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有金手指[快穿] > 第207章 我过得很好(03)

第207章 我过得很好(0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御唐酒楼是沈清和装修的, 全是复古风的装修, 完全把老爷子想要的感觉呈现了出来。

古香古色, 韵味十足,就是楼梯的扶手都让老爷子很喜欢。

推辞不过,沈清和抱着坛子回去的。

这一幕让沈家人看到了,没想到他们一直嫌弃没用的老四,居然能得到御唐的老板青睐, 看样子还很熟。

御唐的老板唐老先生虽然只是一个厨子, 可人家人脉广, 和许多他们无法企及的大人物都有很深的交情, 可不是他们随便能攀上的。

沈家人被惊的瞠目结舌, 不想说话,那边沈清和早已开着半年前买的二手车送田家二老回去。

沈家的人怎么对待姑娘和女婿的田家二老是知道的,他们本分从不挑拨离间, 也不在沈家的事情上参言。

不是不心疼自个儿姑娘还有苦命的女婿,只是他们的身份不适合多说什么。

田母只是抓住姑娘的手,紧紧抓着,抿紧嘴巴不说话。她心疼姑娘, 可她还是忍住了,啥也没有多说。

送老人们回家以后,一家三口才回家。

从第二天开始,沈清和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只是他本人很少晚上加班,都是回家陪伴妻儿。

有时候装修的工地有事, 时间又还早,他就会带着妻儿一起去处理事情。

尽量全家人一起,彼此陪伴。

三石装修公司,如今是同时好些地方都要开工,他每天都要把市内所有的工地跑一趟。亲自检查一番,质量是第一位的。

早上,手中拿着豆浆和包子,就准备出门去工地,迎面而来的是胡大爷,手中也拎着早点。

“小沈早,这么赶啊?”

“胡大爷早,我去最远的一处工地先去看看,离的远,趁还不是早高峰到时候去。”

此时还不到七点,确实还不到早高峰时。

“那快去吧,晚上来我家找你有事儿。”胡大爷原本想吃完早点再去找小沈说事的。

不过不急,等晚上说也一样。

“行,我争取早点回家。拜拜!”

风一样的男子,一阵风似的刮跑了。

他早上要去的工地,在京城靠近郊区的一处地方,也是一个大生意,是一处郊区的酒店。

人家酒店是度假酒店,全是交给他装修,他设计的风格很受度假酒店的老板喜欢。

各种细节都做了标注,他也会把这些细小的细节做好,酒店真的是,处处都要设计好,装修好。

有时候一个小细节没有处理好,也许在某次突发事件中就会变成大灾难。

沈清和尽可能的把一切都处理好。

装修的材料也是包给了他 ,这种大型的装修项目不可能想家户人家的材料那样,不包都不好办事。

沈清和虽然会在材料上赚钱,但是材料却是最好的。有时候偶尔还得从时空超市进货辅助。

例如防潮方面的材料全是出自他的金手指时空超市里面,还有一些细微的之处,他也没少用时空超市的商品。是为了更好的保障质量。

抵达装修中的度假酒店,装修工人们已经开始做事,整个酒店都是闹哄哄的。

“沈总早。”

“早,吃早餐没有?”

“吃了。”

从顶楼到一楼,一层层的来装修的,当然有些是整栋一起弄的,分开做反而没有一起做来的方便快捷。

沈清和上到顶楼,现到楼顶转转,顶楼很重要防水的处理是重中之重。

花了半个小时在楼顶转悠,然后才下来到房间查看。

同时间接了两处大型的装修工地,一处度假酒店,一处是一家大型商场的装修。

还有几户小四合院的装修,开着车奔波了一天。

下午五点,比平时提前了一个小时到家。

在胡同停好车,连家门也没有进,直接去了胡大爷家。

“胡大爷,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看啥呢?”

走过去一看,胡大爷坐在小板凳上,低着头不知道是看水里的小金鱼还是看什么。

“小沈,坐,我看小金鱼呢,还是你当初装修房子时留的十八条金鱼,全部存活,你看看每一条都生龙活虎的,在水里游来游去。”

“哟,那生命力还挺顽强的,都过去一年多快两年了,还活的好好的。”

“对哟,说明咱院子里风水好。”老爷子高兴,院子靠墙边做的小活水池,里面养的金鱼一条没死。

“对,风水是不错。”

胡大爷从小板凳上起身,带着沈清和坐到院子中的椅子上,才开始说正事。

这套桌椅还是沈清和给老爷子寻摸来的,材质不错,最主要的是坐着很舒服。

胡大爷找沈清和来没啥大事,是居委会找老爷子,说是让他找沈清和说说,能不能把附近几条胡同底下的下水道工程承包,帮忙弄一弄。价格当然不可能高,材料要用好的,工钱不能太高。

居委会没钱啊,阔气不了。他们住的地方下水道早就该好好弄一弄了,下大雨就会水漫胡同。

有时候一股米田共的味道倒灌进来,真是难闻的很。

居委会的人不好意思找沈清和说。如果沈清和已经大富大贵,还稍稍还开口一点,可沈清和明明创业才两年不到,赚钱能赚多少。

居委会的甘主任一些难以启齿,只好找到胡大爷,求他帮忙问问,要是沈清和愿意就更好,不愿意 ,居委会也能理解。

“胡大爷,可以接,这是民生工程,我本人可以不赚钱,不过我那些兄弟们要养家糊口,我只能说把我的个人利润让出来。

别的,我不能答应,您也知道干我们这行的工人都是穷人,家里都需要钱。如果甘主任能答应,我没有问题,还有材料可以让居委活派一个同志,跟着我们一起采购。

说来,这种工程我是不接的,活又累又脏,一般的装修公司虽然有这方面的资质,可一般不会接来做。”

“我明天找甘主任去说说,你的心意到了就行。

你说的对,做这行的都是穷人,不赚材料钱你赚的那份让出来已经够意思了,没必要让那些工人也跟着你一起做善人,人家要养家糊口。”

胡大爷在其中传来传去,甘主任也明白,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

最后在胡同里募捐,大家反响都不错,大部分人都没有说什么嫌话,极少的一部分人说话阴阳怪气,最后还是捐了钱。

多少都是个心意,又没有硬性要求谁捐多少。

在家门口接了一个不赚钱的小工程,没几天就开工了。有很多材料都是他悄悄换成了时空超市的材料,还私下用了那种环保材料,分解污水的,污水被分解处理以后,那水清澈的很 ,虽然不能喝,但是也不是污染水。

如果用科学说话,那水是达到了二类水质标准,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以后,是可以供生活饮用。只是有些膈应人,沈清和也不会提起那茬。

也许,是他时来运转还是怎么着。平安胡同和附近的下水道改造完毕后的一个月,京城迎来了连续半月的特大暴雨。

就是京城的重要门脸儿,最主要的大街都积水不少,下水道再好,也负荷难载。

三环以内,唯一幸免的就是刚改造好的平安胡同以及附近的几条胡同,下再大的雨,路面上也不积水,还有从别的街道流过来洪水,应该能称呼为洪水了。

在流进平安胡同附近时,在路经的第一个口子,那水就直接流入下水道。

胡同里依然不会有深积水,在胡同了住了几十年的老人,乐呵呵的感叹,以前下半天一天暴雨就得积水的胡同终于清爽了。

为此平安胡同的奇迹,还上了国视,被新闻联播报道,改造承包的沈清和也上了国视的七点档。

全国人民有太多人看到了这则新闻,平安胡同还有附近胡同的居民都相互认识,接受采访时,都竖起大拇指点赞沈清和。

“小沈人真是好,他接了好些大装修活小装修活,每天所有的地方都要跑个遍,改造下水道时,等改造的工人们走了以后,他一个人还得干四个小时。”

“做事挺爷们儿的,附近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从买了平安胡同的那房子住进来以后,谁家有难事,只要他知道,能帮的就帮,出力出钱都有过。”

“……”

关于沈清和的溢美之词,街坊四邻们,都竖起大拇指夸,就是有些混不吝的人都夸沈清和的好。

为此,暴雨停歇以后,国视为此还做了一期专题。

接上面指示,把沈清和树立为榜样典型,他是平凡百姓中的榜样典型,可能他一辈子都不是那种做了什么大贡献的人,也没有军人警察的保大家卫大国。

可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快二十年如一日的待人做事,做着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他的好事,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件极小的好事:

大多数时候都是给谁家修下水管,给谁家老人送几顿没人管的病号饭,给谁家修补屋顶,半夜三更送邻居去医院,又或者是遇到困难户家有人生大病,带头捐钱,也许他捐的金额不是多少万。

点点滴滴的小事,快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汇成大海中最美的浪花。

改造下水道对公对私,他都尽量平衡,对公不用伪劣产品,让出自己本人所有的利润,对私维护那些本来不富有的工友们的利润。

在社会上引起不少人的激烈讨论 ,有的人说他傻,有的人猜测他是不是沽名钓誉,大部分人的内心还是善良的,他们的赞美让沈清和脸红。

真正好的人是原身,不是他,后面的改造也关乎自己的出行。

他就是个普通人,还是个住狭窄房子的穷人,还做不来兼济天下。

时间晃晃悠悠又来到了年底,沈清和接了不少政府的工程来做。不过开工要等到三月以后。

他的名声和三石装修公司已经声名鹊起。

还有做家装的节目,请他去。

又是腊月,沈清和开着二手车,去给住在四环的沈父沈母送节礼,可能他在古代待过,有种习惯,就是节礼一定会送。

后备箱有三箱节礼,一箱是家是京郊的工友们送来的新鲜大棚蔬菜,虽是大棚的,可人家也没有施化肥大农药的。

许多京郊的农民家里都有一个冬天大棚,有些老人家里子女出息的,家里的大棚占地不大,完全是为自家服务的。村里人为了送人情,也会去这些老人家里的大棚买些新鲜菜。

还有些为了生活要卖菜,依然还是会打少量的农药。

沈清和家收到不少的菜,给田家的两位大舅哥还有岳父岳母家里也送了几箱,沈家就父母有,再偏心三个大的。他该送的还是要送。

一箱新鲜蔬菜还有一箱是从湘南买来的农家腊肉腊香肠,第三箱是最好的黄牛肉。

沈父沈母住的小区是拆迁后的新小区,里面还是有很多老熟人,也是从原来的市委老小区一起搬过来的。

把车停在楼梯口,下来的两对老夫妻也是认识的,“罗叔叔好,陈姨好,瞿叔叔好,崔姨好。”

“小和子回来看你爸妈呀?”几位老人看到沈清和搬着箱子。

“嗯,要过年了,给二老送点年货。”

“买的啥呀?”崔姨很好奇,沈家的情况她是知道的,当初在老小区住的时候,都知道,沈家夫妻是什么人,对上面三个有出息的孩子多好,对脑子不咋灵活的小四多不好。

小区的人都议论纷纷,谁不同情沈家小四,都同情他。可同情有什么用,沈家的事他们也做不了主,也劝过那对夫妻,别太伤小四的心。

可人家根本不理会,依然如故。

“前段时间,有事去了湘南省下面的一个农村,找当地农户买回来不少腊肉腊香肠,今早又托朋友买了一些正宗的黄牛肉,一些工友们给我送了不少自家种的蔬菜,这不一样给二老送一箱来尝尝鲜。”

本来就站在后备箱边,刚抱好黄牛肉的箱子,是新鲜的,想最早抱上去。

“小四啊,你不计较,对你爸妈还能如此,是个好儿子。”

“还是有疙瘩的,不过不管咋样,他们把我养到大学毕业,先不说别的,至少没有把我赶到外面住大街,吃的差穿的差也没啥,至少比孤儿强。我能活下来,已经很知足。”

“对,你这么想就对了,不管咋样,他们把你抚养成人了。该你做的还是要做。不过做到你这样,也可以了。”

被称为罗叔叔的老人感慨道。

沈家的拆迁房怎么分配的,他们这些老同事都是知道的。没人不在背后嘀咕,可嘀咕也没用,他们也干预不了。

“谢谢叔叔阿姨们理解我。”

几位老人也没有急着走,站在下面看着沈家小四,一个人上上下下的送东西,三箱搬完,一个人下来开车走了。

沈清和没有进门,只是把东西整整齐齐的码放在门口,然后用打电话告诉二老。

之前,沈父就不让他再回家,意思很明显,就是不想认他这个儿子。

不认就不认,该做的还是要做。

下来以后,沈清和才拜托几位两对老人,“几位叔叔阿姨,以后我爸妈家里有啥事,麻烦您四位谁告诉我一声。

别的我也不打听,就是他们有生病或者住院啥的,告诉我一声。

不认我无所谓,可我该还的生养之恩还是得还。”

“行,没问题,到时告诉你一声,我们都住楼上楼下的,你家有大事,一定会知道的。

你送来的东西,他们也不会丢,放心吧。”

“谢谢几位叔叔阿姨。”

“不谢,不谢,快回去吧。”年根底下,都忙。几位老人让沈清和回去忙活。

告别几位老人,开着车,一溜烟又去了装修的现场。

罗瞿两家是老同事也是亲家,如今两家老人住一个楼层,也是留的五十平的小房子,大的都分给了儿女。

只不过他们没有过分偏心,家里孩子也没有沈家多,分的很公正,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和睦。

四位老人打算下楼去到小区外面的大商场买东西,没想到下来就遇到沈家的“小白菜”。说了一会儿话,耽搁一点时间,看着已经远离的沈清和,四人很是唏嘘。

多好的孩子,怎么就摊上那样的爸妈和兄姐,真是造孽哦。

下午,罗家的大儿子一家还有小儿子一家回来看老人,罗老爷子又说起上午遇到沈清和的事。

刚从瞿家进婆家门的瞿敏,听了老公公的感叹,好笑的说,“爸,别同情人家了。现在的沈小四可不是几年前穷哈哈的沈小四,他如今生意好的很。

接了的装修活,很多都是那种商业性质的办公楼还有大酒店之类的,赚的可不少。”

“小敏啊,你没有听明白,说他苦不是钱多钱少。是说他亲缘浅,你们都是一起长到大的,相差不了几岁,他从小过的什么日子。

咱家和你爸妈以及你哥他们谁不知道啊。

如果你是沈小四,你如今还会任劳任怨的送年礼嘛?”

“不会。”

“不会。”

“不会。”

“……”

家里的两对中年夫妻给出的答案一致。

“对呀,小四也不虚伪,当着我们几个老的也说,心中难受有疙瘩,虽然在家里被压迫看着父母偏心,可他依然乐观还乐于助人,保持了非常好的心态。

他不和哥哥姐姐们比,也不和邻里之间的小伙伴们比,他和孤儿乞丐比,觉得你沈叔叔他们夫妻好歹把他抚养成人了。

就冲这份生养之恩,他也得孝敬他们。

这样的人,就该他发财就该他时来运转,要不老天都看不下去不是。

你们都是发小,有时间可以常联系,咱不图他的什么,就冲他这样的为人,你们常联系保持好关系,也不错。交朋友就要交这样的朋友,别管什么权势什么财富,只有这样的人和你做朋友,才不会背后捅刀子。

也才能长长久久的交往,才能放心不是。”

罗家老大也在政府部门工作,还是一不大不小的领导,最怕的就是亲戚朋友巴上来求办事。

有时候他根本帮不上,可人家不这么认为,背地里骂他。有时候想想很冤。有些能帮,但是要动用手中的权利做些不好的事,他也不愿意。

如果是在原则内的,他倒是无所谓,可大部分都不是原则内的,还有些是介于原则内和原则外之间的灰色地带,真不好办。

时间长了,他发现真心的朋友越来越少,也不敢找外人倾吐心声。

告诉父母妻子,怕他们担心。告诉外人,怕被人录音怕被人剪辑 ,放大他说的话,造成什么误解。

好些时候 ,都是深埋在心底。

现在想想,确实,是因为像沈小四这样少计较傻子的太少。如今的人包括他自己,不管是为人做事都计较得失,计较的事情太多。

罗家无论老少都感慨沈小四的时候,楼上的沈家,也回来一家人。

是在政府部门上班的沈二沈清伟,吃着小炒黄牛肉,一个劲的赞美,这黄牛肉真不错,肉质嫩,还有没有注水等等。

他不知道黄牛肉是哪来的,以为是父母买的,张口就说,“爸妈,黄牛肉哪买的,明天帮我买五十斤,我要送礼(其实是他自家要买一些,还有给更加有能力的岳父岳母家里送三十斤)。”

沈母不好说是老四送来的,“也不知道还能不能买得到,这种事是要撞运气的。”

“妈,你找找关系再问问呗。”

“找啥关系,一点牛肉有什么关系找,撞运撞来的,去哪儿找关系。”此刻沈母内心也不好受,老二说的轻松,说的理所当然。

到现在他们夫妻俩也没有想过给她和老伴儿买点年货回家。还指使她去帮忙买黄牛肉,老套路,她懂的。

如果她真的买到了一样的黄牛肉,老二夫妻不会给她牛肉钱的。

多少次都是这样,她和老伴儿的工资不错,但经常贴补了三个儿女,没想到他们已经成了习惯。

张口就让自己去给他置办,凭啥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