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4章 花市灯如昼
春寒料峭,冷风凛冽,虽然已经过了除夕,到了正月十五,迎来新春,但是天气仍很寒冷。
在古史上,南北朝时期,正是我国古代地域经历的一个自然寒冷期,这两三百年,也是自战国之后,最冷的一段时期。
所以,为何边塞胡人频频入侵中原,跟边塞草原太过寒冷,无法生计有关,不论是晋末五胡乱华,还是北魏鲜卑、关陇贵族等等,都是边塞之地的胡人,入主了中原,推动了中原与草原的民族大融合。
元宵节这晚,花市灯如昼,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起了灯笼,有大有小,花样各异,形状不同,上面还有剪纸,不过多以图腾、鸟兽为主,图案依然很美。
炮竹声声,烟花易冷。空气中弥漫着爆竹散发的淡淡火药芳香。
宵禁接触,长安城的百姓难得夜里上街游玩,行人甚多,丫鬟们手执灯笼,在微寒的春风里走起路来摇曳生姿,贵胄小姐们也都出门了,含羞带笑,四处观赏花灯,有的还带着面纱,怕是被别人瞅着了自己面容。
京城富贵家族的公子哥手执逍遥小扇,三五成群,不时打量着来来往往的女子,模样甚是潇洒。
城内几条河渠上,方才解冻的河水哗啦啦的流淌,声音清脆响亮,久违的流水声,让游人们心扉敞亮,仿佛有春风吹到心坎间儿。
一些有河水经过的坊街,不少人围在河边,正在放花灯,无数的纸灯漂浮在水面上,微微摇晃,形状不一,或成莲花,或成牡丹,争奇斗艳,甚是美丽。
兴化坊内,伫立河渠旁的青楼,更是热闹非凡,几乎要通宵达旦的欢愉了。
罗昭云带着易钗而牟的宁沐荷,走在长安城的繁华大街上,看着各种花灯场景,都有一种感慨。
罗昭云感慨的是自己回到了一千多年前,见到了大隋历史的画面,看到古人的生活。
宁沐荷则感慨自己的幸运,阿郎不但起死回生,而且能力越来越强大,以后自己再也不用担心害怕的度日,而是身份一变,成为决策商会的负责人之一,吃穿不愁,腰缠万贯,这种变化,让她心情激荡。
这是仁寿四年的元宵夜,并没有发生秦琼、雄阔海等人大闹八水长安的事,宇文化及的儿子虽然草包,但也没有那么恶劣,更没有被杀。
一切都是那么祥和、平静,当然,这只是表象,暗中几股势力,已经在京城设下桩点,潜伏了不少剑手、武士等等,为不久之后的夺权做准备。
……
早春三月,万物复苏,春来树芽绿如新,幼草探头露尖嫩。
罗昭云开设的‘烟雨楼’也开张了,他并没有出席开业礼,而是躲在幕后观看,掌柜由宁沐荷推荐的一位,从幽州带来的范铎,做表面的酒楼老板。
烟雨楼这条街的某个路口,一辆精致华美的马车里,萧依依通过竹帘的缝隙,看着她参股与罗昭云合作的酒楼,嘴角溢出一丝如花一般的笑容。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她跟罗昭云的关系更紧密了,虽然谈不上男欢女爱,但是那种心灵上的沟通,知己的味道,让她沉醉、迷恋。
她太需要一个知她、懂她、敬她、护她的男人了。
虽然罗昭云还只是一个小男人,刚十五岁,过了束发礼,在古代,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在隋唐时代,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就已经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当然,只是刚到底线年龄,往往真正婚娶的时候,大多要比这个最低标准大上四五岁。
“十五岁了!”萧依依轻轻一叹,嘴角噙着笑意:“他真的只有十五岁吗,怎么感觉比一些三十岁的男子还有成熟呢?”
因为罗昭云多出千年的文化思维,看问题的观点、视野等等,都跳出了这个时代的框框,尽管罗昭云不断学习古文、经典书籍,但那种刻入骨子里的东西,不可能完全改变,而且,他并不想把自己变成真正的古人。
所以,罗昭云谈吐中带着一点新颖观点,奇思妙想,风趣幽默,往往又蕴有哲理,哪怕萧依依阅人无数,与诸多京城才子结识,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罗成’与众不同,令她生出好感!
这次合作,萧依依并非为了赚钱,而是有一个事,能把二人牵扯在一起,这样就有无限的话题,还能顺理成章地京城见面,这才是她最初的想法。
但看到酒楼新颖的经营模式,还有那醇烈的白酒,让她不难怀疑,未来要大赚一笔了。
……
日子一点点度过,隋文帝杨坚的病情越来越重,这个消息已经不是秘密,后宫嫔妃佳丽,朝堂文武大臣,皇室的皇子皇孙们都心中清楚,陛下要撑不住了,今年的九五宝座,怕是要换太子来坐了。
东宫内,太子杨广脸色有些谨慎,看着室内几位文武近臣,询问道:“你们怎么看,父皇下旨,让本王去仁寿宫守候,这一去,恐怕要等父皇归天,我才能回长安主持大局了,但京城的局势并不明朗,许多门阀贵族冷漠消极,似乎在躲避什么,今日许多禁卫首领,也有些异举。”
“太子殿下,怕是有人趁您不在长安城,要兴风作浪了。”宇文述开口道。
杨广沉声道:“这点不能不妨,但凡朝廷皇权更迭之时,总会充满各种变数,仁寿宫那边,有元阀的人,柳述、元岩等人,本王就不放心,自今日起,让长林军诸将,全部警惕起来,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室内的几位大臣,全都点头,在听太子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