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二章 王韶的决定
官家离开后的议事厅,完美的诠释了面面相觑的含义。
韩琦是庆幸自己这次憋住了。
富弼似乎是有点踏实了的感觉,官家终归还是没让自己失望。
而韩绛和吕公弼,一副本该如此的表情。
而挑起议论的张方平和陈升之,好像官家所说的,跟他们pì关系没有。
多年朝堂,早就练就了一张厚实的脸皮。
至于王安石,自始自终没开口,黝黑的脸sè,根本看不出表情。
王珪则是考虑,就官家这样的表现,是否能酝酿一篇好的文章……在《时论》上,唱赞歌的文章,数他的最多。
从歌颂官家,到歌颂国朝制度,再到歌颂大宋变迁,应有尽有。
不过有一点是统一的,这时候,谁也没心情继续扎堆议事了……
唉……官家是越来越坦率了。这也说明,官家对于国朝的掌控,越来越彻底了。
……
王韶准备进京了。
虽然官家的坦率,把内阁针对官家气量的议事打乱了,也彻底让内阁大臣羞愧了一把。
但是,王安石还是将详细的过程用书信告诉了王韶。
王韶是自己举荐的,算得上是自己一条线的人。
不过王安石现在完全是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王韶。
详细的把过程讲清楚,从内阁大臣的议论,到最后官家的表态,一点没漏。王安石让王韶自己考虑。
王安石的书信,甚至比官方的诏令还到的早。
并不是说民间的驿递就比官方的快,而是在议事之后的两日,内阁才起草了诏令,请官家印。
王韶没有疑问,对官家没有疑问。真的,一点都没有。
自己jīng忠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只有这样的官家,才上他的抱负得以实现。
官家对他的信任,王韶心里最清楚。是真有万死难报君恩的念头。
韩子华说的没错,官家确实待他如潜邸旧臣,甚至更甚。
自己并不是没有得到封赏,在朝堂越来越减少恩荫的情况下,儿子王厚,已经快要列班了。
在武将中,几乎快赶上了曹霖、高敬贤等人。
王韶并没有受王安石信件的影响,他决定,在觐见官家时,如实述职,也如实阐述自己的想法。
这一次回京,王韶准备带着儿子连同全家一同进京。
这决定,怎么说呢,还是有留质子的想法。
也算是自己表态吧!
就是河湟,抵达汴梁也不再像早年那样费时了。工坊城这些年,间断的在河湟一带,铺设了轨道,一定程度上跟秦州勾连起来了。
因为河湟地方士族不多,乡绅也没有,又是高山峻岭,沟壑遍布,铺设的轨道是断断续续的。
全部是由朝廷投资铺设的轨道,基本上是军用和公用。
所以,没有去开山凿石,没有完全的贯通。但也算是把河湟一带所有的战略要地沟通了。
从朝廷诏令发出,到王韶抵达汴梁,间隔十天。这个时间不长不短,正好。
准备看热闹,或者对王韶有那么点怀疑的人,都悄么声了。
“官家,王韶进城了,带着儿子王厚,直接回府了……”
王中正低声跟赵曦汇报,说完就又跟没事人一样,立一边了。
看来这个王韶,还是有点心思的。
王韶的家,祖籍留一部分,汴梁安置的一房。
把儿子也带回来…~这是堵人嘴?还是做给自己看?
还是想多了!
也罢,照王韶的性子,恐怕回府也是沐浴更衣,不一阵就要觐见了。
……
“熙河道督府王韶觐见……”
赵曦才刚刚把案桌整理了,就听见了内监的禀报。
“中正,看看内阁谁在,一并叫进来……”
赵曦现在真有点无事不可对人言的态度。
至于想表明什么?见仁见智吧。反正也没有简单过。
内阁全在。
赵曦并没有一开始就问话,而是先让内监给王韶沏茶…~一路风尘,估计回家沐浴更衣就来了。
待内阁都到了,赵曦又赐座。
“子纯,详细的情况你应该很清楚了,说说吧,怎么想的?把儿子都带回京了。看来还是不相信朕呀!”
赵曦说这话时,谁都没看。
王韶这时候,很想看看王安石的脸sè……
内阁大臣们,却是不敢相互对视……官家现在的威严,太吓人了。
“微臣不敢!官家,微臣确实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但微臣带犬子回朝,并非完全因为此事。”
“哦,说来看看。”
“官家,这几年,朝廷历练新军,微臣以及犬子,与讲武堂经历的武将文臣,多有交流。”
“不管是微臣还是犬子,跟新军将领和校尉接触后,深感不如。微臣带犬子回朝,是想求官家一个恩宠,准许犬子到讲武堂受训。”
“官家,犬子这些年随微臣领略河湟,深受皇恩,官阶已经近列班。犬子恐怕是国朝将领中,极少数未受讲武堂培训的武将了。”
“微臣微薄之功,不敢为国朝之先。所以恳请官家恩准,让犬子到讲武堂受训。”
王韶是起身再躬身回话的。
这倒是个说的过去的解释。赵曦摆了摆手,让他再次入座。
“文阁老,这是你的职责。王厚是否如子纯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