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沧海扬帆 > 第一百三十章 今天有收获吗

第一百三十章 今天有收获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我明白了,毕竟这是五个多亿的国家财产,你们有这样的顾虑是对的。”

郑立农点了点头,认可了柴焕华的理由。

坐在一边旁观的高凡眼见着潘越脸sè大变,似乎是想杠一句什么的样子。一向了解他脾气的冯连松眼明手快地按住了他,不让他出声。

随后,潘越的表情便由激动变成了沮丧, 接着又变成了漠然。

关劳资pì事!

估计这就是这一刻潘越的心里写照吧。

日本工程师的事情,算是一个小chā曲,郑立农不再提了,大家也就选择性地把它忘记了,接着又聊起了其他话题。

黄澜化工厂的生产和经营问题,当然不止这一件。郑立农一项一项地问着,有些黄化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他会做出一些指示;有些是黄化的现实困难,他则表示可以帮助协tiáo解决。

由于潘越这个搅屎棍不再出声,大家的交流还是很和谐的。

曹阳成不是菜鸟,知道领导视察的时候,你不能把工作说得完美无缺,哪怕是真的完美无缺,你也要留点破绽下来,让领导批评几句,否则领导不是白来一趟了吗?

对于郑立农的批评,曹阳成和一干厂领导都表示心悦诚服,会立即遵照郑立农的指示去改正。

至于有个别人演技过于夸张,说出些诸如“高屋建瓴”、“茅塞顿开”之类的恭维话,收获的往往是郑立农一个关爱弱智儿童般的眼神。

大家都是时间管理大师,汇报告一段落的时候,也正好到了饭点。黄化准备了一桌八盘八碗的“家常菜”迎接郑立农一行,郑立农倒也没端着架子批评, 毕竟这也是时下的风气, 就算你三令五申, 人家也不敢真的照着“四菜一汤”的标准来接待你。

吃饭的过程乏善可陈,大家都围着郑立农、冯连松、吴哲夫三人敬酒, 高凡和潘越二人被晾在一边,倒是免去了被guàn酒的痛苦。

吃过饭,大家被安排在黄化的招待所休息。郑立农、冯连松和吴哲夫三个人显然都是需要安排单间的,虽然单间标准也有差异,以体现出各自职位的不同。

以黄化厂办的愚见,高凡、潘越二人,其实住个二人间就可以,但曹阳成觉得也没必要去省一间房,于是这二人也都享受到了单间待遇,只是房间的档次又降了一格。

“小高,郑部长让你到他房间来一下。”

高凡在房间刚刚洗漱完,正准备倒头睡个午觉,吴哲夫给他房间打来了电话。

高凡照着吴哲夫说的房间号码来到郑立农的房间,吴哲夫已经在那了,甚至还已经帮他沏好了一杯茶,放在小茶几上。

高凡从茶的位置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在客厅的小沙发上坐下,摆出一副小学生听老师训话的姿态, 向坐在大沙发上的郑立农问道:

“郑部长, 您找我?”

“今天有收获吗?”郑立农问。

“收获很大。”高凡答道。

谷毸

“说说看,有什么收获。”郑立农又说道。

高凡在心里组织了一下,按着常见的套路归纳出几条,不外乎就是大开眼界、了解到很多实践中的困难、向一线干部学到了很多之类的,为了显得不是那么糊弄,他还举了几个例子。

上午的会,高凡还的确是听得挺认真的。后世的聚酯生产技术,他了如指掌,但这个年代的聚酯装置有什么特点,他就不太清楚了,所以听曹阳成、柴焕华他们介绍的情况,还是挺有收获的。

他也不枉被称为人行自走数据库,记忆力极好,曹阳成他们讲的一些梗,他也能记住,此时向郑立农复述出来,便显得他听讲认真,是个可教育的好孩子。

郑立农对于高凡的回答还是挺满意的,虽然他也听出高凡的话有一些套路,但这恰恰说明高凡有足够的情商,不是潘越那种愣头青。

高凡的叙述中,涉及到技术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差错,这说明高凡是懂这些技术的,至少是能够听懂这些技术,这对于一个一年级的本科生来说,的确是非常难得了。

“关于黄化聚合釜日常维护的问题,潘处长说可以请国内企业来帮忙,你对此是怎么看的?”

说完常规的那些口水话之后,郑立农抛出了关键性的问题。

高凡笑笑,说道:“郑部长,我冒昧地问一句,您就是为这事来的吧?”

“你说呢?”郑立农还了他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高凡便清楚郑立农的立场了,他说道:“我认为,潘处长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而且是非常急需的。”

“理由呢?”郑立农问。

高凡说:“很简单,我们不可能靠买设备建起一个聚酯产业。”

“这个提法倒是有点意思。”郑立农点点头,接着问道,“那么,小高,你对咱们国家的聚酯产业了解吗?”

“看过一些资料,说不上很了解。”高凡低tiáo地说。

“说说看。”

“我们国家的聚酯产业,发端于50年代,真正形成生产规模是在60年代。到70年代之后,国家领导看到了全球合成纤维产业的大发展,意识到我们必须搭上这班车,所以开始大力发展聚酯产业。

“鉴于我国的聚酯设备制造能力几乎是空白,目前包括黄化在内的国内十几家大中型聚酯厂,都是70年代以来从国外引进的。

“目前我国的聚酯产能大约是每年40万吨,其中大约只有不到2万吨使用的是国产设备。”

“这个功课做得不错。”郑立农赞了一声。

聚酯毕竟只是化工产业的一部分部分,高凡在北京出发之前,估计也想不到会遇上郑立农,更不会想到郑立农会带他来黄化。他能够信口说出国内聚酯行业的情况,就说明他平时是做过一些功课的,这就值得表扬了。

“据我看到的一些专家预测,咱们国家到本世界末,聚酯规模要达到300万吨以上,也就是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将近10倍。

“如果这10倍的产能,全部依靠引进技术来实现,我们的外汇光是引进聚酯装置就全部花光了,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高凡断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