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 第89章 琼林宴喜得麟儿

第89章 琼林宴喜得麟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看过了榜单后,三人结伴走了一程, 然后各自回家了。

当天夜里, 皇帝去了贤妃的朝霞宫。贤妃的肚子已经很大了, 看样子随时都会临产。算算日子, 其实已经过了快十天了。但太医都说,孩子迟半个月都是正常的, 贤妃也只得耐心等待。

皇帝来了,贤妃挺着肚子出来迎接, 两个女儿也随在她身边。

母女三人正要行礼,景平帝忙扶住了贤妃, “爱妃身子不便,免礼吧。”

贤妃摇摇头, “谢过圣上, 只是礼不可废。”说完, 贤妃吃力地行了个墩身礼。

景平帝携着她的手,摸了摸两个女儿的小脸蛋, 一起进了正殿。

景平帝亲自扶贤妃坐下了,问过了她的身子后,又问了两个女儿的起居。

说过了家事, 景平帝开始高兴地说今儿的殿试。

“爱妃不知道,朕头一回开恩科, 倒是来了不少人才。新科状元姓杨,听说和爱妃家里还有些亲,真正文采风流。”

贤妃眉眼都没皱一下, 只笑道,“臣妾恭贺圣上得天下英才,我大景朝必定江山万代。”

景平帝哈哈大笑,分了眼角一丝余光去观察贤妃的脸色,见她竟丝毫无异色,顿时感觉心里没趣。

想来也是,自古婚姻大事,都是父母做主。她一个未出阁的小女娘,定亲她做不了主,退婚她更是受害者。别说贤妃,朕又何尝不是呢。皇后原本是要做朕的二嫂的,如今阴差阳错,成了朕的皇后。这天下的缘分,总是这样奇妙。

景平帝想通了之后,不再拿话试探贤妃,而是又和她说起了其他人。

“爱妃不知道,爱妃娘家弟弟和妹夫,今科都来参考了。朕点了你妹夫做第十名,爱妃的弟弟,他的文章朕没看过,听说老道是老道,就是文采差了些,好在也是二榜,说出去,也不给爱妃丢人。”

贤妃忙起来谢恩,“谢圣上恩典,臣妾的二弟臣妾知道,若说用功,不比谁差,但天资差了些,陛下若觉得他能用,倒是他的福气了。三妹夫真正文武双修,及出色的一个少年郎。我们姐妹三个,就数三妹妹最机灵,三妹夫却能事事都由着她。”

景平帝又笑了,“爱妃是说朕不够容忍爱妃吗?”

贤妃嗔了他一口,“圣上,女儿们都在呢。”

景平帝和贤妃说了一会子闲话后,嘱咐贤妃身边的侍从好生伺候,并叮嘱两个女儿听母妃的话,然后往皇后那里去了。

贤妃带着女儿们,恭送景平帝离开,然后站在正殿廊下,浅笑着目送景平帝离去。景平帝才出了宫殿大门,贤妃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了。

景平帝的话她如何听不出来,哼,不知道又是哪个多嘴的,在背后嚼舌头根子,且等着吧,等我把孩子生下来了,再一起算账。

两个公主见贤妃板着脸,有些害怕,大公主拉拉她的袖子,“母妃,二舅舅和三姨夫都中了进士,咱们要不要送些礼。”

贤妃立刻笑了,“乖乖,还是你们想得周到。母妃近来精神不济,多亏了你们提醒我。那,乖乖们有没有什么礼物要送给你们二舅舅和三姨夫呢。”

母女三个高高兴兴回了正殿,一起商议往秀水坊和如意坊送礼的事情。

第二日便是琼林宴,一百八十名新科进士,齐聚保和殿,景平帝见到全体新科进士后,心里异常高兴,这都是朕的门生,以后也都为朕所驱使,随朕一起把我大景朝治理得蒸蒸日上。

琼林宴之前要打马游街,新科进士们都要戴花,特别是前三甲,穿得衣服和大家不一样,戴得花也不一般。

景平帝先给新科进士们赐了衣裳,前三甲是红色的,后面人是银红色的。景平帝又让探花郎余探花做探花使,再带一名进士一起,给大家摘花。

景平帝扫了一眼,见到赵世简又笑的跟个傻子一样,就点了他。

探花郎年纪其实不小了,三十大几,人虽然也长的不错,比杨镇还是差一些。

这季节杏花刚刚盛开,两名探花使在内侍的带领下,去御花园里摘了一些杏花。御花园里就两棵杏花树,若所有人都从这里摘花戴,一百八十人呢,能把树摘秃噜了。故而,只给前三甲摘了杏花,其余人,戴的都是假花。

新科进士们换了衣裳,戴了花,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一起从宫门口出发。杨镇打头,前三甲骑了白马,其余人骑的清一色棕色马。这些马都是经过训练的,温顺、老实,不会狂奔,更不会攻击人。

进士们沿着正阳门大街,前面有衙役鸣锣开道,后面有御林军压阵,热热闹闹沿着内城绕了一圈。

所经之处,路边百姓皆驻足围观,只见前三甲白马红服头戴杏花,百姓们高兴地纷纷叫喊。一些年轻女子,趁机往他们身上丢荷包、丢手帕,众进士们都高兴地挥挥手。

新科进士打马游街,小女娘们丢东西并不算违规矩。

一路走过来,众人接受了全程百姓的瞩目。赵世简是第十名,除了状元一人单独排行,其余皆是两人并排,他的位置还是比较靠前的。

在路过一家酒肆门口时,赵世简看到了自家娘子。李姝提前预定了这个地方,为了抢到好位置,她还狐假虎威借了大姐姐的名头,不然早让豪门贵族定跑了。

李姝冲他挥挥手,赵世简也立刻伸长了胳膊,跟她挥手。

众进士们见他前面一直老老实实的,忽然这样热情,再一看,是个大肚婆,哦,想来是他家内眷。

游过街后,所有进士又回到保和殿,皇帝赐宴。

宴席开始后,皇帝和众位大臣坐下后,所有新科进士落座。各色酒水菜肴流水一般上来了,每个进士前面一个矮几,上面有一壶酒,四个菜。

景平帝高兴,自己做了一首诗,众位大臣忙连口赞好。

赵世简心里想笑,圣上的诗做的真不怎么样,难为这群老大人们能夸的这样真诚。

景平帝自己做过诗,又让新科进士们也做诗。杨镇自然是头一个,他借着今日宴席,诗词里猛夸了景平帝一通,大致意思是景平帝圣明,得天下英才聚之,不光拍了景平帝的马屁,还夸奖了在座的所有人。

王太师等人一边抚摸胡须一边点头,此子不光文采好,还颇有眼色,倒是个人才。

这边君臣同乐,正到了兴头上,忽然,景平帝的贴身内侍趴到他耳边说了几句话。

景平帝听完,当场高兴地哈哈大笑,“好,好,好。”

众位老大人们忙问,“圣上,不知有何喜事,让老臣也跟着沾沾喜气。”

景平帝看着大家,高兴地说道,“朝霞宫贤妃,才刚给朕生了四皇子。”

天家子嗣诞生,是家事,更是国事。老大人们立刻全部起身,高兴地恭贺景平帝,“恭祝圣上喜得麟儿。”

所有新科进士也起身,齐声恭贺。

景平帝今儿非常高兴,他来不及去看众人脸色,就带着内侍走了,把剩下的事情交给了礼部田尚书和王太师。

庞家人和平家人也在笑,似乎是自己家得了孙子一样高兴。杨镇也在笑,但他的心里却一阵阵抽痛。理智又告诉他,豆娘她有儿子了,真好,有儿有女,身居高位,她在宫里终于能站稳脚跟了。可叹我以前无能,没能帮上她一分的忙。这么多年,庞皇后势力大,平贵妃跋扈,李家门庭低微,她夹在中间艰难求生,肯定受了不少委屈。

在坐的所有人,笑得最真诚的,大概就是李承业和赵世简。郎舅二人欣喜若狂,大姐姐终于有儿子了,在宫里彻底站稳了脚跟。

琼林宴过后,所有新科进士都回了家。

李姝再次挺着大肚子到门口迎接他。

赵世简高兴地跑回来,在大门口拉着她的手就往回走。

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跟她说,“娘子,娘子不知道,今儿琼林宴上,宫里内侍来报,咱们家的娘娘生了四皇子,母子平安。”

李姝高兴地大喊,“果真?哎呀,官人,这可太好了。”

李姝高兴地直搓手,搓着搓着,她忍不住开始掉眼泪,“官人,官人,我太高兴了。大姐姐终于有儿子了,她终于苦尽甘来了。官人不知道,大姐姐从来最是体贴,官人以前到我家跟二哥一起读书,每次咱们偷偷说话,她都要给咱们望风。我和二姐姐有了委屈,她也会及时安慰我们。说起来,这个家里,受委屈最多的还是大姐姐。这么多年,我们借着大姐姐的势,没少捞好处,却从来没帮上她一点忙。”

赵世简忙给她擦眼泪,“娘子,娘子不要担心。如今我和二哥都中了进士,我们定会好生努力,慢慢把官位升上去,以后就能给大姐姐帮忙了,让她少受些委屈。”

李姝高兴地一边流泪一边点头,“嗯,我信官人的,以后大家齐心协力,帮助大姐姐,让她少受些委屈。”

说罢,李姝又一拍脑袋,“看我,官人中了金榜前十,多大的喜事,竟然哭起来了。官人真厉害,小小年纪,不光能中进士,名次还这样靠前。”

赵世简哈哈笑了起来,“只要娘子高兴,我做什么都愿意。”

李姝擦干了眼泪,又吩咐玉娘,“玉娘,开钱匣子,家里每人再多发一个月月前。过几天你去找裁缝,给家里所有人一人做两身新衣裳,恭贺二爷高中金榜第十名。今儿晚上,让罗妈妈做几个好菜,给二爷准备一壶好久,给我准备一些甜汤,我要陪二爷不醉不归。”

玉娘等人忙高兴地过来道谢,“恭喜二爷,恭喜二奶奶,谢二爷二奶奶赏赐。”

家里下人都跟着高兴,当下人的,谁不想跟个有出息的主子呢。二爷才中了进士,二奶奶娘家姐姐又生了皇子,这么大的喜事,合该多庆祝庆祝。

不提如意坊这边小两口如何高兴,柿子树巷那边,赵书良今儿高兴地走路都飘了起来。

今儿在衙门,一干同僚已经听说他小儿子中了金榜第十名,一箩筐的恭贺之词听得他嘴一直咧着。

才回了家,又听说敏贤妃生了四皇子,赵书良顿时高兴地好悬没飞起来,连洪氏站在正房门口偷偷往里面张望他都没生气。

刚进了家门,孙氏忙迎了过来,“阿爹,今儿阿奶大娘等人来问,二叔中了第十名,咱们家要怎么庆贺?”

赵书良高兴地对孙氏说,“先不急着操办老二的事情,宫里贤妃娘娘生了皇子。老大媳妇,你明儿立刻去采买一些贵重礼品,先去如意坊,和老二媳妇一起,送到李家。对外就说是恭贺李家大郎中了二榜进士,银子我出,你捡好的买。”

孙氏立刻高兴地抚掌,“哎呀,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阿爹放心,我定会办妥当。只是弟妹如今身子不便,怕是不能去了。”

赵书良想了想,“她若不能去,你代她去。你置办礼品的时候,买两份一样的。咱们这边一份,另一份,算是老二的。”

孙氏忙点头应了,又问赵书良,“阿爹,二叔中了进士,我听说弟妹那边给下人多发了两个月月钱,一人置办了两身新衣裳。阿爹,您看咱们这边要不要赏赐?”

赵书良点了点头,“按照老二那边一样的份例,赏赐下去。”

孙氏忙答应了。

宫里面,皇后听说贤妃发动开始,就守在朝霞宫里,平贵妃等人也来了。

贤妃这一胎胎相好,胎位正,且她不像其他嫔妃一样娇弱。自有了身孕后,过了前三个月,她一直没停下走动,连照顾女儿们都是亲力亲为,故而她生孩子也有劲儿。

贤妃这是第二胎,只花了四个时辰的样子,孩子就落地了,足足六斤四两的皇子。孩子虽然不是很胖大,但哭声响亮,洗干净了后就知道找奶喝,一看就是个身子骨结实的。

皇后高兴,立刻命人赏赐贤妃本人及朝霞宫一干侍从宫女。

贤妃生了孩子后,累的沉沉睡去。大公主和二公主虽然年纪小,但宫里的孩子,都懂事早。母妃发动时,母后把她们赶到了偏殿,不允许她们看。等弟弟生出来了,姐妹两立刻赶了过来,先给皇后道喜,又给众位高位嫔妃请安。大公主在正殿伺候皇后,二公主去内室看着一众嬷嬷们。

等嬷嬷把四皇子抱出来,景平帝也来了。

他看了一眼襁褓中的四儿子,高兴地笑了笑,这是他头一个不为政治而生的儿子。

景平帝并没有抱儿子,而是摸了摸他的小脸。庞皇后见状,心里满意,大皇子出生的时候,圣上都没有抱过,一个庶子,自然不值得圣上亲自抱了。

平贵妃在一边冷笑,皇后以为她弄得鬼别人不知道么。圣上如何知道杨状元的事情,我们这位皇后娘娘,如今不光看我这贵妃不顺眼,还要自卸臂膀,真正是威杀四方。

且等着吧,就贤妃那个阴沉性子,一肚子的心眼,我就看你们如何斗,最好是两败俱伤才好呢。

哎呀呀,听话的狗如今有了儿子了,再也不会事事以你为先了。

平贵妃想到这里,又暗搓搓地高兴起来,忙上前说道,“圣上,敏妹妹可立了大功了,咱们这么多年,自三皇子出生后,敏妹妹一个人连着生了三个孩子。难得是四皇子本来早就该出生了,一直挨到今儿琼林宴,可见是贵人来得迟。况且,四皇子后面又带了一串弟弟妹妹,敏妹妹可真是有福气。”

庞皇后笑道,“可不就是,贵妃一说我倒想起来了,圣上,贤妃诞育子嗣有功,且生了我朝头一对双生花,圣上不若把敏妹妹的位份再提一提?我朝规矩,可立两位贵妃呢。”

平贵妃顿时噎住了,敏贤妃若做了贵妃,不仅和她平级,还有封号,而且还比自己两个女儿,难道我以后要给李氏见礼不成?这个皇后,真是刁钻。

景平帝笑了笑,没理会妻妾二人的嘴皮子官司,“先把四哥儿的洗三和满月礼好好过了,其他的,容后再说。”

秀水坊那边,肖氏一连被两个好消息冲击的合不拢嘴,严氏等人也高兴的在一边凑趣。李承业本来中了二榜孙山,被贤妃的这个好消息一带,立刻成了双喜临门,都说李家要起来了。

但宫里贤妃生育皇子,这是皇家的事儿,从礼法上来说,和李家没什么关系,李家更不能借着这个由头庆贺。

李氏族人每家都派了当家人聚到秀水坊,李泗诚当先开口,“娘娘生育皇子,穆川和你媳妇怎么想的?”

李穆川摸了摸胡须,看了一眼族人,对李泗诚道,“叔父,娘娘生育皇子,这是皇家的事情,和我李家并不相干。不过,二郎中了二榜,虽然是最后一名,对咱们李家来说,也是荣耀,侄儿厚着脸皮,请叔父来主持一下宴请宾客的事儿。”

李泗诚想了想,高兴道,“穆川你看得起大爷,我虽然老胳膊老腿儿,定然也全力以赴,这可是我李家头一个两榜进士。”

说完,李泗诚看向来李家附学的几个小萝卜头,“你们可要好生学,以后跟二郎一样,金榜题名,若让我知道谁偷懒,我头一个不饶。”

几个萝卜头忙低头答应,三郎在一边笑了,“叔爷爷放心,我会看着他们几个的。他们日常都用功的很,并未曾偷懒。”

李泗诚忙笑道,“有三郎在,叔爷爷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过了几日,李家满门宴宾客。族人、亲戚、同僚、同科和秀水坊的一众邻居,把个李家两进小院挤得满满当当。

赵世简当日也来了,他名次比李承业好很多,又是李家女婿,宾客们顿时兴奋起来,让郎舅二人一起敬酒。李姝没来,肖氏让小厮看着女婿,莫让他喝多了。

赵家这边自然也是要大宴宾客,赵书良问过李家的日子,把自家的日子往后推了两天。李承业自己才办过酒席,又去参加妹夫的宴席。

李姝的肚子已经九个月了,随时都有可能生,但她害怕生产艰难,每日都要自己走一走。吃饭穿衣,也要自己动手。李姝估算了一下,自己现下还不满十七周岁,生育定然不会太容易,若整日懒得动弹,养得身娇肉贵,说不得英娘的下场她也跑不掉。

赵家族人都在状元街一带,且李姝目前的样子,实在没法操办喜宴。故而,在与赵书良商议后,赵世简的宴席还是摆在柿子树巷。这里一来是老宅,二来有孙氏在,他们什么都不用担心,何况还有一堆族人呢。

赵世简喜宴当日,李姝不得不出席,但她啥也干不了,就坐在那里陪着女客说说,连说话这个活儿她都干的马马虎虎。实在是肚子大了,孩子压着内脏,她一会儿就要出恭。索性来的女客都是生养过的妇人,大伙儿都是很打这里过来的,都能体谅她。

李姝今儿是新科进士的正头娘子,本该最出彩,但她大着肚子,穿的都是宽松的衣服,脸上未施脂粉,整个人素净的很。

老太太早就把想要把持三房后宅的雄心壮志抛开了,现下听说贤妃又生了儿子,赵家人更是只有捧着她。连李姝出恭,老太太不放心,都让吕氏妯娌几个轮着陪着她去,防止丫头们毛手毛脚的,把她摔着。

吃酒席的时候,李姝坐在老太太身边,旁边都是一些官眷。老太太身上也有六品诰命,年纪又大,招待这些官眷,身份上正正好。

吃饭的过程中,赵世简过来看了一趟,谢过老太太并诸位太太的照顾,众人一阵客气后,他又出去了。

今儿来的女客多,孙氏把两个姨娘的西厢房也征用了,并把两个姨娘打发到大房家里去待一天。

这么多官太太来了,她们两个戳在这里也不成个样子。庄姨娘乖乖去了,洪姨娘原来是家里亲戚,去大房她也高兴。日常赵书良并不让她们两个多走动,大房是她亲表哥家,她去了更自在。

男客那边人比较多,如谢举人、李承业和乔举人等人自然是要来的 。让人意外的是,杨镇也来了。杨镇的喜宴给赵李两家都下过帖子,但两家人都是送了厚礼,人并未去。李家的喜宴,杨镇也只是送了厚礼,不成想今儿他居然亲自来参加了赵家的喜宴。

谢举人忙高兴道,“咱们的状元郎来了,大伙儿快敬酒,把他灌醉,再让他好生做两首诗。前儿琼林宴上,杨状元那诗做的,圣上和一干老大人们没口子地夸赞,今儿定不能吝啬,多给我们做两首,让我们也学学状元郎的文采。”

李承业和赵世简都请杨镇上席,他是状元,众人请他上座。杨镇不肯,在座的比他年级大的比比皆是,他怎能拿大。

最后,还是年级最大的侯举人坐了上席,既然只论年纪,赵世简是最小的,今儿又是他的好日子,他挨个给同科和同窗们敬酒,中途还跑去女客席面上看看自家娘子。

热热闹闹的一天很快过去了。

赵世简与其他新科进士不同,其余人中榜后,要么回家等候消息,要么多方打点,期待能某个好缺。不管是期待还是谋缺,都是闲在家里,或者在客栈里住着。

赵世简办完了喜宴,立刻又回职方司当差去了,他如今还做着六品官呢。

他才回职方司,一干上官和同僚们都围过来,嚷嚷着让他请吃酒。

张主事笑道,“赵老弟这样年轻,就中了前十,可是给我们职方司争脸了。”

赵世简忙谦虚道,“有张大人珠玉在前,我跟着张大人学了这么久,总能长些见识,好在没给张大人丢脸,不然说出去,传胪的亲传弟子不中榜,岂不丢脸。”

古郎中笑了,“赵大人若是天资太差,张大人还不收呢,谁不知道张大人眼光高的很哩。”

张主事忙客气道,“古大人说笑了。”

古郎中摸了摸胡须,“小赵大人看来就要离开我们职方司了。”

张主事笑道,“自来前十都要去翰林院,但翰林院供奉都是七品。人家都是官儿越做越大,小赵大人你却是越做越小,哈哈哈。”

旁边员外郎笑道,“翰林院非前十不得进,里面都是储相人选,小赵大人去那里读两年书,以后说不得比状元郎升得都快。”

众人说了一阵闲话,然后各自办差去了。

当天夜里,赵世简就在朝阳街找了家像样的酒楼,要了个包间,和大伙儿一起喝了个痛快。

第二日,赵世简把油火房的一干弟兄们叫了,又一起吃了顿酒。职方司里都是文人,大家纵然一起吃酒,也是斯斯文文,做多做两首歪诗相互打趣。油火房里都是粗人,一干人吹牛调笑,到最后喝得脱了外衫拼酒,谁输了谁钻桌子。

赵世简是东道主,众人岂能放过他,挨个灌他,好在有原书吏在一边打圆场,最后赵世简还是被文崖扶回去的。回去后,吐得稀里哗啦。李姝让罗妈妈给她准备了醒酒汤,稍微给他擦了擦脸和身子,然后任他呼呼大睡。

过了几日,新客进士们的任命一次下来了。不出意外,前十名都去了翰林院,除了状元郎按例是六品,其余皆是七品。赵世简因头先就是六品官,虽去了翰林院,仍旧保留六品官身。这是皇帝特意交代的,人家拼命挣来的六品官位,不能因为中了进士,反而还贬官了,到哪里都说不下去。

众位老大人想想也是,中进士是为了做官,只会越来越高的,没听说中了进士反而官位下降的,那还不如不考呢。

本来兵部想留下他,但皇帝发话了,“同科进士,大伙儿都去了,你让他一个人留在你兵部,以后同科谁还认他?你们谁还没几个关系好的同科呢。”

李承业是二榜榜尾,谋了个外地七品县官,严氏要带着儿子随行。李姝也挺着快要生的肚子,在赵世简的陪同下,与丽娘一起回了娘家,送二哥远行。

李家是新贵人家,底蕴薄,没有老道的管事和幕僚。李承业和严氏一起回了趟娘家,严文凯送了他两个师爷,做他的左膀右臂。

谢举人,哦不,如今是谢进士了,他去谢侯府跑了几趟,某了个富饶的大县做县令去了。

前十名的新科进士,去了翰林院,才叫镀了层金,在那里读三年书,然后再考试,按名次先后再授官。

赵世简打包又去了翰林院,做了翰林供奉,与一干同科及上一科前十名一起读书、修史,混得好的,可以到上书房行走,帮着起草诏书。

本来翰林院是来一科走一科,一般状元和状元是“王不见王”的状态,一旦加了恩科,就会出现两科进士同时在翰林院的现象。翰林院里高手如云,个个都是一肚子圣贤书的两榜前十名。

翰林院掌院学士姓樊,樊掌院曾是探花郎出身,不仅文采风流,更是儒雅有风度。对一干新科进士异常和善。翰林院的书籍随意大家翻看,只要不损毁即可。

樊掌院自己是个斯文人,最不喜翰林供奉们你争我夺取,认为有辱斯文。故而一干翰林供奉们虽然明争暗斗,但至少表面上都是一片和谐。

谁不想出头呢,在翰林院读书,等到散馆授官时,肯定是随意被打发了。但若能表现出色,被上书房的老大人们看重,能去帮着打打杂,留个好印象,以后也能得个好缺。

杨镇浦一入翰林院,就接受到了来自上一科前三甲似有若无的敌意。一来他年轻,二十出头的状元郎可不多,二来听说这小子会拍马屁,看着一幅正经样子,拍起圣上马屁来毫不知羞耻。

赵世简不用担心那么多,他是最后一名,且他保留住了六品官身,等三年后散馆授官,他最多还是六品,总不会比这还差。且他日常一幅憨呆样子,年纪又是最小的,大伙儿索性并不把他当作对手。

赵世简是真心来读书的,他总感觉自己比起杨镇这样的天才差了许多悟性。况且,这么多年,自己并未拜得什么名师,全靠苦读。虽有张主事指导过大半年,但张主事日常要当差,且他又不是专门教授学生的先生,也只是稍微点拨两句而已。

到了翰林院,赵世简感觉自己如同庄小郎第一次进学堂一样,觉得自己就是个乡下土包子,看什么都新鲜。天下藏书,大半归皇家。皇家藏书,大部分在皇城内,一部分在这里,就翰林院里的藏书,已经足够一干新科进士们啃了。

他每天除了读书,就是找别人讨论,至于别人整日抢破了头要去给圣上草拟诏书的差事,他连争都懒得争。唯一的缺点就是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都说翰林清贵,贵不一定,清是真的。普通的翰林供奉,除了一个月三两银子,啥都没有,连六部衙门的小吏都不如。唯一值得他们骄傲的地方就是,出门就被人称翰林学士,颇是有面子。

好在赵世简如今还是六品,年俸银仍旧是七十二两,且李姝也有年俸银六十两,又有赵书良给的田亩,养家糊口绰绰有余。

其余供奉就没有他这样的好运气了,自然,许多翰林供奉们不需要这几两银子养家,但也有个别例外的。上一科里面有个姓夏的进士,听说家在外地,老家只有百十亩地,度日子不难,供他科举,实在太吃力了。夏学士三十多岁了,一路考过来,没少吃苦头。

赵世简主动接触过夏学士,发现此人很是能吃苦耐劳,且整日话不多,也并不太出头,只知读书。翰林院俸禄低微,他时常到外面给人代写些东西,赚点润笔费。旁人都是要靠家里补贴,他还能往老家捎银子。赵世简见他一个人在京城,生活简朴,且为人很是孝顺,邀请过他到自己家吃便饭。

夏学士也不客气,去了两回如意坊,听说赵家太太身怀六甲,夏学士每次去还带一些妇人家的零嘴。李姝也喜欢和这样贫寒而上进的人交往,故而每次都让家里下人多做几个家常菜,烫一壶小酒,让二人一边吃一边说。见到夏学士单衣薄衫,李姝经过赵世简同意后,让玉娘和封娘一起,给夏学士做了两件衣裳,都是用的普通料子。怕夏学士拒绝,用的由头是感谢夏学士在翰林院对赵世简的指导。

两个人都不抢着出头,关系渐渐好了起来。

皇城里,贤妃正在坐月子。流水一样的赏赐一件件进了朝霞宫,看的王贵人羡慕不已。贤妃也是孕育皇嗣,自己也是身怀六甲。朝霞宫整日赏赐不断,自己这里,除了把她的待遇提到了嫔位,其余没有一点变化。

王贵人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她苦熬了这么多年,总算有点盼头了。同样是小官之女,我是亲生的,你不过是个养女,为甚你就能起到我头上?且等着吧,你生皇子,谁还不会生呢。

听说你以前那未婚夫中了状元了,哈哈,宫里头娘娘们都知道了。等圣上也哪一天心里膈应了,我看你还怎么清高。她不过是给皇后身边的宫女透漏了一两句罢了,听说就有人往圣上身边递话了。

王贵人靠在床边,浮想联翩。当日在肖家,自己是肖家长房的贵客,她不过是李家从外面捡回来的一个小可怜,如今草鸡变凤凰,也能飞上枝头了。你且莫得意,你如今生了儿子,你的好主子怕是不能容你了。等把你弄死了,你儿子就要变成和你一样的小可怜了。

王贵人想到这里,心里忍不住一阵的激动。满宫里,她最看不惯贤妃,一个出身低贱的人,却要爬到大家头上。

不说王贵人如何满心愤恨,朝霞宫里。贤妃带着两个女儿,给弟弟妹妹家都备了礼品,恭贺二弟和三妹夫高中金榜。

大公主想了想,问贤妃,“母妃,二姨妈家里要不要送一些?”

贤妃眯起了眼睛,想了想,跟大公主道,“往你二姨妈家里送礼,总得有个由头。但你二姨妈家里近来也无喜事,不若咱们往你二舅父家送贺礼的时候捎带一份,让你二舅转呈。等过两年,你二姨妈若是能再生个儿子,咱们也有个由头。”

大公主点点头,不再说话。

日子这样风平浪静地过,不管朝堂上的人如何争权夺势,前朝后宫总体来说看似波澜不惊。到了三月十七这一天,一大早,李姝就感觉自己有些不对劲。

她养胎养孩子有经验,但顺产生孩子她真没经验。她上一世的儿子胎位不正,她没敢冒险生。

虽然没经验,但她多少知道一些。

从凌晨开始,她就觉得肚皮一阵阵发紧。原来以为是日常宫缩,后来开始发疼,她知道有些不对劲了。加之前两天有一些东西下来,她知道快来了。

她没有告诉赵世简,看这样子,等他从翰林院回来,自己说不定还没生。

早上吃早饭时,李姝还只能感觉到微微的疼痛,她带着笑陪着赵世简吃过了早饭,并把他送出了大门。

赵世简刚一走,李姝立刻把家里人调动起来。

“文崖,去柿子树巷请大奶奶过来,就说我要生了。回来的时候,把稳婆也叫来。罗妈妈,赶紧烧热水。玉娘,把西厢房鹿顶小间再收拾一边,铺上厚厚的褥子,前儿我带着你预备的东西,都用滚开的水再烫一遍,特别是稳婆要用的东西,拿到开水里煮一煮。封娘,给我找衣服,我要洗澡。”

众人听她这样一说,顿时吓的跳起来,才刚二奶奶还和二爷说笑,怎地二爷一出门,二奶奶就要生了。

玉娘忙冲过来,“三娘子,你怎么样了?肚子疼不疼?”玉娘一着急,就会用过去的旧称呼。

罗妈妈生了六个孩子,最后一个孩子她都懒得请稳婆,自己接生的 ,故而经验老道。她仔细看了看李姝的样子,问道,“二奶奶,现下肚子疼的厉害不厉害?”

李姝笑了笑,“罗妈妈,我疼的还不是很厉害,我一直在数着呢,隔两刻钟才疼一阵,一阵也就几息的功夫。”

罗妈妈笑了,“还是二奶奶镇定,这还早呢,二奶奶先洗了澡,换身干净衣裳,我等会给二奶奶煮碗扎实的东西吃。”

说罢,她看向其他几个人,“你们几个,都按照二奶奶的吩咐去忙吧,今儿都打起精神来。二爷不在家,咱们把二奶奶照看好,等二奶奶生了儿子,二爷还能少了你们的赏赐。”

李姝点点头,家里有个老道的婆子,果然关键时刻能起到作用。可惜罗妈妈是良家,不可能长期在这里做工。

李姝看了眼玉娘,这是自己最得用的人,等过两年,玉娘也可以配人了,等她成了婚,做了妇人,真正就能变成自己的左膀右臂了。

李姝从来没想过放玉娘出去,不是她不愿意,而是玉娘不愿意。给官家太太做贴身丫头,以后做心腹妈妈,这么好的差事,为啥要出去?出去后的日子是那么好过的?她一个丫头出身,能嫁什么好人家?难道以后要为了一日三餐而发愁?至于说为奴为婢低人一等,算了吧,就算在外头就算做了良民,又有几个能挺直了腰板做人呢。

李姝又看了文崖和墨染两个,以后就看玉娘喜欢哪个了。

罗妈妈的话音刚落,其余几个都是未婚的小厮和丫头,谁也没养过孩子,这个时候立刻都以罗妈妈为中心,迅速忙碌开来。

作者有话要说: 小可爱们周末愉快~~

持续四天万字章节,小可爱们开心不开心?如果开心,请不要忘了收藏我的另外两个坑哟,爱你们,么么~~

感谢在2020-01-01 16:58:50~2020-01-03 10:16: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叽里呱啦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银色月光 20瓶;雪 10瓶;宝帘、28314659 2瓶;时光倒流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