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红楼慧丫鬟 > 42.第042章:

42.第042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上回说到贾赦询问林如海对黛玉婚事的打算,林如海如实相告,贾赦听完,不由得怔住了,过了片刻,道:“你当真不希望黛玉嫁得风光富贵?都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妇,凭你如今的官职,黛玉便是做王妃都使得,现今北静王妃的父亲也才三品呢。”

他上下打量林如海,神色之间颇为惊奇,又有几分不信,世间之人哪有几个不想借联姻而谋得好处?不料他这位妹婿竟然无欲无求。

贾赦有点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忍不住又问一遍。

林如海却是摇了摇头,正色道:“凡是位尊者多身负重责大任,累极,而小弟唯愿玉儿这一生平安康泰,无忧无虑,因此,名利二字只是身外之物罢了。”

说着,他微微一笑,道:“若是当今准奏,小弟如今已致仕矣。”

他是真心实意地想致仕,并非虚言。

至于为何不是辞官,乃是他仍须护着黛玉,直至黛玉成亲方可放心,辞官就没了身上的职缺,而致仕则不同,身上仍有致仕时的官职身份,天恩隆重的话亦能入朝议政,且能支半俸或是全俸,他虽不在意几两俸禄,但很重视身份,若是没了身份,于黛玉无益。

贾赦不解地道:“我没本事,天天在家喝酒赏花白混日子,有祖荫庇佑着也不用担心别人来欺负我,你这么有本事,年纪又比我小好几岁,怎么反倒像个龙钟老人?”

林如海笑道:“小弟亦不年轻,将至知天命也,精力渐衰。”

一语未了,通报说宝玉等人前来请安。

贾赦眉头微微一皱,一面命人请进来,一面小声对林如海道:“咱们弟兄两个今儿说的这些话,可不许叫第三个人知道了,尤其是老太太,打量我不知道她一心一意地替宝玉打算呢!其实,能瞒得过谁?满府上下我没见有谁能配得上黛玉。我知道你说的那几条,宝玉也中了一两条,他倒是个好的,可是你别糊涂了,拿你们的家业来填补他们。”

才说完,帘子打起,宝玉并三春姊妹鱼贯而入。

见到贾赦,贾宝玉先述了贾母问的话,然后方和姊妹们请贾赦的安,而贾赦站起来回完话,受了礼,又看林如海受了礼,便命人道:“带哥儿姐儿去太太屋里和林姐儿一起说话。”

等人出去后,贾赦的眼睛又看向林如海,林如海如他所愿,笑道:“骨血回流不详,小弟亦未曾想过宝玉,此其一。其二不是府上已有许多人说起金玉良缘?通灵宝玉和金锁,天配的姻缘。虽是闲话,但也是有影子的事儿,我们自然不会自轻自贱。”

三则他未曾吐露,却是王夫人打从心眼里不喜黛玉,将来婆媳难合,探春只敬嫡母,亦亲近宝钗,将来姑嫂生隙,兼宝玉品行虽好,但没有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难护黛玉。

不过,林如海深知黛玉禀性,意欲择书香门第非嫡长者为婿,诸事不必黛玉操劳。

君子一诺千金,听林如海这么说,贾赦登时放下心了,随即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展眉说道:“这话不错,我也不知道我正正经经嫡嫡亲亲的外甥女儿住在府里,怎么就比不得一个外八路的薛姑娘了。可恨我住在这里,对那边的事情是鞭长莫及,便是想替黛玉做主也不能。如今我只盼着等我好了,给黛玉选一门称心如意的亲事,我这做舅舅的心就尽到了。”

林如海笑道:“有劳大兄费心,小弟感激不尽。”

话是答应了,他的心里却不信任贾赦的眼光,终究得自己亲自筛选才是,他只有黛玉一个女儿,偌大家业都是她的,外面多少人觊觎,他都知道。

像贾史两家架子未倒内囊罄尽的人家在京城里是比比皆是,为了能有一笔巨资支撑家里的排场,谁会在意黛玉无母教养这点小事?只要能带着大笔嫁妆进门即可。林如海日常出门不是没有人流露出求亲之意,无一例外都被他婉拒了,明知是火坑,岂会送女儿跳进去。

林如海感慨万千,林家世代视金钱如粪土,谁能想到传承至今,倒成黛玉婚嫁的长处。

这些话林如海亦告知贾赦,唯略去自己不信他目光的想法,也不提内里已经严重亏空的荣国府,只比着史家来说,笑道:“大兄费心时,切勿选择这些人家。”

贾赦颔首道:“有道理,我竟忘了,这是最要紧之事。”

建造省亲别墅时就是贾赦总管,他不是不通世故的贾政,自然明白林如海忧心之处,其实就是贾母想替宝玉聘娶黛玉,不也是为了林如海的权利和林家几代家业?

想到这里,贾赦心里已有了一些人家可选,正欲告诉林如海,外面忽然有人通报一声,说紫鹃过来了,得到他的同意后,紫鹃双手捧着一个细长的宝蓝缂丝牡丹锦盒走进来,恭恭敬敬地笑道:“上个月初二,姑娘侥幸获得魁首,彩头里有两把极好的扇子,又有家里收藏着的几把旧扇子,姑娘特特带来孝敬舅老爷赏玩,请舅老爷笑纳。”

除了酒色二字以外,贾赦的爱好到底是什么,紫鹃不太清楚,说他喜欢古玩,其实自己在荣国府里这么些年也没见他买过什么古董。

因她跟黛玉提过梦里为了二十把旧扇子,贾赦和贾雨村弄得石呆子家破人亡,如今虽没了贾雨村,但难保贾赦因自己收藏的扇子不能用就叫人去搜寻到石呆子头上,或者再出来一个贾雨村,恍惚记得就是在春天时分,目前尚未听说,估摸着也快了。

黛玉闻得此事便觉不喜,富贵中人什么都不缺,何苦去霸占平民百姓之物?偏生贾赦是她亲舅舅,又不能说,心想贾赦或许就是喜欢旧扇子,今儿来探望贾赦,便命紫鹃将这两把扇子拿过来送给贾赦,又把家里的旧扇子找了几把出来一并送上。

林家历经百年,收藏的古扇极多,皆是古人真迹,扇骨亦是极佳,然林如海和黛玉性情相似,每年夏天都用新扇子,旧扇子一直当作收藏之物。

听了紫鹃的话,贾赦立刻眉开眼笑,忙叫拿到跟前打开来看,口内道:“我就说我外甥女儿是个好的,得了两把扇子都记得我。我前儿在外头看到几把旧扇子,正说家里收藏的旧扇子都不中用了,想着明儿让琏儿去搜寻搜寻。如今有了黛玉孝敬我的,皆是古今名家真迹画面,我就不吩咐琏儿了,那是一个不懂风雅的傻子,未必能给我找到好扇子。”

紫鹃暗道好险,这么说,那倒霉的石呆子能躲过一劫了?她记得原著上写的就是贾赦让人去搜寻,然后贾琏找到了石呆子家,看过扇子后来告诉贾赦怎么怎么好,才发生后来的种种是非,这时又听贾赦叹道:“至于二丫头更不用说了,等闲见不着她的影儿。”

紫鹃默然不语,迎春懦弱到极致便显无情之至,原著中金凤被盗,丫鬟替她打抱不平,探春也替她伸张正义,和奶娘的儿媳妇争得面红耳赤,结果她却在看太上感应篇。

何况,贾赦是她父亲,别的做不到,每日晨昏定省总该来罢?偏生她没有。

都说贾赦对迎春无情无义,其实迎春对待贾赦也是一般无异,从来没见她孝顺过父母什么,像林如海和黛玉这样才是正常的父女,为父者慈爱,为女者孝顺。

贾赦赏玩片刻,问紫鹃道:“刚刚你姑娘来给我请安怎么没拿出来?”

紫鹃一怔,忙笑道:“姑娘嫌请安时送扇子不好,原想等告辞前再孝敬给舅老爷家常赏玩的,谁知正和舅太太说话,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和宝二爷就都来了。他们来请安时,就不好送过来了,这会子正在屋里说话,舅太太又说要留饭,姑娘恐我们随着老爷告辞的时候,宝二爷亲自送出门,细细一算,也没个空闲,便使眼色叫我这会子送来。姑娘恐当面给刺人目,毕竟只有大舅老爷的,没有二舅老爷的。”

贾赦闻听此言,咕哝一句,不紧不慢地道:“什么东西单送他使得,单送我就得谨慎行事,不叫他们那边的人知道看见,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话了。”

紫鹃闭口不语,可不就是么?谁提起荣国府的一家之主,说的都是贾政而非贾赦。

林如海朝紫鹃摆摆手,命她下去伺候黛玉,宝玉等人到了,紫鹃却不在黛玉跟前,一则怕他们多想,二则林如海担忧雪雁照顾黛玉不周。

紫鹃回到上房,邢夫人正训斥来问宝玉好的贾琮,而贾环和贾兰也来请安了。

见到厅中这样的情景,紫鹃暗暗纳罕,虽原著所述与眼前略有不同,姊妹们并宝玉并非一起过来,但也相差不多,该来的人都来了。看姊妹们个个如花似玉,宝玉和贾兰也生得眉清目秀,越发衬得贾环贾琮两个形容委琐,没有一点大家气派。

可能因为邢夫人拉着黛玉和自己坐在同一个坐褥,而不是宝玉,所以贾环和贾兰叔侄两个没有略坐一阵就离开,一直陪着众人说话,言谈也颇有物。

林如海亲来探望贾赦,贾赦自然留饭,父女两个至午后方告辞,不消多记。

回到家中,柳儿过来道:“姑娘,紫鹃姐姐,永昌公主府的顾姑娘打发人送了好些东西过来,一份是给姑娘的,一份指明给紫鹃姐姐,说是谢礼。给姑娘的是顾姑娘给的,给紫鹃姐姐的是顾姑娘伯父家给的,恐伤名声,遂以顾姑娘名义送来。王有礼家的做主收了,现今都放在姑娘的房里,清单在我这里。”说着把两份清单递给黛玉。

黛玉换了衣裳才拿起来看,给她的清单上写着:“湖笔一套,徽墨一匣、宣纸一箱、端砚一方、昌化石一块、新书十二部并十二个大儒的诗词集册若干。”皆是黛玉素日所好。

黛玉欢喜异常,笑对紫鹃道:“我又沾了你的光儿。那十二位当世鸿儒的诗词集册好生难得,素日收集的都不全,想是我上回在顾姐姐跟前无意中说过一回,顾姐姐就记住了,今儿特特给我送来。给了你什么?不用看我就知道必是黄白之物。”

紫鹃展开给黛玉看,果然不出所料,确系诸般财物,着实不比王家送的逊色。

紫鹃问柳儿道:“顾姑娘打发送礼的人过来说了什么?”

柳儿笑道:“顾姑娘打发她身边的乳母赵嬷嬷和三个女人一起来,赵嬷嬷说顾四爷的脸面已经大好了,平整如从前未起暗疮之时,身上也好了,又像从前一样四处淘气了,不再闭门在家自怨自艾,阖府喜之不尽,给姐姐的谢礼都是顾大太太亲自预备的,还说明儿下帖子请姑娘过去赏花吃酒,要见见姐姐。”

黛玉命人将书册等物摆到书架上,听完这番话,对紫鹃道:“你的医术这样高明,治好一个刘姐姐也还罢了,如今连太医都治不好的顾四爷也治好了,有你忙的时候呢!”

紫鹃却有自知之明,道:“哪里就像姑娘说的这样了。一则我并不是正经大夫,只跟老太医学了一年,二则刘姑娘和顾四爷用药必定经太医检验过,外人只当我取了巧,其中颇有古方,如何相信我能治病救人?何况他们也未必就知道我。”

黛玉点头道:“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你并不是擅治面疾,不过机缘巧合治了刘姐姐和顾四爷,倒传得你只精通这个了,一身治病救人的本事就此埋没着实可惜。前儿你救溺水孩儿的本事就好,别人都说没气了,偏你的法子就能把人救活。我记得你也说过别的救人方法,何不将这样的例子详细记录成册,拿到外面命人传抄,人人都会施救,也能减少几桩人间惨剧。古往今来,多少名医之所以流传千古,便是他们从来不敝帚自珍所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