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不做贵女做谋士 > 第119章

第119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乌图对燕北战场的关注丝毫不比顾小楼等人弱,每旬派出的斥候,基本前后相隔五天就会来回报一次军情,消息反而要比他们这些身在异乡的使团成员更灵通。

这日一大早,乌图突然派人给公孙绩传信,叫他前往议事大厅议事,公孙绩并没有独身前去而是带了几位同伴,其中就包括顾小楼。

“诸位朋友请坐。”王座上的乌图面色平静,不悲不喜,叫人看不出端倪。

众人落座后,乌图并没有开门见山的直接说事儿,而是东拉西扯地问了几句之后才试探着问道:“敢问众位可知,你们大魏的太子如今正守在宁城?”

话音落下,殿内静了一瞬,这边乌图明明什么都还没说,顾小楼心中却没来由地紧张了一下。

公孙绩凝眉思索了一阵,随后摇头答道:“不知,某等来之前只知太子殿下带兵去了燕北,但具体驻守扎营在那座城,某等就不清楚了。您的消息一向比某等快,您既这么说想必是有准确的消息了?”

“确实。”乌图点点头,顿了一下才又道:“本王的派去燕北前线的人来报,贵国目前的局势好像不太妙。据闻,燕北军内部有级别很高的将领同北胡人勾结在了一处,双方暗结珠胎已久,宁城可能要守不住了,贵国太子的处境亦是艰难。”

顾小楼听到最后一句时,心脏猛地紧缩了一下,几乎就要忍不住直接开口冲乌图问话了。但她并没有彻底丢失理智,她现在的身份是大魏使臣,在这样的场合下她不能表现出一点失态的举动。所以即便心已经快跳到嗓子眼儿,她还是忍下了,最后只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努力保持着镇定,等候公孙绩的回应。

“不知贵国暗探的消息来源可准确?是有人亲眼所见,还是只限于听闻?那位将领又是谁?某当年亲身去过宁城,此地前有函阳关易守难攻,后有属城粮草支援不断,地利可谓得天独厚,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等闲绝不会被攻破。”有公孙绩亲身说法,顾小楼的心也随之安下几分。

乌图闻言,并未立即应声或是反驳,而是略略思考了片刻才道:“函阳关被破已是事实,至于其他的...就传来的消息看,他们倒未亲眼所见,不过消息已在燕北周围的属城传得沸沸扬扬,说是宁城的布防图已经被北胡人拿到了手,而之前的几场攻城之战中,北胡确实显有成效、且伤亡甚少。”

“这极有可能是对方燕北境内的探子在故意胡乱散播消息,以引起人心恐慌,战时传出的话不可尽信,布防图何等重要?若一旦泄露,战场之上第一时间就有迹象可循,即便真有人胆敢与北胡勾结,也大可先暗中揪出此人,再借其施以反间之计将敌人一网打尽!

再不济,就算发现的晚了,也能杀了内贼然后死守在宁城,拖到对方粮绝之际!不管怎么说,万没有干坐着任由对方施为的道理,这不符合常理。”

“先生所言有理,本王也十分认同您的分析,只是有一说法是,如今宁城内部贵朝的各方势力正在内斗,这中间一旦出现什么意外,譬如再爆出有高层或是为私利、或是为活命而私通北胡、与敌方里应外合之事,宁城怕是要乱,乱象一起,这城就更难守了......”

乌图的话听起来是对大魏在燕北的局势不抱希望,然而,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想法不是听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

乌图如果是真心不看好大魏未来的形势,甚至欲因此放弃和大魏的合作,就不会把他们这些人叫在这里一起商谈,还听公孙绩讲了那许多的话。他愿意主动沟通,就说明他的想法正在变化,至于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除了局势本是的影响,还要看他们这些人如何把握。

显然,公孙绩很懂得怎么把握机会,也很懂得怎么借势而上让乌图动心,只见在乌图的说完后,公孙绩开始摇头驳道:

“如果通敌叛国者真的有如此强大,宁城早就该被攻破了,根本不用等到今日!因为纵观历史曾有先例,在里应外合的前提下,北境匈骑若从河城向南攻打,到攻下宁城最短仅需一月不到譬如匈奴攻打梁朝,而最慢的有三个月也都打下了,譬如北胡的前身北戎国当初攻打前朝之时。

可如今从北胡攻下河城算起,至今已半年有余,这么久的时间还未将宁城攻下,显然不符合里应外合会出现的情况。而且这也不可能是北胡为让我朝误判使用的疑兵之计,因为这对北胡来说并不是个好兆头,毕竟北胡目前占下的两城由于不甚紧要,均无多少粮草储备,若不能快速攻下宁城这座大城,对远道而来的北胡军来说,消耗会越来越大,士气也会越来越低。”

“那先生认为,如今宁城内的形势会是怎样的?”

“要想了解宁城内部现下的形势,就要分析清楚这其中每支势力的诉求。宁城内部现也就大致分为三种势力,一支是太子,一支是房钲,还有一支,便是与房钲不合的燕北高层将领了。而这些人少不得会被太子笼络去一部分,所以真正的不稳定因素,只剩下最后那部分生有异心、却又不服从于太子与房钲任何一方的人了。

太子的立场自不必说,如今便讨论一下房钲的立场,此人一向有头脑识风向。这样的人若有反心,应该在太子刚一到达宁城的时候就反!因为据我所知,太子到达宁城之时,正是北胡刚打到函阳关脚下之时,那时太子还未站稳脚跟,北胡的士气亦正高昂,选在这个节点交出的投名状不仅分量足诚意大,付出的代价还最小。

不像现在,经过几个月的相处,房钲底下的势力未必没有被渗透的部分,房钲若反太子必会有所察觉,到那时候流的血就多了,结果也会生出变数......

所以房钲最多会与太子不和,若真要说反,那怎么也不会是现在这个局势的。这么看,宁城要乱的前提必是太子和房钲手中的势力,都弹压不住这部分不稳定势力。然而,房钲暂且不说,此次前去燕北相援的还有数万的西北军和禁军,尤其是悍将辛照亲率的西北军,是为我朝精锐,比起燕北军可谓只强不弱,而这两支军队,皆是太子嫡系......”

“哦?这我倒不曾听闻。”乌图若有所思地提问道。

“我朝太子殿下师从前任禁军统领名将谷大红,当年成王谋反时,还未入主东宫的太子殿下就是靠着禁军,将逆王策反的殿前司亲卫军一举拿下的,而与西北军的牵扯,就更深了,且是经过了陛下授意的......”

顾小楼知道,这话就是公孙绩在故意半真半假地说来诱导乌图了,目的恐怕是为了让其对宁城的局势抱有一定信心,这样才能让肯在这时入局。

因为谷大红确曾任禁军统领,但当年残余下的势力都被元庆帝剪除的所剩不多了,纳兰朝能拿下成王靠得是在侍卫亲军司并殿前司的势力,与禁军反而关系不大。至于纳兰朝和西北军的关系,她就不甚清楚了,只当年在城阳府上时听成王提起过那么一句,说辛朝似乎是纳兰朝的心腹......

乌图偏居西域,对大魏虽所知有限但也不是一无所知,成王谋逆后遭到纳兰朝反杀这么大的事,他一定有所耳闻,公孙绩在分析完宁城的局势后又提起这件事来,除了提振场中的己方士气,未尝不是在提醒乌图:纳兰朝绝非无能之辈,宁城现在的乱局是乱中有序,一旦等大魏军方肃清了内部,局势便会渐渐明朗,乌图要是犹犹豫豫错失了时机,等北胡军队退回老巢后才出兵抵达北胡,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即便乌图还是不敢信任宁城的危局可解,不敢相信纳兰朝有这个实力肃清燕北军,那么等北胡势如破竹攻下了宁城,彻底占了上风,乌图同样捞不到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