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 第1010章 内柜

第1010章 内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京城人,向来用“树小屋新画不古,此人必定内务府”这句,来形容陡然乍富的bào发户。

可即便真正的内务府——洪衍武的姥爷、姥姥要活着,估摸着也能被这个“三孙子”给气死。

不为别的,全因为洪衍武这小子成sè太低了。

都两世为人了,居然还这么飘。

干什么都不能太顺,一顺就有失沉稳。

而且对钱也有点过去执迷了,属于听见钱币的碰撞就忍不住要笑的那种人。

他怎么就不明白呢?纵有家财万贯也不过过眼烟云。

他怎么就看不破呢?所有的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所以两位老人家倘若地下有知,肯定是看不得自己的子孙这么不成器的。

可偏偏说来也邪门儿了,老天爷却故意要惯洪衍武这臭毛病似的。

似乎还嫌他的钱不够多似的,硬要往他手里大把大把的送。

能挣个几百万算什么啊?

最好的,是让他挣来钱了,还得了新的投资标的,不愁怎么把钱花出去。

等他把钱痛快儿花出去吧,躺着就能看着买的东西增值翻番儿。

想想吧,在如今买私房得碰运气,属于零散成交。

邮票、字画、印石、玉器、因洪衍武买得太多,价格早已经飞涨。

就连没人注意到工艺品厂珍品也都快被洪衍武买光了的情形下。

要满足这样的愿望,那得多么的不容易啊。

这足以证明,老天爷还真就把洪衍武当亲儿子疼了。

要不怎么在他刚做完两笔服装买卖后,又给了他一回可以如鱼得水大把花钱的机会呢?

到底怎么回事啊?

嗨,敢情国家刚刚在古董交易上面开口子了。

应该说,其实自打建国以来,怎么获取外汇就是一件对国家建设至关重要的事儿。

国家为此采取了许多手段,除了大力发展出口贸易,鼓励侨汇,用优惠政策引进外资之外,还发展旅游商品和文物买卖,

只不过旅游商品方面,国营单位可一直做得都不太好。

因为不了解外宾的需求,又故步自封。

相关部门指定生产的东西品种单一,形式死板,并不受外宾欢迎。

甚至曾经多次出现外宾抱怨买不到称心纪念品的事儿。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倒是文物商店生意兴隆。

因为价钱不贵,商品质地上乘,京城的文物交易从一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尤其是打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来,随着京城外国人增多。

琉璃厂这个汇集了众多知名文物商店的地方,交易额更是一天天的攀升,创汇任务完成得很顺利。

于是鉴于这种情况,政府就在1982年前后,投入巨大的资金对琉璃厂文化街进行了大规模的翻建改造。

甚至为此不惜暂时终止大部分商店的营业。

直到1984年9月,翻建工作全部完成,终于恢复了古文化街的原貌。

文物商店才将暂时迁入天坛公园的,韵古斋、宝古斋和庆云堂三个店迁回琉璃厂。

跟着又恢复了因翻建施工而停业的观复斋、墨缘阁、悦雅堂、韫玉斋、萃珍斋、震寰阁六个店。

还新开设了敦华阁、虹光阁两个销售店和一个文物收购门市部。

当时这事儿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引起很大的反响。

只可惜事与愿违啊,付出了这么大代价翻建好的琉璃厂文化街恢复营业之后。

偏偏并没有像政府期待的那样,销售额再创高峰。

反而胜景不再,买卖一天比一天清淡。

原来就在这两年里的时间内,已经物是人非了。

由于私营经济发展的极为迅速。

不但早市上、农贸市场和夜市里出现了一些古玩摊儿,民间文物交易开始有了萌芽。

就是洪衍武和兆庆火速发展起来的旅游商品,也夺走了许多原本属于琉璃厂的消费需求。

而且就因为他们的商品受欢迎,还有人进行仿制呢。

这对文物商店来说,自然是不小的冲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冲淡了文物商店的生意。

这样在半年之后,眼瞅经营状况越来越恶劣,又无能为力挽回。

文物商店的主管部门经过商议,不得已,便在虹光阁开设了面向国内收藏爱好者的内柜。

这也就是说,洪衍武其实是连消带打,自己帮了自己一把。

正是因为他带动了旅游商品的火速发展,在挣了钱的同时,也挤了国家的买卖。

竟然倒bī着文物商店不得不对内敞开了大门,终于肯把那些珍惜宝贝卖给国人了。

而且实打实的说,由于他造成的蝴蝶效应。

“虹光阁”设内柜的举措足比原有历史提前了有小半年呢,直接减少了文物的对外流失啊。

不能不说这小子为民族为国家立了一功,算是无心chā柳做了一件大好事。

而当时这种内柜的营业方式和内容,主要是根据两条规定。

一是购买内销文物时,购买者必须持有户口薄、工作证,或是其它能证明本人身份的证件。

二是如购买到1795年以上,也就是乾隆六十年以上的文物商品。

要填写一个表格,写一个不能赠送或转卖给外国人的保证书才行。

至于说到的文物价格嘛,那可太划算了。

要知道,过去的文物交易可没对内放开,价格根本没被洪衍武给炒起来。

而且现在因为没人要才开内柜嘛,初始价格定的不可能太高,甚至比1978年的价格还要低上一成。

比如说一个雍正官窑粉彩碗不过也就是三百五十块钱能够买到,还得是品相比较好。

如果有“崩”有“冲”,有毛病的,可能甚至百十块钱就可以买到。

就这样的东西,放到日后,怎么也得是上千万的大价钱。

还不一定买到品相非常好的,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嘉道”的呢?当然还要差一点,基本比“雍乾”的要低个几十块。

“同光”的官窑,就更便宜了。

23cmx7cm的盘碗才三百,16cmx7cm的一百二,10cmx5cm的五十,8cmx3cm的二十。

而“光民”的,哪怕是大件儿也就是上五十而已。

毫无疑问,对任何有幸能够接触文物收藏的人来说,文物商店刚刚开放的内柜,都犹如一个巨大的宝库摆在了他们面前。

并且,这也是当时购买文物为数不多的合法渠道。

但是不得不说,当时“虹光阁”的这一变化,尽管被《新闻联播》专门报道了一次,还登上了《京城晚报》的头版,可并没有引起人们广泛注意。

因为即使是对那些爱好收藏的人来说。

下决心花上好几百元钱买一件文物,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别忘了,这时我们的普通百姓,还在为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努力。

而这些东西,毕竟是生活必须之外的东西。

哪怕是常去逛“虹光阁”内柜的马老师呢,也是一样。

因为据他在节目中回忆称,当年他虽然常去,可也就是去看看,买还是很少的。

可能去个十次八次,也就有一次是买东西。

这么说来,唯一的例外就是洪衍武了,他可是的的确确真心觉得便宜啊。

实在是恨不能把所有的都搬回家去才好呢。

所以他可是挖空心思的,好好开始照顾“虹光阁”的买******如他自己去的头一天。

上午自己买了一万多的东西,下午就让陈力泉和水清又去扫了一边。

此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人际圈子广泛的优势。

每天都要安排不同的几个人分头去帮他扫货。

说起来其实倒也简单了,无非就是按价儿算呗,挑都不用挑。

只可能买值了,绝不可能买亏了。

而“虹光阁”从此也算真正见识了内宾的购买力了。

他们发觉居然每天店里都会来几位阔主儿。动辄就几千上万的买。

而且老人,女人,小年轻,知识份子,工人、警察、个体户,什么样的人都有。

弄得他们也是琢磨不透,难道瓷器古董已经变成了这么广泛普及的爱好了?

可还没等他们琢磨明白呢,就得先为别的事儿着急了。

因为不知不觉,一个月没到,库存里足有上万件的东西就不知不觉去了三成了。

再这么下去,弄不好俩月后就没东西卖了啊。

那必须tiáo价啊,再不tiáo价亏大发了。

可tiáo了更糟。

因为也不知为什么,这一上涨反倒更招得人爱买了。

出货的速度变成了过去的两倍。

结果怎么样,五一节没到呢,店里就没东西卖了。

四月二十九日那天,居然一天来了十几拨特别有钱的顾客,每个人至少都照着上万的买啊。

结果下午下班时间没到,店里除了几件摆着的招牌宝贝,能卖的东西已经全被买光了。

当天的营业额也创了开店以来的最高值,足足有三十七万八千之巨。

之后,“虹光阁”因图遭突袭卖断了货,不得不暂时歇业了。

再之后,直至九月份,他们才重新tiáo配了一批货物开张。

但东西的质量大不如前了,而且价格比以往要高出了四倍。

好在交易总算找到了一种平衡,出货的速度终于开始正常了。

只可惜这样的正常也是一种错觉。

因为月底盘账,“虹光阁”才发现,卖出去的全是顶尖的好东西。

年代近、品相差的根本无人问津。

所以这下他们又为难了。

好东西没了,次的又砸手里了。

那到底是降不降价呢?

哎,实在是难以决断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