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春花秋月(5)
长空初亮,天地间被晨光浸染。今日的早朝下的格外早,宫中不比东宫,带不得小厮,所以入宫上朝时便是太子掌事宦官蔡和跟着。
东宫各项事务一应俱全,太子若无什么旁的事,下了朝都是直奔回东宫,或是出宫去沈府探看沈大将军,偶尔也去禁军校场巡看,因是行伍出身,总对军中颇为亲切。
可是如今沈家没了,沈家军也被各军收编。太子殿下也就只剩下东宫和校场这两处去处,可这回秦沅下了朝直从勤政殿出来,便向东走,这哪里是出宫的路?
跟在后头的蔡和不解,一路跟着秦沅,问道:“殿下,这并非回宫的路啊。”
秦沅脚步未停,宫中弯弯绕绕,他却知之甚清,只是稍一偏头道了句:“今日不急着回宫,今日,孤去给皇祖母请安。”
这可怪了,往常除了初一、十五,过年过节的,照着宫中规矩来请长辈的安,太子爷可是一步也不肯往后宫走。
照蔡和看来,殿下长于军中,行事干净爽利,最是受不了那些叽叽歪歪的。
太后娘娘的万安宫地处后宫最东侧,也是老人家素喜清静。不过这皇宫占地广大,这样从勤政殿到万安宫,实在要走上一会儿的功夫。
秦沅刚出了勤政殿的门不久,就被后头一声:“皇兄!”唤住了。
声音舒朗,听来实在熟悉,用不着回头,便知道是他五弟晋王秦涣。
秦涣小他两岁,正是列松如翠少年郎,与沈宛差不多年纪。思及此,秦沅微一皱眉,若不是他先把人带到了东宫,这会儿沈宛已做了晋王府的妾侍了吧?
秦沅回过头去,锦衣因风翩然一动,他一手背到身后,微和缓了脸sè,道:“原是五弟。”
晋王与太子之间本有几步之遥,这时候晋王两步迈上来跟上太子的步伐,笑道:“瞧这方向,皇兄也要去给皇祖母问安?”
在这宫中,他们方才在勤政殿见过皇帝。皇后位居中宫,并不走这条路,秦沅的生母惠仁皇后又已亡故,他从这儿去往后宫,也就只有太后那儿一处去处。秦涣年纪虽小一些,却一直也是今上最宠爱的皇子之一。倒不仅仅因为他嫡出的身份,光是这说话做事都有章法,人又聪明灵通,就够叫皇帝喜欢了。
秦沅面无波澜,微微颔首:“正是。”
“既然如此,本王就和皇兄一道去。祖母见我们兄弟二人一同前去,定会十分开心。”秦涣笑道。
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在皇家,大约就印证了这句话。秦沅在军中长成,是个坚毅清冷的性子,素来不爱与人多言。而晋王秦涣则自小千娇万宠地养在宫中,皇后中年得子,自是宝贝的不行,是以秦涣看着不过是个爱玩爱闹的纨绔子弟。
秦沅上辈子就是信了这个邪,才被这位好弟弟害得战死沙场,今时今日倒是明白了许多,什么兄弟情谊,反倒是上位者之累。
不过皇子们性子所差这样大,大约也与生身母家有关。太子爷秦沅生母是先惠贵妃,已被追封了惠仁皇后。
而当今皇后是皇帝元配,膝下只有晋王一位亲子。
所以如今皇帝有十余位皇子,竟只有皇二子秦沅,皇五子秦涣是嫡子。自古以来,嫡庶尊卑都是顶重要的,在皇家,嫡庶更是决定了将来的身份。历朝历代夺嫡争储都是有的。这亦是皇后一直视秦沅为眼中钉的原因。
毕竟若没有惠贵妃病逝,追封为后,按国之礼法,当立秦涣为太子。如今秦沅横chā一脚,竟入主东宫,实在叫皇后心中不忿。
晋王似乎也瞧出秦沅近日待他并无往日亲近,多有言谈了,不过二人谁也未戳破,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交谈两句。
* *
一路上颇为尴尬,好在这宫中虽大,路终有尽头,也是终于到了太后娘娘的万安宫。
太后坐于上首,好巧不巧,右手边坐着的女子一身华服,端的是母仪天下的华贵奢然。可不正是当今皇后娘娘。
秦沅、秦涣兄弟二人行下礼去,同声道:“孩儿给皇祖母、母后请安。”
太后娘娘近年已不问后宫之事,专注于颐养天年,享儿孙之福,瞧着越发慈祥了。
秦沅这个孙儿实在是她平日少见,便笑道:“好孩子,都起来吧。沅儿倒是鲜少到哀家这儿来。”
秦沅一揖:“孙儿不孝,日后定多多来给皇祖母问安。”
一旁的皇后见状笑道:“母后可别为难孩子了,沅儿是太子,诸事繁多,不像涣儿得闲能日日来看您。”
秦沅又向皇后一揖:“母后说的是,未能处理好公事无暇来探望皇祖母是儿臣之过。”
太后见这兄弟二人还站着,便道:“行了行了,你有这份儿心就是好的,总归都是哀家的好孩子。”
说罢,又看向身边的宫人:“还不给两位殿下看座?”
万安宫的宫人与别处的不同。总是身穿素衣,在后宫一片莺莺燕燕中显得别具一格。
倒叫人赏心悦目。
太后见秦沅多瞧了一眼这奉茶的宫人,便笑道:“沅儿可是瞧哀家这宫人生得貌美?”
秦沅搁下手中茶盏,规规矩矩答道:“皇祖母的宫人自然是好的。”
还未等太后说话,一旁的皇后便接了这个话茬,向太后感慨道:“沅儿是东宫储君,又马上到了弱冠之年,可怜惠妹妹去的早,竟将这婚事给耽搁了。”
太后点点头:“是啊,原订了崇阳帅府沈家的大姑娘,谁知那沈家竟有反意。看来,还是要尽快再为沅儿选一门好亲事。”
皇后应下:“儿臣定尽心为沅儿选亲。”
待到上首两位说完这一番话,先前一直噤声未发的秦沅才道:“皇祖母,母后,此事无需着急,孩儿母丧在身,三载之内,不宜娶亲。”
皇后正要再说,秦沅却依然站起身来,给两位行过礼道:“尊长莫怪,孩儿还有要务在身,便先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