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茁壮的草根 > 第一百一十八章 俊花小女子

第一百一十八章 俊花小女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付俊花,女,本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未中,返乡务农,承担本村顽童启蒙教育重任,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写的好像列传一样。”宁向东笑道。

“难道不像人千古之后写的祭文?”付俊花撇了撇嘴。

“老师再见……”

“老师再见……”

孩子们从两人身边跑掉了,宁向东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自己的出现,导致好好的朗读课没有上完。

“其实也没什么,每不过是拿着杂志,挑选适合学龄前孩子的文章,带他们读一读,熟悉一下什么是学习。”付俊花用手拢了拢头发。

宁向东注意到她黑sè青丝中夹杂着几根白发。

这是鹅岭这一带人们的特点,年轻人几乎都有这样的问题,当地叫做“少白头”。

鹅岭的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碱等杂质,不但烧出来的水有厚厚的水垢,而且也影响饶体质,即使山里的然泉水也是这样。

所以这里的人们吃饭时,总要准备一个碟子,名叫醋碟,无论吃什么,都蘸一点醋吃,就是为了中和饮食中过量吸收的盐碱,预防结石等疾病发生。

也正因为祖祖辈辈的生活习惯,鹅岭形成了自己酿醋独特工艺,不用添加任何额外的物质,只是单纯用麸皮或粮食等发酵,制成的醋味道绵香悠长,余味回甘。

鹅关村家家都有酿醋的池子,每家垒砌的手法不同,酿出来的醋味道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耐久存久放,无需特殊的环境和温度,随意放在任何地方,不但愈陈愈香,而且百年不坏。

看到宁向东细致勃勃,付俊花忍不住道:“你要真有兴趣,就去我家看看我nǎinǎi怎么酿醋的。”

宁向东在衙门府的墙壁旁,逐一观看悬挂在上面的历届老师的简介,从付俊花看起,已经看到建国初期了,越看越觉得震撼,想不到这么一个藏在深山里的普通村落,对待教育有如此源远流长的历史。

看着宁向东这么认真研读本村教育史,弄得付俊花先不好意思了,她一向认为自己没资格上墙。

那上面都是历年来在村里做过教育的饶生平简介,甚至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是雕刻在石板上又镶嵌在墙里边的,而且越往前越是大儒。

建国后的生平简介是木板刻字,挂在墙上,付俊花觉得自己差得很远,曾经要求把自己的木牌撤下来,但是村里不同意,上面每个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有那么高的威望,都是一生积累起来的。

现在的俊花女子,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女大儒。

付俊花家里只有她跟nǎinǎi两个人,父母前两年就去广东那边打工了。

她父亲jīng于石雕,据是广东那边迫切需要的人才,他们加工的石雕产品都是直供香港和新加坡的,非常热销。

因为很赚钱,后来父亲回来把妈妈也带了过去,今年年初回家过春节,更是放出豪言,要在那边村里买房,把nǎinǎi和俊花也接过去住,那边气好,冬不冷,对nǎinǎi的身体好。

“我nǎinǎi有气管炎,一到初春和秋末换季,就容易复发。”到nǎinǎi,付俊花情绪有点低落,她自从上了初中,一直跟nǎinǎi生活在一起,度过了整个青春期,父母对她的成长一点忙也没有帮。

两人一路聊着,走进俊花家院子的时候,宁向东看到一个jīng神瞿烁的老太太正在编蒜辫。

老太太上身穿着长袖的薄衫,下身却穿着一条剪短了裤腿的深sè裤子,长度正好到膝盖,很类似后来流行的七分裤。

宁向东注意到老人家露在外面的一双腿,皮肤雪白细嫩到令人发指,与其他部位皮肤形成巨大反差。

看到他一副吃惊的模样,付俊花笑着道:“我nǎinǎi那双腿是长期酿醋造成的。”

鹅关村的醋是纯发酵酿造醋,不是勾兑工艺,在麸皮发酵期间,需要不停翻动挤压,那时没有机械,只有人工,酿造池很大,站在池边干活就够不到中间,而且也不方便cào作,所以大家都是挽起裤腿,打着赤脚在池子里干活。

付俊花的nǎinǎi长年在发酵池里干活,一双腿连带双脚,被保养的如少女皮肤般细嫩yòu滑,就形成了如今这般诡异的反差。

宁向东这才知道,原来然的醋酸对皮肤有这么大的养护功效。

“但是要长期坚持才有这种效果哦,”看着宁向东神思不属,付俊花猜到他在想什么,笑嘻嘻的道:“而且你现在知道了酿造醋是怎么做出来,下次还敢吃我们鹅关的醋吗?”

鹅关醋在陈村大集上一向是热销货,其实镇上味jīng厂的门市部里也有厂里生产的散醋卖,居民们通常拿着醋瓶子,几分钱能打满满一瓶,但是大伙儿买来只是为了对付日常消耗使用,每当陈村大集,只要有鹅关卖醋的,肯定会销售一空,当地居民买回去,平时舍不得用,只有逢年过节吃饺子才会拿出来,在每个饶醋碟里倒一点儿。

“味jīng厂的醋倒是不用人在上面踩,是机械搅拌的,但就是不如我们鹅关的醋好吃,所以村里有的家里有存放了几十年的老醋,还有人专门找来求一瓶带回去……”

“要是都是你这样的丫头踩出来的醋,估计谁也不嫌弃。”宁向东笑着开了句玩笑,完立刻有点后悔,对方还是不满二十岁的姑娘,自己有点太不庄重了。

果然付俊花的脸上一红,没有接他的话,叹了口气道:“可惜村子里去外边一趟太不容易了,醋又太重,路上不是摔破坛子就是撒的剩不下多少,所以很少有人带着去赶集,假如有条好路,出去进来方便,我们光卖醋也赚不少钱,胜过在山里给你们并钢烧炉子了。”

看来村里对并钢这几座大炉子有点非议,据刚开始七座高炉同时运行,将方圆几里地都弄成了灶王爷的道场,不管白黑夜,到处都是白毛灰,村里洗衣服没地方晾晒不,藏里的菜也脏的不能吃,井上也得扣上盖子,不然打上来的水里全是杂质。

后来村里提了意见,同时运煤车也没法保证七座高炉的用煤量,厂里才决定只开三座炉子,即使这样,生产的耐火砖也足够本厂使用了,不过原来多少还能外销一点创收,这笔钱算是赚不到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