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太后让谢士洲跟钱玉嫃一左一右陪着她, 问他们从前过的什么日子?是不是吃了很多苦?
叫宫里看来,作为燕王唯一的骨肉, 他生来就该锦衣玉食,结果却在民间生活二十载, 机缘巧合才被认回, 这称得上命运坎坷。
尤其他本有个文武双全的亲爹, 若生养在燕王府, 以他的资质再差也能学到几成。可现在你看看?这人在商户家养着,商户人家没远见, 没给他拧过性子,吃喝玩乐都随他去……到现在除了遭逢大变生出个要上进的决心以外, 他文不成武不就,着实很让人头疼。
对比本来应该有的人生,他如今这样,称得上惨。
谢士洲自己倒没有愤愤不满,他心里知道如果一早跟着亲爹,自己的人生兴许是另一种模样, 可要是那样, 就没有前头二十年的恣意潇洒,也不会认识嫃嫃。
虽然失去了一些,他同样得到很多, 就不觉得吃亏了。
谢士洲这么乐观, 太后瞧着心里越发堵得慌, 她跟孙儿头挨头, 说:“你真像你爹,哪怕最桀骜不驯的那段时间,他孝心还是很好。”
太后回想起当年,先皇在世的时候,她是中宫皇后不假,处境称不上很好,那时候先皇最宠的是淑妃,还有如嫔兰嫔这些后进宫的年轻妃嫔,她能稳坐中宫靠的就是膝下两个儿子。
皇帝当时还是太子,人要忙些,过来的时候不是太多,燕王那会儿是六皇子,他经常来……太后心里最喜欢是这个儿子,最心疼的同样是他。
亲娘能不懂儿子吗?
当初燕王虽然同意过继,并且选了盛惟安去,可太后看得出,盛惟安没把燕王当做亲爹,燕王自然也没觉得那是他儿,半路父子相处起来很有些尴尬。
这局面让太后感到后悔,还跟皇帝念叨过,说当时不该由他乱来,还是该挑个不懂事的去。
不过现在好了,儿子竟然在民间留下过血脉,就算这孩子的亲娘不上台面,太后都不在乎,她只知道儿子今天特别高兴,他喜欢这个儿。这孩子长得也很像他,如何不招人疼?
谢士洲还没怎么发力,只是顺着太后的问话答了几句,太后就心疼得不行,生怕他再受丁点委屈,恨不得今儿个就让皇帝封他做世子。
皇帝刚才跟燕王商量了这事。
燕王觉得还是应该先把话跟盛惟安说个明白,反正站在他的立场,当初皇兄非要补偿他,他也认为自己不会有后,接受了补偿,这十年间虽说没养出父子真情,该给的也没少给。可燕王也不是圣人,没儿子的时候,王府交给谁对他来说都没差,如今有了儿子,他扪心自问无法再将养子同亲儿子一样对待,与其犹豫不定,不如早做安排。
燕王告诉他皇兄,儿子今年及冠,不如等到及冠当日再行册立。
皇帝答应下来。
就这么一会儿,太子听到动静,匆匆赶来。
不用说,他过来也是一惊。
到底是太子,人很快反应过来,拱手道:“恭喜叔叔。”
皇帝朗笑一声:“洲洲在民间生活二十载,刚才寻回,恐怕还不习惯,太子你是兄长,多帮助他。”
……
别看皇帝只吩咐了一句,已经足够太子看清风向,跟谢士洲认识之后,他去了坤宁宫,把寿康宫里这些动静说给皇后。
太子说:“小五的命真是不好。过继他本来是去继承燕王府的,谁想燕王还有个亲骨肉在?”
皇后听着,笑了一声,像是不屑。
“怎么母后不认同儿臣所说?”
“你说这些,对,也不对。比起你们,他命确实称不上好,可再差也是皇子出身。再说他走到今天,不能怪命,该怪自己。太子你得站在你父皇的角度看这回事,燕王为皇上牺牲多少?早年朝野动荡,为肃清叛逆他做过你父皇手里的刀,皇上不好出面的,悉数由燕王代之。十三年围场叛乱,为了救驾他重伤险些不治,哪怕命大咬牙撑过,也还是伤了根本绝了子嗣。太后包括皇上想要过继个儿子给他真是为了继承燕王府去?燕王府有什么重要?他们是想宽燕王的心,好让他有个想头。皇上过继亲儿子去王府,是为了让儿子代自个儿弥补兄弟,说到底,盛惟安就不该打着去享福的主意,到王府之后他该将燕王视作生父,尽足孝心。”
帝后是年少夫妻,皇后还不知道枕边人吗?
哪怕太子,在皇帝心里至多同燕王平起平坐,皇帝甚至会防备儿子,他却不会防备这唯一的亲兄弟。
得宠的皇子尚且如此,不得宠的拿什么同燕王相较?
宫里就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地方,皇帝喜欢你,他什么都能给你,他若不喜欢你,你是他儿子又怎么样?在他心里恐怕比个太监还不如。
宫里头活下来的皇子都是十几个了,皇子有什么稀罕的?
皇后看着旁边花瓶里插那两只桃花,又说:“盛惟安一早就没尽到本分,他恐怕是想着左右燕王不会再生了,王府只会是他的,没人能争……既没笼络到燕王,又不同宫里亲近,倒是跟他生母娘家以及燕王妃娘家打得火热,你说他不倒霉谁倒霉?”
皇后看似在说盛惟安,实际是借机敲打太子,让他不要得意忘形。
你以为你是皇上的嫡子,这天下就该由你继承。可太子这东西,跟王府世子一样,能立也能废,没什么天生是你的,只有你爹真正把它交给你了,那才是你的。
看太子若有所思,皇后觉得目的达到了,才道:“当年选上他,分明是天大机遇,他作为皇子在皇上心里没留下痕迹,进了燕王府好好做,没准能把分量提起来。燕王唯一的儿子和一个可有可无的皇子相较,前者分量要重太多了,他偏偏认不清,觉得自己从皇帝儿子变成王爷养子,委屈了。现在好了,现在他是要委屈了,燕王从来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既然亲儿子都接回来,这个养子总得打发走,留下来不说碍不碍眼,还会引来二人相争。”
让皇后看来,这回事都怨不着燕王,盛惟安真有不满该冲皇上去。
但他恐怕不会想这么多,只会恨死了抢位置这人。
可他委屈,回来这个就不委屈?
人家原就是燕王唯一骨血,在民间受二十年的罪,认回来又发现亲爹还有个过继来的养子,养子视他为大敌……
这深宫之中不平之事太多,哪怕听说燕王带回亲骨肉,盛惟安要被分出王府,皇后心里几乎没起波澜。她只是提醒了太子,让太子做什么都得顺着圣意。如果说盛惟安识趣,跟他往来走动不是坏事,能让皇上看看身为太子的气量胸襟,若是他心有怨怼要生是非,还同他搅和就是嫌日子过得太|安逸想跟他一起倒霉。
燕王大大方方进的宫,就谢士洲那张脸,宫里多少人看着。不光是皇后,后宫上下或早或晚都听说了。
对于这事,有人当个乐子听听,也有些实实在在抱着看笑话的心。毕竟盛惟安是从宫里出去的,这宫里头能没几个厌恶他的人?
如果说看盛惟安等同于看笑话,谢士洲那头就很让人羡慕了。
“我认识一个在太后宫里伺候的姐姐,她说太后娘娘从来没根哪个孙子这么亲近,不光拉着人说了半晌的话,又让人陪她用膳,该出宫了还给发下了大笔的赏赐,吃穿用的都有。”
“听说太后把伺候她三十年的万嬷嬷给了世子妃,好像是看世子妃出身寒微,派去给她撑腰来着。”
“既然出身寒微,就没想换个?”
“人家夫妻感情好着,太后何必去做恶人?盛士洲身为燕王独子,身份足够贵重,用不着妻子为他增色。再者说,你没听过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这女人,命可真是太好了!我听说她是商户出身,这商户出身的,按说连参加选秀的资格也没有……”
当然,像那些大商户的爱女要攀个门第高的不难,她们或者给袭爵人做妾,或者给庶出的做正妻,还有做继室的,没听说谁能嫁给王府世子为妃。
宫里面这些,没人觉得谢士洲命好,流落在外二十年机缘巧合才认回亲爹,算什么好?真正命好的是他那夫人。
太监宫女毕竟在贵人眼皮底下讨生活,哪怕议论也是私下的,不敢明目张胆。相比起来,宫门外的动静就大得多了,文武百官才知道燕王正月里匆匆出京是去认儿子,听说带回来这个跟他年轻时候像了九成有多,这人凭那张脸就讨得皇后以及太后欢心,赏赐像流水似的淌进王府,太后不光给出许多珍宝,还把自己宫里的万嬷嬷拨出来,让她进王府去看着点。
太后说看着点,还能是看着什么?
不就是看着别让他俩受了气?
还有就是钱玉嫃她商户出身很多不懂,让万嬷嬷去提点她呗。
立世子的消息是还没放出来,看这意思,都觉得盛惟安恐怕悬了。
燕王妃娘家急疯了,秦家老太爷本来是大学士,可他年事太高,早几年就退出朝堂。王妃的父亲包括兄弟出息都不太大,哪怕靠着燕王得过提携,也没在要职上。就因为这样,他们才会想死死的同燕王府绑在一起,秦嫣是在这个背景下嫁过去的。
这几年,秦家人同盛惟安走动频繁,都觉得哪怕以后燕王没了,把王府交到这过继来的儿子手中,秦家还是能靠得上。
谁知道呢?
燕王还有个亲儿子,是在伤了根本之前,永隆十二年有的,人刚刚好二十岁。
本来就谢士洲那点本事,尚不足以对谁造成威胁,他就是那张脸生得好,宫里那两位见了都觉得亲切,非但不介意他流落在外二十年,还自然而然将他视为燕王血脉的延续,甚至想把亏欠燕王的都补给他。
这不就坏了吗?
秦家搭上个最出挑的姑娘,还得把燕王世子之位拱手让人?谁肯呢?
秦嫣她娘听说之后就急上火了,拽着秦三爷要跟他商议对策。
秦三爷也烦。
“我就让你跟王妃提一提,你说不好开口,还说反正燕王不能生,他府上只得盛惟安一个用不着特地立个世子,现在你看看!你看看!”
“你怪我?我哪知道燕王还能有亲儿子的?谁想得到?再说就算立了世子,他还能请废,废了重立,你想想皇上有多宠他。”
秦三爷一摊手:“那不就得了?你都知道这得看燕王的意思,还闹我做什么?咋的凭我还能让燕王回心转意?”
“那就拱手将王府让人?”
虽然说站在自家的立场,他应该力挺盛惟安,可秦三爷是男人,他特别能理解燕王:“我给你说,换做是我,我没儿子的时候你怎么都行,但凡我有……继承我家业的必须是我亲骨肉,凭什么要交给外人?这个盛士洲继承他爹的爵位那叫名正言顺,人家是血脉相连的亲父子,你要闹都站不住脚的。”
就算是这样,“我们女婿就活该从皇子变成王爷的儿?现在连这位置都坐不稳了还得给个民间来的让位??”
“这事就不是咱们管得了的,你要不服气,也别冲我嚷嚷,该找谁你找谁去。”
秦家三奶奶恨死了男人这窝囊样,就要去找太太诉苦,想让太太出面上王妃那头探探口风。
太太也心疼孙女,可这当口,她不敢去。
“这时候过去,不就成了司马昭之心?你也别着急,王妃知道为娘家打算,即便拦不住燕王真要册立后来的做世子,也会为嫣儿他们做好安排。”
“我就是不想看后来这个抢走女婿的爵位……您不能想想法子?”
太太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说:“那不是别人,是燕王,谁能做得了燕王的主呢?”
秦家太太没那么悲观,主要是她听说谢士洲亲娘早已身故,那认回来不也得记在王妃名下?回头还得管她叫外祖母。哪怕爵位落他的头上,大不了回头再嫁个姑娘过去,他带上京城这个夫人才不过是商户出身,凭什么做世子妃?
秦家三奶奶跟太太之间立场不同,心境自然不同。
燕王府里,秦嫣的心情比她娘亲还糟,从王爷回府她就是懵的,之前还强打起精神,等燕王领着那两个进了宫,她就再也忍不住哭到王妃跟前。
平时她都随盛惟安喊一声娘,这会儿秦嫣没把自己放在儿媳妇的位置上,她整个就是娘家侄女的姿态,嘴里喊着姑妈,问她这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是好?
王妃心里也闹,虽然知道这个最终会记她名下,可这个和盛惟安不同,他是王爷跟别人生的,他有娘。
当初为了把盛惟安养熟,王妃下了大力气。
好不容易跟过继来的儿子绑到一条船上了,再来一个要她怎么接受?
再说这个盛士洲,都二十岁了,哪怕尚未生子也已经娶妻,他这样的,怕是怎么养都养不熟。
王妃很清楚自家王爷是什么人,她心里觉得事情就是会朝着她们最不想看到的方向去走,嘴上还是安慰说:“你别哭了,哭哭啼啼平白给人看笑话,这事还不一定,等王爷回来我问问他。”
秦嫣那泪珠子还在滚,停不下来。
王妃拽住她手腕子,看着她认真说:“小五人该回来,你别哭了。”
盛惟安就是这时候回来的,进门之前他已经知道府上出了什么事,听说王爷他们还在宫里,就先去了王妃那头。过去便看见笑得勉强的王妃以及哭红了眼还要假装没事的秦嫣。
回来这一路,盛惟安心都提到嗓子眼,也是这颗心,在见着她俩之后彻彻底底沉了下去。
“听说父亲带回来一个兄弟?且很疼他?”
王妃点了点头。
盛惟安直直的朝她看来,问:“父亲是想让他继承爵位?那我呢?”
“等王爷回来,我会问他。”
盛惟安说得都已经很客气了,他根本不能接受这事,当初是说不能生了才需要过继,要不是想着燕王府也不差,比蹉跎在宫里强,他凭什么过来这边?
现在他都已经不是皇子了,又说燕王是有儿子的,要他给挪个位。
那他到头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就活该这样?
凭什么呢?
王妃看出他心有怨怼,劝说:“事情还不一定,你别冲王爷甩脸色,对接回来这个也热情些。”
这话听在盛惟安耳中就是敷衍。
还不一定?
有什么不一定啊?
燕王正月里南下去接儿子,出京之前没告诉任何人,不就是怕京中横插一脚?他瞒得这样好,就足以看出他对这个亲儿子的重视。是,过去这十年燕王没亏他什么,吃穿用度俱是好的,也请了先生教授各种技艺……可现在差别不就出来了?
前头这十年过得再好,都是虚的,这王府不给他继承,那他能得个什么?
盛惟安就是后悔,特别后悔,当初说过继的时候他愿意的,当时觉得做燕王唯一的儿子不比苦哈哈待在皇子所强?
现在他后悔了。
做王爷的儿子却继承不了爵位,凭什么跟皇子比呢?
盛惟安没有燕王那些本事,他也知道凭自己要立下功劳往上面爬比登天还难,正因为知道,他才丢不起这爵位。得说这么多年了,他心态没摆过来,哪怕嘴上管燕王叫父亲,心里想着皇帝才是我爹……这个心态使得他格外不能接受这事,哪怕还没见着人,他心里对谢士洲已经十分排斥。
因着在寿康宫多待了一阵,燕王一行回来的时候天都快黑。
乘马车赶路就很累人,加上进宫之后也紧绷着,等出宫来钱玉嫃感觉有些疲惫,谢士洲看出来,同他爹打过招呼,就让府上奴才领他们回院里去了。
他俩回院子去了,万嬷嬷跟王爷去见了王妃,说要打个招呼。
王妃包括盛惟安看到跟王爷一道回来的万嬷嬷,心情更糟,燕王又不瞎,能瞧不出屋里几个是在强颜欢笑?他索性叫上盛惟安去了书房。
“我今日进宫,同皇兄商议过了,府上爵位由洲哥儿承袭,对你另有安排。”
本来就算希望渺茫,至少还有希望。听了这话,盛惟安假笑都笑不出,他低着个头一声不吭站那儿。
燕王等了半天,不见他应声,又道:“虽不是继承我的,也会有爵位给你。”
这话戳了他肺管子,盛惟安抬起头来,红着个眼盯着燕王:“我成什么了?你要就过继来,不要就一脚踢开?”
燕王挑眉:“我倒是没料到你的不满如此之大,是我这些年亏待你了?还是非得要燕王府这爵位?另外给都不行?”
盛惟安盯着他看,但不应声。
因为是过继来的儿子,燕王对他耐心是最好,不像在谢士洲那头说骂就骂。可能就是平常太和气了,让盛惟安忘了燕王本来是怎么个人。他在宣泄自己的不满,燕王点了点头说知道了。
这时候天色已经很晚,做不了什么,次日清晨,燕王早早进宫去,他在早朝之后单独见了皇上,说还是别封郡王了,请皇上把他儿子认回去。
以前一些朝代也有皇帝将亲儿子过继出去的,还没听说谁把过继的儿子认回来。
皇帝让燕王坐下,问他怎么回事?
“昨日回府后,臣弟同盛惟安谈了,他不太能接受这安排。也怪臣弟当初偏就从那么多皇子里头选中他,改了他命运轨迹。那会儿说是过继来袭王府爵位,现在臣弟又不愿意将燕王府给他,臣弟对他不起,索性求皇兄给个恩典,让一切回到原位,五皇子还是五皇子,臣弟有洲洲这一个儿子也就够了。”
平时两兄弟私下说话没这么讲究的,别人在皇帝跟前要用卑称,燕王是正常说话,今儿个他却臣弟臣弟了一箩筐,皇上一听,就知道兄弟不高兴。
“他既然过继出去,就不再是朕的儿子,人进了王府,打骂都由阿弟。做儿子的不听话,你教训他就是,何必置气?”
燕王叹一口气:“都说皇兄待我是最好,就求你再顺我一回。过继也有十年,皇兄你看着的,我往常什么都能给他,就是没法真心实意当他是我儿子,他也一样,一直对我都很尊重,也没真当我是他父亲。是我的错,当年看他生母没了才选的,现在想来,人确实大了一些。本来我要是没有儿子,就这么也能相处下去,但我有了,洲洲在外头吃了二十年的苦,那家人将他养成个纨绔子,我看了实在难受,有心想把人拧回来,还想多补偿他,这样一来势必没法将一碗水端平,我心偏向亲生儿子,留着他实在不是好事。”
燕王都这么说了,皇上还能拒绝他吗?
只得答应下来。
虽然说从没听过这种事,但他是皇帝,开个先例也未尝不可,改回去就改回去吧,阿弟摆不平了求到他跟前,做皇兄的是得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