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阅读
闻言,杜文海激动地站起身,从小马手里接过《明朝的那些事儿》销售统计报告,用眼睛粗略地扫了一遍,随即向助手小马吩咐道,“赶紧通知印刷厂加印。”
小马对杜文海问道,“杜总编,需要通知他们加印多少本。”
杜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就10w万本吧。”
“好,我就去通知印刷厂加印。”小马应了一声,转身快步离开总编办公室。
“好,成功了。”等小马离开后,杜文海大笑了一声。
才3天时间首批印刷的1万本就卖完,说明这本书有成为有年度超级畅销书的潜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买过书的读者的口口相传,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涌进书店购买这本书。
他在心中暗自下了一个决定,今年就以这本书作重点宣传,配合铺货到全国各大书店。
以公司重点宣传,全国铺货,口碑宣传三管齐下,卖得好的话,今年下半年《明朝的那些事儿》销量超过百万本都有可能了。
现在关键是先拿下另外六部《明朝的那些事儿》的小说出版版权,要是被别的出版社抢了先,一切都是白搭。
第一次谈的时候自己实在是太失策了,谁也没想到一本换一种幽默风趣写法的史书居然卖得这么火,当时要是能将稿费分为主动加到8/100,9/100或许连同后面六部一起拿下了,搞到现在非常被动,主动权在对方手上,要是对方将稿费分成加到11/100,12/100自己也只能咬牙答应了,谁叫《明朝的那些事儿》卖得这么火。
想到这里,杜文海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喂,是陈东吗?我想请你吃顿晚饭,庆祝《明朝的那些事儿》大卖,有时间吗?”
“好,大湘南饭店,4点见。”
约好了下午4点,在定海大学校门口的大湘南饭店吃饭。
在他心里暗自下了一个决定,这次不管用什么代价必须将《明朝的那些事儿》后六部拿下,拿下这本书的出版版权,今年其它事不用做,就只要做围绕着这本书做宣传,再宣传,大力宣传,就可以让他的出版分社大赚一笔。
大湘南饭店,梅花厅。
就只有两个人,陈东与杜文海,菜很丰盛,剁椒鱼头,西湖醋鱼,红烧狮子头,紫菜蛋汤。
杜文海拿起酒杯跟陈东干了一杯,说道,“小说卖得很好,三天就卖了1万册,我想谈下另外六部小说的出版版权。”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可以。”
杜文海斟酌了一会儿,说道,“在第一部的分成基础上再加3个百分点,怎么样。”
再加3个百分点就是10/100的稿费分成,一般畅销书作者拿的稿酬分成,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新人能拿到畅销书作者一样的稿酬分成,很不错了。
不过陈东可是知道,《明朝的那些事儿》5年卖了一千多万本,平均一年200多万本。
陈东摇了摇头,说道,“杜总编,这个稿酬分成我不会答应的,我算了一下,3天卖了1万册,这还是没有宣传的情况下卖的册数,一个月是10万册,一年可以卖一百多万册,按国内小说的销售统计报告,一年累积发行5万册左右的算一般畅销书,20w册以上是比较畅销书,达到50w或者100万册是超级畅销书,按《明朝的那些事儿》销售情况算是超级畅销书,稿酬分成我要拿15/100。”
在原时空12/100稿酬分成是韩寒一类的作者,15/100易中天一类的作者,易中天最出名的小说易中天品三国还没卖到《明朝的那些事儿》那么多册数,所以拿15/100的稿酬分成一点不多,要知道拿大头的永远是出版社。
闻言,杜文海脸露苦笑,但是这个分成他不能拒绝,《明朝的那些事儿》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三天卖了1w本,如果加上公司的大力宣传以及读者的口碑宣传,一年下来轻松卖到一百多万本,虽然要被作者拿去15/00的稿酬分成,但是出版社赚得更多。
----
求推荐,求收藏!各位书友帮帮忙吧!
第三十九节 书友的支持
杜文海装做思考了一会儿,说道,“15/100,这分成实在太高了,作者很少能拿到这么高的提成。”
15/100稿酬分成可以答应,但是为了公司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再把分成百分比压下来,要知道一年销售百万册的书,多给作者一个百分点的稿酬分成,那意味着公司就少了一多百万的利益。
陈东笑了笑,说道,“那是很少有作者的作品能在没有任何宣传下三天卖掉一万册,第一部我只拿了7/100的稿酬分成,让你们出版社赚了大便宜,15/100不能少,否则的话,我宁愿自费出版。”
“行。”杜文海点了点头。
第一部7/100的稿酬分成让出版社多赚到8/100利润,如果再贪心不足,可能会失去这本一年能卖100多万册的超级畅销书,他也知道,就算拿出15/100的利润分成给作者,赚大头还是出版社。
“那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双方签下了一份合同,陈东将《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二部到第七部交给长江出版社定海分社出版,销售的利润他拿15/100。
签完合同,杜文海向陈东提了一句,“如果以后出新书的话联系我,稿费分成保证不会让你吃亏。”
“行。”陈东点头答应了下来。
合同签完了,没有刚才谈判时候互相扯皮算计,一个想多拿几个百分点稿酬分成,一个想少付给对方几个百分点稿酬分成。
这顿饭大家吃得很愉快,告别了杜文海,陈东回到别墅。
打开电脑,登入某点作者后台专区,在征求了责编的同意后,开了一个单章。
各位书友,大家好!
我的小说《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部6月25日在全国上架。
《明朝的那些事儿》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17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以网络语言向读者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为我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明朝的那些事儿》不似史实那样枯燥无味、沉重,而是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将小说写得有趣、引人发笑,值得一读。
有了陈东的单章推荐,十多万的收藏《长生记》的读者在不同时间看到了这个单章,引起了众多读者在书评区、q/q群一阵热议。
“支持作者,书上架了我要买一本。”
“要看书值不值一读,如果真如虚无大大所说的值得一阅,我会买一本。”
“本人对史实无爱,太沉重,枯燥无趣了,我不会买。”
“原来《明朝的那些事儿》就是虚无大大写的啊,笔名骑都尉那就是虚无大大的分身,我保证,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太有趣了,能将一本枯燥无趣的史实写得这么有意思,虚无大大真的太有才了。”
“不是说要等到6月25日在全国上架吗?怎么你会知道书中的内容。”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部6月15日就在定海市及周边城市的各大书店有卖了,不过现在卖断货了,实在太火爆了,据说长江出版社第一批印了1w本试试水,没想到三天就卖完了,定海市及周边城市的书友要买书必须等到明天才有卖,在全国其它地方的书友6月25日可以在各大书店买到。”
“确实,我同学买了一本,跟我说,这本书太有趣了,上课的时候看,看到逗笑的地方强憋住不笑,憋得脸都红了,搞得我也想买一本,可是到书店一问,没得卖了,要买明天赶早。”
“流浪的青蛙,码一点上来,让大家看看怎么个有趣法。”
“行,虚无大大不会追究我侵犯他版权吧。”
“哈哈,虚无大大,快发个免责声明。”
“行,只能发3章,不然出版社那里不好交代。”陈东冒个个头。
“理解,流浪的青蛙,快发,三章。”
“等会,我打字慢,先发一点出来。”
第一章童年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哈哈,太有意思了,我笑尿了。”
“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用网络语言将史书写得这么有趣、引人发笑。”
“太搞笑了,冒香气啊,下暴雨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看到这句话,我差点笑岔气了,作者真的很有搞笑天赋,本来在《明实录》里很华丽的词语在他笔下写出来,同样是一个意思,但作者写出来的词语引人发笑。”
“哈哈,我现在忍不住想买一本了,谁是定海的,明天帮我快递一本,我打钱过去。”
“也算我一个!”
……
最后一统计有4百多人愿意购买,30块钱一本,加上寄快递的钱,加起来超过1w5多元,最后大家一商量,大家打钱给一个在定海市居住的白云盟主,让白云盟主购书,然后联系快递公司,将400多本书发往全国各地。
在网络有这样一句话,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能引起网友们的强烈兴趣,这件事很快传播到网络各个角落,这就是炒/作,成本很低,只要有一个微/薄,但是引发效果非当惊人。
看了开头非常有趣的3章,大家非常期待后面的内容,可是小说要在全国上架还有再等几天,但是这些不能熄灭读者们的热情。
第四十节 火爆的宣传
某点年度最黑的黑马,新书上传不到二个月,盟主之数超过30位,总月票榜前六,分类月票榜前二,而这样一匹年度最强黑马最近开了本新书,6月25日在全国各大书店销售,值得一看!
三天没有宣传的情况下卖掉1w本的书!
有趣的史书!用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写的书!
引人发笑的书。
这些卖点被读者们无意中闲聊的时候被传播出去,在各种各样的qq群,在微/薄,在论坛上都有《明朝的那些事儿》、有趣的史书,很搞笑的一本书这些字眼。
第一天,只有收藏《长生记》的十多万读者知道有一本《明朝的那些事儿》6月25日要上架了,第二天,在各个q/q读者群有很多人知道了这回事,这归功于了收藏《长生记》的书友与其它书友的闲聊无意中的宣传。
比如说,在某q/q书友群中的一段对话。
“某点新人王又开新书了。”
“啊,真的吗?虚无又开新书了,累死他,每天1w5字数更新还敢开新书,叫什么名字,我搜搜看。”
“叫《明朝的那些事儿》,网上搜不到的,实体书在书店卖,很有趣的一本史书。”
“怎么有趣了。”
“我发给你看,收好。”
一个文件发给对方,文件是《长生记》书友群里发的三章,这个时空对版权非常重视,不经作者的同意,严禁转载与传播,所以网络上流传的只限于第一部的前三章。
几分钟后。
“哈哈,太好笑,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太有趣了,什么时候在全国销售,到时候我买。”
“6月25日。”
这两人在书友群中聊天,当然很多潜水的书友看到了他们的聊天信息,心里痒痒的。
“大头,发给我看看。”一个潜水的书友冒泡了。
“好,我发在书友群里,想看的接收。”
十几分钟后,这个qq书友群一半在线的书友选择了接收文件,并开始阅读,之中大部分的书友看完第一部的前三章产生了购买欲望,还有极小部分人没有兴趣。
通过在q/q书友群,微薄,论坛,各大网站类似这样无意的宣传,《明朝的那些事儿》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网络上传播出去,无数人通过网上的宣传从而产生购买欲/望,在几天后〈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部在全国各大书店上架销售时,他们纷纷涌进各大书店发30元购买了《明朝的那些事儿》的第一部。
在网络上宣传的同时,现实中,长江出版社将《明朝的那些事儿》作为年度重点宣传对象,大力宣传,全国各大报纸,电视,广播一齐开动,将《明朝的那些事儿》是一本有趣的史书,是一本看了引人发笑的书,用一本网络语言将明史写得幽默风趣的书作为宣传卖点,无疑长江出版社的这种宣传策略非常成功,很多读者被这几个卖点给吸引了。
长江出版社联系印刷厂连夜加工加点首批印刷了一共50w万本,紧急运往全国各地各大书店。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几天后开始销售了。
6月25日。
天清云淡,风和日丽。
位于蜀都市的翰文书店,一大早就有十几年轻人等候在书店门口。
“门开了。”
十几个年轻人连忙从地上站了起来,一拥而上。
书店的店主郭景祥一打开门,忽然被拥上来的人群吓了一跳了,“你们做什么。”
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对郭景祥说道,“我们来买书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到货了没。”
“哦,你们是来买《明朝的那些事儿》,到了,昨天刚到的货,最近这本书在网上、报纸、电视里炒得很火爆。”郭景祥将卷闸门打开,让他们进去。
等郭景祥回过头来,书架上刚摆上的《明朝的那些事儿》被十几个年青人搬掉了三分之一,每个人手上拿了至少有三、四本,更夸张的是其中一个年轻人手里抱了一大摞,粗略地看了一下,至少有十几本。
郭景祥好奇地问道,“你们要得了这么多吗?”
戴眼镜的年青人开口说道,“我们都是帮同学带的,结帐,老板。”
“好的。”郭景祥坐到收银台,熟练地用计算机计算出了价格,说道,“32块钱一本,一共4本,收你128块。”
一个穿着花格衫的年青人掏出钱包,对郭景祥说道,“老板,打个折扣吧,我们十几人买了50多本了。”
郭景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不好意思,新上架的书一般没有折扣,要不这样,我送你们每人一个小玩意。”
“那谢谢了。”穿着花格子衫的年青人虽然有失望,但是很有礼貌地向店主道了声谢,从钱包里掏出两张百元钞票递给郭景祥。
郭景祥接过钱,找给花格子衫年青人72块,然后拿出一个塑料盒,打开塑料盒,里面装满了一些精致的小玩意,有卡通人物钥匙扣,游戏表情包子装饰品,动漫小型机器人等小玩意。
一看到这些可爱的装饰品,在场的大多数的年青人非常喜欢。
花格子衫年青年人高兴地从盒子中挑了一个游戏表情包子装饰品。
等这群年青结完帐走后,郭景祥算了一下,才一小会功夫就卖了52本。
“为什么一本史书如此受读者的欢迎,开这家书店有几年,从没有过卖得这么火的书。”店主非常好奇,想搞明白为什么一本史书能够吸引读者阅读,于是从书架上拿起一本《明朝的那些事儿》开始阅读。
半个小时后。
“哈哈,太搞笑了,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
“不似寻常的史书一样枯燥无味,沉重,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明朝300年的那些事儿写得有趣,引人发笑,通过这本书为读者解读历史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这也许就是《明朝的那些事儿》能吸引读者之处。
“老板,有《明朝的那些事儿》没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走进书店,对郭景祥问道。
---
看的还可以的话,收藏本书,有推荐的书友投几张推荐票,在这里谢谢各位了。
第四十一节 小说热卖
“有。”郭景祥放下手里的书,脸上还意犹未尽,起身招呼客人,将客人带到放置明朝的那些事儿的书架前,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明朝的那些事儿》,递给老人,说道,“老人家贵姓。”
老人接过书,回答道,“我姓胡,是一名退休的中学历史老师,《明朝的那些事儿》真有电视里说的那样用网络语言写得得有趣、引人发笑吗?”
郭景祥说道,“对,这本书绝对是本好书,不似别的史书,枯燥无趣,沉重,这本书在作者笔下300年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就像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你要是不信,我给你个椅子,你先坐在椅子上看看,你要感觉有趣,你就买,看得没意思,你不买也可以。”
“好,那谢谢你了。”
几分钟后,郭景祥听到老人的哈哈大笑声,不时夹杂着“太有趣了!”“历史还能这样写。”这些赞叹声。
郭景祥抬起头来,一笑,老人这书买定了,果然几分钟后老人拿着书来到收银台结帐。
结完帐,老人感叹地说道,“将一本枯燥无味、沉重的史书写得这么有趣作者也算是一个人才。”
----
长江出版社总编办公室。
“小马,《明朝的那些事儿》销售数据统计出来了没有。”杜文海对小马问道。
秘书小马回答道,“总编,正在统计中,统计好了我马上给你送过来。”
杜文海这时什么事都心思做,一根烟接着一根烟地抽着,办公室里已经烟雾燎绕,他在等《明朝的那些事儿》销售统计报告。
“小马,叫他们快一点。”
“好。”小马转身离开办公室,刚一转身,就跟一个快步跑来的职员撞在一起。
好在两人都没事。
杜文海问道,“小苏,《明朝的那些事儿》销售统计报告出来了吗?”
叫小苏的职员将手里一份报告递给杜文海,说道,“出来了,大家都知道你急着知道《明朝的那些事儿》一天的销售统计数据,所以报告一出来,就叫我赶快送过来。”
杜文海从小苏手里接过报告,眼睛充充扫了一眼,最后将目光停在最后的销售数据上面,说道,“31752本,你们发行部门没算错吗?”
小苏点了点头,“没有,大家算了几遍,汇总过来的销售数据也核实过,没错。”
“好,太棒了!”杜文海大声笑道。
在杜文海的心里,默默算了一个数字,第一天之所以能卖到3万多本,是因为经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几天的火爆宣传累积到今天小说上架一下子爆发出来的数量,以后这个数字将逐步递减,从一天3w多本到一天几千本,几百本,直到卖不到为止,到时又可以再出版《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二部,沿续第一本一样的火爆销售。
一套7本可以卖几年,按这样的火爆程度下去,预期可以卖到超过1000多万,这是一座可以让出版社连吃几年的金山。
“这几天大家都辛苦了,小马,小苏,通知大家,晚上下班去好再来餐馆庆祝。”杜文海对小马、小苏说道。
杜文海面带笑意,此时他喜悦的心情瞎子都能看得出来。
“总编,红包有吗?”
“有,人人有份。”杜文海笑着说道。
签下《明朝的那些事儿》七部的出版版权,可以让出版社大赚几年,每人一个红包当然少不了的。
-----
将《明朝的那些事儿》出版事宜交给长江出版社,在《长生记》的书友群宣传一下书,随后陈东就什么都不管了,以后每个月光拿稿酬分成就行了。
接下来,陈东想把公司开起来。
要注册一家公司,所需要的流程是非常繁琐的,就算最快没有半个月是搞不定的。
当然,还有一种快捷的方法,就是找代理公司代办注册,只要发上1000多块钱,三、四天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
陈东当然选择最快捷的方式,在定海市找到一家有信誉的代理公司,提交各种资料,交纳了1200块钱。
三天后,一家名为天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的法人代表是陈东。
系统提示:主线任务,创办属于你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完成。
获得30点积分,200点系统权限升级经验。
智能光脑系统权等级升级,现在等级为2级170/600,开放新的功能,请在系统功能项内查看。
系统提示:获得新的主线任务,开发出第一个游戏。
任务描述:第一家属于你的互联网公司创办了,公司没有游戏一切都为0,所以,请尽快开发出公司的第一个游戏,不管是单机游戏,网页游戏,2d游戏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