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吾妻真乃神人也 > 55.第55章

55.第55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防盗比例30%, 时间48小时,被防住的到时间后刷新本章即可~  “怎么学?”冯三恪问。

“等锦爷有空的时候, 就会给你出题, 平时出门也会把你带在身边。通常是带俩月, 俩月通了窍的就算悟性高, 可以当学徒, 将来兴许还能做大掌柜;对生意一窍不通的,就只能当奴仆了。学徒和奴仆月银差不了多少, 将来的造化却大不相同。”

冯三恪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也带我?”

“对呀, 怎么了?”

“可我是外人……”

博观比他还懵:“你不是签了卖身契了么?”

冯三恪顿了顿,想起来了——自己已经是签给虞家的人了。

什么开不开窍的事, 前日签卖身契的时候,管家与他提过。他当时没听明白, 今晚却明白了。

他心神震撼, 慢腾腾躺回床上, 听着博观稚嫩的声音絮絮叨叨:“你年纪大了些,人瞧着也迂, 不知道能不能行。不过好好学总归是道理, 就算做了家仆,过个五年八年也就放出去了,在咱家耳濡目染, 出去做个小买卖不在话下……”

博观说着说着, 就睡着了。

冯三恪却辗转反侧。

爹娘兄嫂都没了, 他身上还背着罪, 甚至欠着恩人一百二十两巨款。以后会怎样,冯三恪本不敢想。

可听了博观这话,心里竟升起半分微薄的希冀来。

*

虞家人回去的第二日,县令儿子刘荃来了一趟,带了份贵礼,拿着个一尺见长的酸枝木匣子仔细装起来,接到手里还有些份量。

虞锦打开瞧了瞧,里头放着一个挺漂亮的算盘,玛瑙石磨成的算珠颗颗圆润透亮,边框包金,闪闪发光,挺招人待见的。

她手边正摆着账本,就把这算盘放到桌上拨了两下,刘荃只听一阵噼里啪啦,快得瞧不清她的手指,眼睛只能捉到一片残影。

刘荃得意道:“锦爷可喜欢?这是从我娘嫁妆里头翻出来的,当年是外祖送的。上回你一走,我就想起这东西来了,你们做生意的讲究吉利,就跟我娘讨来送你了。”

“喜欢喜欢。”虞锦摩挲着算盘边框上那四个浮凸的小字——财源广进,点头赞道:“确实有心了。”

旁边的竹笙静立不语,心忖:连一个外人都知道送礼要挑好的,虞家人却不知道,带着两袋零嘴就上门了。两相一比,任谁都心里有数。

“那成,我爹还怕你瞧不上这包金的,回去就跟我爹有交待了。”

刘荃这孩子自来熟,却明显不如他爹会说话,坐下没多久便大大咧咧问:“听闻昨天老太太领着你家人来过了,最后不欢而散?这是怎的?”

听闻?虞锦奇道:“你听谁说的?”

“好些人都知道呀,走半道上,老夫人就被抬到医馆去了。”

虞锦倏地瞳孔一缩:“人不行了?”

“没呀。”

刘荃摸不着头脑,不过是提了句医馆,她不问老夫人哪儿病哪儿疼,怎么头个反应就是人要不行了?

他也没多想,继续唠:“昨晚我爹娘还去探望过,老夫人躺在床上哎哎唷唷直叫唤,说自己头疼头晕心口憋,恶心干呕没食欲,腰酸背痛腿抽筋的,全身上下哪儿哪儿都不舒坦。弄得郎中都糊涂了,号脉也号不出来,最后给开了点消食散。”

虞锦扯chún笑了笑,那老太太就是作妖呢。方才她还吓了一跳,要是昨儿那一番话把老夫人给气死了,就要惹麻烦了。好在老夫人还是个硬气的,没一下子厥过去。

话说回来,她就算是身子真不爽利,请个郎中过府看看就是,怎么弄得人尽皆知的?难不成是为了给她个难堪,让县里头的人都瞧瞧她有多不孝?

这一家子稀里糊涂,虞锦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你们昨天都唠什么啦?”

虞锦眉尖蹙了下,心说他怎么问这个。

刘荃瞧了瞧她的神sè,索性摊开来说:“我爹让我过来问问昨儿是出了什么事,要是两边生了什么龃龉,他给居中tiáo和tiáo和。”

虞锦无奈,这巴掌大点的地方就是不好,丁点事都能传得人尽皆知。

偏偏时下重孝道,认定忠义仁孝四个字分不开,便是她爹虞五爷十几年没回县里,也得收敛着些,从没提过要分家。

而陈塘县离京城也就一百四十多里地,要是这边她不孝的名声传出去了,叫上边的人知道,她家心心念念的仁商牌匾就没着落了。所以话还得小心说。

想到此处,虞锦笑得眼睛弯弯,眼也不眨地说瞎话:“一家人哪有什么龃龉?不过是nǎinǎi看我亲热,她又想我爹了,抱着我哭了半个时辰,兴许回去的路上又着了风,这才头晕的。”

“真的?”

这话经不起推敲,刘荃也不是个傻的,狐疑瞧了她几眼。

虞锦笑得更诚恳了些:“改日我去探望nǎinǎi,给她带点养身子的好东西。你回去叫县令放心,我家必不给他添麻烦。”

她把自己的瞎话编拢了,刘荃点点头,也就不再问。拿上了虞锦送的回礼,便要离开了。

“哎,你且等等。”

刘荃站住,回头问她怎么了。

虞锦问他:“你们这儿的市集在什么地方?昨儿我叫人去买菜,人回来跟我说菜摊上全是白菜萝卜,一车一车摆路边,整条街全是白菜萝卜,就没几样别的东西。我家昨晚喝的萝卜汤,今早吃的白菜饼,这条街上连个像样的食肆都找不着,晌午要是再寻不着吃饭的地儿,我家只能去街对面买包子了。”

此时已是冬至,别人家都修有菜窖,方便存放的蔬菜会准备许多,再做几罐子腌菜,留着过冬用。

虞锦在京城过冬的时候,南郊有个温泉谷,那谷中四季如春,专门给京城富人和皇家供菜。每日都会送些新鲜蔬果到府上,是以虞锦从没受过冬天吃不上菜的苦。她回陈塘前却没想到这个,此时外头卖着的只剩白菜萝卜土豆这些了。

刘荃吃吃地笑:“难怪我瞧锦爷面有菜sè,原来是没吃上好的。成!今儿我做东,请您去外边吃好的,不过撑死了两桌,您这一大家子我可请不起。”

书房里没铺地龙,因为要看账本而在书房坐了一上午,从而冻得脸sè发白的虞锦轻飘飘瞪了他一眼——从小到大,夸她好看的多了去了,却还是头回有人说她“面有菜sè”,不免噎了一噎。

她摆摆手:“改日我请你。今儿先与我说说你们这儿市集有几个。”

刘荃从笔架上取了一枝粗毫,砚台中饱蘸一笔,边说边画:“你们去的那是西街,西街临靠村子,那地界穷,撑死了卖粮油麻布;东边市集才是富人去的地方,成衣铺、肉铺、食肆茶馆什么的;北边集市杂,花鸟鱼市,还有学问人去的棋室、雅舍,二流子去的赌场妓馆,什么都有,那处人最多,也最有意思。”

所谓字如其人,虞锦自己字不好看,却不妨碍她能看出字的好赖。她还记得县令说刘荃今年中了举,倒是不假,这随手写的几个字笔势活泼,气象洒脱,一看便知是练字多年的。

“东边市集在哪儿?”

刘荃好奇:“锦爷做什么去?”

面有菜sè的虞锦淡淡瞥他一眼。

“买菜。”

*

府里缺米缺粮缺菜,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也全缺,这几日都是糊弄过来的。四十多人住在府里,吃饭是第一要紧的事,剩下日常穿用也都得补齐,是以这一下子几乎跟去了半个府。

冯三恪自然也去了,把唯一的银钱揣上,是唱曲儿那日兰鸢给他的银锭子,足足三两重。

当时他还愕然居然给了这么大的赏,这几日默默观察着,却从不见虞府有赏人的习惯。此时想想,应该是锦爷念及他初来乍到,没银钱,才叫人给的。

她管着一个府,竟还能心细至此。

刘荃一路瞅着虞锦笑:“啧啧啧,我爹肯定想不到,锦爷竟是会逛市集买菜的人!锦爷吃的菜竟然也跟我们一样,是从市集上买的!”

“那你当我吃的是什么?”

刘荃想也不想:“那肯定吃人参喝花酿的,我家供财神爷一向这么供。等碗里的花酿少了些,这就算是财神爷尝过了,剩下的才能拿下来自己吃。”

虞锦想着,人参花酿供财神爷,你家倒是挺有钱。心里默默琢磨一县之令的俸禄是有多少来着。

心知里边有古怪,她也不点明,慢慢悠悠走着,跟头回进城的庄稼汉一样四下张望,随口道:“我这人有个毛病,不管到了什么地方,都先要去市集瞧一瞧。”

“不论街上看到什么东西,我都要琢磨琢磨这东西打哪儿来的,怎么做的,成本几何,该卖多少,利几分,怎么卖,卖给谁。再想想这东西能不能做出更好的,更好的货该往哪儿销。这么想一遭,想通透了,心里就安稳。”

她跟说拗口令似的,刘荃听得瞠大眼睛,好半天,竖了个大拇指:“锦爷能耐。”

路边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与西边集市不同的是,这边不是满地乱摆摊,也不再是满大街的萝卜白菜了。街两边都有一家家的铺子,修得齐齐整整,大敞着门,一眼能望见里边柜面。沿街靠墙摆着两溜摊位,小贩支个摊,卖些杂物,中间留出两丈宽的道,供人行走。

叫她惊喜的是,这市集上竟有一个像样的菜商,开了个门店,十几个大竹筐子整整齐齐摆开,里边放着各种蔬菜,还有新鲜的橘橙,竟有模有样的。

这倒是时下少见的,别说是陈塘县,便是京城都少见这样的铺子。菜农大多是在集市上摆摊,乱哄哄的,踩烂的菜叶满地丢,一不小心还会叫人滑个趔趄;府里采买的要么直接去市集上买菜,好坏贵贱全凭自己挑拣;要么就是跟老实的菜商长期订菜,每日直接送到府里去。

而有个这样的铺子,又干净又省事。

虞锦抬头瞧了瞧店面——柳家菜铺。

刘荃仿佛知她所想,道:“柳家是大地主,佃农几十户,三百多亩良田。菜农收完秋,品相好的菜就收上来,放到店里能卖得贵些。他家还有粮店,就在旁边。”

可见是个有做生意头脑的,虞锦笑了笑,叫身后缀着的一串人散去,各买各的,自己领着三两个人继续往前走。

冯三恪头回揣这么多钱上街,一时竟不知该买什么。以前他在县上做工,每半月回一次家,总要捎些吃的用的回去。家中遭难以后就剩他一人了,衣裳是府里发的,吃食是府里供的,什么都不缺,就什么也没买,跟在虞锦后边走。

这么个大高个子显眼得很,虞锦一转脸就瞧见他,心念一动,扯出一个笑,冲他招招手:“来来来,三恪你上前来。”

这笑十分好看,却愣是叫人觉得有两分不怀好意的味道,弥坚和竹笙几人也都望向他。冯三恪心里一紧,脸噌噌发烫,好在他一向寡言,人又生得黑,没露怯。

“爷?”

虞锦从荷包里摸出半两碎银来,塞他手里,笑眯眯:“这条街上你看看该买什么菜,今晚上府里吃什么就指着你了。”

刘荃掰着手指算半天,恍惚之中竟觉得耳边全是噼里啪啦的算盘声,直叫他头晕脑胀,样子挺傻气。

“行了别算了,你算不明白的。”

虞锦笑眯眯拍拍他肩膀:“管十户庄稼汉、百亩田地即为地主,管千亩田地为里正;千户万户的口粮全交予一人手——即为商。位高则责大,哪一行都是一样的道理。”

刘荃瞠目结舌,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她,仿佛眼前站着个老妖怪。

快要晌午了,虞锦催他回家:“别想这些俗事了,你是学问人,俗事交给我们商人来就是了。回家好好读书,明年就要上京赶考了,别丢你爹的脸面。”

她又像头回见面一样摆起了长辈谱儿,刘荃却傻呆呆点了点头,一路脚步轻飘地走了。

身后的冯三恪几乎和他一个样子,脚下都是虚的。迷迷糊糊中他想:弥坚那本名为“锦爷语录”的小册子记得可真是慢,一天才记一条。

可锦爷何止是一天一条语录,要是他会写字,一天就能记一本!

*

已是子时,屋里的两人还没有睡着。博观在听冯三恪讲故事,他头偏在右侧,脖子压都酸了,仍舍不得换个姿势。

“……然后锦爷就问他,要是买十万石粮的话,一文一和一文二的差别又是多少?爷还说位高则责大,哪一行都是一样的道理。那县令公子叫她给说懵了,灰溜溜走了。”

“啊。”博观深深吐出一口气,又咯咯笑了半天:“爷好厉害啊!可惜我今儿没跟着去,你讲的故事也不好听,声tiáo平板,跟在念经似的。”

冯三恪瞥他一眼,也不知是哪个小子从晚上回来就赖着他要听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他口干舌燥讲了两遍,人家反倒嫌讲得不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