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8 部分阅读
“这不专卖吗?”于佑明用讥讽的口气说道。
“只要你们不卖给别人,我就眼睁眼闭了。”
“我们愿意卖粮食,”于佑明也知道发火不是办法,就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留下种子粮和口粮后,还可以卖一万石的粮食,”于佑明冲着熊兰说道:“给我们一百万的欠条。”
“这事你找我干什么?”熊兰马上伸手去指刘晋戈:“你去找他啊,他负责用欠条换粮食。”
“他说他也没欠条了,”于佑明冷笑了一声:“刘知府说,需要熊行长这个大财神先给他欠条,他才能买我们的粮食。”
“没有。”熊兰一通摇头:“提督不许我多印。”说完熊兰又质问刘晋戈:“光靠买卖人口,你就收了好几百万元的欠条,你怎么会没有欠条?”
“早花没了。”刘晋戈哭起穷来:“现在刘帅、杨帅他们也找我要欠条,说水利不能白给疏通,甲兵也要发欠条;我们这里,衙门的兵丁要欠条,亭士要欠条,教亭士读书的先生也要欠条,虽说是一个府,可现在养了多少人?”因为邓名要加强政府的控制能力,所以现在成都府的编制规模也变得非常庞大:“袁提刑的那些刑名人员,还有你手下那帮银行的算账先生,不是也要我这里给出欠条吗?”
“那也没有,”熊兰依旧摇头:“已经发了一千五百多万的欠条了,太多了,一元也不能再印了。到时候粮价涨过一百二,提督要唯我是问!”
“哪里多了?”刘晋戈指出:“现在外面一石粮,八十多元就能买到了。”
“那是因为有太多人在囤积欠条了,不是欠条不够。”熊兰生气地说道,由于欠条价值有上涨趋势,导致百姓开始持币观望:“而且我还没有和你算账呢!”
见到粮价不断下跌,熊兰曾经加印了一百万欠条给刘晋戈,让他一百元一石地收购粮食,不用多,每天换一百石就可以——熊兰觉得这样就不会有百姓愿意把一石粮卖八十元,而会等着到衙门排队换欠条。但刘晋戈却没按熊兰说的办,而是用八十五元对一石的比价收粮,让熊兰将粮价升归一百的计划破产了。
“我这有什么不对?”刘晋戈叫道:“提督说了,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挣钱,收粮,我多收了粮食,还节省了不少欠条,要不是我这么省吃俭用,从刘帅那里买母马的欠条怎么办?不是还要印么?”
“没欠条就不买呗。”
“不买那马行怎么办?那些马你转手卖给马行不是还多赚了三成欠条么?就是买了,也要十四个月后才可能有小马。”
“不行,反正是不能多印了。那马我是多挣了,但好久以后才能把欠条收回来,他们可不是立刻付清的。”熊兰咬紧牙关:“顶多每天印五千元,你必须要用这些欠条按照一石对一百的价格收五十石粮食,而且要从老百姓手里收,不然价格涨不回来。已经撒出去这么多欠条了,现在大家看物价好像在跌,所以都舍不得用,想占便宜,等物价一涨,肯定都拿出来用,刘帅、杨帅他们也是一样。已经一千好几百万的欠条啊,再印几百万?到时候粮价涨过了一百二,提督是要杀我的头的!”
……在成都争论不休的时候,邓名已经抵达了重庆前线,见到了袁宗第。
第三十八节 隔江
于佑明告诉邓名他离开的时候明军还在南岸,等邓名抵达重庆后,发现明军依旧没能登上北岸。提供袁宗第带着邓名到江边观看清军阵地,只见北岸清军连营十数座,沿着江岸一字排开,和重庆城连成一体。
“向西鞑子就不是联营了,但每隔数里也会有一座营地。”袁宗第向长江上游方向指去。
“我来的时候看见了。”邓名带着卫士和少量成都的兵马赶来时,距离重庆很远就发现了清军的监视阵地:“每座营地里恐怕也都有数百敌兵。”
“正是。”袁宗第点点头,随着明军陆续抵达,现在重庆南岸已经聚集了两万多明军,其中七千人是袁宗第带来的,剩下的都是邓名的浙江兵和湖广壮丁。
“嘉陵江那边呢?”邓名看了一会儿长江边上的敌营,又问袁宗第道。
“我这便带提督去看。”
两人又来到嘉陵江和长江的交口,明军在这里集中了大量的船只,修建了水营,时刻防备着清军水师突然从江里杀出来。
“从这里向北,鞑子也修了一列连营,不给我们登上嘉陵江西岸的机会。”袁宗第说由于重庆的存在,清军可以把长江里明军船只的动静看得一清二楚,若是明军强行逆流而上攻击入嘉陵江,以逸待劳的清军会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反过来,明军却对清军水师的动静一无所知,因此明军的水手需要轮番值班,时刻提防着清军偷袭:“这两天水营修起来后,我们算是松了一口气,虽然还是要保持警惕,但起码比前些天好了很多。”
“为什么不派一支兵马去对岸呢?”邓名指着空荡荡的嘉陵江东岸问道:“如果我们在那里扎一个营,我们就可以派探马去观察清军的船只的位置。”
“重庆的鞑子恐怕并不比我们少,若是派人渡江就会成为孤军,非常危险,而且鞑子渡过嘉陵江比我们渡过长江容易,要是李国英出动大军突然渡江攻打我们在北岸的营地,我们这里可能没法及时增援。”袁宗第轻轻叹了一口气:“去年要不是谭贼叛变,今天我们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
“倒是要告诉袁将军一个好消息。”邓名见袁宗第有些意志消沉,就把谭诣和高明瞻已经将擒获的事情告诉了他。
“哦,这真是好消息。”袁宗第喜上眉梢,接着又露出深深的恨意:“这贼害死我上千儿郎,等督师把他千刀万剐的时候,我一定要在边上好好看着。”
受到这个好消息的影响,袁宗第兴致显得好了一些,有恭贺邓名道:“多亏了提督,我才能重振旗鼓,此番带来的兵马比一年前还要雄壮;对了,末将还没有向提督道贺呢,提督在南京杀得鞑子失魂落魄,还带回了这么多的粮草,不然长围重庆还不知道要去哪里收集军粮。”
“袁将军打算长围吗?”
“是的。城内有两万多鞑子,沿着两条江岸连营,恐怕无法轻易拿下。就算现在他们缩回城中,让我们用提督的破城之术炸塌城墙,恐怕也难以靠巷战取胜……”说话间,邓名和袁宗第听到对岸传来一阵号角声,袁宗第停下话语,眯着眼睛向重庆城边看去,邓名见状也一起向对岸张望。
有一队远远看上去像是蚂蚁般的骑兵从重庆城中开出,在清军营地驰过。
“这就是李国英那贼的标营,”袁宗第告诉邓名,几乎每天李国英都会亲自带队巡营:“李贼的标营估计至少有八百重甲骑兵,这支标营跟着李贼很多年了,与蜀王(刘文秀)、贺将军(贺珍)、孙可望他们都交手过,不可小觑啊。”
“嗯。”邓名看着那队清军的骑兵,意识到这支敌军的存在让明军的登陆变得更困难,从船上下来的明军恐怕还没有站稳脚跟,这支骑兵就会杀到眼前。
袁宗第也证实了邓名的猜测:“即使我们在远处登上北岸,只要李贼设在那里的营地拖上我们一会儿,他就能带着重庆的骑兵赶到,让我们修建不起营地来。”
“所以我们无法在重庆附近登岸,那靖国公打算如何长围重庆呢?”
“重庆周围没有什么人烟,这几万鞑子的粮食都要靠嘉陵江运来,我们再耐心登上一个月,等更多的兵马到达后,我们有了鞑子两倍的军力,就可以去嘉陵江东岸安营扎寨了,然后向北进发,看看能不能切断嘉陵江的航运,这样鞑子就等于被围住了。”袁宗第对嘉陵江上游的地理也称不上熟悉,不过依他想来,这么长的一条江,总会有比较狭窄的地方,明军能够从岸的一边就封锁住。
袁宗第的话让邓名沉吟了起来,他也不清楚上游的水文、地理,片刻后又问道:“我估计很难,李国英不会不放着这手,如果真有这样的咽喉要点,他可能也已经布防了。”
“如果没有或是鞑子守得很严密的话,我军就可以继续向北走,从重庆到保宁这么长的路,他总不能处处守得密不透风吧。”
“可这样就要将军队一分为二了。”邓名说道:“我军沿着东岸走得太远的话,就会失去和这边的联系,有可能会被重庆和保宁两面夹击。”
“所以说我们需要有李贼两倍的兵力才行,如果李贼为了保护粮道而调兵从西岸跟着我们一路向北,这里的人马说不定就可以登上北岸了。”
“等我东岸扎营后,不能直接让水师杀进嘉陵江么?”邓名又提出一个建议:“只要控制了航道,鞑子的粮道不就断了么?我们手下的浙江兵,虽然陆战未必比甘陕绿营强,但是水战应该不差的。”
“提督所言极是,可鞑子有大炮啊。”袁宗第苦笑了一声,若是真有这么简单的好办法,他当然也不会冒着风险进行分兵。
“大炮?我没有看到啊。”邓名从成都一路乘船来重庆,并没有见到清军在江岸上布置炮垒。
“有很多,我刚在北岸扎营的时候,李贼就用大炮轰我们的船,但我让所有的船都贴着南岸行驶,李贼见不容易轰到就不再白费力气了;等见到我军士兵和船只越来越多后,李贼就把所有的大炮都从长江边撤走了,肯定是部署到嘉陵江边去了,放着我们用水师强攻他的粮道。”袁宗第想了一下,又抬起手臂指着对岸的清军营地:“嗯,也不会都调走了,这些营地里应该还藏着一些,要是我们强行登陆就会抬出来轰我们。”
据袁宗第说,李国英至少有四十门火炮,虽然口径可能都不太大,对长江另外一侧的明军没有多少威胁,但嘉陵江可没有长江那么宽,再说江面上还有清军的水师。在长江里,明军可以贴着一侧江边行驶,但若是打起了水战,那显然不可能这么布阵:“提督知道嘉陵江上游的地形么?”
关闭lt;广告gt;
邓名摇摇头:“不知道。”
“所以不知道清军会把火炮埋伏在什么地方,没发用水师进攻,只能分军沿着江岸向北走,看看能不能掐断李贼的粮道。”
“再议吧。”邓名并没有立刻同意袁宗第的战略,虽然邓名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现在还有时间,可以再考虑其他的对策。
回到营帐后,邓名手下的卫士们也热烈地议论起来,作为袁宗第的旧部,周开荒居然认为这个计划行不通:“虽然我们从南京缴获了很多粮食,但是数万大军驻扎在外,消耗实在太快了;就算掐断了李国英的粮道,我们也不知道他到底在重庆城内储存了够吃多久的粮食。围了三个月,要是清军还没有断粮,我们还围不围?不围那就是前功尽弃,继续围下去的话,要是六个月后清军还没断粮又该怎么办?要是李国英已经准备了一年的粮食呢?”
周开荒说得很有道理,其他人都无从反驳。
“大军驻扎在此,徒耗粮草,不用说对峙一年,就是对峙上三个月,农时也要耽误了。”周开荒认为还是应该设法登陆,然后强攻重庆:“李国英不怕,他的兵不需要种地,自有鞑子给他从其他地方运来粮食,可我们呢?我们这些人都要去成都开荒的。”
“可是如此坚城,强攻必然损失惨重。”任堂虽然无法反驳周开荒的理由,但他却认为强攻重庆会是场异常艰苦的战斗:“靖国公说鞑子有四十们火炮,我们一门都没有。”
“把城墙炸塌了,然后冲进去,拼着挨火炮轰几下吧。”周开荒依旧固执己见。
“甘陕绿营可不是好打的,而且他们还有很多骑兵。”就连勇猛的赵天霸也反对强攻,李国英的标营打过很多场硬仗了,吴三桂击败刘文秀的那一场他们也参与其中,赵天霸不会低估对方的实力:“浙兵没有打过硬仗,楚人更都是才参军的新兵,袁将军手下的甲士……”赵天霸扫了周开荒一眼:“至少有一半也都是才披上甲胄的。”
“是啊,要是伤亡惨重怎么办?我们还希望这些人能够到成都开荒呢。”虽然战争必然有牺牲,但任堂并不希望看见浙江人在甘陕绿营的大炮和铁骑下伤亡惨重。
“所以要等我们人马到齐,巷战就是拼谁人多,要是有两倍的兵力,应该也能赢,到时候也可以抓一批俘虏……”周开荒又说了几句,终于感到自己这么拼命反对袁宗第的提议不妥:“算了,靖国公的主意应该也是很好的,要是能少死人就迫降重庆,当然是最好不过。”
“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在嘉陵江东岸扎营呢?等我们人多了就分兵去断李国英的粮道。”吴越望有些疑惑地问道:“为什么要驻扎在这里?将来分军后还隔着一条长江。”
不等邓名说话,穆潭就抢先说道:“因为我们南边就是贵州,靖国公肯定要防一手。”
“哦?”大部分人都没有反应过来,除了邓名和少数几个卫士,大部分人乍一听还觉得吴越望说的好像挺有道理。
“虽然娄山关那条路通过不了大军了,吴三桂也未必愿意管李国英的死活。但是一千人,甚至几千人的援兵还是有可能的,他们只要自己带上单程的粮食,快速赶来重庆没问题,反正到了这里就可以吃李国英的粮食。”穆潭马上解释道:“靖国公肯定是怕会有这样一支小部队突然出现,他们一到就先掐断了长江,然后还可以沿着南岸扑向铜锣峡,到时候我们没能切断李国营的粮道,自己的粮道反倒先断了。”
“嗯,应该就是这个原因,所以靖国公在南岸扎营,这样我们至少能够把鞑子的水师堵在嘉陵江里,与成都的联系也不会断,”邓名觉得穆潭说的很对:“要是有吴三桂派一小支部队来送死,他们就会被我们挡住,李贼就算想支援他们,中间也还隔着一条长江呢。”
现在浙江兵依旧执行军属分营制度,袁宗第确认邓名打算在战后把这些人统统运去成都后,就建议邓名提前把这些军属都运走,不要让他们在战场附近添乱。虽然闯营对这种分营制度很有经验,但那也是因为没有根据地而不得已的行为,既然现在成都是一个看上去还稳固的基地,那也没有必要再让家属随军了。
这个建议邓名当然很赞同,当下游再有运输家属的船只从奉节开来时,明军就让这些船只不要停留,继续向上游驶去直接去成都。
看到明军的船队一批接着一批从城前驶过,其中好像还有不少妇孺后,重庆城内的李国英也是惊疑不定。现在李国英还不知道高明瞻已经兵败成都,但看到明军这个架势后,李国英也感到敌人似乎对川西的安全非常有信心,不然怎么敢把战斗部队留下和自己对峙,把军属一批批运走呢?
“为什么高明瞻那里还没有消息传来?”李国英又算了一遍日子,高明瞻什么时候从广元出发他是知道的,李国英认为高明瞻应该在新年前就抵达成都了,如果成都的兵力确实如情报所说那么薄弱的话,高明瞻应该早就平定川西了。
而李国英事先给高明瞻的命令就是:一旦攻克成都,立刻派人快马加鞭来重庆报告,到时候李国英命令士兵们一起向明军喊话,估计就能打消了邓名围攻重庆的念头。
一瞬间,李国英甚至怀疑高明瞻那里出了什么意外,不然也不会晚了快一个月还没有捷报传来,不过很快李国英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他自言自语道:“贼人最早的一批的船队,也是二十多天前才过去的,而且也没有几条船,应该运送不了多少部队。”
李国英口中最早的那批船队,就是于佑明的那一批,当时明军才开始在北岸扎营,兵力还比较薄弱,李国英不认为敌将会在那种危险的时候把有战斗力的部队派离。
“或许是高明瞻遇到了那支船队的贼人?所以觉得川西还没有彻底平定?”李国英认为那批明军应该也打不过高明瞻的三千五百骑步混合部队:“真是误事,就算还没有扫荡干净敌人,打下成都后也该派人来让我知道下进展啊。该不会高明瞻到现在还没打下成都吧?三千五百多披甲,对付几万个农民居然也会这么费劲吗?”
因为李国英对高明瞻一路很有信心,所以他在重庆的部署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念头,就是打算让邓名知难而退。和袁宗第一样,李国英同样不想打一场消耗战,他并不知道邓名把很多甲兵留在湖广了,而料敌从宽,按照邓名带来三万甲兵来制定战略的。也正是因为此,忠县、铜锣峡等地,李国英都主动放弃,以节省兵力,同时拉长邓名大军的补给线。
“平西王说赵良栋他们都同意支援重庆,怎么也没有下文了呢?”
……此时在邓名的营中,明军也依旧拿不出什么速战速决的好办法,今天袁宗第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让成都出兵,出剑阁偷袭广元,威胁李国英的后方。
但邓名不同意,根据俘虏的描述,保宁和汉中还是有相当实力的留守部队的:“从都府到剑阁一路上没有岗哨,无法补充粮草,我们也不知道保宁的虚实。只要李国英在保宁留了几千兵,都府派兵去就是去送死,一旦败了就和高明瞻的下场一样,根本无路可逃。而且都府没有骑兵,陕西绿营可有,他们从汉中、西安增援广元也会很快。”
当然,这些俘虏出发的时候,李国英还在保宁,或许现在保宁、汉中、西安都很空虚,但实际情况明军无法查明,也就不敢赌博。
“既然提督肯定不会从剑阁出发去偷袭广元,那高明瞻兵败的事情也就没有必要保密了。”袁宗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干脆把高明瞻放出去,宣称我们正派遣大军出剑阁,攻打广元,李国英担心后路有失,说不定就会放弃重庆,就算他不放弃,只要派一些援军回去,我们这里的机会也就大了。”
“我还没想好怎么用高明瞻兵败这件事,”邓名听后显得有些犹豫:“袁将军的办法我也想过,可担心吓不到李国英。”
“不妨一试。”袁宗第觉得总要试验之后才知道会不会成功:“对我们又不会有害。”
第三十九节 良机
邓名苦思再三,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于是就同意了袁宗第的方案,第二天天明后就让士兵把高明瞻押到船上,命令数千士兵一起列于船上,向重庆的清军喊话。
“高明瞻、谭诣被俘。”
“我大军已经出兵剑阁,直捣三秦。”
“尔等已成孤军。”
“李国英还不早降?”
昨天明军还准备了无数书信,此时也一起绑上弓箭,让水师向对岸射去。
今天看到明军水师齐出后,岸边清军估计他们要有大动作,都严阵以待。川陕总督闻报后,也匆匆登上城头,观望江面上的明军动静,同时还让隐藏在嘉陵江中的清军水师戒备,随时准备冲出配合陆地做战。
一开始李国英还以为明军打算试探进攻一次,见到明军的水师并不靠近北岸,而是在长江上一字排开后,也有些不解。李国英一边继续观察,一边让水师和标营不得轻动,想看明白明军到底有何打算后再做定夺。
听到明军的喊话后,李国英身边的幕僚、部将无不人人变色,他们此时已经看到明军把一个人绑在当前的大船船头,就是距离太远,也看不清是不是高明瞻本人。
明军喊过几遍后,就向岸边抛过来铺天盖地的羽箭,有一些落到的清军营地前。立刻就有士兵跑过去拾起,带回来交到军官手中,这些军官不敢耽搁,立刻让传令兵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信件送入城中。
很快第一封信件就被呈递到川陕总督手中,李国英神情严肃地打开书信看起来,里面称高明瞻、谭诣在江油被明军击败,进攻川西的清兵全军覆灭,这两人也都已经落到明军手中。接着又有更多的书信被其他的传令兵送来,一部分和第一封信内容一致,李国英匆匆扫了一眼就扔到一边。还有些则送来了明军的嘲笑,称四川提督邓名早已识破李国英奸计,正是邓名亲自带领一旅赶去江油消灭的高明瞻,现在邓名已经分遣一个偏将取广元、汉中、西安等地,本人则赶来重庆与李国英一会。
看过这些信的内容后,李国英身边的众人无不脸色剧变,川陕总督抽调保宁、汉中等地的主力前来重庆,后方已经非常空虚。如果邓名真派遣一支数万的大军出剑阁,广元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机会,就是汉中估计也会被明军一举拿下,甚至西安都会受到严重威胁——现在陕西既无精兵,也无大员坐镇。
即西安挡住了明军的攻势,这对重庆的危局也没有丝毫益处,一旦明军掐断嘉陵江航运,从保宁到重庆的数万清军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一带以前张献忠和川军就征战多年,最近几年来刘文秀、吴三桂又多次拉锯,早已经没有任何给军队提供粮草的能力,失去了与关中的联系这支清军就会落得和高明瞻军一个下场。
或早或晚,川陕总督周围的人都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