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 第81章 讨差事双双受封

第81章 讨差事双双受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肖氏从宫里回来没几天, 东宫来人,抬走了李姝做的新式纺线机。

东宫里,敏良娣先把纺线机的事情汇报给太子妃,太子妃比较有兴趣, 等太子回来后, 妻妾二人一起说给太子听。

太子原未当回事, 随口说道,“既你们都觉得好,拿来看看就是。”

第二日,东宫就着人去李家把东西抬回去了。

大景朝的女子,纺线和织布是必学的项目。上至皇后,下至民妇,若这两样一点都不会,定然要被唾沫星子淹死。

不过对于太子妃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 大致学一学, 有个样子就可以了,也不必钻研。

敏良娣不一样, 她出身市井, 不管在文家还是在李家,纺线都是她必须做的事情。

纺线机抬到东宫, 太子妃叫了东宫一众女眷一起来看。

太子妃趁机教导诸人,“女子纺线织布,这原是我们的本分。如今,因我们沐浴天恩, 不用再为吃穿发愁,也不用辛劳度日。但也不要忘了本分,还需勤俭度日,知道民间疾苦,方能与殿下分忧。”

众女听得太子妃训话,忙站起身,等她说完,齐声屈膝,“妾谢过太子妃娘娘教导。”

太子妃点点头,如今这东宫,除了平良娣偶尔还冒个刺儿,也没人再敢跟她龇牙。

“都坐下吧,这是敏良娣娘家妹妹新做的纺线机,你们都试试,看看与你们原来用的,有何不同。”

敏良娣打头,她的技艺是在座女眷中最熟练的。刚开始,她还有些摸不着头脑,仔细看了看,再动手一试,很快找到了感觉。

在她灵巧的双手和双脚配合下,这头松软的棉花不断地往机子里加,那头两条棉线一左一右,一圈一圈均匀地缠绕到了两个绽芯上。

这边正忙着,太子也回来了。众位妃妾忙行礼,敏良娣也要起来。

太子冲她摆摆手,“你且莫起来,继续纺线,让我看看。”

过了一会,敏良娣停下手,与太子夫妇说道,“殿下,娘娘,要说好处,就是比以前更快了,同样的时间,能纺更多的线。”

太子妃笑道,“我也来试试。”

太子妃只需用双手摇,那头自然有人往机子里加棉花。

摇了几圈,太子妃就停下了,“果真更快一些。”

众位女眷都好奇,一一动手摇了几圈,都觉得比自己原来在娘家用的机子更快些,纷纷叫好。

太子也点头,这样惠及百姓的东西,总是好东西,倒可以推广。

平良娣沉默了半晌,没有开口,只看了一眼王昭训。

王昭训心里发苦,但不得不开口,“殿下,娘娘,这机子虽然好,纺线比以前更快。倘若流入民间,以后所有人都铆足了劲儿纺线,会不会让棉花价上涨,布匹价更贱。”

敏良娣看了一眼王昭训,“先且不说棉花和布匹的价钱,贫寒人家,有二两棉花,自然只能纺二两棉花的线。这机子纺线更快,民妇们能少受些累,多出的时间,可以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岂不更好。王昭训不知道,在民间,有些人家没有牛,都是人拉着犁犁田。但谁不想要牛呢,把人当牛用,早早累坏了身子,最后全家都跟着受苦。”

太子不置可否,对她们说道,“机子你们都试过了,先回去吧。”

众女一一离去,留下太子夫妇二人。

近来,圣上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太子原来以为父皇把权柄给了他,他就能继承二哥的遗志,好好治理朱家的天下,哪知世事总是不如想的那样容易。

当日为了和大皇子相争,太子娶了庞家女,如今皇后和太子妃都出自庞家嫡枝,太子妃有两个嫡子在手,庞家日渐势大,隐隐有“半朝”之称。庞家不支持的事情,太子根本无法实施。

皇帝看出了太子的难处,暗中相助,但皇帝身子一日比一日差,庞家掌了大景朝近一半的兵权,皇帝父子二人都不好大动干戈,只能僵持着。

太子需要人手,他环顾了一下自己的一众妾室,只有平家可用,李家太弱小了,其余几家,更不堪用。

李家送来的纺线机,倒是可以往外推一推,体恤百姓,对太子的名声也有利。李家那边,给些实惠,也就打发了。

太子妃笑道,“殿下看这东西如何?听敏妹妹说,她娘家三妹妹,最是喜欢捣鼓一些新鲜玩意,这回倒是做出个有用的来。”

太子也笑,“倒是难得,我今儿与父皇提过一嘴,父皇说,能惠及百姓,让百姓少受些苦累,就是好东西。”

太子妃正色道,“父皇说的是,咱们在宫里,自是不愁吃穿,外头多少人,为了一餐饭而奔波,让百姓少受些累,也是咱们皇家的本分。”

太子想了想,“我去看看敏良娣和两个姐儿,你先歇着。”

太子妃忙道,“殿下快去吧,两个姐儿比咱们家这几个小子都可人疼的很。”

太子笑着走了。

到了敏良娣的院子后,太子先看了两个女儿,恰巧她们都醒了,太子逗了逗她们,大姐儿一把抓住了太子的食指,紧紧握住不放,太子高兴地亲了亲她们的小脸蛋。

敏良娣笑了,“可见是亲父女。”

太子一边笑一边问她,“你娘家做新式纺线机的妹妹,可是春上才出嫁的那个?”

敏良娣忙回答道,“回殿下,正是妾的三妹妹,出阁好几个月了,难为殿下还记得。妹婿去年17岁就中了举人,听说名次还不差呢。听妾阿娘的意思,妹妹预备让妹婿先寻个差事,一边读书一边继续当差,多历练历练,寻机会再参加春闱。殿下不知道,妾这个妹婿虽然年纪小,却最是勤勉,不光读书好,还跟着他阿爹习武,人长的又好,最难能可贵的是,对三妹妹真是顶顶的好。”

太子揶揄道,“哦?长的多好?难道比孤还好?”

敏良娣瞬间红了脸,“殿下如何打趣妾,殿下龙章凤姿,岂是平常人能比的。妾在娘家时,三妹夫还小呢,如今也只是听说罢了,到底长得多好,妾如何能知道呢。”

太子哈哈笑了,笑到一半,又怕吵着孩子,就带着敏良媛一起去了正房。

到了正房,太子说道,“既要寻差事,孤给他寻个好去处,不过还是读书要紧,年纪轻轻的举人,若能中两榜进士,孤就是给差事也给的理直气壮。如今,孤若给他个好差事,还怕人家说扯裙带子。”

敏良娣忽略太子的打趣,忙替妹妹谢恩,“多谢殿下恩赐。”

说罢,又解释道,“妹婿年级小,虽有些天资,但阅历少,文章做的花团锦簇,却不老道,故而要去学着当差,历练历练,知道些道理。殿下厚爱,不过他年纪小,还是小孩子,要什么好差事,不过是跟着多学些人情世故。”

太子点头,“说的是,若能老道些,以后也是可造之材。”

敏良娣不好总说娘家人,很快转移了话题,继续跟太子说一些女儿们的事情。

过了几天,赵书良在衙门里,忽然被上官传去谈话。

他有些摸不着头脑,等去了才知道,上官问他家里才中了举人的小儿子,是不是要继续科举?若暂时不预备考试,愿不愿意去兵部衙门当差,那里缺个正八品武库书令史。

赵书良喜从天降,忙一叠声应下。

上官武大人原也迷糊,赵家的事情,如何问到他头上?等打听清楚才知道,这赵家,还能借上东宫的势力,倒是值得一交。

吏部老尚书不管这些微末小官的事儿,太子只问了吏部右侍郎孔侍郎一句,孔侍郎几天就办好了。

这回不比上回李穆川升职,李穆川功名低,只是个秀才,又年纪大,给个六品官,老尚书不大乐意。这回是个少年郎,又有举人功名,以后迟早还要考进士,给个八品官,不显眼,又是肥差,太子那里也好交代。

孔侍郎汇报了老尚书一声,老尚书毫不犹豫地点了头。谁不喜欢勤奋上进的少年郎啊,他要有个这样的孙子,他睡觉都能乐醒了。

等赵书良回了家,把这个消息一说,家里人都高兴不已。

赵世崇拍拍他的肩膀,“二弟也要去当差了,以后定是前程似锦。”

孙氏也跟着说漂亮话,“如今咱们家,都是官身了,我出门,说话都比以前更有底气。”

赵世简一边高兴,一边有些忧虑,“阿爹,如何就能单独找到我,可是有什么说头?”

赵书良想了想,“想是东宫娘娘出了力,不然,谁记得我们父子。你一个小小举人,嘴上没毛,正八品官能说给你就给你?兵部是什么衙门,还是武库司,那里寻常人没有手令,都不得进。”

赵世简又有些欣喜,“那儿子去了,会不会受人排挤?”

赵书良点点头,“你能想到这些,可见是长大了。多少正经两榜进士,都是从七八品开始熬,你一个举人,忽然去了这样要紧的地方,定然要遭人眼红。你要记得,谨守本分,认真当差,不朋党,不冒头,先安生过几年,攒些人脉和经历。过几年,若中了进士,说不得能比别人能晋升的快一些。那起子说酸话的人,你不要理他们。不过也没说错,你小子可不就是靠了裙带关系。你媳妇做的机子,你大姨姐呈上去的,最后好处落到你小子头上。”

赵世简搓搓手,“看阿爹说的,儿子跟姝娘,不分彼此的。”

赵书良笑了,“好了,你这几日在家,把我头先给你的兵书再看一看。这可真是巧,原先我还发愁,你一个读书郎,看兵书练功夫也是白费功夫,如今可算有用了。不读书,如何有做官的资格,不懂兵,如何去兵部当差。”

赵书良如今在御林军当差,手下也有一队人马,排兵布阵懂一些,他只会教儿子这些,好在以后总算能派上用场了。

赵世简在家里等了几日,没等来他的任命书,先等来宫里的内侍。

这一回的内侍,不是东宫来的,而是天使。

皇后亲自查看了新式纺线机,觉得很是不错,能惠及天下女子。李氏女愿意无偿进献,心存高义,朝廷自然要嘉奖。禀过皇帝后,皇后亲自下懿旨。

赵李氏做得新式纺线机,与民有功,赐金三十两,绸缎两匹,内造首饰两样,封七品孺人,号“巧娘子”,领俸禄,不朝见。

李姝跪着听封,然后磕头谢恩,接了旨意。赵家又打发了天使厚厚的脚程钱,天使收过红封,笑眯眯走了。

李姝接过一干赏赐,喜上眉梢,她可是头一回得到宫里的正经赏赐,还是正宫娘娘亲自赐的。

赵世简在一边打趣,“学生见过孺人。”

李姝清清嗓子,“赵举人不必多礼。”

孙氏哈哈笑,“可了不得了,咱们家竟然也有了诰命了。二叔还没做官呢,弟妹自己先挣了个诰命,真是有本事。”

李姝笑道,“这里面也有官人的功劳,若不是官人坚持,我定然做不完的。”

孙氏斜眼看他两个,“两口子整日在房里乒乒乓乓瞎捣鼓,我还道给我们煦哥儿做什么好玩意,竟然瞒了我这样久。”

赵世简忙道,“不是有意瞒着大嫂,因不知能不能成,哪里敢到外面说,连阿爹我们都没说,全当打发时日。”

孙氏笑道,“总算做成了,以后我们煦哥儿出门也能多一分脸面,我如何不高兴。”

慧娘也不断恭喜李姝,“二嫂真有本事。”

李姝一一谢过她们,然后清点得到的赏赐。最让她高兴的是,她终于也是有俸禄的人啦。

七品孺人,一年俸银六十两啊,她躺着睡也不用愁吃穿了。赵世崇九品官,一年俸银才三十六两,好在他有旁的补贴,总算能养家。

李姝把赏银和首饰自己收了,把那绸缎,当场分了孙氏和慧娘一人一部分,“大嫂如今也是官太太了,这种料子是宫里的好东西,咱们有钱也买不到,大嫂拿去一些,咱们带着妹妹,一人做两身好衣裳,以后咱们一起出门,也是咱们家的体面。”

孙氏高兴地直搓手,“还有我的份呀?这真是,我也沾了弟妹的光了,宫里的料子,都是贡品,哪一样不是顶顶好的。”

慧娘也忙道谢。

姑嫂三个两个分过料子,各自回房了。

夜里,赵书良回来了,听说了此事后,也很高兴,“能封个诰命,总是多一份体面。等老二去当了差事,咱们家就更好了。”

李姝问道,“阿爹,这赏赐?”

赵书良挥挥手,“那是给你的,你收着,以后子子孙孙,费钱的时候多着呢。不过,这事儿你娘家也出了力,你买些礼,回去看看。”

李姝听赵书良的话,带着赵世简一起,小夫妻二人出去逛了大半天,买了半车东西,花了十几两银子。不过,这回李姝花的是自己的钱。她如今可有钱了,陪嫁几百两银子还没动呢,又得了三十两金,加起来快有上千银子了,这还没算赵世简放在她那里的家当。

李姝想到“领俸禄、不朝见”几个字就高兴,光拿钱不见领导,多开心啊。

一年六十两银子啊,她重活十几年,没挣过一文钱,对自己的第一份年薪,异常看重。

赵世简见她一幅财迷样就想笑,“娘子如今也是有俸禄的人了,说不得以后,我还要靠着娘子养着呢。”

李姝笑,“那官人以后可要听话,不然我要打你板子的。”

赵世简斜眼看她,“哦?娘子要打我哪里?”

李姝还没回答,小夫妻两个绷不住一起笑了起来。

还没等李姝回娘家,赵书良从吏部拿到了赵世简的任命书,簇新新的,盖着吏部的红色大印。

正八品书令史,专管武库司火器房兵器出入登记,要紧的职位,年俸禄银子七十二两,还有各色冰敬碳敬,一年少说也有百两银子朝上。武库司光书令史就有好几十个,都是各豪门贵族的偏方旁支子弟。在那里方差,一是俸禄厚,二是能结交各家子弟。若不是太子亲自相问,赵世简一个小小举人,七品官家的子弟,再等两辈子也轮不到这样的好差事。

拿到任命书,赵世简激动的搓搓手,“阿爹,儿子这也要去当差了,以后也可以养家糊口了。”

赵书良听见小儿子说养家糊口四个字,心里忽然发酸。娘子临终前不愿意闭眼,就是不放心老二和慧娘。如今老二终于也有正经差事了,慧娘有了好人家,连媳妇都有了诰命,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娘子,你可以安息了。

赵书良想到这里,眼泪好悬没下来。自吴氏走了,他像头老牛一样,不敢歇息片刻,就怕有负娘子嘱托。这个外粗内细的莽汉,忽然松了口气。

对娘子,他总算有了交代了。

赵书良见小两口只知道欢喜,又嘱咐他们,“明儿你们两个,去你阿奶那里坐坐。”

赵世简和李姝忙道好。

第二日,赵世简就带着李姝去了赵书政家里,赵书政父子几人都不在,只有大房女眷在家。

赵老太太见他二人来了,欢喜的忙叫吕氏端茶。

二人给赵老太太并余氏等人见过礼,就被赵老太太拉到身边坐下。

老太太拉着赵世简的手,“简哥儿今儿如何有空过来?”

李姝在一边插嘴,“阿奶,给您道喜,官人昨儿新受封兵部武库司八品书令史,过几天就要去报道了。”

赵老太太惊道,“果真?老天爷,前儿孙媳妇才封了诰命,把我喜得什么似的。这才几天,我的孙儿又封了官,我明儿定要去给你们阿爷烧些纸,个死老头子,活着不中用,死了倒能出力了。”

众人都笑了。

赵老太太又拉着李姝的手,“姝娘真能干,能想出那样好的主意,如今外头人都知道,咱们家出了个皇后娘娘亲封的巧娘子,多大的体面啊,阿奶出去,腰板都比以前直了。”

李姝忙谦虚道,“都是官人陪着我做的,我一个人,哪里能做的出来呢。”

赵老太太并不是那种有了功劳都往自己儿孙头上安的糊涂老太太,“他一个读书人,哪里知道纺线的事儿,还不是听你说了,他跟着搭把手。阿奶都知道,都是姝娘的功劳,你给咱们家争脸了。”

李姝被老太太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只得陪着笑。

余氏笑道,“以后简哥儿去当差,侄媳妇得闲了,就来这里坐坐。头先你们新婚,我们也不好去叨扰,以后常来,咱们娘儿们一起说笑做针线,也好打发时间。”

李姝忙点头,“大娘不说,我也要常来的,我还要跟大娘学学如何操持家务呢。我家里有大嫂看着,我只管着我们房里的事儿,还是时常按下葫芦起了瓢,还请大娘和嫂子们多教我。”

赵老太太也赞同,“你婆母不在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你大娘并婶子们。”

一家子女眷亲亲热热地说着话,直到晌午饭时刻,小两口才回去。

李姝夫妻二人都得了好处,自然要回娘家答谢。如今赵世简的任命书也下来了,过几日就要去当差。

从赵老太太那里回来后,李姝第二日就带着赵世简回娘家去了。

肖氏听说女儿小两口都得了封赏后,就一直在家等着,今儿总算把小两口都盼来了。

赵世简才进门,李承业就打趣,“赵大人来了。”

赵世简笑道,“二哥打趣我,我这不入流的小官,二哥哪里放在眼里。”

李承业笑了,“妹夫说笑了,兵部武库司书令史,正经要职,虽官职不高,俸禄却厚,晋升也快,以后说不得还能去军中任职。妹夫能文能武,以后功名再往上走一走,前程大有可为,愚兄这里先向妹夫道喜了。”

赵世简中了举人,如今做了官,虽然官位小,但李承业不好再叫他小名,于是改口称妹夫。

赵世简不好意思地摸摸头,“这都是姝娘的功劳,若不是她做出新纺线机,我也得不到这个缺。”

肖氏在一边忙道,“你们夫妻一体,说不上谁沾谁的光。以后你再中进士,官职再往上升,姝娘还不是一样跟着你风光。”

赵世简忙向李姝鞠躬拱手,“我这里先谢过娘子了,等我当了差,俸禄都给娘子管着。”

李姝拍他一下,“作甚怪模怪样的,我才不要你的俸禄,我如今自己也有俸禄了。”

肖氏等人哈哈笑了。

严氏在一边,一边跟着笑,一边吩咐丫头们端茶倒水。李姝进门时就给她行过礼,见她忙来忙去的,忙拉住她,“嫂子一起来坐,大哥儿近来怎么样了?”

严氏笑道,“谢三姑妈关心,咱们哥儿好的很,能吃能睡,如今坐的稳稳当当的。”李家不是豪门贵族,没有请奶娘。严氏自己奶孩子,贴身照顾儿子几个月,越发把儿子看的眼珠子一般。在她眼里,儿子没有一样是不好的。

肖氏见儿女在一起亲亲热热,心里高兴,“早知你今儿回来,我就提前给你二姐姐递个话,让她也一起回来,咱们一家子好好热闹热闹。”

李承业道,“这时辰还早呢,现下打发人去二妹妹家说也不迟。二妹妹如今自己当家,二妹夫又去了衙门,她在家无事,抬脚就能过来。”

肖氏有些犹豫,严氏也道,“就说咱们家一起庆贺三妹妹得封巧娘子,这个由头到哪里都说得过去。”

肖氏这才点头,李承业立刻派了银宝去丽娘家里。

丽娘家离这里不远,走路过来也就大半个时辰。丽娘听说妹妹回了娘家,兄长来叫,忙换了衣裳,带着线娘,雇了辆车就来了。从银宝出门,到丽娘进门,还不到一个时辰。

一家子团团围坐在一起说话,严氏抱出了大哥儿,丽娘带来了方大姐儿。方大姐儿已经一岁了,才抓了周,方二郎给她取名叫嘉娘。

小嘉娘嘴巴巧,已经会喊阿娘,就是喊得不大准。一岁的小娃儿,正是好玩的时候。

嘉娘见了弟弟,不停地看他,还用小手摸弟弟的小手,一边大人看了都笑。

赵世简看的眼热,不知道娘子何事能给他生个小娃儿。不论男女,他定然都当个宝。

李姝虽然也喜欢小孩子,但根本没想过现在就生孩子。开玩笑,她还不满16周岁,如果现在怀孕,明年生产时还不满17周岁。就算能生,也要遭大罪。好在她月事准,每个月她都准确地计算自己的日子,一些容易中彩的日子里,她刻意避开赵世简,故而进门好几个月了,还是没动静。

很快,到了晌午饭时刻。李家开了席面,一家子团团坐在一张八仙桌上,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顿饭。席上,众人都给李姝敬酒,祝贺她得帝后亲自封赏。李姝来者不拒,喝了个醉醺醺。

吃过了饭,李姝直接到西屋睡死过去,丽娘也陪着她一起睡在西屋。

那边,李承业把赵世简带到了前院书房。

赵世简见他一脸凝重,忙正色问道,“二哥,出了何事?”

李承业先让他坐下,然后对他说道,“娘娘吩咐你去做一件事情。”

赵世简忙问,“何事?”

李承业半晌后才开口,“你寻个机会,碰到杨镇,转达娘娘的一句话,旧人莫念,旧物莫留,各奔前程,两相安好。”

赵世简一听,就知道定然是杨镇留了娘娘的什么物件,现下娘娘只封了良娣,以后说不定能得一宫主位,若到时候被人翻出来,可是欺君大罪。

赵世简郑重地点了点头,“二哥放心,我定然办好。”

李承业嘱咐他,“莫要太刻意,与人把柄。”

赵世简点了点头,“二哥放心吧,我会尽快办好的。”

李承业忽然笑了,对他说道,“都说你沾了姝娘的光,才得了这个缺。其实这是娘娘给你的奖赏,让你去办这件事儿,总不能白使唤你。不过,这事儿对外总不好说。妹夫回去,除了姝娘,也不要对别人说。这事儿,越机密越好。”

赵世简笑道,“若不是有姝娘,娘娘认识我是哪一个呢?”

郎舅二人说了正事,李承业打发赵世简在客房休息,自己也回了后院。

等李姝酒醒后,天都快黑了,丽娘早就回去了。

她不好意思地摸摸头,留下半车礼物,忙带着赵世简一起回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啦啦啦,赵大人要上班去啦~~

-----------------------

姊妹篇《谁才是我娘》求收藏,看杨太傅的女儿如何找亲妈,爱你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