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商定
“怕是还要吵几日。”就算贵族们明明可以立刻答应下此事,也得回去跟人商量。贵族人多,虽说他们是代表,但代表,并不是所有的主都能做。
有些条件他们也得回去告诉其他贵族们,商量后才能答应。
“前三条答应即可,其他都是小事。”一个又一个的杀字,不怕死的尽管试试。
以强势的律法而保障女子出仕,绝了他们所有的可能。
“他们今日答应下,将来或许会有人废了。”律令可改,刘元今天能让人老老实实地答应下此事,将来未必无人会废了关乎女子的律令。
“大汉一朝未亡,关乎女子之令不可废,若废之,天下人尽可诛之。”总纲上面,加上这一句,甚好甚好是吧。
刘盈轻笑出声来,“也是我多心,我都想得到的事,阿姐怎么会想不到。他们要跟阿姐斗,斗不过。”
得亏了这是他的阿姐,若非如此,碰上这样的敌人,他也会跟贵族们一样想捉狂。
不出刘元所料,朝也不上了,一个个生生与张良和琼容们磨,磨了五六日,无论他们有多少理由想改上面的内容,能退的自然要装得免为其难的退,不能退的,丝毫不退。
对付贵族,刘元带来的几个人都是好手,就算他们未曾见过双目失明的墨染,有时候一句话点破,扎心得几乎让贵族喘不上气。
六日后,能改的改了,不能改的,贵族们相对算是满意,也就最后拍板,作为见证人的陈平和王陵还有其他人,都纷纷将内容总结出来,刘元道:“总纲加上一条。”
都吵完了,刘元在这个时候开口,急得人全都睁大眼睛看向刘元,“殿下为何现在才说。”
“我并没有要改动我们说好的内容,再者总纲加的一条,并不会影响我们之前说的内容,自然没有必要提前说。”刘元解释,可是让他们怎么信,要是可有可无的一条,刘元绝不会要求添加。
故而是想拦着不让刘元开口的,可惜的是,刘元想说话他们拦不住,也不可能拦得了。
“殿下想加,且让殿下说来听听可与不可,诸位何必着急。”商山四皓中的一位开口。
叫徐庄帮着补充地道:“是啊,何必着急,且听殿下说说,殿下即然说了不会影响先前内容,诸位急什么?”
似是想不明白他们着的哪门子急,刘元一向不是出尔反尔的人,前面开口的人……
“殿下请说。”不说不行,现在还没有真正达成协议,要他们能拦得住不让刘元说话,就没有诸多的事了。
刘元道:“总纲加的一条,凡大汉朝存在一日,今日所定之律,不可废,若是敢废者,人人得以诛之。”
……好想骂赃话,刘元你是连我们后面可能会补救做的事也想到了,丝毫可趁之机都不给。
对的,就是不给你们可趁之机。
“大汉天下只要还姓刘,你们就别动废了律法的心思,若是你们有本事让人改了这个天下,自然由你们说了算。大汉的皇帝护不住自己的江山,活该什么都没有。”
听听这凉薄的话,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有多不在乎这个大汉的天下,要是真不在乎的人,还地折腾出这么多事来,别以为他们不知道刘元的初衷就是想让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危及大汉的江山,就这样却还装着不在乎,骗鬼的!
“诸位今日既然答应了女子可出仕的诸条,想必也不会想将来废了。毕竟殿下放弃帝位是真真的,往后,也不可能再有机会登上帝位,因而以度诸位,你们总不会打算将来用别的办法改律令。”总有公正的人说的公正的话。
刘元要加这一条,确实不算加上新内容,只是为了保障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改这律令而已。
也是,刘元用一个帝位换来的交易,总不能随便让人骗了。
贵族狡猾,想克住他们就得比他们更狡猾,刘元并没有危及他们,交易本是你情我愿,但是不再作为继任之君的人,将来的天下是谁说了算?
不趁着现在刘元还能说话算数把定下的内容全都保护起来,余之一生不让人有废除律法的机会,那她就是白折腾了。
贵族们,本就存了最坏的找算就是找个机会,将来等刘元不在了,一定要废了这些律令,没想到啊没想到,刘元连自己死后的事都安排好了。
大汉一朝不能废女子有关的律法,内容,啊,这真是一朝都没办法再把女人压回去了?
贵族的内心是崩溃的,而刘元在此时询问道:“诸位许久没有作声,是打算事情说好了,我将诏书交出去,你们就翻脸?”
……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你可以不说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说出来,为什么?
刘元轻轻一声嗤笑,“诸位虽然聪明,我也不笨,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诸位,这一条不算新加的内容,只是保障内容罢了,你们总不会不答应吧?”
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就算想不答应,能不答应吗?
“殿下都说了,这只是一条保障先前我们提到的内容,我们没意见。”
前面早就吵够了,虽然在心里不断地骂着刘元,最终还是只能认,他们没有说不的权利,能退的他们都退了,不能退的,他们也争取的改了,总不能在关键时候,马上就可以得到刘元一句不会登基的话了,他们却后退。
真让刘元登基为帝,气得吐血不想过日子的人就成了他们,武力拦不住,家里要是真起事等同送死,刘元交到他们手里的字条,连他们的兵马都写得一清二楚,这些哪怕是知交好友,与他们时常联系的贵族所不知道的内容,偏偏刘元一清二楚。
虽然刘元确实有心,但是他们更明白,但凡刘元动了杀意,就凭他们私藏兵马,现在就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
或许,刘元确实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之意,私藏兵马是死罪,刘元总还是爱惜他们手里的人才,并不愿意真让他们去死。但凡刘元没想让他们去死,就,容下了刘元吧。
“好。”刘元看到他们虽然觉得憋屈,却还是说出了答应的话,点了点头赞赏他们的识趣。
“臣立刻加上去。”陈平自觉地开口,加到总纲上去,往后,大汉的律令若为后世所循,刘元也将名垂千古。
不对,就算没有大汉的律令,刘元也注定会名垂千古。
“朕看你们都说好了,如此,下个诏令吧。还是留侯拟诏。”看双方都达成了协议,刘盈笑笑地朝着张良吩咐下。
听到刘盈说要拟诏,所有人的精神都一振,拟诏是要拟什么内容的诏书呢?
刘盈道:“虽说请了诸位见证,朕以为,大汉为此特改律法,总要将始末告诉天下人,让天下人知道,女子出仕之令为何得以列入律法,还有阿姐要纳入总纲的一条保障,总是应该让大汉的子民都知道,天下太平,阿姐付出了什么。”
为了天下太平,为了不会血流成河,刘元放弃了帝位,放弃了万里的河山,没理由只让几个人知道,就应该写下诏书为天下所知。
“陛下。”闻之刘盈所言,贵族们更觉得心累,要对付一个刘元已经极不容易了,为什么刘盈也要成为他们防备的对象,明明这位是男人,你还是帝王,你的心怎么偏得没边了。
刘盈道:“朕此举以为甚妥,阿姐与诸位有异?”
“无异,陛下圣明。”刘元眉开眼笑地答来,身后的人也只能跟着附和。
可以说,刘元的一方还有公正人都认为刘盈此举甚妥,不同意的贵族们,他们说反对有用?
若是反对的话一说出来,怕是又得要说,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心中不坦荡,明明答应的事,却还是时时刻刻想尽办法要改,无信无义,这样的人也怪不得刘盈和刘元都防备他们至此。
“无异议,陛下圣明。”事情眼看没有办法改变。
而刘盈事事无畏,事事愿意诏告天下,一点不觉得自己的所做所为哪里丢面子的态度,委实让他们心塞。不配合不能,那就配合着来,刘元,反正没想让他们死,那就容下她,等着看好了,他们将来一定会争气,扬眉吐气。
贵族们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朝着刘盈挤出一个笑容地说来,刘盈赞赏的点头,“诸位果然是聪明人,懂事,聪明得很。”
“陛下,有一事还请陛下明言。”贵族们一退再退,没办法不退的情况,他们也不能忘了初衷。
“何事?”刘盈让张良去拟诏了,他也转头问起他们何意。
贵族们出列,终于要说出心里最想说的话,“殿下手中的诏书如何处置?”
交易达成了,刘元的诏书如何处置,总不能还让刘元拿着这份诏书吧。
“诸位,公证人在此,朕也将诏书下发天下,你们之间达成的协议,也算是朕亲眼看到,也亲自同意的,这既是不给你们反悔的余地,同样也不给阿姐失信的机会,你们还不放心?”
刘盈道出他们心中最深的恐惧,贵族们道:“诏书在殿下的手里,那就是继位诏书。”
刘元防着他们连在总纲加上一条保护内容的事都做了,不就是防着他们,他们自然也是要防着刘元的,此人太狡猾了,要不是因为知道刘邦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未必不在想,这是不是刘邦的种。
当然了,话在心里过过罢了,他们绝对不敢说出置疑的话来。
毕竟血脉一事,还关乎吕雉,一个女人背夫孕子,若无证据他们敢乱说,吕雉的心狠手辣,他们也算是略有耳闻,不好得罪这样一位太后。
刘元道:“传位诏书供奉于太庙之中如何?”
诏书确实不适合再放在刘元的手里,毕竟放在她的手里,贵族们是不会安心的,不安心的后果就是他们会搞事。
刘元要的是太平安乐,反正她最想做,最急于做成的事,律令修订,自此天下女子都将有着与男人同样的机会!女子,只要她们自强不息,自此再也不会有人能够欺负她们!
贵族嘛,他们想要如何就如何,只要不过界,只要他们不再想着时时刻刻的对付大汉,满心只有私欲,其他的都随他们。
刘元的话音落下,配合至此,贵族们万万没有想到。
“大汉皇帝的诏书,供奉于大汉太庙之中,与陛下一般,将来受万世供养。”刘元适时的拍着马屁,王陵在一旁道:“毁诏书确是不妥之事,供奉于太庙,确实是妥当。”
其他人私下议论了几句,最终也认为此事最是妥当,贵族们倒是想说其他的意见的,话到嘴边最终还是改了,说不动人,还是乖放弃了吧,诏书只要不在刘元的手里,供于太庙之内,如同灵位一样,就是摆着看的。
“陛下,诏书拟好了。”张良的文章写得极好,否则也不会专拟诏书,刘盈要的诏书拟好即呈上。
刘盈看完了,也不说给下面的人再看的意思,直接下了玉玺,下面的人看得心下跳跳,其实他们很好奇上面的内容,但是没有刘盈发话,他们再想看,也没有看的机会。
心下一声轻叹,最终还是等着诏书下发,他们再挑刺,实在不行,再吵即可。
“丞相府立刻下发各州各县,律令需要改动的地方也要立刻改好重印重发,令天下人都知道,大汉的变化。”刘盈盖好了印,即与丞相府的两位丞相叮嘱,两人都异口同声地应诺。
“好,此事算是完成了,诸位都辛苦了,都退下吧。”刘盈挥手让他们自退去,人也准备站起来,只是还没来得及多走几步,人却已经不支地到下了,“陛下。”
赶紧的冲上去,生怕刘盈有个万一,当然了,他们心中还有一个念头,刘盈怕是没有多少日子了?
刘盈昏倒,还在众目睽睽之下昏倒的,赶紧的找太医,不过张良在,一摸脉张良立刻知道怎么回事,与刘元询问的目光对上,只是摇了摇头。
“陛下如何?”吕雉也听说刘盈昏倒的事,因而急急地赶来,就是想看看都是怎么回事。
外面的臣子都在候着,他们也怕刘盈有个万一,真要是出了什么事,他们也着急。
故而此刻等在外面,而太医们也终于都来了,可是,太医们却没能进去,屋里只有吕雉、刘元、张良、琼容。
张良和琼容的医术已经为人所知,因此没让太医进去,只有他们两人在,也没人说什么。
但屋内的情况却也不像外面想的那么复杂,因为刘盈是装昏的。
吕雉知道刘盈是装昏的时候暗松一口气,刘盈道:“阿姐的事快处理完了,我想接下来处理我的事。”
不管是吕雉或是刘元,都曾答应过许刘盈离开的,答应过的事,如何能不作数,因而刘盈眼下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装昏,就是为自己准备的。
刘元轻轻一叹,刘盈道:“差不多孩子就要出生了,纵然我知道自己太自私,可是阿姐,我连一个好儿子,好弟弟都不算,我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父亲。”
“孩子生下来,他的人生,他的依靠从来不是我,而是你们。”刘盈承认自己是个没有本事的人,也愿意接受自己作为一个没出息的人。
他想走,放弃一切的走,吕雉和刘元都知道拦不住他了,故而一声轻叹道了一声好。
比起刘盈着急地想走,当年刘元在刘邦在世时约定的十年之期交还封地的时间已经到了,封地大权上交,刘盈却迟疑了,“不应该如此。”
“恰恰相反,当如此。”刘元得了天大的好处,从此不需要再费尽心力地说服贵族让女子出仕,诏书下发,律令一定,女子可以出仕,可以承继家业的事就成了板上钉钉的。
虽然引得一片哗然,却也对有些人没有影响。
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钱的人家,为了活命本不分男女,大家一道撑起一个家,让女子可以当官的事,反对最强烈的人只有贵族罢了,其他人并不以为意。
现在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贵族,却连贵族都同意了此事,哪里还会有什么人拦着。
虽然沸腾了整个大汉,后来他们却发现并不影响自己的日常,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最终也无人再在意。
贵族咽下一口气,心里还是觉得十分憋屈的,日日想着怎么找刘元的麻烦,然后有人提起了刘元当年说过的话,说好的十年之内交还所有封地的,十年之期到了。
可是没等他们出手,刘元已经开口,道是当年说过的十年之期已到,请朝廷派人前去接回北境内的所有账目,以及巡查北境。
刚准备好的折子竟然没机会递出去,贵族们……
为什么刘元不死!为什么刘元就是不死!
连封地说交就交,贵族虽然恨不得刘元去死,却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真是比不上刘元。
输给刘元,败给刘元,哪怕他们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他们不如人。
交还封地的大权,刘元是第一个,与之而来的还是官位的任命,本来北境的兵马全都交到韩信的手里,韩信自去了北境以来,与匈奴几次交战,朝廷里的事一茬接一茬,于匈奴人来说,韩信打仗比之刘元不相上下。
而且因为刘元在之前已经给韩信准备好了不少,眼下打起来,进击匈奴,韩信这些人攻破匈奴不少的城池。
几回战报送回长安,都叫朝中一振,匈奴之患,多少年了,刘元能守又能攻,韩信也一样。
保境以安民,大汉无事,天下太平,最是叫人欢喜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提醒韩信本就有功于大汉,再让他领兵打仗下去,将来有一天,功高盖主。
想当年刘邦就是畏于各王的兵权,这才费尽心思想灭了异姓王。当然,现在死在他手里的异姓王并不多,却还是有。
韩信本为王,虽然被贬为侯,却也因为他想谋反,一个意图谋反的人,将天下兵马交于他手,何其冒险。
这些话当年在让韩信出长安,往北境领兵时,已经很多人说过了,说过便说过,可惜刘元同意,有刘元开口,刘盈和吕雉也就同意了。
朝臣们同样想到北境这个地方是刘元的地盘,敢把兵马交给韩信,刘元手里的将军都不是吃素的,要是韩信敢有一丝反意,刘元必不会饶了他们。
可是,刘元要将封地的所有大权还给朝廷了,有人就在想一件事了,大权交回之后,北境的权利如何划分?
划分,与其改一个北境的权利,不如重组朝廷所有的权利机构。
刘元拿出一份三省六部的方案,这是隋唐之后确定的机制。
三省六部,三省是为中书、门下、尚门三省,六部为尚书省下属户、工、吏、刑、礼、兵六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至于三省六部各司之职,他们负责的内容,倒是跟现在的三公九卿差不多。
然而比起三公九卿的世袭之制,只有一个丞相的大权集中,三省六部在于分权。
东西给刘盈看了,刘盈直接挥手道:“阿姐与丞相他们商量,若是觉得合适,便做。”
他牢牢记得自己是一个等着退位不当皇帝的人,不管事不管事,只管全都交到刘元的手里,让刘元去办。
三省六部一递上去,陈平第一个赞成,一个最希望分权的人,自然一眼就看透了刘元给的权利机构比现在的三公九卿来,好得多了多了。
暗暗感叹刘元的脑子好使,这样的政治制度,分了宰相的权,却利于帝王的集权,下面的臣子各受辖制,想做出有损江山之事就没那么容易,陈平的附和,王陵却有些为难。
“贵族们才从殿下手里吃了大亏,殿下现在要将封地交回朝廷,本就让他们心里记挂着,念念不忘 ,殿下再改官制……”
“并非不利于他们,官位多了,能当官的人也就多了,他们难道看了会不高兴?”刘元说出好处,引得人没能忍住地捂脸。
陈平道:“无事,正是因为殿下交回封地,都想分殿下封地中的利,这个时候殿下交出这样的好方案,他们高兴还来不及,断不会不高兴的。”
比起王陵来,陈平倒是更加想分权,宰相从一个变成了七个,想想就让人兴奋。
“另外,针对各州的环境,各州重新划分。”朝中都要改,各州郡县的地界,每州的区域也得重划。
“这又是为何?”要得重划各州的地方,这就事情有点大了,原因呢?
“两位都是打过的仗的人,当年我们拿下各州时,各州的分界点,皆有城池守卫,要么也是依天险而守之,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话点到至此,但他们都明白了。
既然是依天险而守,也就是说各州完全可以自成一国,一但各州出了乱子,朝廷发兵前往,想要迅速的平定叛乱并不容易。
重置各州的区域划分,自然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再依天险而守之,一但各州出事,兵马立刻发到,用最快的速度平定。
刘元道:“我手中有一位孟非先生,这些年一直都在忙活此事,倒是可以让他来与你们细细说说。”
孟非啊,会画地图,加之又跟着刘元,北境占大汉三成的国土,然后等刘元把各诸侯国的兵权全都收了回来,再让他往各地去,刘元将要求与孟非说,孟非这些年走遍整个大汉,也是这一年孟非才回来,而在公主府一直都在准备所谓的大汉区域划分图。
要知道他去过的地方,虽然刘元未必完全都走过,却也走过大半,为了收回各诸侯的兵权,刘元每每亲至,过目不忘的人也会与孟非的地图对上,不得不说,孟非这样的看着不出色,却总会在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委实难得。
“殿下把人借给臣用用。”刘元不仅提出想法,更是已经安排人做好,现在是要与他们确定,事情可行或是不可行,他们也得亲眼看看地图,然后和现在的地图相合,如此才能保证他们自己能先理清楚大汉即将的划分。
“好。”刘元将自己接二连三的打算说来,事情得一件件的来,让两位丞相准备准备,等一起发布,就是让他们出面说服人。
王陵和陈平此时对刘元心悦臣服,毕竟能将到手的帝位交出去的人,谁能做到?
都做不到的人,自然是敬佩做到了的人。
而眼下刘元拿出的干货,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再有区域划分重组。
“啊,还忘了一件事,现在的郡县制我有一个想法,不设郡守,而为刺史、县令制,各郡内不再设郡守,只设县令,再由刺使而管制,三省六部制后面有写这点,我提一句,让两位先有个数,你们仔细看看,有什么问题再与我提。”
这件事也得提出来,不能坑人是吧。
王陵和陈平方才还在想,朝中大员要改,地方的怎么可能不改,果然,不是不改,而是在后面,刚刚没一气说完,完全是因为没来得及。
“诺。”看吧看吧,那么多的事,赶紧的看完,趁着刘元把封地交上来,也得派人去一趟的,顺势把事情全办完,最好!
然后,没几天,得了丞相的支持,刘元上折请改官制,还有重组各州。
……才盯着刘元封地上交的事,却因为刘元太自觉而没办法捉住刘元的把柄,他们还没来得及地顺口气,结果他们听到了什么,改官制,重组各州?
刘元啊刘元,你是又想搞什么?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改官制,没有三公九卿了,只有三省六部,至于三省六部所管之事,明明白白地印刷出来,全让他们看得分明。
好想挑刺。他们才挑出来,立刻让准备十足的左右丞相驳了回去,贵族自知改官制一事没办法拦,吵不过,打不过,便只能认怂。然后接下来,就是说说三省六部的官员任职情况了。
刘盈不插手别的事,却只道:“尚书令非阿姐莫属。”
下面的人听着皆是静默,尚书省掌六部,尚书令之下为左右仆射,可谓三省中实权的位置,其他人就算想出任,也没有人能同意。
“臣附议。”第一个表示同意的自然就是陈平,刘元这样的人为尚书令,难有人不同意,就算是贵族们,这个官位,让哪一个来当他们都不服,刘元上,不能不服啊。
服就好说了,刘盈看着满殿的臣子附议,心里也是高兴,看看他姐姐就是厉害,虽然很多人不服不愤,但又不得不服。
这就是有真本事,不管贵族如何想将刘元除之而后快,最终还是得承认,尚书令这个位,舍刘元再无他人。
然后就是中书令,两位中书令,一位是陈平,另一位却是贵族中人,张苍。此人虽然也是刘邦身边的能臣,却也曾为秦吏,出任过秦朝的御史,与李斯、韩非师出同门。
张苍的存在感并不多,但是中书令竟然让他当上了,贵族们看了看,同意了。
而门下两位侍中,一位是王陵,另一位却是琼容,王陵没人有意见,可是琼容,这可是女人,之前当与御史也就算了,让她当丞相,不能不能,万万的不能。
贵族们正要出口女子怎么可以为相,刘盈在上面却道:“丽和侯早年教导朕与阿姐,当年若非丽和侯为阿姐镇守后方,断无阿姐之今日,若说从前父皇说萧先生是贤内助,于阿姐而言,丽和侯便是另一个萧丞相。”
“可是因为丽和侯是女子,早年不受父皇重视,只得一个虚衔,朕一直都想寻个机会提拔丽和侯,以其为门下侍中,朕以为甚佳。”
一般来说刘盈不开口,但是刘盈一开口,不管是什么想法的人,都不由地闭上了嘴,然后又意识到不对,一个明明没有实权的皇帝,怎么他一开口事情就得拍板,跟他们说好的不一样。
可是,无论多少人心中腹诽,最后还是没有人说出反对的话来,他们连女子可出仕的事都答应了,想用同样的理由让琼容不当这个门下侍中显然不可能。
而且,现在只有一个贵族的人入七相之列,尚书令之下的左右仆射,人选还没定,多少人盯着这个位子?
并没有让他们失望,或许该说,提议改官制的刘元,打从一开始就懂得平衡之道。
七相要相对的平衡,有像陈平和王陵这样的名士,也得有张苍这样的贵族。
尚书令由刘元执掌,比起把不安份贵族弄到中书和门下去,倒不如放在刘元的眼皮底下,贵族就算恨得刘元咬牙切齿,果断也是不敢真跟刘元扛上。
因此,左右两位仆射都是贵族,本来挽着袖子准备一定要让贵族的人得到这两个位子,结果都不用他们争,刘元开口就定下人选就是他们贵族中人,一个名为韦任,一个名为钟挚。
这两个人却是最不闹腾的,当然是相对贵族的许多人来说,而且他们还算懂事会办事,刘元也算是在贵族中千挑万选才选出来的。
贵族没想到啊,刘元弄出三省六部来,竟然还会让他们三个贵族出身的人入了三省,虽然有两个都要在她的手下混,却也是仆射,妥妥的丞相之位。
虽然没能选中他们,却可见刘元当日说的话都是真的,贵族但凡不闹事,不会一心想让大汉死,刘元就会用他们。
想想他们是怎么一心一意想刘元死的,然而刘元,却真没想让他们都死绝,因此要说他们现在的滋味,万般说不出来。
三省的长官好定下来,六部的也好定。
刑部不必说,非是徐庄无疑,吏部这样的掌百官部门,二话不说刘元就给了夏侯婴,夏侯婴直接傻了眼,他他他,他就是一个武将,什么时候他为六部长官之首了?
但是,他想反对来着,却没有听到任何人的反对意见,这,这怎么能这样?
别人都不表示反对,他好像不乐意当吏部尚书,也太丢他们沛县人的脸,那就当呗。
其实贵族们是从刘元提议的三省长官看出来了,虽然刘元会选自己人,但是也不会有失偏颇,先听听刘元是怎么安排的,实在不行他们再反对。
故而听着六部的长官,还是一半是贵族,一半是刘元的人,贵族们算是满意了。
当然了,兵部尚书这个位子,却是让周勃来担任,周勃本以为自己应该为刘元所弃,却没想到还能成为一部长官,兵部尚书。
其他官吏,如御史台,御史大夫这个位子,虽然是贵族之人,却也是正直之人。
一系列安排好了重要的大员,随后就是北境诸事上交,州、县制开始在北境优先推行,因北境共有三州,本为天下九州,而今重组为十二州,也是加上了新得的匈奴城池。
刺史之人选,几乎都由刘元提交上来的名单而定下,至于各州的兵马由何人统领,容军是刘元一手练出来,也是刘元一手安排北境的边防,将军们一心为国,并无二心,刘元记在心里。
贵族们从三省六部里得了好处,北境,算了,就让刘元来折腾吧,好像,看起来,只要他们安安分分的,刘元都不会亏待他们。
看起来他们跟刘元还是可以共赢的,既然可以共赢,那就多跟刘元合作合作,别他们斗得两败俱伤,却叫人占了大便宜。
贵族们其实各自的地界都是有划分的,北境的贵族,或许应该说一直与刘元合作得不错,因而刺史也罢,也是有贵族出身的,等各官员的名单从政事堂发出来,立刻叫人再一次轻叹,跟刘元这样的人斗,输给她,他们都不冤。
排除异己,不容于他人,刘元并不是这样的人,只要他们上进,并不会为刘元所不能容。
当然了,要是他们敢作死,就别怪刘元手下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