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前任遍仙界 > 659|659

659|659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南北之战, 从一开始就势均力敌,各有各的长处和缺陷。

北朝有燕门悍将, 战场上所向披靡。然而, 两国交锋,从来不能只看军队的qiáng与弱, 朝廷的态度亦很重要。

与南朝不同, 北国的宰相才干平庸, 靠献美人讨好了皇帝, 才拜为丞相。而能把这么个人封相, 北朝的皇帝当然也不是什么英明神武的家伙。

她信重一个叫冯天的侍官, 任由他批阅奏折, chā手朝中大事。

侍官不是后宫之人, 原是帮皇帝整理书房、代为笔墨的小官。但宫内外都有传言,说冯天与皇帝私底下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

宰相不作为,男人chā手政事, 朝廷乌烟瘴气, 燕羽固然善于兵事,也发挥不出实力。

南朝则相反。

蓝素手腕过人,党羽甚多, 但总得来说都算得上能官干吏。可惜的是, 虽然国库日渐充盈,军费拨得也多,朝中的武官都平平无奇,没有一个比得上燕羽的。

不过, 说来也奇怪,之前的破军和季溟,都颇爱武艺。教授的师父们曾言,若他们不是男子,定然能成为一流高手。

然而,有蓝素在的南朝,如何会容得下男人上战场?故而兵力虽旗鼓相当,却少了能决定胜负的大将,算是一大弱点。

两朝均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是战争从来都不会等天时地利人和才出现。几十年来的矛盾积攒到一处,终于爆发了。

一开始,民众还以为和以前一样,打打就结束了,谁知不然。

战火迅速烧到了整个边界。

清溪观就位于边界不远处,自然也受到了波及。

殷妙儿令观中的道姑道士整理出一片干净的地方,但凡有军队行兵,迫不得已放弃伤患的,全都救到观里。

她这里也没有什么昂贵的药材,只是坚持打扫病区卫生,热水煮沸纱布器械,再熬些清热消炎的汤药给他们guàn下去。

“出了我的清溪观,你们是南朝人,也可以是北朝人。生死与我不相关。”她如此宣称,“但在我的观里,你们都是病人,必须听我的话。”

自然有人不服,拔刀砍向仇人。

殷妙儿也不杀他,只是把他丢出了道观,任其自生自灭。同时,对于病重而亡的人,她又安排手下的人做法事超度,而后将其葬于后山。

如此恩威并施,镇住了这群病人。有的人伤好后回了军营,有的却失去了行动力,走也走不了,殷妙儿便将她们都留下,帮忙照顾病人,种田纺织,贴补道观的支出。

但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钱,还是像水一样流走了。

殷妙儿开始和游川合作。

她认得北朝许多达官贵人,游川有人有船,很适合跑腿,互相捎东西捎人十分方便,还不容易被发现。

众所周知,刑律上写的买卖都是最赚钱的。

他们从门阀世家的口袋里挖出银钱,补贴在战场上生死一线的士兵。不是没有人怀疑过清溪观资金的来路,但这笔开支由别人出,总比自己出好,多出来的部分可以进自家口袋,谁会傻到去告发,相反,还要维护一二。

于是,清溪观得名,官员得利,默契十足。

*

战事爆发的第三年,士兵们迟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士气日渐低落。与之相反的是,和谈的呼声一日比一日高涨。

燕羽不同意和谈,不愿意将得到的土地归还给南国。一次醉酒,他当众痛骂朝中提议和谈的人,放眼道:“得来的地方,全都是我手下用命换来的,凭什么他们嘴皮子一碰就没了?和谈,呸,做他的春秋大梦吧。”

他旗帜鲜明地反对,但朝中更多的人则盼望着和谈。他们都不喜欢战争,战争意味着大笔的军费消耗,意味着农耕的荒废,也意味着朝不保夕,随时会死。

而南朝,这样的声音也不罕见。

皇帝十分犹豫,多次问政于蓝素。她的态度却暧昧不明,没有明确反对,也未阻止。很多人认为这是默认,故而赞成和谈的人占了多数。

清溪观。

叶绸接到了大笔新送来的药材,不由疑惑道:“不是快要和谈了吗?怎么还买了这么多药材?”

“哪有那么容易。”殷妙儿一哂,“蓝素还没动手呢?”

叶绸吃了惊:“你的意思是,蓝相其实并不赞成和谈?”

“不,我的意思是,蓝素会把这当作一个机会。”她看向跟随在侧的冷玉,慢慢道,“一个,杀死燕羽的机会。”

冷玉眸光不动,置若罔闻。

半年后,燕羽被杀。

不是死于刺杀,也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皇帝的一杯毒酒。

多年来,朝中许多人看不惯男子领兵,屡有微词。等到和谈风起,他执意不肯退兵让步,更是叫朝里的官员们感到愤怒——这与她们的利益相悖。

文人杀人不见血。只要在皇帝面前说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再将燕羽平日里猖狂的说辞呈上,就足以让皇帝产生反感。

而后,再叫人出来为燕羽辩白,说什么“甚得军心,民心所向”,基本就能把帝王心中的猜忌放大到极致。

男人领兵,本就有违常理。这般煽风点火之下,皇帝心中的天平自然就倾斜了,满心以为,燕羽死了,和谈必然能成,就算不成,难道朝中那么多女子,还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男人了?

是以一杯鸩酒,毒杀了这位名将。

蓝素除了心腹大患,一改原先暧昧的态度,qiáng硬地拒绝了和谈,要求军队继续推进。

燕家军痛恨皇帝听信谗言,害死燕羽,纵然未曾擅离职守,也是消极作战。

北军大败。

清溪观收了好些燕家军。

他们伤好后,不肯回到军队为仇人效命,干脆留了下来。说是说出家,实则成了清溪观的私人军队。

叶绸问殷妙儿:“你早就知道会这样了?”

“你是在怪我没有阻止吗?”做了好几年的夫妻,殷妙儿了解他的想法,摇摇头道,“没用的,刚极易折,燕羽不是这次死,就是下次死。名将都希望自己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但打仗不止战场上的兵刃相接,空有军权,没有两个重要的问题,终是无用。”

她说罢,又看冷玉。

他立于风中,神sè平淡,无悲无喜,竟然比叶绸这个外人更冷漠,似乎死的不是北国大将,而是脚下的蝼蚁。

反倒是叶绸好奇,询问道:“什么问题?”

殷妙儿回过神,叹道:“忠君,忠己,还是忠国;权力来自于君命,还是自己的力量,抑或是百姓?”

*

燕羽死后,北朝找不出个像样的将军,后补的只能勉qiáng挡住南军的进攻。

而南军的势头,却在燕羽死后节节攀升。蓝素破格重用了一名姓寒的将领,予以重任。

她没有辜负蓝素的期望,率领的军队人数不多,然而彪悍至极。刺入北军腹部,重创其主要部队。

战事进入白热化阶段。

清溪观的修道者也越来越多,不得不增建了两座新的道观。一座是以研究经文为主的小清溪观,一座则是专门供给男子出家的青莲观。

因为清溪观里供奉的是清溪女神(即是本地河流所化的象征),所以水神的信众也不断增多。久而久之,便兴起了一个名为清教的新教派,主张行医济世,福泽百姓,同时也传授夫妻恩爱之术(……),教导夫妻当互相敬重,生儿生女皆是福,不可溺杀婴孩,等等。

*

之后,北朝又爆发了一场内乱,几个皇女联合起来,讨伐冯天。结果冯天纵火烧了宫廷,弑君逃亡,主事的皇女正好登基称帝,扬言要为母亲报仇。

她并非没有才干,但大势已去,苦苦支撑了六年余,最终还是兵临城下。

城破的那天,她于宫中消失,不知所踪。

南北终于统一。

蓝素心愿得成,再也支撑不住,年迈的身体迅速崩溃。不过三月,撒手人寰。

她在世时立下诸多功劳,理应极尽哀荣。但皇帝却并未给她这样的体面,反而下旨细数她诸多罪状,多有斥责。

原因无他。这个新皇帝并非原来的帝王,她年纪最小,破军、季溟死后多年才出生,故而被蓝素选中,在老皇帝死后立为新君。

那年,她才八岁,就是蓝素的一个傀儡。

蓝素为了能安心打仗,以铁血手段把朝堂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她以为皇帝会明白她的苦心——统一南北,是万世功绩啊。

然而事与愿违。

新皇帝恨她。

若非老臣劝阻,蓝素恐怕要被拖出棺材鞭尸,只是有收复北地的功劳在前,才功过相抵,草草下葬。

人走茶凉,莫过于斯。

而后不久,新帝听闻了清溪观的事,认定山野之中有遗贤,特地派心腹念娇前去相请。

故友再见,相看无言。

念娇道:“果然是你。”

“这话何意?”殷妙儿神sè自若,“你我素昧平生,初次相见。”

念娇笑了笑,不再纠缠这个问题,转而问道:“陛下年少志远,命我相请,你可愿一展宏图?”

殷妙儿道:“蓝素虽死,但不可否认,这是她的时代,不是我的。我如今超脱世俗,不受君臣血缘牵绊,快活至极,只能辜负圣人的好意了。”

“你也曾xiōng怀大志,难道不曾可惜吗?”

“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十几年来,她制出了guàn溉的水车、风车和许多便捷的农具,引入了棉花,打造了新式的纺车,也遍寻良种,培育许多外来的作物,耐寒耐旱,予百姓更多能果腹的食物。

念娇打听过,自然晓得这些,只是问:“这样就够了吗?”

“够了。这是星星之火,等到时候到了,便会燎遍九州。”

念娇将信将疑:“何时才算时候到了?”

殷妙儿仰起头,但见晴空万里,鹰击长空。她微笑起来,悠然道:“东风来的时候。”

有生之年,她等不到东风来,所以今后不会再入红尘,惟愿寄情山水,逍遥一生。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

风来的时候,自有后人会拼搏努力,创造他们想要的世界。

那一天,她看不见,却知道必然会到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