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综]母仪天下 > 第90章 陈阿娇

第90章 陈阿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对于提前让去疾了解到宫廷乃至朝堂之中的阴暗,舒云虽说觉得有点残忍,但是这也是必须的,他需要提前认识到这些,之后才不会因此受到太多的伤害。

不管哪一朝哪一代,皇位的更迭总是会伴随着许多残忍的东西,就算是弘治皇帝只有正德一个儿子,期间还闹出来正德不是张皇后亲生,而是她杀母存子的产物这种事情。

而放在汉室,这里头蕴藏的阴谋还有暴力,更加直接,也更加赤果果,就不说诸吕之乱的时候,一帮列侯将少帝还有另一个惠帝的儿子直接砍瓜切菜一般杀了,便是先帝废刘荣,可是动用了南军北军的,太子宫中的那些属官,除了窦婴被窦家捞出来了,其他人要么直接被杀,要么跟着被贬,等到刘荣死了,这些残存下来的属官一个个也都跟着刘荣去了地下。

等到了刘彻的时代,刘据就更夸张了,一见事情不好,立马就准备起兵造反,可惜的是,这家伙被一帮子儒生搞坏了脑子,整天反战,结果明明舅舅表兄都是军方的重臣,给他留下了不知道多少政治资源,结果到头来,连霍去病的弟弟霍光都不肯支持他,他不死谁死呢!

也就是他命好,孙子当了皇帝,要不然的话,他纯粹就是死了也白搭的那种。

总之,在汉室做皇子,做太子,乃至做皇帝,都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职业,当然,在其他朝代也一样,一直到宋朝之后,皇权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加强,才好了一点呢,但是也仅仅就是一点而已,要不然,正德到底是怎么失足落水的?

总之,皇家的孩子,永远别跟什么天真,无辜扯上关系,放在其他朝代,不追求皇位的话,或者还能有个差不多的结局,放在汉朝,呵呵,汉朝的皇子是要去封国就藩的,你要是太蠢了,被下面的人卖了都不知道。

去疾如今也不过是处于启蒙阶段,但是,对于宫中的许多事情已经知道得差不多了,甚至,舒云没事还弄了张表格,将朝堂上的公卿列侯都给他列了出来,这些公卿列侯互相之间的联系也被舒云列了出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那些公卿列侯里头,原本的开国功臣,如今能延续下来的已经不多了,顶多也就是三成而已,然后呢,就是当年拥立了文帝的功臣,再有就是,在七国之乱中立下功勋的功臣。这些人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那种有从龙之功的,然后呢,还有一个派别就是外戚,外戚里头,吕家是彻底完蛋,直接被斩尽杀绝,薄家呢,自从薄昭自杀之后,留下的人一个个也都沉寂了下来,空有一个枳侯的名头,权势什么的,早就离薄家远去了,无非就是老老实实不生是非,保住如今的基本盘而已。如今活跃的外戚,也就是窦家,陈家,王家和田家了,也就是这几家都有列侯之位。

最后一种,其实就是开国以来,率部归附大汉的那些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匈奴那边归附过来的,像是韩颓当就是典型。

以前的时候,舒云也没怎么注意过列侯这个群体,但是如今将图标画出来之后,就发现,似乎这些列侯中猫腻也很不少,很多人如今几乎是被主流的朝堂遗忘了,但实际上,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依旧占据了许多资源。

堂邑侯也是开国时候封的侯位,当然,因为是后来的投降派,所以跟许多侯府关系很一般,倒是跟同样原本是跟着项羽,后来投降的那些人关系还不错,舒云记得小时候还跟那些侯府的后辈有过一些往来。

老实说,跟后来那些朝代的勋贵相比,汉室的列侯胆子大,敢想敢干,光是因为阴谋造反被夺爵族诛的就有好几家,之后居然没几个吸取教训的,一个个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老实说,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列侯已经是朝廷的负担了,子弟里头出挑的少,纨绔的多,又把持了自己封国乃至封国周边郡县的基层权力,尤其如今军中的中低层军官,许多都是这些列侯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刘彻会搞什么羽林卫,虎贲军的缘故,因为他如今其实信不过汉室那些野战军。

所以,这些列侯,要么也得如之后那些诸侯王一般推恩,要么呢,就得如同后来一般,让他们只能遥领封地,钱可以拿,至于封地的行政和军事权力,得还给朝廷。

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不说剥夺了这些列侯权力之后的反弹,光是将他们的人换下来,你也得有足够的人才才可以!如今整个大汉已经有了差不多近千万户的样子,这里头,正儿八经读书的,各个学派的都加起来,能有一两万个吗?而这些读书人呢,大多数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只有很少一部分,才能在那些列侯,诸侯王,乃至长安这边混出头来,之后或许会提携自己的同乡,同学。

但是呢,大汉基层需要的官吏到底要多少?别的不说,什么亭长,蔷夫,游檄这些类似于什么村长,派出所所长之类的小官,没个几万个人都不够用的!

再往上嘛,就是正经的官员了,朝廷在地方上头,一般只负责一千石以上官员的任免,而这些官员从哪儿来的呢?嗯,一部分是皇帝自个身边培养出来的人,什么侍中,郎官之类的,他们会在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就被派出去历练,在地方上头做个地方官,等到有了一定的成绩,上头还记得他们之后,就很有可能到中央做到九卿之类的职务了。但是更多的,其实都是靠举荐,两千石的还好,这些人本身的地位就差不多跟许多列侯相当了,但是下面的那些官员,许多根本就是那些列侯家的子弟,亲戚。

如果一个地方官跟当地的列侯关系不好,那么他想要做出点成绩来,绝对是不容易的,那些列侯或者成事不足,但是坏他们的事情,绝对是绰绰有余。

舒云之前除了去甘泉宫之外,几乎没有离开过长安,所以,对于地方上头的事情缺乏一定的了解,等到如今结合了地方上官员的名字还有那些列侯的资料之后,发现如今大汉看起来繁荣,实际上某种程度上,也正坐在了一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上,顿时,舒云有些牙疼起来。

看样子,攻打匈奴的事情还真得先提上日程了,只有培育出了新的既得利益者,才能够将过往的那一批人给扫入垃圾堆,也唯有有了足够的威望和权势,才能够真正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另外,还得小心,不要人亡政息。

攻打匈奴的事情,舒云暂时也做不了主,关键就是大汉如今还没有做好万全跟匈奴翻脸的准备。步兵对上骑兵,总是比较吃亏的,人家打不过,总跑得过吧!大汉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太缺马,哪怕先帝的时候就搞起了马政,但是,缺少优良的马种,培育出来的马耐力不足,负重力量也不够,是承受不住长途奔袭的。

匈奴人又不是傻瓜,一直严格控制着马匹的外流,即便是那些商人通过走私渠道从匈奴人那里换得了一些马匹,一般也都是劣马,好一点的马也都是阉割过的,阉割过的马固然温顺,但是不能做种,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还是需要等待时机啊!”舒云低声告诉自己,另外让她忧心的是,太皇太后的身体开始明显衰弱了下来。

太皇太后能有这般的长寿,已经是长乐宫中的医者比较靠谱,这些年的生活比较顺心了,她是吃过苦的人,原本就是穷苦家庭出身,要不然也不至于被送到宫里头做宫女,后来被分到代王宫。代地真的不是什么好地方,气候苦寒,文帝做代王的时候就非常体恤百姓,因此,那时候代王宫到了冬天,都没有足够取暖用的炭盆。可以说,太皇太后年轻的时候是吃过不少苦的,几个孩子还都是在代地的时候出生的,那时候可没那么好的医疗条件,自然对她的身体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太皇太后如今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长寿,之前的时候,她还算是神志清醒,思路清晰,但是到了冬天病了一场之后,人已经有些糊涂起来了。有的时候醒过来,就会提起文帝,还有已经过世的先帝与梁王,窦太主过来,她也认不出来,倒是抓着舒云的手叫窦太主的名字。

王太后这些日子也是每日里都往长乐宫跑,嘴上说是给太皇太后侍疾,实际上呢,她就是在边上坐下来摆出一副担心的样子喝茶吃点心,但是眼睛里肉眼可见的窃喜,毕竟,太皇太后过世,这长乐宫的权力可就该落到她手里了。

窦太主跟舒云都不是瞎子,但是这个时候,谁也不想跟王太后计较,王太后好歹还肯做一做面子,那边,刘彻连面子都不怎么肯做,他趁着太皇太后神智不那么清明的时候,抓紧时间开始清理朝堂上倾向太皇太后的人,换上自己的那些心腹,他可是从医令那里听明白了,太皇太后如今已经算是油尽灯枯,只怕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了,既然如此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好顾忌的呢?

刘彻本来就算不上什么多孝顺的人,被太皇太后压制了这么多年,他如今装都不想装,最多就是偶尔去长乐宫表个态,表示自己没有忘记自己的祖母,然后对医令说一句严厉的话,然后就什么也没有了!

“阿娇,你说得对,皇帝不是个靠得住的!”窦太主看着庇护了自己这么多年的生母气息微弱地躺在榻上,看起来似乎一下子老了十岁,她压低了声音,对一边的舒云说道。

舒云没有多说什么,自家这位母亲到了这个时候才发现这一点,这也太后知后觉了一点。

窦太主尚且有这样的感觉,窦家那些人更是觉得天都要塌了。窦家这么多人,虽说总共有三个列侯,但是,窦彭祖跟窦广国向来都只能说是吉祥物一样的存在,担任的职务也属于那种除了栉比比较高,实际上没有多少实权的那种,至于窦婴嘛,他倒是兴冲冲地跟着刘彻搞过建元新政,可惜的是,刘彻压根信不过他,然后呢,还恶了太皇太后,如今在两边都是里外不是人,只得整日里在家中跟一帮食客高谈阔论。

以前的时候,窦婴觉得太皇太后是他实现理想的阻碍,但是,等到了这个时候,窦婴才知道,一直以来能够庇护自己的究竟是谁,心中难免也惶急了起来。

王家,田家的人在确定太皇太后是不可能熬过来之后,也是弹冠相庆,要不是这个时候不好摆宴庆祝的话,他们能在自家门口开流水席!

刘彻是个比较双标的人,他自己可以对自己的祖母心中愤愤,即便祖母人事不省,也不乐意去看,但是在知道自己的舅家居然在私下庆祝,刘彻还是非常愤怒。

太皇太后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等到了十二月上旬的时候,太皇太后这一天却是精神起来了,她那双已经失明多年的眼睛似乎都变得明亮起来了,她清醒过来之后,就催促着宫人给她梳妆,窦太主想劝她躺着休息一会儿,太皇太后却是含笑说道:“嫖儿,我昨天做了个梦,你父皇太接我了,他还是那么英武,可是我已经老啦!”

说到这里,太皇太后脸上露出了一个堪称是幸福的神情,她柔声说道:“你两个弟弟也都在,我终于看清楚他们长大了是什么模样啦!如今大汉清平盛世,我也有脸面去见你父皇和弟弟了!”

窦太主听着太皇太后的话,几乎要哭出声来,太皇太后却是说道:“哭什么呢,这是好事,我这么一把年纪了,已经活得够长了,再活就是老妖精了!能够再与你父皇相会,才是我的幸事!”

舒云在一边听着,她几次转世,每一世都算是比较长寿的,所以,对于太皇太后的想法也能理解,她只是握住了太皇太后有些干枯的手,没有再多说什么,就听太皇太后继续道:“阿娇这孩子,如今是真的长大懂事了,只要她心硬一点,那么我还算是放心她。可是嫖儿,你虽说如今也是做祖母的人了,但是这么多年脾气都没变过,我是真放心不下你啊!我走之后,这未央宫的财物,回头就都留给你,免得你每次为了钱财,什么都敢应承!以后啊,我是护不住你了,你也不能什么都指望阿娇,阿娇她比我当年可难多了!”

窦太主也顾不得自个被太皇太后教训,她已经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母后,你一定要好好的,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好好的!”

“你个傻丫头!”太皇太后听着女儿的哭声,就像是当年还在代国的时候一样,她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那时候,她不过就是代国王宫里头一个得了代王几分宠爱的普通妃嫔,每日里小心翼翼,生怕王后容不下自己。知道生下了一个女儿的时候,太皇太后那时候是真的松了口气,她对这个女儿一直非常疼爱,不过,丈夫对这个女儿一直淡淡的,或者说,女儿性子冲动易怒,曾经跟慎夫人还有丈夫的其他宠妃都发生过不少冲突,这让丈夫觉得不喜。因此,她的宝贝女儿,明明是嫡长公主,最后却只能嫁个只有一千多户食邑的堂邑侯。

太皇太后一直为女儿觉得委屈,所以,她一直以来,对这个女儿都非常偏心,在舒云这个外孙女身上,太皇太后也是看到了自己女儿的影子,她那时候已经是太后了,不像是做皇后的时候一样,许多事情无法做主,她可以将当年没能给女儿的,给自己这个外孙女。这也是为什么太皇太后最后同意了将舒云嫁给刘彻,并且推动立刘彻为太子的缘故。

现在,太皇太后其实有些后悔,她这么多年来,将自己这个女儿宠坏了,让她变得心高气傲,或者说是贪婪好弄权,偏偏没有相匹配的手腕智慧,而自个的外孙女呢,虽说是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皇后,但是,她性子太光风霁月,说不得是斗不过自己那个心机深沉的儿媳妇的,要不是太皇太后还有几分理智,她恨不得直接带着王太后一起走算了,省得给自己外孙女留下隐患。但是她很快意识到,其实最大的隐患压根不是王太后,在汉家,当皇帝长大之后,别说是生母了,就算是亲爹复生,也别指望从他手里夺权,所以,王太后顶多嚣张个两三年,就得被刘彻彻底打压下去。

太皇太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得安慰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至于窦家那边,她连自己女儿都未必庇护得了,还顾得上娘家吗?好在娘家那边,除了窦婴之外,其他人还算是比较消停的,刘彻就算是要找人开刀,也不至于找到自个弟弟和侄子头上。

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太皇太后便也不再多想了,她这会儿出于回光返照的阶段,叮嘱了一番窦太主之后,便招了招手,说道:“去把皇帝叫过来吧!”

刘彻很快就过来了,毕竟,在老太太神志不清的时候不过来,还可以说是忙于国事,但是这位都传唤了,哪怕她如今处在回光返照的阶段,说不定几句话一说就要薨逝,他要是不过来,就真的要被扣上一个不孝的污点了,这在以孝治天下的汉室,几乎是一个致命的罪名,刘彻如今地位并没有完全稳固,别的不说,如淮南王刘安这么多年来,还一直念念不忘淮南厉王刘长的仇恨,一直在图谋造反,当年七国之乱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准备动手了,只不过呢,早早就被当时的国相制住了而已。

而如今呢,刘安依旧没有消停下来,因为当年刘长死得比较凄惨,直接被活活饿死的,民间对他一直持有同情态度,这也算是文帝的一大黑历史了。因此,哪怕知道淮南国那边一直有动静,朝廷这边也只能监视,没有足够的证据,或者说是直接抓个现行,根本不好真的直接对刘安动手,免得回头再落下一个容不下宗室手足的罪名。

刘彻敢保证,自个要是落下一个不孝的罪名,那么,淮南王还有其他一些不服他的宗室,就敢直接起兵,打着伐无道的名义造反。何况,太皇太后都要死了,就算是有什么不中听的话,自个且听一听就是了。

太皇太后压根没打算在临死之前再给刘彻添一回堵,她甚至压根没有提窦家,陈家,窦太主还有舒云这个外孙女的事情,也没有如同刘彻想的那样,逼着刘彻立太子,只是直接跟刘彻说着一些国事。

太皇太后将自己在朝堂上的人手交代给了刘彻,然后呢,又表示,打匈奴的确可以,这也是文帝平生之志,匈奴给汉室留下的耻辱,做皇帝的永远都不能忘记,必须矢志复仇,但是,不能光为了复仇,就什么都不顾了,高祖当年尚且因为白登之围不得不与冒顿单于签订和亲协议,吕后也得忍受来自匈奴王庭的耻辱,而文帝与先帝都不得不与匈奴延续和亲协议,为的就是给汉室争取足够的发展时间,你这边要是太过急躁,引起了匈奴人的反弹,说不定汉室回头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刘彻一开始对于这些老生常谈并不乐意多听,从他登基以来,就什么都要忍,如今还是要他忍,要忍到何年何月呢?

不过,太皇太后说得恳切,刘彻最终还算是听进去了,老老实实在太皇太后面前许诺,自己一定会记住太皇太后的教导,一定会耐心等待时机,最后一举向匈奴人复仇。

太皇太后听着刘彻说完,脸上露出了一个笑意,然后就闭上了眼睛,窦太主颤抖着手过去摸了摸太皇太后,试探了一下她的鼻息,然后就瘫软在地,放声悲哭起来。医令赶紧过来查看,然后低声说道:“太皇太后薨了!”顿时,殿中哭成一团。

刘彻也是一愣,一时间竟是有些茫然起来。

太皇太后虽说临终前说了,自己要与丈夫文帝一般,死后薄葬即可,不要陪葬多少金银珠玉,徒然耗费民力国力,但是,对太皇太后,真要是太简薄了,难免又要引起物议,因此,最终,太皇太后的葬礼还是高规格的那种。

再高规格的葬礼也不能掩饰人走茶凉的现实,太皇太后的葬礼,伤心的人少,得意的人多,等到太皇太后葬入了霸陵之后,似乎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窦家原本就没怎么摸到过权力,因此,如今更是彻底神隐了,也就是窦婴,仗着自己有军功,做过大将军,如今依旧心有不甘,想要做出点事情来。

田家与王家终于是忍不住了,毕竟,头顶一座大山彻底没有了,他们能不欢呼雀跃吗?他们最大的靠山王太后已经是迫不及待搬进了长乐宫,然后就想要行使作为太后的权力。

这年头,不是有了名分,就有了权力的,太皇太后活着的时候,将手里头能移交的权力和人脉,差不多都留给了舒云,王太后如今手里的权力固然有所膨胀,但是比起太皇太后当年就差得太远了。而且影响力暂时仅限于长乐宫,朝堂上头,她那几个弟弟自个也才刚刚能够放开一切顾虑,大肆排除异己,收买人心呢!

然而,这已经让刘彻非常不满了,舅舅家的权力从哪儿来,不就是从自己手里头来的吗?何况,刘彻对于自己的几个舅舅压根没太多好感,也都是贪婪无度的货色。刘彻自己如今都已经是二十多岁的人了,手里头也有了相当的人手,他恨不得自个完全掌握朝堂,如何愿意将自己的权力分享给舅家呢?谁知道分享出去之后,还能不能要回来。

刘彻现在就有些怀念窦家了,先帝在的时候,窦家吃相可没这么难看!甚至,刘彻还觉得陈家挺不错的,两个大舅子无非就是斗鸡走狗,吃喝玩乐嘛,起码他们不去伸手触碰自己不该碰的东西啊!这也导致了,刘彻往椒房殿的次数比起之前还多了一些。

这里头也有孩子的缘故,卫子夫之前又生了一个女儿,这让刘彻比较失望,他现在不缺公主,缺的是皇子!他如今的两个儿子,都是皇后所出,这让刘彻根本不可能跟舒云真的撕破脸,何况,不管是皇长子刘衍,还是皇次子刘循,都生得粉雕玉琢,聪明可爱,就算以刘彻的心肠,也难免对两个孩子多生出一些慈父之心来。

这个时候,去疾虚岁也六岁了,刘彻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去疾该启蒙了吧?”

舒云点了点头:“已经教了他苍颉篇,如今正在学《诗》!”《诗经》在这个时代也是必修课,别的不说,平常朝堂之上,许多礼仪就要用到《诗经》里头的篇章,要是不会的话,那是要闹笑话的。

刘彻顿时兴头上来了:“回头朕给去疾挑几个先生吧!”

舒云心里头翻了个白眼,太皇太后刚刚去世,朝堂上那些原本笃信黄老的两千石就不得不一个个告老求致仕,至于上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除了法家,就是儒家,法家历来出酷吏,至于儒家嘛,这个时代就已经显露了嘴炮的潜质,排除异己特别能干,轮到做事,那就有些抓瞎。

当然,刘彻自己不觉得,他觉得儒家很靠谱,因为儒家能够让下面人更加恭顺,更加消停,不跟他这个皇帝对着干,他希望的朝堂就是那种儒皮法骨的模样,一个个都跪舔他这个皇帝,最好他大手一挥,下面一个个全跪下来高呼“吾皇圣明!”

当然,刘彻后来的确是成功了,他就算是将自个女儿嫁给了一个骗子方士,还封他为侯,让他炼金,炼不死药的事情,下面的臣子都不敢吱声。难道满朝就没个聪明人了吗?无非就是刘彻积威太重,谁也不敢吭声而已。最后直接让刘彻变成了一个大笑话。

不过,刘彻这个做父亲的既然要插手去疾的教育,舒云也没什么反对的理由,因此只得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凭陛下做主便是!”

刘彻答应了下来,又随口问了去疾几句诗经里头的内容,去疾记性很好,对答如流,然后刘彻兴致上来了,不由问道:“去疾以为,诗三百,讲的是什么啊?”

去疾不假思索地说道:“诗三百,通篇便是夷狄入华夏则为华夏!”

刘彻吓了一跳,他还以为去疾会说那位孔夫子的言论,什么诗三百,思无邪呢!结果听到去疾的答案,难免有些震惊,直接看向了舒云,以为是舒云教导的。

这的确是舒云的影响,她看诗经,讲的就是这些,几乎通篇都是天子征讨四夷,还有什么君子野人之类的,君子是国人,野人就是崇尚君子,争取同样成为国人,这里头意思很明显啊!因此,舒云给去疾释义的时候,难免说起了这些,去疾自然记在心里。

刘彻震惊之后,便是抚掌大笑起来:“不错,正是如此!”别看刘彻如今捧着儒家,实际上呢,这根本不是什么他真的倾向于儒家的治政思想,实际上,刘彻更信奉法家,但是呢,儒家的好处就在于,他能够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秩序,压制朝堂上那些公卿列侯之类的不稳定因素。要不然的话,刘彻吃饱了撑着,才去支持儒家呢!

像是董仲舒搞什么天人感应那一套,刘彻就是嗤之以鼻的,董仲舒提出这个之后,就直接被冷落了,理由很简单,所谓天人感应,就是皇帝圣明,那就风调雨顺,皇帝昏聩,那就有各种天灾人祸。但是,刘彻的理念就是,做皇帝的,永远不会错,就算错了,参照上一条!皇帝永远圣明,做错事的都是下面人!最重要的是,这年头天灾人祸从来都不少,不说天象老是有各种彗星了,海边上会有台风,北方有过几次地震,关中地区呢,同样出过好几次的天灾,水灾旱灾蝗灾什么的,就忽视轮着来,要真是这些都是皇帝的错,刘彻一头撞死算了。

刘彻在世的时候,乃至后来昭宣时代,都能够压制儒家,但是到了后头,以儒家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就已经掌握了舆论也就是话语权,而且刘彻开了一个罪己诏的先例之后,那些士大夫一流,但凡是出了什么问题,就开始逼着皇帝下罪己诏,然后呢,回头明明是下面人搞出来的问题,到最后就轮到皇帝来背锅了!

可以说,儒家算是顺利实现了他们的理想,那就是造一个笼子,将君权关在里头,遇上行事稍微迟疑一点的君主,儒家很快就能够占据主动权。当然了,在乱世的时候,嘴皮子永远比不上枪杆子,像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儒家就开始暗弱,一直到科举的出现,儒家才真正掌握了主动权。

舒云倒是不在意给君权增加一个笼子,但是,这个笼子不能只是儒家,实际上,不管是对皇帝,对朝堂,还是对天下百姓来说,其实还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更好一些,因为唯有竞争,才能让这些学术始终保持活力,谁能够给天下人带来好处,谁就能够成为显学。黄老学为什么能够在朝堂上持续这么多年,不就是因为秦末天下大乱,民生凋敝,不得不让百姓修生养息吗?而如今黄老学之所以不得不退出朝堂,也是因为如今人口滋生,靠着无为而治,已经无法解决现在的许多问题了,朝廷必须要展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来,而不是放任下面自行其是,这只会造成无休止的土地兼并,最后让天下再次陷入战乱之中。

刘彻如今可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会给以后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板着指头算朝堂上如今有哪些可以教导皇子的人,武帝一朝的名臣现在大半还没出来,因此,刘彻能够挑中的,其实也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儒生了,当然,他也担心自家儿子被儒家那些嘴炮忽悠瘸了,然后呢,顺便再加上黄老派的汲黯,法家的赵禹,这样感觉就差不多了,当下就拍了板。

舒云对此并没有任何意见,只是笑眯眯地对着去疾说道:“去疾以后就要正式读书啦,母亲马上叫人给你准备束脩!”

去疾对此早有准备,乖乖地点了点头,仰着头说道:“那我下学回来,可以教弟弟念书吗?”

舒云点头说道:“当然可以,以后,你来给弟弟启蒙好不好?”

去疾顿时小胸脯挺得更高了:“好,我一定会让弟弟好好学习哒!”

刘循这个小家伙如今正是非常活跃的时候,只穿着足袋,就在地板上追着一个绣球跑来跑去,不小心摔着了,他自己爬起来,嘴上念叨着:“摔倒啦,要小心!”然后继续跟着绣球跑!

刘彻原本看到刘循摔倒,还想要发怒,训斥那些宫人,结果就见舒云笑吟吟地看着,并不插手,顿时也收了声,等到看到刘循那副自言自语的模样,顿时忍不住笑了起来,看着椒房殿中的两个孩子,一时间心中竟是变得无比安宁,但是,他很快就让自己从这所谓的天伦之乐中清醒过来,直接起身说道:“朕还要去长乐宫那里拜见一下母后,今日就不在椒房殿留宿了!”

舒云摆出一副善解人意的模样:“太后那边事情要紧,陛下尽管自便便是!”心中却在嗤笑,须知,自从王太后搬入了长乐宫之后,刘彻对长乐宫就愈发敬而远之了,王太后找刘彻从来就没什么好事,不是给娘家人要这个,要那个,还要忆苦思甜,说自己当年受了多少苦,总之,就是要刘彻将当年受到的苦翻倍地补回来。再有就是给刘彻安排女人,逼着刘彻跟她选中的人生孩子,刘彻又不是专门配种的,他能忍得了这个?因此,长乐宫那边,他是能不去就不去。

真要是王太后传召,他不拖到那个时候,压根就不会动身,如今却主动要去长乐宫,这里头没有猫腻那才叫奇怪了呢!

几次转世,都是在宫闱之中打转,舒云已经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没事不要去猜测帝王的心思,做皇帝的人,就算是昏君,心思也多半七绕八绕的,甚至,越是昏聩的皇帝,你越是很难猜出他们的脑回路。

刘家的皇帝,素来脑洞清奇,刘彻如今还好,等他到了晚年的时候,那真是没几个人能摸清楚他的心思。其实现在,刘彻也已经有了这样的趋势,他日渐变得深沉起来,有的时候,你觉得他喜怒形于色,实际上焉知他不是故意让你看到的呢?

所以,舒云早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对方怎么做,我就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直道而行,但是要是你也想要破坏既有的规则,那就要看双方的手段如何了。

刘彻那边果然去了长乐宫,倒不是因为王太后传唤,而是因为,刘彻准备警告一下王太后,让她告知田蚡,好好收敛一些。

在王太后的兄弟里头,田蚡心思最灵敏,也最是贪得无厌,毫无敬畏。先帝在的时候,哪怕王太后那时候已经封了皇后,对王家和田家却一直平平,等到刘彻登基,王家和田家才得以封侯,盖侯王信还算是谨慎,田蚡这个武安侯就非常放肆了。他如今做了丞相,那真的是肆无忌惮,到处安插人手,偏偏刘彻碍于王太后的缘故,一时发作不得。你这边训斥两句,他却当做清风拂面,压根不知收敛,刘彻已经恨不得一脚将他踹下去了。

如今能管住田蚡的也就是王太后了,刘彻自然要去找王太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