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不做贵女做谋士 > 第2章

第2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我就住在前面的卧云城,你同我一路?”

顾小楼忙应道:“我家也在卧云城内,您若方便报上姓名,改日我与家人一定登门道谢!”

“小事而已,正好我也要赶在天亮前回城,去早市将打下的猎物卖了,等下就要出山,你随我一道便是。“”

顾小楼闻言,点头道好。

方才这人怕她睡过去便抬脚将她踢醒,虽行止冒昧却是出于善意,眼下她只能冒险一赌,赌这大汉是个好人。

天光渐亮,有大汉在前面领路,二人没用多久就出了山,上了官道,走了约半个时辰才走到城门。卧云城地处陇西,是西域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也是商贸重镇,这种大城对路引一般都查得较严。顾小楼手里有一张堂兄顾延庭给的假路引,顾延庭父母早亡,自小长在叔父顾忠年膝下。顾忠年无子,故十分疼爱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亲侄子。而兄妹二人因同样碍了张氏的眼,从小互相看顾感情十分要好。

顾延庭交游广阔为人机敏,当初顾忠年因案入狱,顾家上下他是第一个看出此案定不能善了的。他知晓自己作为男丁,断没有逃脱的可能,但小楼一个后宅女眷,若真能悄悄走脱,官府的追查力度会小许多。

有钱能使鬼推磨,彼时顾家还尚未被抄家,顾延庭便想法子进黑市为顾小楼办了一张假路引。但还是晚了一步,路引拿到手的第二天,顾延庭还来不及安排顾小楼出逃,顾家的抄家令便下来了,于是顾小楼便将这张路引一直藏到了现在。

看着路引上的顾小楼三个字,她心中再次涌出一阵感动。她原名顾圣宛,小楼乃是父亲出事前夕为她取的小字,这世上只有三人知晓。如今顾圣宛这个身份已是罪籍,但顾小楼却可堂堂正正地用。

至于这份假路引会否穿帮,她心中虽也没底,但还是选择相信顾延庭的办事能力。幸未出事,直到进了城,顾小楼那颗不安的心才算彻底放下。

她身体病着走不快,大汉也没嫌弃且还放缓了脚步,两人进了城,顾小楼一番道谢过后便和大汉分开。自她生病昏睡转醒,已有整整一天一夜,顾小楼早已饿的饥肠辘辘,进了城第一件事便是寻了个馄炖摊子,点了一大碗馄饨加两个三鲜包子。现下时辰尚早,大一点的客栈酒楼还未开门,况且她如今也不富裕,花钱不能太大手大脚。

但人饿久了真是吃什么都香,这一顿早食她进得十分熨贴,用过饭后感觉精神恢复不少,病都好了一分。待用过饭后,顾小楼先向摊主询问了离此处最近的医馆客栈在何处,又问了通源票号的所在,方才前去看病抓药。

这边厢,看诊的大夫只道是发热之症并无大碍,喝上一副药,过个三五天便好全了。却不想,就是这样的小病让她一个大活人被丢进了乱坟岗,顾家人的命,早不值钱了。

至于她的去处,进城的路上她心里已有了一番盘算。

这世道女子本就艰难,她现今身在异乡无依无靠,若说为父洗冤?便是道一句痴心妄想也不为过。

但她顾小楼不想就这么隐姓埋名偷偷摸摸地过一世,家门之冤不洗,苟且偷生又有何意义?可顾忠年所涉的“杜衡案”实在牵扯太大,绝非普通官吏可以撼动。

她若想翻案,要走的路还长的很……

大魏朝养客之风盛行,女门客虽少见倒是也有。只不过时人讲出身,若无大书院背景又无人引荐者,纵有谋略也很难被识中。顾小楼虽是女子,但顾氏乃书香门第,从不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那套。顾小楼自五岁起便在顾氏族学求学,夫子曾因她的天资学问比府中儿郎们都好,还叹过一句奈何顾九是女郎?

但尚不提她如今换了一个身份,往日声名早成过往云烟,便是没换,想以那点学识混饭吃也远远不够。若以门客为志,她还需寻一书院,继续求学。

这几日,她同客栈的掌柜一番打听,知晓了这卧云城里有一所青山书院,乃是闻名天下的七大书院之一,也是整个陇西最好的书院。

虽说大魏门阀世族之势根深蒂固,但寒门学子并非无处求学,七大书院除了京城的翰林书院,之所以备受世人推崇,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们都能接纳寒门出身的学子,只是要求甚严,品德才学缺一不可。

如今在这卧云城里,她可说是两眼一抹黑半条门路也无。想来想去,只想出一个笨来办法,那便是带好自己做的文章,日复一日的去敲青山书院的大门。愿能凭借这份耐性和决心,将文章递到裴如海跟前。至于裴如海看完之后,是收她进院还是再无下文,就不是她能决定的了。

从前她听闻过不少寒门子弟费劲千辛万苦只为拜到大儒名下的故事,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员,且还是自己唯一能试的路!

次日,顾小楼先是去绸坊置办了一身男装以方便行事,问清了青山书院的位置,便带好文章前去投递。

这青山书院始建于高祖太元年间,由当时的甘肃巡抚所建,学风开放,历史悠久,是陇西最负盛名的书院,更是西蜀学派的重要讲学基地。时有民谣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大魏朝流行书院制度,世家子弟一般都会进书院修读。书院盛行的是讲会制,允许不同学派,不同观点进行讲会,开展争辩。学风浓厚,百家争鸣。

青山书院的院首兼主讲人便是西蜀学派的大儒裴如海。此人才名颇盛,先皇曾有言道:“以文为诗,至如海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为一大家也。”

青山书院建在城郊三十里外,最初几日,书院外的守卫并不以为然,只随意将她打发了。裴如海这样的身份,岂是随便什么人去叩个山门就能见上的?但顾小楼并未气馁,仍是每日一趟雷打不变。

过了半月,门口的守卫也有些看不下去了,只好耐心提醒她道:每日来踏青山书院门槛求见裴院首的,没有一百也有五十,像她这般没人没势的还是不要白费功夫了。

顾小楼知他所言有理,但她还是坚信,若她能够坚持,早晚有一天会被看到。无门无路,若再连这点小苦头都吃不了,谈何成就大事?

这青山书院的门一日不敲开,她便一日不会退而求其次选择书院。且据她这些日子以来的观察,像她这般日日坚持并坚持了这么久的,是极少见的。因此她也算靠自己在这书院外层闯出了一些名气,只不过有人赞赏褒扬,也有人置之一笑罢了。

转眼一月已过,顾小楼还是日日不怠。

这天晌午,她赶到青山书院门口时,前面正行了一位风度翩翩的白衣公子。

此人一身白衣胜雪,锦衫墨发,手持一柄折扇,行色间带着几分随性洒脱,气质温润如岚。这样的行止派头,一眼便知,定是哪家的世族公子。

白衣公子此时正走在顾小楼的前面,看着守卫低头哈腰的模样,顾小楼不由放慢了脚步,打算等这人进了门自己再过去。没想到白衣公子忽转身朝顾小楼的方向看了过来,神色间还多了几分探究之意。

顾小楼一时摸不清这人是什么意思,莫不是以为自己是跟着他过来的吧?这么一想,便暗暗摇了摇头,提起步子神情自若地朝前走了过去。将文章交给守卫后正欲离开,不料从这位公子身旁经过时,对方突然开了口:“敢问公子是否为书院的同窗?”

顾小楼神色坦然道:“希望能有这个荣幸。”说罢作揖离开……

她知此人身份应是不凡,但没有第一次见面就求人的道理,特别是面对士子这样的所谓清流,只会令他们感觉你太过功利,因故她并未多做攀谈。

只她不知,在她离开后,这位白衣男子竟回身与一旁的门卫打听起了她来:“此人是来求学的?”

“回程公子,那位公子每日都来投文求见院首,至今已有一月。”

“哦?有趣,此文便交与我吧”。

“是。”

待白衣男子进门后,守卫也长长舒了一口气,实在是日日相见,他难免对这位容色颇佳又知书达理的“小公子”多了几分香火情。自己不是没有帮她递过文章,可递进去了也不过是压在成堆的文章里,根本上不了裴院首的桌案。

但方才的程公子不同,此人乃裴院首十分看重的门生程少谦,这文章若得了他的青眼,八成能送到裴院首的跟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