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穿]佛系八福晋 >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五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恭喜你, 猜对了。”

胤禔说道。

他自嘲地勾起唇角,“连老七这种人,都能猜出是‘我’干的, 恐怕, 当初要是没有你提醒我,我现在怕是要惨了。”

“大哥别说这样的话。”胤禩安抚道,“七哥未必真的以为是您做的。他或许也有心思想要借此机会试探您。”

没凭没据,仅仅靠着一个猜测, 就断定是老大干的。

这不像是胤祐的作风,依他看,胤祐和胤禔搭话, 更多的可能是试探。

“你说的对。”

胤禔想了想, 点点头,认同了胤禩的说法。

“大哥若是没有其他的事, 我就先告辞了。”

胤禩拱了拱手,说道,“工部衙门还有些事, 我得去把事情处理了。”

“你去吧。”

胤禔摆摆手, 说道。

他目送着老八的马车离开后,正要撂下车帘,也跟着走, 却发现不远处, 胤禛正看着他。

见胤禔发现了,胤禛对着胤禔含笑点了下头,随后离去。

胤禔皱了皱眉。

他想了想, 撂下帘子,道:“回府上去。”

太子昏迷的事情就好像一块巨石落在原本平静无波的水面上。

一下子激起了千层浪。

上至朝廷大臣, 下至各府后宅,对这件事都是议论纷纷。

“外头都在传,太子昏迷三日,太医院的太医们连个问题都瞧不出来,眼瞧着,怕是不怎么好了。”张嬷嬷边把从外头打听回来的消息告诉安宁,边递给了她一碗用菊花纹瓷碗盛着的鸡汤。

安宁拿起勺子,慢条斯理地在碗里搅了搅,轻声道:“恐怕不是太子不怎么好,是有些人不想太子好。”

太子才昏迷几日,就闹得这样满城风雨。

背后那人,是心真大。

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的想法似的。

若是她,怎么着都得再过几日,再放出风声来,这会子,就这样急不可耐的,真是自寻死路。

“砰!”

养心殿里传出一声茶盏碎地声。

外头轮值的侍卫听着这声音,都不禁打了个寒颤。

自打太子殿下昏迷以来,万岁爷的脾气就一日比一日差。

连在万岁爷跟前最有颜面的梁公公都被罚了几次,他们这些人,更是提着脑袋,来当值。

“好啊。”

康熙咬着牙,从牙齿里挤出一句话来,“朕是真小瞧了他了,太子这才‘病’了几日,他就这么坐不住了。”

梁九功低着头,只恨不得把头给低到地里去。

刚才说出民间的那些传言的时候,他都被万岁爷的气势吓得两腿发抖。

这件事。

那位爷着实是太狠了。

这才几日,竟然就让人在外头传太子奄奄一息,半条命都没了。

这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吗?

“梁九功,依你来看,明儿个早朝会出什么幺蛾子?”

康熙坐了下来,眼神看向梁九功。

梁九功嘴唇动了动,他虽不敢说,但更不敢不说。

“咱家猜想,怕是有人要开始拿太子的‘病’说事了。”

“没错。”

康熙点点头道,他的眼神晦暗莫测,冷笑一声说道:“先是在坊间造势,而后在借大臣之口推波助澜,朕这儿子本事不小啊。”

这一连串的操作,可谓是精彩绝伦。

倘若这是史书上的一段历史,康熙愿意为此人拍案叫绝。

这等手段,这等心性,着实是个人才。

可这事搁在自己身上,那感觉就不同了。

康熙屈起手指,缓缓地敲了敲桌子。

笃笃笃。

一声一声的响声,仿佛敲击在梁九功的心上。

梁九功默默地为那位主同情了一瞬间。

老爷子越是生气的时候,反而越瞧不出来。

这次,那位真是要栽了。

东宫中。

本该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太子却睁着眼睛,带着笑听完了心腹太监的所有话,他抚掌道,“好,这些话传得好。小宇子,你让咱们的人也帮他们一把,务必要把这些话传得越广越好,而且,最好是把本宫的情况说得更严重。”

“奴才知晓。”

小宇子回道。

没半日功夫。

传言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越发离谱了。

有说太子已经病入膏肓,就剩下一口气,等着入土了的;有说太子如今不人不鬼,怕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上苍怪罪的;还有的说太子无德方有此祸。

众说纷纭。

一时间,满城风雨。

有些老狐狸觉察出了不对劲,一个个都缩了起来,还对子弟们敲打了一番,就怕入了这趟浑水;但更多的人,却是激动得摩拳擦掌。

太子占据储君之位多年了。

他要是死了,其他阿哥身后的势力怕都要欢喜得连放三天鞭炮。

胤禩听着这些传言,不由暗暗摇头。

翌日早朝。

才刚上朝,众人就觉察出气氛不对来了。

几个老狐狸一反常态,都缩了起来。

而其他大臣虽都极力忍着,但是明眼人仔细留意,都能发觉他们的神色隐隐带着兴奋。

“众爱卿今日有何事启奏?”

康熙的神色难以捉摸,沉声说道。

乾清门安静了一瞬。

众人心里头打着自己的小主意,都不想当第一个出头的。

最后。

是一个初入朝廷不久的小年轻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康熙眯了眯眼,认出他来,“温卿有何要奏?”

“微臣要奏的是太子一事,”那年轻人屈膝跪下,涨红着脸,“太子病重多日,迟迟不见苏醒,储君之位关乎社稷,关乎朝廷,微臣恳请陛下为江山社稷着想。”

这年轻人到底还是有些脑子的,知道不可把话说的太明白。

只是,有些话的意思说明白和说不明白,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另立储君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事谁提谁倒霉。

“呵呵。”

康熙不怒反笑。

他的笑声响彻了整个乾清门,叫人反而从后背感到一股寒意。

“朕昨日就在想,今日早朝会不会有人提起此事?”康熙站起身来,他俯视着众人,气势压得众人都快喘不过气来,“今日,你们可真是没有叫朕失望啊。”

“陛下息怒。”

众大臣们慌忙跪下。

“朕息怒?”康熙挑眉,“你们不就想把朕活活气死吗?”

这句话实在是太诛心了,几乎所有人都瞬间变了脸色,低着头,不敢作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