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视察学宫
在解决了苏秦的事情之后,赵何的心情也算是好了不少。
或许是因为当君主也有好些年了,现在赵何要是看着一个人才成天在自己面前晃来晃去却不能够为自己所用,那心理其实还挺不舒服的。
你有才能你就应该为寡人出力嘛,天天躲在家里和老婆孩子厮混怎么行!
所以,当苏秦出任赵谦的启蒙老师之后,赵何这种心理才算是得到了释放。
在赵何归来之后,很多之前需要在大梁城之中由赵何处理的魏地政事现在直接转交到了相邦府之中,让赵何反而变得轻松了不少,很是休息了好些天。
但正所谓静极思动,当在王宫之中无所事事了半个月,并且和王后以及几名夫人交公粮交得有些顶不住之后,赵何觉得自己有必要出去走走。
说起来自从上一次主父带着赵何去探望老兵之后,赵何也有好一段时间没有出宫了。
该去哪呢?赵何想来想去,决定去学宫看看。
繆贤如今还在楚国,于是赵何就叫上了刚刚授课完毕的苏秦,又带上乐乘作为随身保镖兼车夫,再换上一身普通的士人衣裳,弄了一辆平平无奇的马车悄悄的离开了宫城,朝着不远处的学宫而去。
学宫距离宫城其实是很近的,站在学宫之中都可以透过围墙看到不远处宫城那高大的城墙,这也是赵何有意为之,就是起到一种激励式的心理暗示,让这些学宫之中的学子们能够感觉到赵国大王就在他们身边,并且随时都可能出现——至少今天是肯定出现的。
学宫的占地面积是很大的,建造的时候由于得到了赵何的关照,一应规格也是相当高,单单是大门就颇为气势磅礴,和普通城池的大门相差无几,上面挂着的那块牌匾“学宫”二字乃是赵主父亲笔所题,龙飞凤舞的很有气势。
在学宫大门外的空地上停着很多马车,不少看上去是贵族之人正在下车并急匆匆的朝着里面走去。
赵何见状不由有些好奇:“这是在做什么?”
一旁的苏秦闻言笑道:“大王有所不知,这学宫之中每逢三六九便是辩论之日,今日正好是十九日,所以众人聚集只为了听取诸多学者们的辩论。”
赵何这才恍然,明白了难怪会有这么多的贵族带着孩子,甚至是老中青三代齐至了。
在任何一个时代知识都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封建时代统治阶级们相较于平民的最大优势就是知识垄断,直到现代社会为止想要跨越阶级的最佳方式依旧还是学习知识,任何一位顶级知识分子都会得到所有国家领导人的尊重,所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真的是任何时候都永远不过时的。
从眼下的情况来说,这些前来旁听辩论会学习知识的赵国贵族们无疑都是渴望进步的。
赵何带着苏秦乐乘下了马车,走了几步之后突然问道:“辩论会禁止平民旁听吗?”
苏秦楞了一下,随后道:“并不禁止,但一般来此的最低级也是普通士人,黔首们每日里自顾尚且不暇,又哪里有时间来学宫之中旁听呢?”
一旁的乐乘插了一句嘴,道:“就算黔首们来听,他们也听不懂。”
赵何脸色微微一沉,沉默片刻之后叹了一口气。
苏秦和乐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几分不解。
大王怎么好像对这些黔首们很上心的样子?
对于苏秦和乐乘这样的士人来说,黔首们不识字几乎是属于一种天经地义般的事情,这个世界的知识本来就应该只被贵族所有,到士人这个贵族的最低一级其实也就足够了,黔首们就老实种地呗,想那么多干嘛?
当然,他们也不会傻到直接当着赵何的这个面提出疑惑就是了。
三人迈步进入到学宫之中,只见这学宫是三面都有一排房子连着,唯独在影壁之后的中间空出了一块很大的空地,整个学宫的建筑布局就好像是一个倒过来的“凹”字一样。
学宫中央的空地上修建一处台子,通过苏秦的低声介绍赵何得知这便是辩论所用的台子。
在台子之下最靠近台子的地方被分成了很多块,分别坐着好些不同的学子,单单从服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分别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农家、兵家等等。
这些学派之中不乏儒家和墨家这样的死敌,也有许多学派之间相互不对付乃至于有些私人恩怨,不过赵何早在建立学宫之处就已经宣布任何人如果触犯法律那么赵国必然毫不容情,在处理了十几桩案件杀了近百名儒家墨家等相关犯人之后现在学宫之中的秩序也是比较稳定了。
在这些学者学子之外的更外圈空地之上才是众多看热闹的人所坐的地方,赵何三人随便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坐了下来,开始等待着辩论开始。
过一会之后,学宫大祭酒邹衍带着十几名学宫祭酒出现,先是朝着众人一礼算是打过招呼,随后宣布辩论开始。
这一次的辩论议题是:何以安魏地。
不得不说这个议题还是相当贴近时事的,这也是赵何设立学宫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找到有才干的学子在赵国之中出仕,至于是哪家哪派的赵何本身都无所谓,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在邹衍宣布开始之后,众多台下的学者学子们跃跃欲试,但都强自忍耐。
赵何心中有些好奇,不由看了一旁的苏秦一眼,苏秦低声解释:“按照惯例,每一次辩论会都以上一次的获胜者第一个发言。”
赵何忍不住道:“你不是天天在家当宅男吗,怎么这么懂?”
苏秦怔了一下,立刻理会了宅男的意思,道:“好教大王得知,这里其实是臣在邯郸之中的唯一去处。”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年轻的士子已经走上了高台,扬声开口。
“若论到安魏地之民,唯我儒家可为之,余者如法家、墨家之流,皆不足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