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盛京 > 81.又见丁语裳

81.又见丁语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分名帖分了一整日, 到后来饶是杨缱都觉得累,杨家二、三公子更是咸鱼地趴在矮几上发懵, 连话都懒得说了。四人之中,唯有杨绪尘还保持着斜靠凭几的慵懒模样,耐着性子将几人的成果又检查了一遍。

“大哥,要不歇歇吧?”杨缱端了参茶给他。

杨绪尘轻咳着摇摇头,“我很好, 倒是你们, 平日里接触的少,的确会不太适应。歇着吧, 剩下的大哥来就好。”

杨绪丰与杨绪冉默默对视了一眼, 均是心虚地摸了摸鼻子。杨缱眨眨眼, 总觉得自家大哥的话外之意是在说他们平日太惫懒……

不过这话倒也没错, 作为信国公府的世子爷, 杨绪尘哪怕身子不好,日常要做的事也极多, 除了要替远在崇福寺的母亲分担族中事务以外, 杨霖也经常招他去书房商讨朝中之事, 加上其他零零碎碎的琐事, 要操心之处绝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都言尘世子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这真不是在夸大。

每个人生于世, 能走到哪一步, 能得到什么红尘馈赠, 除了机缘运气, 更多的还要看付出了多少。

杨绪尘为何能名满京城?为何能被皇上看重、被整个信国公府视为珍宝?为何能成为南苑十八子的定海神针?仅仅是因为他精贵的出身和生来聪慧异常?

并不是。

他还有着令人惊叹的毅力、永不对命运妥协的强大,以及对自我的深刻认知。千年传承之家的宗子所该有的一切品质,在他身上都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每个杨家子在面对杨绪尘时,时常都会感慨天命不公,然而杨绪尘却从未说过这样的话,甚至一次都没有过这般想法。在他看来,一个人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取决于他身处何种身份地位,肩上有多大的责任,而非他能活多久,身子骨强或不强。

但他又极清醒,知晓自己的极限,这般温柔而坚强之人,根本舍不得身边人多操心他一星半点。

杨绪丰杨绪冉也好,杨缱也好,都很明白这一点,因而当他说自己不累、剩下的交给他时,这三人丝毫不敢反驳,心安理得地接受了长兄的好意。

“……我总觉得这些名帖,好像和往年有所不同。”杨绪丰望着满屋子的帖子,冷不丁开口。

“是吧!”杨绪冉一下从矮几上起身,“我也有这种感觉,特微妙,说不上来哪不对。”

杨缱对此毫无发言权,只能讶异地望着两个兄长。杨绪丰蹙眉沉思着,不确定道,“往年递进府里的帖子,占大头的是各大世族,京里的撇开不提,各地的也不少,诸如济南李氏,奉南邵氏,安化梅氏。而今年……”

“多了许多勋贵寒门。”杨绪冉恍然大悟,二话不说翻起了脚边一小沓名帖,“我今日没瞧见济南李氏的帖子,大哥二哥你们见过吗?”

“并未。”杨绪丰也翻起了名帖和礼单。

杨缱思忖道,“安化梅氏也没有,不过咱们府上与礼部尚书府刚退亲,梅表姨家不愿递帖也实属正常。济南李氏与奉南邵氏素来与我们交好,早些年我还见过这两家的小辈,年节拜礼已是循例,不可能忘却,是不是疏漏了?”

回答她的,是两个兄长飞快翻阅着整理名录。

“不用找了,那两家没递帖子。”杨绪尘终于出声打断两人的动作,见弟弟妹妹都抬头看他,淡定道,“不仅李氏、邵氏没有,往年递帖的世家,今年少了至少四成,大多只有礼单,人却没来。”

杨绪冉不由蹙眉,“这不太对,为何?”

“传言误人罢了。”杨绪尘平静道。

在杨缱离开京城的这半年来,京里流言甚嚣尘上。有说信国公府要倒向季氏的,也有说他们与太子敌对的,甚至还有传,弘农杨氏将扶持七皇子上位。而在流言平息之前,或者说在杨家明确表明态度之前,许多人都会暂时观望。

世族与皇室的关系,自古都很微妙。前朝厉帝上位之前,世族几乎架空了整个王朝,宗族势力达到了顶峰。厉帝登基之后,花了整整十年与之相斗,手段极其残暴凶厉,抄家灭族比比皆是,不知有多少宗族高门遭了秧,甚至直接被掀了根基的都有,整个前都护城河都经年不褪血色,而丧歌不绝,白幡遍地。

然后,世族退却了。

可惜这一番不计后果的血洗,虽然成功打压了世族气焰,却也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空洞。厉帝之后,末帝上位,彼时朝纲紊乱,政令不达,加上末帝自认心头大患已去,耽于享乐,昏庸无道,后期更是牝鸡司晨,以至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季氏于乱中起兵,最终一统天下。

季氏先祖当年选择了拉拢世族,可双方都心中有数,不成功便罢,一旦季氏成功了,二者又将回到互相制衡之中。

而事实上,每一个君主帝王都不希望自己治下有太多世家这样的庞然大物,世家想生存,除非谋反,否则必然要依附皇权。矛盾的是,他们又不希望自己太过受制于皇权。

凡事有好有坏,此乃历史的矛盾和必然。既然两方都不是什么纯粹的好东西,那最好就都知趣些,好好遵守游戏规则,别乱搞事,前朝的血,可还都没流干呢。

杨家现在就处于一个奇怪而微妙的位置。原本好好的,和季氏君子之交井河不犯,你坐拥你的天下,我发展我的宗族,你不犯我,我也不惹你,甚至还敬你三分,尊你为主。其他世族则以杨氏为风向,只要不偏不倚,大家就你好我好。

可偏偏就出了流言,这些流言还很有趣。说杨氏成为季氏走狗,是没脑子的一种说法,没人会信。可要说信国公府不喜东宫,想扶持其他皇子,那信的人就多了去了,因为杨家的确有这样的能力。

说白了一句话,陛下依然忌惮杨家,杨家什么都还没做呢,世家们也开始不满了。

简直两头不讨好。

弘农杨氏向来不参与党争,自大魏朝立国以来一直都以纯臣示人,需要他们低调时,他们韬光养晦,而需要他们站出来时,他们也不惧高调。他们不在意太子是谁,只在意皇帝是谁。

作为世族领头羊,人们需要杨家有这样一个态度。世族的痛还没过去,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走出低谷,既不希望失去地位,又怕再遭受一次血洗,大家对现今的状况很满意,并不想有所改变。

所以他们也不允许杨家有所改变。

太子季珪已经做了二十年东宫之主,二十年来一直没做过什么太出格之事,甚至还曾为王谢平过反,许多世家对他印象都还不错,不少人都认为一旦季珪上位,世族甚至能更进一步发展。这时候信国公府想搞事情,问过他们了吗?

大家都在红尘中,能像曲宁温氏那样淡薄名利、远离尘世的家族能有几个?世族大多独善其身,趋利避害之能已经融进骨髓,真要凉薄起来,你想象不出他们能做到什么地步。

一旦信国公府卷进党争之中,想想吧,若是失败,等着他们的就不只是落井下石。他们会成为第二个谢氏,第二个王氏,成为被放弃的下一个。

“真是荒谬!”杨绪冉气得狠狠拍向凭几,“都是些什么蠢货,这些流言都信?!他们是不是把季珪想得太好了,真以为他能让他们出头?季珪可是陛下教出来的太子!”

杨绪丰也紧蹙眉头,“这些风声是谁放出来的?”

自然是荣华宫的那位谢皇后……杨绪尘敛眸以默,淡淡道,“不用理会。”

“大哥,这可不是小事!”杨绪冉焦急,“有人在逼我们站队。脑子有病是不是?咱们杨家什么时候站过队了?真是异想天开。”

杨绪尘温和地笑了笑,“无妨。我们信国公府做事,不需要旁人指手画脚。何况那些人也只是观望而已,等情势明了,风声便会过去。”

“可这些流言蜚语终究会对我们有影响。”杨绪丰不赞同地摇头,“还是压下去吧,我们与东宫素来井河不犯,没必要因此结怨。”

两个弟弟均是一脸不忿和忧虑,看得杨绪尘心中既感慨又欣慰。他习惯性地咳了两声,伸手从脚边的一堆名帖里准确地抽了一张,丢到四人中间,“好,听你们的。我会将事情转告父亲,不着急,待父亲见过这位,想来风声便不会这么紧了。”

其他三人均一脸疑惑地看向名帖。

“这是哪位?”杨绪丰看向拿起帖子的杨缱。

后者打开看了一眼,表情甚是微妙,“……呃,宣城太守,丁志学。”

“丁志学?父亲当年提拔的从属?”杨绪冉倒是记得这个人,不过还是询问地看向自家二哥,杨绪丰肯定地点了点头。

当年杨霖在宣城任职时,杨绪丰、杨绪冉都被带了去,因而对那位丁志学都有印象。彼时杨绪尘在京城养病,杨缱则在王家,两人是随后这些年才知道丁志学的。

三人都等着杨绪尘解释,后者却只是轻浅地勾了勾唇角,不欲多说,“行了,散吧,累了一天,都回去歇着。”

“别吊人胃口啊大哥。”杨绪冉愁眉苦脸。

“想知道啊?贿赂阿离试试,她高兴了就告诉你。”杨绪尘慵懒抬眉。

杨绪冉顿时转向杨缱,“好阿离,三哥带你出去看庙会好不好?告诉哥哥吧。”

杨缱噗嗤笑出来,见自家大哥眸中带笑,便也大方道,“好吧。嗯……我当初在宣城时,见过这位丁大人对六殿下鞍前马后,这么说,三哥懂的吧?”

杨绪冉:“……”

“……看来真有必要见一见这位丁大人了。”杨绪丰一锤定音。

话虽这么说,可见与不见却也不是他们能说得算。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真的很快见到了那位宣城太守,不仅如此,对方还带家眷上门了。

看着眼前花枝招展、乖巧羞涩的丁语裳,杨绪冉只觉自己太阳穴突突地跳。母亲的耳提面命还在耳边回响,面对自家大哥明显一脸的幸灾乐祸和二哥的看热闹,杨三公子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认命地开口,“那我便带阿离、绾儿和这位……丁七小姐一起出门了。”

“早去早回。”杨绪尘笑眯眯地颔首。

“庙会人多,冉弟细心些,护好三个女儿家。”杨绪丰接话。

带着自家妹妹逛庙会是一回事,多了一个陌生女子是另一回事好不好!他才不想这么麻烦啊……杨绪冉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两个兄长,“大哥二哥不一起出门散,散,心?”

回答他的,是杨绪尘出口的一阵咳嗽。

“大哥可还好?”杨绪丰闻弦歌而知雅意,扶着杨绪尘便往回走,“大哥想来这些天累着了,我们就不跟着去了,三弟、四妹妹,绾儿,好好玩,别冷落客人。”

杨绪冉:“……”

心情微妙的杨缱:“……”

被拖来陪兄姐,还没搞清楚状况的杨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