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仕途法则 > 1004.第1004章 【一网打尽】

1004.第1004章 【一网打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薛高阳打电话也是替人探路的。

他在鲁西县当了六年的县&委书记,在鲁西有自己的嫡系和方方面面的关系。

这次武江城市圈规划的重启,让武江周边的整个城市群都sāo动起来。不止是政府关系在高速运作,还有商界,金融界和各大行业,几乎一股脑闻风而动。

虽说省里和武江市已经明确表态启动直通省城的四五条线路的预案,但谁先谁后对于周边城市来说,却至关重要。往往一步落后,百步难追。

许多板上钉钉的项目,一拖经年,最后也许就不了了之。那个城市也不敢落后半步。

谁能抢在前头上马吗,谁就占得先机。

除了直通高速网络的启动,还有产业布局产业升级这块蛋糕。

对于现在的武江也许是拖累的中小化工企业,放到周边县市,就是利税大户,是当地的经济提振点。

而有决定权的,除了省推进武江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领导小组会议,就是郭小洲个人。

薛高阳在电话里很直接的说,他是为了武鲁高速说情来的。希望武鲁城际能在第一批规划中启动。

郭小洲一边听着,一边走到地图前。

武汉到鲁西有一百零九公里的距离,恰好是城市圈标准的“一小时车程”距离。要修建一条武江到鲁西的高速公路,就必须过境西华市。

而西华市,郭小洲是有诉求的。他在等西华的领导找上门来。

说实话,这两个城市的交通网络部署,省里和市里都打算放在第二批启动名单中的。

但薛高阳几乎从来没找过他,这次也不是为了私人说情。

郭小洲有点儿为难。

“小洲,我代表鲁西表个态,只要是能够拿下这个公路项目,鲁西境内的一切基础设置和道路工程项目,都不用省市掏半分钱。”

一直以来,由于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较长、涉及国土面积广、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报建审批周期较长。一条高速公路,从最初的规划,到最后拿到“准生证”,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更长甚至需要四到五年。

由于高速公路项目的审批涉及到国土、环保、规划部门等单位,而从层级上来讲,又涉及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所以整个链条拉得比较长,导致立项审批过程较为漫长,拖慢了项目的推进速度。以武江至鲁西高速公路为例,这个项目要想获批,需要完成包括交通运输部行业审查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节能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内的十几项专项审批。时间跨度三五年非常正常。

但如果搭上“武江城市圈规划”的顺风车,手续方面相对较为简化。在城市圈的大框架内,可以将高速公路审批前置要件从17项减为选址、用地、环评等7项,对具备条件的报建手续推行“先建后验”。时间缩短为三五个月,甚至更快。

作为从鲁西走出去的干部,薛高阳这两天受到了鲁西官员群的密集轰炸。甚至一些退居二线的鲁西籍老领导也打来电话,说他现在是鲁西籍在职干部中级别最高的现任领导,希望他发挥一切动力替家乡拿下这条高速。

薛高阳很清楚鲁西人民的急迫心情,他在任时就三番四次跑项目的审批,但屡次不果而归。

而城市圈的再次启动,让鲁西和薛高阳看到了希望。

作为鲁西人,曾今的鲁西县*委书记,他也清楚,如果武鲁城际高速开通,对于鲁西而言,将是一个大大的飞跃。

而对于他个人,也将在鲁西留下最宝贵的功绩。

郭小洲也很快表态,“薛哥难得开口,我个人会尽全部努力去运作。只是,在西华市方面还没有沟通前,还请薛哥暂时保密。”

薛高阳毕竟在基层工作了二十年的人,他立即明白了郭小洲的意思,大喜道:“我保证保密,就是鲁西的书记我也不会透露半点口风。当然,鲁西那边还需要做点什么,小洲你不妨直言。”

郭小洲也不客气,“是这样的,武江有一部分影响市容和交通的商业街面拆迁,这部分商人的安排是个问题,我考虑帮助周边县市投建商业街,给他们一条出路,也可以帮助周边县市升级商业网点。”

“鲁西也正好缺少一条商业街。这是个双赢的方案。我赞成,同时我也代表省商贸厅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投入。”薛高阳心领神会道:“我马上在商贸厅成立一个‘县市商业街推介小组’,到时候,这个组将配合武江和周边县市完成商业街的启动和改造。”

“我先谢谢薛哥了。”

“我都没有谢你,你还和我客气,晚上有时间一起坐坐?”

郭小洲呵呵一笑,“今天晚上不行,已经约了人,换个时间,我喊上成省他们几个,大家一起聚聚。”

“好的,我的时间很方便,随时听你通知。”

双方客气两句后,结束通话。

郭小洲之所以要薛高阳暂时保密,因为他还等着西华方面上门找他。

如果先报建武鲁城际高速,那么必须经过西华市境。而西华市有两个上市公司,他希望至少要走其中一家的总部搬迁到武江。

但是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说,一家上市公司的税收无比重要,如果总部搬迁到武江,那么税收要掉一大半。这对于西华市政府来说,是个艰难的选择。

要么失去一家上市公司,要么开通城际高速。怎么选择,就看领导们的魄力跟眼光。

对于西华市的这两家上市公司,武江市政府曾经跟两家企业联系过,邀请他们把总部搬迁到武江。

而这两家企业也有点想法,只是当地政府很qiáng势的“挽留”,不允许你走。你要走,好吧,总部走了,你的工厂不能走吧,你的工厂需要不需要当地政府的配合和支持?你敢走,就要承担后续责任。

从实际情况说,县市境内的上市公司,公司越成功,这个狭窄的地域就越撑不起企业的壮大发展。离开是迟早的事情。而武江作为省会城市,交通方便,环境和政策好,人才集中,国际交流多,对提升企业有qiáng大的吸引力。

对于周边大企业的“挖墙脚”,郭小洲有一个详细的名单。他的要求是至少要挖来七家上市公司或者大型企业的总部搬迁武江。作为回报,有城际高速,有武江外迁的中小型化工企业等等作为置换。

如果能完成这个任务,武江则既淘汰了落后的相关产能,还弥补了w钢和一些中小企业外迁的税收损失。

可以说,到时候武江的税收不仅没有损失,而且工业布局更加先进,产业升级更加合理。

当初他把这个想法汇报给周其昌时,周其昌有所犹豫。

作为省长,他知道这些大企业往往是某个县市的核心和生命线。你要人家的生命线,人家还不和你拼命?如果到时候闹得不可开交,头疼的还是省政府。

但是郭小洲的说辞又不是没有道理。

县市级城市的高素质人才少,人文环境投资环境,任何的企业发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受到人才这个瓶颈的限制,企业需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注重人才,在西海,也许只有武广顺这三大城市才会们满足企业发展壮大的需求。?而武江是其中条件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

郭小洲不觉得这是城市间的不公平竞争。武江不争,别人也会争,去年,西华市的一家明星电频设备制造公司就整体外迁杭州。在当时很是轰动,惹得西华和杭州方面扯皮了半年之久。

武江不抓住这个机会,以后竞争的对手就更多,行动就更难。

武江可以借助于良好的政策优势,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信息技术和人才、和市场资讯等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目前就有这个趋势,今年上半年,顺山和广汉的一些企业就把总部迁移到武江。而且是自发的。

这也可以看出武江的经济辐射力正在逐渐的增qiáng,在商业领域的话语权正在逐渐的增大。省内省外的企业正在加快迁址步伐。地方上虽然想出各种办法和手段挽留,但最终还是无可奈何。

对郭小洲来说,这是自然规律。公司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地域上的天花板是第一道难关。大型上市公司在一个城区狭小,公共设施差,人口不多,人文环境不高的地方,是很难有发展前景的。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在这个错综复杂和网络复杂的各种资源置换中,他可以在西海建立自己的高新人脉。

虽然郭小洲在自己履职的地方都留下深刻的印记。但放眼西海全省,格局再放大,他就没有多少优势。

而这一次,他可以扩大自己的资源圈,从官场到商界,辐射全省,一网打尽。

也许半年或者一年后,他的发言权将延伸扩展出武江,在八加一城市圈这个重要的经济板块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