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 第399章 无所求

第399章 无所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自古以来,国人就把知恩图报这一项,视为做人最重要的cào守之一。

那么理所应当,杨耀华的家人,事后是必然要对寿敬方表示一下感谢的。

所以等到杨耀华的身体状况稳定下来,杨家的那些麻烦事儿也都一一捋清。杨卫帆就和他的母亲一起,在秘书韩山的陪同下来到茶食胡同。

他们是特意赶着元旦节前来的。不但备了重礼,带来了一千元诊金,来之前还受了杨耀华的亲口嘱托,想把寿敬方接去,由杨耀华亲自致谢。

只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寿敬方礼数虽然周到,该接待接待,该上茶上茶,但态度却显得有点不近人情。

非但礼物不收,诊金分文不取,也断然拒绝了杨家的盛情邀请。

寿敬方相当固执地表示这件事实非自己之功。他说病患之所以能获救,是古人遗惠,自身积福。杨家的感谢,他心领了,到此为止即可。既不用再言谢,也不要再打扰,只要按当初说好的,杨家不要把此事对外宣扬就好。

总之,几句话就让杨卫帆母子的满腔热情全然消退。之后无论他们怎么劝,寿敬方也只是摇头。

最后被缠磨烦了,寿敬方甚至坦言顾虑,说自己确实没有合法的行医资格。因此历来对所有登门求助的病患皆不取费收礼。这样至少可以算作乐于助人,真有什么牵扯也可解释一二。但无论治的好、治不好,如果他收了任何一个患者的东西,这性质也就变了。他可不愿意授人口实,且毁了多年来的清誉。

这样一来彻底把门堵死,也就促使杨卫帆母子不得不带着所有的东西,悻悻而归。

对这个结果,杨耀华也挺意外,但评价挺高。

他认为富而不骄易,贫而不贪难。寿敬方是个真正的医者,境界颇高。

于是也只说让家人再去问问有什么能为寿敬方做的。真要是人家别无所求,就只有记着这份情谊日后图报了。

但是说实话,杨家其他人可还从没遇到过寿敬方这样淡薄名利的人。对他这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可是相当不理解。

私下里商量了一下,除了杨卫帆以外,所有人都觉得这事儿不会这么简单。

别忘了,寿敬方为了救杨耀华,可是宣称用了最后一颗仅存的古方丹药啊。那药又确实具有药到病除的神效。这要细究起来,是多么大的代价?

这么一来,他们也就越来越怀疑寿敬方是嫌礼物轻,诊金少。又或是故作姿态另有所图了。

秘书韩山有点自作聪明,他根据寿敬方最后的那几句话,怀疑最大的可能性,是寿敬方想让他们帮忙搞个正规的行医资格,又不好意思明说,才会如此暗示。

而他把这个揣测一说出来,大家都觉得很像是这么回事。

结果合计了一下,杨家人达成的共识就是可以出面运作一下这件事。但前提还得让杨卫帆再跑一趟,先问清寿敬方属意哪家医院的好。

为此,被驳了面子的穆迪,自以为掌握了真相,可就有点不高兴了。

冷笑中直埋怨。“哼,我还真没看出来,心眼儿够多的。有什么要求直接说不就完了,干嘛唱高tiáo,装得那么清高……”

其实对这个问题,杨卫国、杨卫疆也差不多跟穆迪一个看法,他们骨子里都带着些特殊家庭的优越感。这倒是难能可贵地再次达成统一战线了。

一个说,“穆阿姨,别生气。小老百姓嘛,办点事儿太难,大概是过去碰得钉子多了,才会有这种心思。您得理解,这就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既想求咱们办事,又怕主动开口求人再被拒绝,所以才想试探一下呗。这不还能抬高身价吗?”

另一个也说。“穆阿姨,这样也好。您想啊,办了这事儿咱就不欠他什么了。要我说,这土大夫就是不懂人情世故和交际。其实他要对咱们客气些,坦白点多好,今后维持住这层关系,常来常往的好处不是更多?我还可以给他介绍其他的首长呢。眼界问题,勉qiáng不得。”

幸好杨卫帆与他们不同,他可是个明白人。以他和寿敬方接触,死活也不相信,这位有真本事的长者会真如他们所想。

所以他没有贸然行事,而是先跟洪衍武联系了一下。

也得亏如此,才没有冒犯寿敬方。

因为洪衍武再次确定无疑地告诉他,寿敬方就是这样本sè,不喜客套的人,话里绝不会打什么机锋,也真的不图任何报答。劝他还是别自己胡思乱想的好。

而且特别意外的是,杨卫帆从洪衍武的嘴里还知道了另外一件事儿。足以证明这一点。

敢情“参零幺”医院和‘华医研究所’还挺神通广大,不知怎么知道了寿敬方的地址,他们不但刚刚派人登过寿敬方的门。而且都表示不计较家庭成分,愿意把寿敬方tiáo动到他们那里工作。

可无一例外,两家医院最后都遭到了寿敬方的坚定谢绝。甚至寿敬方都不愿意借这个机会,替自己的儿子寿诤争取一下在正规医学院里求学的机会。

要知道,“参零幺”医院可不仅仅是一家“军委直属机关医院”。事实上,它还是最高级别的军医进修学院。在功能上,它与协和医院很相似,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

所以说在这件事上,寿敬方完全有条件借助杨家的力量,或以自己就职为交换,给儿子铺出一条通畅的道路来。

但他没有。

这可不是他傻,不懂变通。

他自己的道理是,医学是人命关天的大学问。如果谁能成为合格的岐黄传人,天资敏悟,饱含兴趣,勤奋苦学,不拘一格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特别是不拘一格,才是决定一个医者能否在前人的肩膀人更进一步的最终条件。

而相反的,他本人最厌恶的就是教条主义。

以他来看,目前所有的医学院教学都以科班自诩,永远脱离不了呆板和僵化教学的缺陷。军队的医学院更是如此,必须一板一眼,稍和教科书有偏差都不被允许。更不允许学生发出疑问和质疑。

那么他的儿子如果真的成为正规院校生,反倒会因此受到思想上的禁锢。

而真要把医学上的概念学死了,学僵了。这种只知照本宣科的大夫在他看来也就废了。还不如让寿诤就这样蹭课听,反倒能保持了头脑的鲜活与敏感。

说实话,寿敬方对自己的儿子其实是寄予了厚望的。他之所以支持寿诤学西医,其实就是想让寿诤尝试着把华医西医结合,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医学之路。

因此他对寿诤的要求也不同。他要的只是儿子学成真本事,而不是获得世俗人眼中前程和保障。

尤为庆幸的是,在这一点上,寿诤的态度与他高度一致。

寿诤自己都说,虽然缺乏正规系统的训练未免有点可惜。但好在他不学外科,所失有限。

相反的,这种处境对他自身限制却很少,只要感兴趣所有的科目,他都可以去听,可以去研究。而且正因为这种状态,反倒更让他珍惜身边的学习机会。

至于日后,其实寿诤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华医行诊上引入西医的辅助,而不是图谋如何进入正规医院上班。

说实话,寿诤确实做到了“士可贫,然不可穷其志”。

他觉得像寿敬方目前这种状态就挺好。接触的病人多且不分科,又多是经西医诊断过的病人。似乎对他实现理想更有帮助。

当然了,其实洪衍武的心里,早为这个表哥作出了更好的规划。他是绝不会任由寿诤的才华在这种社会体制下被埋没的。只是目前时机未到,还不宜说而已……

反正事儿就是这样的事儿。而经洪衍武这么详细的一解释,杨卫帆也就彻底明白了。回去就一五一十把这一切分说给了家里人。

如此,在事实面前,杨家人才不得不相信寿敬方一点也没有欲擒故纵的意思,是真的对他们无所求。

只是虽然误会搞清楚了。可大多数的人都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喜欢以己度人,往往会对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本能地排斥。

比如说在对寿敬方的看法上,明明是杨家人自己先入为主地抱有市侩的想法,可越是如此,他们就愈加看不得别人的高洁。

于是啧啧称奇之余,穆迪和杨卫国、杨卫疆又都有了怪话。反过来又开始说寿敬方迂腐,不合时宜。笑他是个怪人,死要面子活受罪什么的。

终于,这些话传进了杨耀华的耳朵,一下就惹得这位老将军大怒。为了这事儿,他特意把家人和秘书都叫到了床前,郑重其事地做了一次警告。

他说滴水之恩都应当涌泉相报,何况救命之恩呢?别忘了是寿敬方相救,杨家人才有今天的安乐日子过。所以只要有他在,就不容杨家人忘恩负义,再干出这种“吃饱了骂厨子,念完经打和尚”的混帐事儿来。

杨耀华把话说得很重,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可无论是子女们还是穆迪全被捎带进去了。

一时间,杨家上下战战兢兢,连秘书韩山都变脸sè了。不为别的,他们就怕给老爷子气出个好歹来。都还记着医嘱呢,这不等于自己给自己找别扭嘛。

而杨耀华这还不罢休呢。又吩咐杨卫帆元旦务必要把洪衍武请来。

他说引荐之德一样是恩,何况关键时刻没躲着杨家走,还能主动帮忙。足见是真交情。寿敬方是无缘相谢了,总不好因为人家年纪小,就怠慢人家。

就这样,杨家人再没人敢说半句片汤话了。而且即使再不乐意,也得憋心里忍着。

同时,他们也得顺着爸爸的意思,准备在家里接待杨卫帆那位不怎么体面的朋友了。

当然,表面顺服,并不碍背地里的腹诽。特别是穆迪,因为她听说洪衍武不但是洗猪肠子的临时工,还劳教过。

她可是打心里不愿儿子交往上这种朋友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