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七零年代玄学大师 > 第34章

第34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景书书蹲下来, 仔细检查躺在地上不能动弹的戚老实, 一边检查一边解释:“手脚麻痹的发生原因很多。戚大哥看起来是因为被埋了太久, 实际上……”景书书抬起他的脖子,翻看了一下, “戚大哥其实有中风。”

肖云默默低下头,不说话了,戚老实有中风的事情,她还没跟别人说过,怕别人知道了, 不给他算完整劳动力, 戚老实上有老下有小,工分要是少了, 真心伤不起。平时她都偷偷叫隔壁村的蒙古大夫给开的药,不敢去卫生所。

眼下这命都快没了,中风的事情,是藏不住了。

“阳气者,烦劳则张。”景书书说:“戚大哥平日操持过度,形神失养,水亏于下,火旺于上,这是内风, 症状不轻, 时间应该有一段了。”

景书书一顿舞文弄墨, 听的周围农民一愣一愣的。

肖云听到最后一句, 忍不住流下泪来:“他一直强撑着,苦累都不说,全是为了这个家。”

其实村里好多家都半斤八两,全家指望一个男人的工分,有些妇女还在奶孩子,想想娃只能喝个清米粥,不禁产生了同理心,跟着一起流泪。

“景大夫,我家老实还有救吗?听说中风,很容易就晕过去,人就没了,你看他都好久没有动了,呜呜呜。”

景书书:“姐姐别急,”景书书检查完毕,把戚老实原样放回地面上,戚老实还挺给力的,晕了这么长时间,景书书掏出绿书包里的一个盒子,全是针。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景书书依序插针,“治中风要治经络,手阙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要穴位。根据戚大哥的病因,再加上太冲、太溪,”景书书又换了一根三棱针,点刺出血。有些女人们见不得血,纷纷回头不敢看。

然而见血以后,戚老实突然就动了,坐了起来。

众人都吃了一惊,肖云赶紧跑过来,抱住了自己男人:“老实,你醒了!”

人群中开始了各式各样的讨论。

“看来这景书书真的不一般啊!”

“她刚才文绉绉说了一大段,我都没听懂,但戚老实这是好了?”

“对,不仅治好了,还查出了病因。”

“我也明白了一点,戚老实手脚不听使唤,不只是因为在下面压太久,还因为他有老病。”

“景书书刚才是对症下药,哦不对,对症下针,找到关键点,一下就治好了。”

戚老实刚才只是不能动,这下醒了,四肢百骸只觉得通体舒畅仿佛重获新生,刚才发生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一个大男人也忍不住摸了把泪水。

“景书书,谢谢你。”

肖云也一起握住景书书的手:“恩人,今天你起死回生救了我家男人,大家都看到了,以后谁敢再说你没证就上岗,我肖云第一个不同意!”

肖云在景书书这里姿态低,那是因为她早上吃瘪下午受惠,但论她平时嚣张跋扈的脾气,戚家村的女人们大部分都是怕她的,有肖云给景书书背书,起码妇女委员会不会有意见了。

第二天,景书书如愿以偿,拿着盖有妇女大会章和第一生产大队章的资格证书加介绍信,在大队长的带领下,走进了卫生所。

第一生产大队农场建立于1955年,十年后,也就是1965年,队里才建了卫生所,卫生员始终处于缺乏状态,第一批来支援的知青,已经彻底变成了戚家村人,他们和戚家村人结婚生子,稍微懂一些医疗知识的,有五个人,他们仅经过简单的培训,懂得基本的医疗常识,了解戚家村人容易得的疾病,知道该采购哪些常用药,但是比起卫生所微薄的工资,他们选择下地干活赚工分。

所以有时候,市里的卫生员会不定期过来协助,次数很少,小五那次,市里的卫生员专门跑了一趟。

景书书是第一个选择只拿工资,不要工分的卫生员。一来,女性干活一天只赚0.5个工分,不仅不划算,还会浪费掉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二来,景书书到了卫生所以后更加坚定的自己的想法,她要把卫生所搞起来。

所谓卫生所,连个招牌都没有,一个围着铁栏杆的院子正中心,一间大大的仓库,队长说:“这是以前打仗的时候,苏联人留下的,”景书书怎么看怎么觉得像个大型车间。

进入“车间”倒是能明显的看出医院的感觉,浓重的消毒水弥漫着,眼前划分了很明显的功能区。

一排座椅,尽头一张办公桌,这是门诊区域。

再往后,是一排书柜,里面放着的不是书,而是一排排的瓷缸子,带盖的那种,瓷缸子上面贴了标签,这就是不同的药品柜了。七十年代,很多国产药品还没有包装,都是用玻璃罐子运输的,医生开药的时候,给装到纸袋子里,纸袋子上印着字,医生往上面写上用法用量。景书书仔细看了下硝酸甘油、呋塞米、倍他司汀、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地芬妮多片、维生素k3等,名字倒是齐全,掀开盖子,多半数量见底,还有几罐干脆就是空罐子。只有去痛片和安乃近数量很多,分别有满满两罐,看来这卫生所的医生,开的多的也只能是这两种药。

墙上贴的是,常见针灸穴位表,常见病的中成药使用方法,还有预防痢疾勤洗手,做好粪便管理等宣传标语,都是手写的,看着年代也不新,景书书仔细看,还有很多错别字。

药品柜子后面,有几个简陋的铁床,床单被褥也是脏兮兮的,一看就是无人打理所致。这块应该就是住院区域,病床边上还有吊针架,看来平时也会有人来打吊针。

医生都没几个,药物也短缺,景书书问大病如何治疗,大队长回答:“开介绍信,去公社医院。”

公社医院的卫生条件肯定比这里好,但也肯定免不了缺东少西,这个时候医疗水平并不发达,很多病不能确诊,农民更没时间舟车劳顿,景书书叹了口气。可想而知,生活疾苦。

第一天上班,景书书成了最早到的,跟着大队长全部查看一圈,另外几个兼职卫生员才姗姗来迟。

“大家好,非常荣幸加入这个大家庭。”

令景书书没想到的是,她的新同事们似乎不太欢迎她,“你就是那个无证上岗,走后门来的赤脚医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