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赵为帝 > 第433章 又是荀况?赵何的思考(今天就两更了)

第433章 又是荀况?赵何的思考(今天就两更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赵国,邯郸。

学宫试的举行无疑让赵国之中对科举的讨论热度更上一层楼,人们热烈的议论着关于科举的众多趣事,最有名的故事是某个初试考到了前十的寒门士子原本因为一文不名而被女方家里嫌弃,但是在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女方父母几乎是火速上门同意了亲事,并承诺近期完婚。

更有家已经将其创作成了书籍,开始小范围的流传了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大家族也开始蠢蠢欲动,想要通过这一次的科举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联姻的好苗子。

赵何看着下面人送上来的这些民风舆情,心中也不由有些好笑。

果然是太阳底下无新事,现在上演的这一幕幕剧情,作为穿越者的赵何总有一种相当熟悉的感觉。

一阵脚步声打断了赵何的思绪,抬头一看原来是相邦肥义。

“见过大王。”肥义朝着赵何行礼。

赵何笑道“肥师不必多礼,有什么事?”

肥义道“大王,学宫试的名单已经全部都出来,一共五百二十四人,还请大王审阅一下。”

赵何眉头一挑,有些惊讶“居然有这么多?”

别看通过了初试的人有好几大千,但通过初试只是确保能够当一名吏员,说白了还是一个跑基层打杂的,只有通过了学宫试之后才算是真正有了当官的资格,能坐在办公室对着下属的吏员们发号施令。

像现在的赵国学宫,多的时候每年能贡献五六百人,少的时候三四百人也不是没有,但别忘了在齐国灭亡稷下学宫散伙之后赵国这个学宫已经是整个华夏之中的最高学府了,说是汇聚了众多精英士人毫不为过,不知道多少士人千里迢迢而来就为了拜在学宫之中某位大能的门下。

这一次科举居然就能录取到五百多官员,都能和往日的学宫大年比肩,确实是让赵何颇为惊讶。

肥义笑道“大王莫非忘了,学宫的士子也是可以考试的。”

赵何一拍脑袋,道“还真是寡人犯傻了,对了,录取了多少学宫之人?”

肥义道“大约三百左右吧。”

赵何颔首道“也就是还有两百是其他地方的士人精英?那倒是正常了。来,让寡人看看有名单吧。”

肥义将一叠纸张递上。

赵何展开名单,第一个名字就让赵何咦了一声“荀况?他又是第一?”

这一次荀况的第一是让赵何有些惊讶的。

和初试时候相对而言较为宽松怎么样回答只要有知识点就能拿分的阅卷标准相比,这一次学宫试的阅卷标准根据赵何的要求是更加倾向于实务的,换句话说就是写出来的东西越接地气越贴近现实那么就越高分,荀况虽然才华毋庸置疑,但这年纪轻轻刚刚及冠,就能够知道地方上的实情并且提出针对措施了?

肥义似乎早就已经想到了赵何的疑问,见状立刻答道“回大王,荀况的答卷就在老臣刚刚上交的资料之中。老臣已经看过了他的答卷,确实是字字珠玑,也派人调查过了他的家庭,据说其人小时候是在晋阳附近的盂县长大,其父曾经在盂县之中出任书吏,后来才随当时的县令一同来到邯郸之中为吏,对于地方上的风土人情颇为熟悉倒也是说得过去的。”

赵何默不作声,翻了一会拿出了荀况的答卷,来来回回的看了几遍,心中有些感慨。

什么叫天才?天才就是小时候也天才,年轻的时候也天才,老了之后更天才!

看看人家荀况这文章,字字珠玑,简直就特么字里行间透着天才两个字。

这份答卷里面的许多语句虽然还和后世流传的《荀子》一书有所出入,或者说稍显稚嫩了一些,但可以看得出来他整个的思想架构已经初具雏形。

用后世比较通用的说法,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基本成型,差的只是人生的阅历来进行更加深入的打磨和砥砺了。

“儒法融合……”赵何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突然问道“肥师,你对荀况的这份答卷怎么看?”

肥义笑道“大王,这份答卷就是老臣亲笔录为第一的,大王觉得呢?”

赵何楞了一下,随后大笑起来“是寡人想差了。”

这对君臣的应答其实并不在于答卷本身,而是在于答卷之中所透露出来的思想。

荀况此人为何在历史上儒家内部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甚至被一部分儒者批评为叛徒,就是因为他的思想。

荀况的思想既有着儒家的内涵,但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法家思想在里面,支持者认为他是兼收并蓄,反对者则认为他只是个“儒皮法骨”的假儒者。

要知道作为儒家大能荀况,在历史上居然教出了法家两大巨头李斯和韩非这两位弟子,本身就足够说明一些事情了。

儒法融合,这是荀况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一次突破。

这种突破造成的巨大争议导致了荀况在儒家内部的毁誉参半,甚至到了千年之后连列席孔庙,和儒家诸贤一同受香火供奉的资格都没有了。

但作为一名穿越者而言,赵何对历史是非常清楚的。

历史上著名的汉朝明君,彻底摧毁匈奴帝国,建立西域都护府,将西汉王朝的疆域和国力推向最巅峰的汉宣帝曾经在教育太子的时候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霸道,说的就是法家。而王道,说的则是儒家。“霸王道杂之”,说的自然就是儒法融合了。

用更加通俗的话解释,就是“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

从历史上来看,一昧的偏向法家,造就的是秦朝这样的短命王朝。

若是一味的以儒为本,造就的则是宋朝这样的弱鸡王朝。

所谓过犹不及便是如此。

只有儒法合一,以霸王道杂之,才能够造就出汉朝、唐朝这样的煌煌盛世,才是整个大汉族真正的五千年精神、底蕴所在。

所以,荀况是对的。

或许在某些具体的知识点上,作为“古人”的荀况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但从总体来说,他走的这条儒法合流的路子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是正确的道路。

想到这里,赵何心中突然微微一动。

或许,在几天之后的殿试上,可以开始稍微做一些小小的准备和文章了。

赵何轻出一口气,再无疑虑,对着面前的肥义道“寡人没有问题了,让人把这份榜单公布出去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