的钱塘说没有青帮的分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今天不仅是中秋节,也是青帮在钱塘县开始尝试小范围实验变革的重要一天,佛生被派来指挥这场变革,所以今天的佛生无疑会是这些人之中最忙的一个。而李尘、张玲、刘老汉,三人就彻底的忙了起来,为了使绝大多数的客人都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他们三人一起在厨房之中忙碌。但是客人走了一拨又是一拨,李尘他们也只得坐了一次又一次,谁让这是酒楼的第一天开业呢?为了给以后攒下足够的人气,李尘三人可是拼了命的做饭,一直到了下午酉时一刻,实在是累的动不了了,他们才宣布今天的免费饭菜到此结束,如果有需要明天再来,慌慌忙忙的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了,也许是李尘的身体太小,也许是今天真的太忙碌了,反正现在的李尘是累的不能动了,在有间酒楼随便找个地方便睡了下来。
乾隆四十七年的中秋节看似一个平常的日子,但是却让全钱塘县的百姓都记住了,在钱塘县城新开了家‘有间酒楼’,酒楼里的饭菜花样繁多,而且美味可口,而且物美价廉,有间酒楼提供的酒更是有着一股香醇之气,据悉这酒竟然产自钱塘县的一个十岁神童之手,而且这有间酒楼也是这个年仅十岁的神童在后台运作,这也更显得这家酒楼不同寻常之处。甚至有些人并不是为了这家酒楼美味可口的饭菜,而是为了见一眼这个年仅十岁的钱塘县神童。这短短的一下午随着来有间酒楼的人数的增多,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有间酒楼的声名自己开始在钱塘县越传越大。
累的要死的李尘倒在床上便睡,直到晚间才醒。等的李尘醒的时候,钱塘县的天色已经渐渐的暗了下来,月亮已经高高挂起,昔如往日。李尘从床上艰难的爬了起来,一日的忙碌对于这个小身体还是有一定的负荷的,此时的李尘还要赶回沈府,今天沈府的中秋节赏月是他不能错过的,李志也还在沈府准备着一切有关今晚赏月的具体安排,今夜在沈府赏月的人并没有几个,除了那些沈府家里人以外还有李尘和李志。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
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到了明清时期,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上,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所以今天的中秋赏月李尘是万万不能缺席的。
暂不表今天有间酒楼的生意怎么样?酒楼的善后工作?以及张玲的洞房怎么闹?李尘慌慌忙忙的从床上爬了起来,连忙向沈府奔去,路上是一点也不敢耽搁。
第五十六章 中秋节《中》
李尘到了天色渐暗的时候才会到沈府,此时的沈府灯火通明,一切都为了迎接这个令人感觉到既美好有令人有点悲痛的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但是在民间由于对天象的认识有限,所以人们对于那些特殊的自然现象给于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形成早期的神话故事,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最广的莫过于有关嫦娥。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