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嫌贫爱富(科举) > 105.巡河御史

105.巡河御史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五章 巡河御史(谢爱卿, 你还记得蔡思瑾当年殿试时那篇惊才绝艳的文章吗?)

蔡思瑾这边做侍讲做得很滋润,他的妹夫李永富也挺不错的,在庶吉士散馆考试之中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被户部尚书沈子安要到户部去了。

本来沈子安将李永富要到户部, 是存着一些照顾李永富的心思。他觉得李永富有着蔡思瑾这么一个心思纯正的姐夫,又与这个姐夫相当投契, 恐是性情相投, 若是分到其他地方, 没有蔡思瑾那滔天的运气, 说不准要吃上些挂落的。还不如纳入自己麾下,也算是照顾一下。

但是真的将李永富收做小弟之后, 沈子安发现李永富这个人于人情世故上相当的通达, 简直甩蔡思瑾几条街啊!而且这个李永富天生就有一种对于银子、对于数字的敏锐, 在户部学得极快、上手极快, 天生就是适合待在户部的好苗子!

这下子,沈子安可是欣喜不已啊——本以为是浪费位置招了一个闲人过来养老的, 哪不知淘到一个宝贝!

于是真的算起来,李永富即便官职非常小, 但是因为处在炙手可热的户部,还深得户部尚书沈子安的器重, 在京城里还算是混得开,比他的大舅哥蔡思瑾要吃得开些。

蔡思瑾很喜欢现在这个侍讲的职位, 他很满意这样的生活, 不仅平静祥和、工作不累, 还远离纷争,方便他下班回家逗弄孩子。

更甚者,在授课的时候,他能时不时发动一下“妙笔生花”的技能写写文章、或者帮学生润sè一下文章,提升一下妙笔生花的熟练度。还能在讲课的时候从学生们脸上层出不穷的表情、稚嫩的谎言之中刷一下“明察秋毫”的熟练度。亦或者在讲课的时候发动一下“舌灿莲花”的技能,将学生说得心悦诚服、满脸的崇拜。

御书房里刷技能简直不要太轻松!蔡思瑾甚至觉得他这三个技能都是为了做老师这个职业准备的,简直太合适了好吗!

不过他过得好、应付得来,他之前招的师爷和乡勇们就有些难以安排了。

周墨江一心科举,倒是早早在今年三月份再考了一次会试,可惜没有考上贡生。周墨江深觉这是因为自己还不够潜心向学,于是坚决辞去了师爷的位置,带着妻子、儿子一同远赴海西省粤秀书院继续求学去了,反正他们对海西省也熟悉了,还能让妻子顺便帮岳父大人进进货,简直一举两得。

但是对黄文邦黄师爷的安排就有些犯难了。蔡思瑾本来在三年绩考完结之后,主动去找黄师爷,询问他的意思,是愿意回沈子安那里,还是继续留在蔡府,或者是拿一笔银子远游。

本来蔡思瑾对黄文邦留下来基本不报什么希望的,因为黄文邦对自己的忠诚度一直没有超过75点,一直在71至74点之间徘徊,他觉得这个数值很低,认为黄文邦不是很欣赏自己,应该会选择走的。哪不知黄文邦竟然愿意留在蔡府!

这个决定不仅惊到了蔡思瑾,在蔡思瑾向沈子安说的时候,沈子安也对蔡思瑾左看右看,哇哇叫着蔡思瑾又走了狗屎运,竟然能收了黄文邦黄先生的心!蔡思瑾摇摇头,可能真的是狗屎运吧,他也不明白黄文邦为何愿意跟着他。

不过黄文邦黄师爷是个有大才的人,他愿意留在蔡府蔡思瑾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就连李永富都经常绕路到蔡府来求教黄文邦一些问题,不过他的面子没有蔡思瑾和他6岁的亲闺女妞妞大,有时候他也会舔着脸拉住妞妞一同去请教黄文邦,反正只要黄先生说了就行,卖谁的面子都一样嘛!

京城本应是改革的风bào所在地,但或许刮台风的时候台风眼那里的天气是最平静的,在整个大晏朝轰轰烈烈推进新政改革的时候,地方官员死了、抓了一茬又一茬,世家杀了一批又一批,但是这几年的岁月中,在蔡思瑾和李永富二人看来确实岁月静好,与他们干系不大。

蔡思瑾在教导皇子们的时候,也会时不时读一读朝廷的邸报给他们听,让他们了解一些时事,明白一些新政改革的利弊,懂得一些道理。孩子们虽然有些似懂非懂,但是他们对这些极有兴趣,每次都是拉住蔡思瑾问个不停,蔡思瑾也每次都是笑眯眯地说了些,让一旁的小太监们给皇上或者是谢玲珑传话的时候,都深深觉得蔡思瑾是对谢正卿的改革看得透透的人。

谢正卿已经飞快地看出了改革的弊端,并且修正自己的错误——或者说,他是看出了弊端,看到了新兴的士大夫阶级,利用自己的手段一点一点在皇上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拉拢世家之中能用的人,打造新的利益集团。

改革的成果不断扩大,大晏朝不断变得越来越富足,大晏朝的臣民们变得越来越富裕,张思晨等改革功臣的官位也越来越大。

就这样一转眼间,8年过去了,转眼就到了己巳年,九皇子已经十五岁了,到了可以分府别居抑或指婚的年龄了,蔡思瑾这个侍讲也可以功成身退了,只不过八年来,他只升了一级,现在是从三品的翰林院侍讲。但是与他同科的张思晨,现在却已经是正三品的一省总督了。

从三品和正三品听起来似乎只差了一级,但是蔡思瑾和张思晨手握的实权却是天差地别的!蔡思瑾这个翰林院侍讲虽然是从三品,但是一点儿实权和油水都没有,便是走在路上也没有几个人认识、打打招呼的。可是张思晨这个正三品的一省总督呢?却已经是风风光光的封疆大吏,可以在所主政的省份里做专断的土皇帝,便是进京之后也可以横着走,别人都会给他这样的实权总督一些面子的。

蔡思瑾唯一比张思晨qiáng的一点,恐怕就是他子嗣颇丰了吧,这些年来,周水静一共给他生了三子一女,皆是天真可爱,长子毛豆(蔡颖琦)现如今已经11岁,早早拜了黄文邦先生为启蒙恩师,开始进学了。可是张思晨膝下只得一女一子,长女张雅萱已满10岁,但是长子张文筝只有三岁,还因为早产而身体孱弱,基本上没有断过汤药。

说起来,张思晨这一儿一女都是正妻缪姝彤所出。他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太过注重子嗣,于声sè上纵情,也没有考虑纳妾留庶子之类的,只一心满足于妻子给他纳的那些绝sè通房。待到妻子缪姝彤生了长女之后五、六年均无所出,所纳的通房也都没有怀上,他才在母亲张冯氏的催促下觉得有些急躁了,急急纳了两个他看得上的两个两家女子做了良妾,希望能给他开枝散叶。

张思晨和张冯氏都觉得,若是正妻生不了嫡子,那么两个身家清白的良妾能生下几个庶子也是极好的,反正都是为张家传宗接代、开枝散叶嘛!

可是这些事情都不是缪姝彤能接受的!她一辈子最重自己的面子,最重自己的正妻地位,怎肯让新纳的两个良妾生下庶长子来灭了她的威风?于是她自然照例在这两个良妾的饮食之中混入了避子汤。

可是这两个良妾不同于张思晨之前的所有绝sè通房丫鬟或者扬州瘦马,那些人是给张思晨满足欲/望的,就是一个物件而已,张思晨和张冯氏都不甚在意。这两个良妾纳进府中的任务就是生孩子,她们自身怎能不关注?张冯氏怎能不关注?张思晨本人怎能不关注?

这么一来,缪姝彤下药一事自然就无所遁形了。张冯氏为了缪姝彤下药这件事和缪姝彤大闹一场,深觉缪姝彤这个儿媳妇儿不孝,竟敢有碍张家子嗣,气急之下对她出了手!

哪不知缪姝彤当时刚好怀了身孕,而她自己却不自知,在与张冯氏的扭打之中动了胎气,之后虽然请了大夫,卧床静养保胎数月,却还是导致孩子早产了,让张思晨这个迟来的长子从小就体弱多病,是个药罐子。

因着这件事,张冯氏恨毒了缪姝彤,只觉得缪姝彤其心可诛,若不是有着孙儿这个挡箭牌,她定要让儿子休了这个毒妇!

缪姝彤又何尝不是恨毒了张冯氏,她盼了这么多年才盼来的儿子,本来可以身子康健,却因为这个毒妇撒泼而受了这么多苦!

于是婆媳二人势同水火,张冯氏狠狠压了缪姝彤一两年。可是缪姝彤不能对那些良妾出手之后,她们还是怀不上!张冯氏又千挑万选再给儿子纳了三个身材丰腴、面貌憨厚粗壮的妾,不拘身份、不拘才华、只图好生养!

那几个妾的模样与无知村妇无甚区别,自家娘硬要给自己纳这样的妾的时候,张思晨也极为不愿、狠狠抗争过,可是耐不住想要生个身体健康的儿子传宗接代,张思晨还是忍耐着硬是同/房了几次。

可是张府里还是没有任何庶子出生!别说是庶子了,庶女都没有一个!

至此,张冯氏才真正慌了神。她左思右想,还是只有缪姝彤一人能为他儿子生孩子!这才咽下了对缪姝彤的那口气,劝着儿子多往正妻房里去,争取再生一儿半女的。可是缪姝彤当时怀孕的时候动了胎气,之后身子一直不大好,没有恢复过来,至今也无动静。

暂且不说张家那一滩子wū糟事,只说又是一年京察之年,张思晨等一省总督进京待考,蔡思瑾这个京官也等待着考核。

皇上此时已经70岁了,可是看起来依然jīng神矍铄,绝对没有那种垂垂老矣的腐朽姿态。虽然朝臣之中请封五皇子为太子的呼声很高,但是皇上一直没有松口立太子,甚至立缪妃为贵妃也一直是一个掉在她面前的胡萝卜,从来没有让她吃到过,她到了八年后的如今,也只是一个普通嫔妃而已,与谢玲珑无异。

同时,谢玲珑的猜测成真,随着皇上渐渐老去,他越发厌恶他那些健壮的成年儿子,反倒对年纪yòu小的九皇子、十皇子、十一皇子等日益宠爱,更是常常在众臣面前夸赞九皇子的才干以及九皇子的侍讲蔡思瑾,再加上九皇子的外公乃是谢首辅!

朝廷之中的风向早已悄悄的改变了,蔡思瑾也不再是之前那样无人问津的冷灶台了,此番京察之中,好多人家竟然都已经送礼送到他家里来了!

皇上和谢首辅商量之后,准备让张思晨入六部中的礼部做从二品的礼部侍郎。同时也准备给蔡思瑾挪挪位置了。

谢正卿说道:“皇上,九皇子现已准备分府别居,蔡思瑾是否可以考虑外放为一省布政使?经过这么多年,您应该已经看清楚蔡思瑾的为人,以及他的忠心了吧?”

皇上满意地捋了捋胡须,说道:“我对蔡爱卿自然是相当的满意,只不过我却不准备让他去做一省官员。谢爱卿,你还记得蔡爱卿在殿试之中那篇惊才绝艳的文章吗?”

谢正卿一愣,他如何能忘记?若不是沈相从中作梗,状元本应是蔡思瑾的囊中之物!他惊讶地说道:“皇上的意思难道是要新设一个巡河御史,让蔡思瑾去治河?”

皇上哈哈大笑,满意地说道:“这么多年来,还是谢爱卿最知朕意!没错,我想让蔡思瑾好好去治河,同时带着我家浩诚去四处看看,体会一下什么是实务、什么是民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