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 第107章 情叙旧情长亭送别

第107章 情叙旧情长亭送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赵世简带着东南军, 不疾不徐,走了大半个月, 才终于到了福建泉州。

他出发后两天,立刻派唐副将先行一步,去把岛上的家人都接回来。

“我给你样东西,你先回去, 着一队水军将夫人和太爷都接回来,你把东西给夫人,夫人就会跟你回来。”

唐副将快马加鞭, 提前七八天赶到了泉州。

等接人的水军到了岛屿时, 李姝正在陪着几个老太太们说话。

此次出来避难, 大家都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在这岛上, 暂时还能保命, 大伙儿此时也顾不上是不是跟着受苦受累, 都盼着外头能早日平安。

唐副将到了后, 亲自进来回话, “禀夫人,将军命末将来护送夫人和太爷回泉州。”

李姝笑问他,“你们将军有没有什么东西让你带来给我?”赵世简临行时交代她,若事定, 会派人来接, 但,不见信物不可轻举妄动,不论是谁都不可信。

唐副将忽然扭捏起来, 吭哧了半天,从怀里掏出一对实心的大金镯子,款式和当日赵世简借钱买的那一对一模一样。唐副将对这样的信物很是惊讶,但也不好多问。

肖氏和丽娘一看,立刻笑了,丽娘先开口,“再错不了的,定是妹夫的手笔。”

李姝也笑了,“既然官人派人来接咱们,请诸位长辈再随我一起回泉州去吧。”

张氏虽然有些糊涂了,但还记得金镯子的事儿,笑眯眯道,“亲家老太太,咱们都走吧。”

她这一句话一说,赵老太太和周氏都道好。

赵老太太一边走一边笑道,“咱们这把老骨头,没成想这辈子还能跑这么远来看看,死了也值得了。”

周氏笑道,“都是托了外孙女婿的福气,亲家老太太会教子孙。”

赵老太太有些骄傲地笑道,“哪里哪里,当日我们哥儿考个秀才,还是亲家老爷指点的。”

几个老太太一边走一边说笑,顺便相互吹捧。

李姝立刻命人把所有人都清点一遍,带上自己的东西,即刻出发。还没等赵世简到泉州,她已经先一步到家,把家里收拾好了。

东南军到了泉州后,军队直接开拔进军营。一入军营,赵世简立刻召集各级将领议事情。

等东南军水路所有将领都到期后,众将领齐刷刷抱拳行礼,“末将见过元帅,恭贺元帅凯旋归来。”

赵世简笑了,“此次北征,蒙上天保佑,得隆恩庇护,得胜归来,这是东南军所有将士们的功劳。陆军一路北上,水军守护东南,大家都辛苦了。等把陆军都安排好了,我请诸位喝酒,到时候,该封赏的,本帅不会小气。”

大伙儿都哈哈笑了。

赵世简笑道,“今儿先休整一天,明儿晚上,本帅让人送来好酒,大伙儿一起聚一聚。陆军将领先把各自队伍里的人数清点一遍,清点完毕后,在此处有家小的,就可以回家去了,其余人在军营里休整,明儿晚上,大家不醉不归。”

众人齐声叫好。

又说了一阵子话之后,赵世简带着侍卫回家去了。

他一路策马狂奔,入了城之后,才把速度稍微降了降。黄侍卫在军队刚入泉州的时候就先行一步回家报信,李姝在家里准备好了果品佳肴,就等着他回来。

赵世简浦一下马,大门口就已经聚集满了人。

平哥儿一头冲了过来,抱着他的腰,抬头看他,“阿爹,阿爹您回来了。”

赵世简摸摸他的头,“阿爹回来了,你有没有好生照顾阿娘。”

平哥儿也九岁了,点头道,“阿爹不在,儿子带着张副将照顾阿娘,后来阿爷他们来了,儿子一路护送,总算不辱使命,如今把他们都平安带回来了。”

赵世简哈哈笑了,“好,好,我儿做的好,明儿阿爹送你一匹好马,算是给你的奖励。”

旁边一群人都等着呢,他不好只顾着平哥儿,拉着儿子的手一起往前走。

等到了诸位长辈们面前,赵世简单膝跪下行礼,“因时局不稳,劳动诸位长辈千里奔波,是我的不是,请诸位长辈见谅。”

赵老太太头一个拉起了他,“简哥儿,快起来,这哪里能怪你,若不是你和你媳妇想得周到,我这把老骨头留在京城,说不定已经被人拆了。”

张氏也和蔼地笑道,“哥儿一路辛苦了,姝娘备了好酒席,我们大伙儿一起给你接风。”

周氏与赵世简接触不多,不好贸然开口,只跟着客气了两句。

赵书良在一边笑看着他,赵世简忙上前给赵书良躬身行礼,“儿子谢过阿爹替我照顾妻儿。”

赵书良拍拍他的肩膀,“好了,都是一家人,不要客气,快进去把,大伙儿都等着你呢。”

赵世简站直了身子,侧头一看,发现李姝站在一边。

她今儿又刻意妆扮了一下,仍旧是一身红裙,金步摇轻轻晃动,面含微笑看着他。

赵世简也给她抱拳,“娘子在家照顾一家老小,辛苦了。”

李姝也微微屈膝,“官人平定边疆,辛苦了。”

众人看这两口子相互客气行礼,都吃吃笑了起来。

吕氏开玩笑道,“哎呦,简兄弟,有多少知心话回头说不得,我们肚子都饿了,还是先进去开席吧。”

大伙儿都哈哈笑了,余氏笑骂儿媳妇,“都跟你个泼皮似的,就会煞风景。”

吕氏哈哈笑了,扶着赵老太太先往里走。后头,肖氏婆媳扶着张氏,龚氏婆媳扶着周氏,然后是一大堆人呼啦啦跟着往里面走。

李姝进来后,立刻命人开席,男客在外院,女客在花园阁楼里。

赵书良和赵世崇一起陪着赵世简招待男客,李姝让吕氏帮忙,一起招待女客。今儿为了热闹,她还叫了泉州当地最好的戏班子过来,前院开一场,花园子的空地里开一场。

男客开了近五桌,女客这边更多。

赵世简先端起酒杯,“诸位长辈、弟兄们,蒙圣上厚爱,此次北征顺利归来。头先因时局不稳,怕庞家和平家宵小作乱,故而我大张旗鼓让唐副将请诸位来福建做客。如今,局势稳定,京城那边,也平平安安。等我陪着诸位在这里再玩几天,到时候,我让唐副将再着人将诸位送回京城。这一回,全当来做客。若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诸位长辈和弟兄们见谅。”

此次来的,大多是老弱妇孺。如肖守礼、方二郎等身上官位不低的人都没来,来的都是无官职的老人、后辈和年轻人,大伙儿见他这样说,都纷纷起身,端起酒杯。

李承祖先开口,“妹夫一边打仗,一边还要操心我们的安危,实在是让我们愧疚不已。这一杯酒,我敬妹夫。”

众人纷纷说了客气话,开始敬酒,一杯接一杯。刚开始还守着规矩,慢慢地,场面热闹了起来。

花园子里,小戏子们咿咿呀呀地唱着,一群女眷喝了果酒也有些上头,嘻嘻哈哈说个没完没了。

等到了夜里,李姝安顿好了一众宾客,随着赵世简一起回了正房。

赵世简搂着她说小话,“我给娘子买的金镯子,娘子喜欢吗?”

李姝笑道,“喜欢,还是官人知道我,我就喜欢这样实心的。”

两口子都笑了,一时间,整个卧房温馨甜蜜,等说了一会子私房话后,自然又是另一番鱼水恩爱,不必赘语。

夫妻二人陪着一众亲眷在泉州好生玩了几天后,预备把大伙儿都送回京城。

赵世简与李姝在房中商议,“娘子,不若你也跟着回去住一阵子。把平哥儿带上,庆哥儿非常想你们。再说了,圣上才给咱们赐了宅子,又给庆哥儿赐了婚。娘子回去后,把宅子安顿好,再去王家把婚事商议好,总不好事事都让大嫂上门。还有,皇后那里,娘子去请个安,你们姐妹之间,也该见见面,叙叙旧,长时间不见面,这情分怕是会越来越淡。”

李姝坐在他身边,靠在他怀里,“我去哪里都行,只是舍不得官人。咱们才见面,又要分开了。”

赵世简摸摸她的金步摇,“把这些事情办妥了,娘子再回来,以后咱们再也不分开了,就留在这里,等朝廷给东南军找了新统帅,咱们再一起回京城。庆哥儿见过了你们,以后也能安心在京城。等他成了亲,咱们就彻底放心了。”

李姝叹了一口气,“既然要回京城,我要多带些东西回去,我有四年没见到庆哥儿了,我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了。”

赵世简搂紧她,“他长得可好了,长高了许多,人又俊俏,比我当日出众多了,听说京城里许多小女娘都喜欢他呢。等庆哥儿成亲,到时候你先回去预备婚事,我写个奏折,回去观礼,咱们一家人到时候总能再团聚了。”

李姝斜眼看他,“哦?好多小女娘喜欢他?就像当日邹三娘子一样?”

赵世简哈哈大笑,“这么多年过去了,娘子还取笑我。”

李姝笑过后,点了道,“那我就回一趟京城,把新宅子收拾好,去王家下了聘礼。官人一个人在这里,要照顾好自己,我办完了事情就回来。”

第二日,李姝立刻命人采买了大量本地特产,又去省城买了许多有东南特色的吃食料子,预备去王家下聘的时候用。

众人听说她要跟着一起回去,索性都等两天,等李姝收拾了满满几车的东西后,赵世简命张副将带着一队人马护送。

临行前,赵世简亲自把人送出了好远,仍旧舍不得回去。

赵书良见时间不早了,劝他,“老二,你先回去吧,不用送我们了。”

赵世简摇头,“我今儿无事,再送送大家。”

赵世崇拍马过来,“二弟放心,京城里有我呢,我会照顾好阿爹和庆哥儿的。”

赵世简笑道,“我知道,这些年我在外,家里多亏了有大哥。听说煦哥儿要成亲了,我给他预备了厚礼。以后,还是先让他继续读书,举人进士一路考过去,咱们家,不能光有武将,还要有文臣。阿爹年纪大了,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

赵世崇叹了口气,“二弟不容易,为兄帮不上忙,只能替你看好家。”

赵世简笑了,“大哥不要跟我客气。”

李承祖等人也都过来跟他告别,此次,赵世简把赵世康和肖青荣也打发回去了,他以后的私船也不多,文崖已经跟着他二人历练出来了。他们是兄弟,总不好一直给自己当管家用。

肖青荣道,“这些年承蒙妹夫照顾,我与康大哥见识了不少。以后妹夫若有需要,一句话,我二人立刻过来,助妹夫一臂之力。”

赵世简抱拳,“多谢二位兄长。”

送行的话总是越说越多,最后,李姝从车里出来了。

“官人,你回去吧,我办好了京城的事情就回来。”

赵世简笑道,“好,娘子路上小心。”

说完,他又向所有堂兄弟们抱拳,“诸位兄弟们,我就不再送了,以后时机成熟再相见。我的老父亲和妻儿,还请诸位替我照顾好。”

赵家兄弟们纷纷回礼,赵世康打头说道,“简兄弟放心,有我们在,一切无虞。”

说完,他打头转身骑马往前走,赵世简勒马立定。李姝冲他笑了笑,然后在封娘的搀扶下进了车。

送别了家人,赵世简直奔军营,直到李姝再次归来之前,他再也没回过家。

庆哥儿自得到消息阿娘要回来了,高兴地在床上翻了几个跟头,立刻跑去跟皇太子请假。

“表哥,我阿娘和弟弟要回来了,我要回去把家里收拾收拾,这几日就不能跟着表哥读书了。”

皇太子笑道,“去吧,我让母后派个嬷嬷给你,帮你把家里收拾收拾。平康坊就别收拾了,你先搬到国公府里去吧,等三姨回来,直接就住进去,省得再搬家。”

庆哥儿忙不迭地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家里人越来越多了,平康坊确实住不下。”

皇太子点头,“你去吧。”

庆哥儿开始忙忙叨叨地收拾新家,平康坊里也没有太多东西,除了赵世简和李姝的书房,再就是正房里的一些家具要带过去。

庆哥儿花了两天功夫就把新家收拾好了,晋国公府坐落在裕仁坊,虽然不如庞家宅子大,但圣祖爷喜爱长女,公主府占了近半条街。府邸前后五进,宅子里大小院子共十来个,还有一些亭台楼阁,连花园子都比平康坊的花园子大了近两倍。

庆哥儿把正院和前院书房收拾出来了,又单独给赵书良收拾出一个院子,他自己就住在正院旁边的小跨院里。

李姝一行人走了近一个多月,等她们到的时候,都要入夏了。

庆哥儿亲自到城门口迎接,等李姝一下车,他立刻冲了上去,顾不得自己如今已经是京城大名鼎鼎的晋国公世子爷,把头埋在李姝怀里,像个孩子一样哭得稀里哗啦,“阿娘,阿娘。”

李姝抱着庆哥儿也是一顿痛哭,平哥儿也凑过来,抱着哥哥哭,等娘儿三个一起哭完了,她给自己和两个儿子擦擦眼泪,看了看大儿子。

庆哥儿长高了许多,头戴金冠,身穿贡品做的长袍,腰间坠了一块上好的玉佩,这几年整日在皇宫里打转,整个人如同脱胎换骨一般,气质越发出众。

李姝欣喜地又摸了摸儿子头上的金冠,“我儿真好看。”

一句话说的旁边的肖氏等人都笑了,“好了,城门口人来人往的,都各自回家去吧,过几日有功夫了,咱们再聚。”

李姝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让人送阿娘和外婆回去。”

先送走了赵老太太、肖家人和丽娘等人,庆哥儿先说道,“阿娘,新宅子我已经收拾好了,咱们直接去裕仁坊吧。”

李姝点头,看向赵书良,“阿爹,咱们先回去吧。”

赵书良看向赵世崇,“老大,你是跟我们一起去,还是先回家?”

赵世崇道,“儿子先回去,明儿再去看阿爹。”然后带着孙氏等人回去了。

等赵世崇走了,李姝上了车,一行人直接去了晋国公府。

平康坊的下人都已经过来了,庆哥儿又另外添了些下人,众人齐刷刷在门口迎接。

李姝站在门口,心里感慨万千,她走的时候,偷偷摸摸走的,这一回来,她连家都变了。

看了一眼大门口晋国公的牌匾,她挥手叫起所有下人,带着两个儿子,奉着赵书良一起往里走,命玉娘夫妇立刻把家里事情再次抓起来。

安顿下来后,第三日,李姝就带着两个儿子进宫去了,她还把丽娘也一起叫去了。肖氏因为婆母和亲娘一路劳累,她要去看望两边老人,就没有跟着一起去。

且肖氏知道,豆娘到李家后,对诸位长辈,多的是感激之情,真正朝夕相处同吃同住的,还是两个妹妹。自己不在场,姐妹三个还能多说些知心话。

姐妹两个一入宫,就被带到了朝霞宫,庆哥儿带着弟弟和元哥儿去了东宫。新任李皇后并没有搬到坤宁宫去,仍旧住在朝霞宫。景平帝也没反对,这会子搬到坤宁宫,等他死了,又要搬,索性暂且别动了。

皇后已经把各宫嫔妃都打发走了,姐妹两一起行礼,“臣妇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

头一回觐见皇后,都行了大礼。

等姐妹两行过礼,皇后亲自下来扶起了她们。

“二位妹妹不用多礼,都是自家人。”三人分宾主坐下。

李姝先开口,“大姐姐如今气色越发好了,见到大姐姐过的好,我也就放心了。”

丽娘笑道,“三妹妹总是这样,明明是最小的,说话却老气横秋的。”

皇后笑了,“也只有两位妹妹如今能跟我说一说家常话了,我就喜欢三妹妹这样的,说真话,敢说话。”

李姝笑了,“大姐姐的意思是我是个棒槌,直通通的。”

皇后和丽娘都笑了,丽娘拧她的嘴,“让我看看你早上吃的什么,胆子这样大,连大姐姐都敢打趣。”

李姝躲闪,“行过了国礼,如今就是家礼了,在两位姐姐面前,难道我还要摆出一品夫人的排场。再说了,我排场再大,见到了大姐姐也是不如的,索性我干脆是个什么样就什么样,不用装相了。”

皇后笑过后,接着说道,“咱们姐妹三个,好多年没有再一起聚一聚了。头先我不是正宫,不好总是招娘家人进宫,那时候两位妹妹诰命品级也不高。如今好了,两位妹妹想什么时候进宫,只管派人来说,一两个月见个一回,总是合规矩的。”

李姝又坐好了,“唉,姐姐们都在京城,我一个人在泉州,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头先还有我康大嫂子和雪娘姐姐,往后又剩下我一个人了。”

皇后听她提雪娘,也不甚在意,以她如今的地位,根本不把雪娘放在眼里了。

丽娘接话道,“谁说不是呢,咱们一大家子都在京城,就你和三郎在外头。你还好,有妹夫和平哥儿陪着你,三郎就跟个野马似的,整日不见个影子。”

皇后笑了,“没想到小时候大家最疼爱的三郎,如今倒是越发有胆色了。”

李姝笑道,“大姐姐不知道,三郎如今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以前他在家里受宠爱,虽然读书也可以,但为人还是有些懦弱,不然刘家也不敢提那些子过分的要求。如今,三郎整个人完全变了,你看他还是温文尔雅,但骨子里比谁都硬气。我听官人说,三郎以前写文章华而不实,如今写的文章,真是比谁都好,又华丽又有理有据,不知道的,以为是哪个名家大师写的。”

丽娘惋惜道,“可惜他不愿意回来参加科举,若不然,二榜定是跑不了的。”

李姝摇头,“非也非也,二姐姐想岔了。我倒觉得,三郎不需要科举了,就让他继续游历天下,他一边游历一边著书育人,等过了十几年,他桃李满天下、著作等身,天下读书人,再无人可和他比肩。别说什么进士,给个十个状元都不换的。”

皇后接话道,“三妹妹说的我都心动了,可惜咱们不能去游历天下,有三郎代咱们去看看,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丽娘笑道,“三妹妹你这话可别在阿娘面前说,阿娘就盼着他早日回来成亲生子。”

李姝哈哈笑了,“不敢不敢,我在阿娘面前,定要先痛骂三郎一顿。”

姐妹三个都笑了,笑过了,丽娘偷看了皇后一眼,见她神色没有不喜,又看了李姝一眼。

李姝知道丽娘谨慎,索性自己先开了口,“大姐姐,我听阿娘说,文大爷才升了个八品官,文家大郎已经长大了,如今正在读书,极为出色。刘大娘的坟前,每年他都会去祭拜,如今,他管张翠娘叫二娘,正经算是大姐姐的亲弟弟了。”

皇后浅笑了一声,“多谢二位妹妹,他既然愿意读书,就好生读书,请阿爹和二弟多看着他。若是以后能给我阿娘请个诰命,也不枉大伙儿拉扯他一场。”

李姝劝道,“大姐姐如今苦尽甘来,总算熬出头了,刘大娘若知道了,也会欣慰的。”

姐妹三个正说着,两位公主来了。

李姝和丽娘忙起身行礼,“臣妇见过公主殿下。”

两位公主忙侧身向一边,“姨妈不用多礼。”

几人才坐下说了一小会,皇太子带着庆哥儿兄弟和元哥儿来了,姐妹三个各自带着孩子,一起说说笑笑,中午一起吃了宴席,然后李姝和丽娘又带着孩子们回家了。

见过了皇后,就是各路亲戚了。因大伙儿才一起回来,倒不急着去拜访,且让人家先把家安顿好。

之后,李姝首先带着丰厚的礼品,邀请孙氏和她一起去了王家,庆哥儿带着煦哥儿和平哥儿一起,妯娌两个带着绮娘和两个妹妹一起。

因提前下过帖子,当日,王太师的夫人亲自接待了她们妯娌二人,庆哥儿兄弟几个被王家子弟们引到了前院。

王老夫人年过六旬,满头白发,精神矍铄。

李姝忙上前行礼,“晚辈见过老夫人。”

王老夫人笑道,“亲家母快坐,千里迢迢赶回来,如何不多歇息几日。”

李姝忙道,“听说圣上亲自赐婚,我喜得几夜没睡好。天下谁不知道老太师德高望重,能得了贵府千金做儿媳,我高兴得恨不得立刻回来了。”

王大太太在一边笑道,“亲家母客气了,贵府的哥儿也是人中龙凤。”

李姝忙又和王家几个太太见礼,庆哥儿的丈母娘是王家三太太,王家男丁多,女儿少。故而,王二娘子才十岁,就排行第二。

妇人们在一起说笑,那边,王二娘子和姐妹们一起招待绮娘几个。嬛娘大了,且辈分大,不大说话,大多数时候,是绮娘在跟王二娘子说话。

外院里,庆哥儿坐在那里稳如泰山,王二娘子的一群哥哥们围着他,他也不怕,在宫里他什么场面没见过。煦哥儿自己经历过这场面,陪着说笑。平哥儿觉得有趣,在一边看热闹。

庆哥儿也不是头一回上王家门,自打景平帝赐婚后,他来过两回。上回在宫里见过一个秀丽的背影之后,他再也没见过王二娘子。他跑到王家来,本来想见见真人,但王家人重规矩,只派了几个子弟好生招呼他,却不许他进二门,他连王二娘子一根头发都没见着。

上两回他来的时候,他买的那一堆绢花,在怀里都快揉烂了,也没找着机会送出去。这一回,他是跟着母亲来的,算是正经以女婿的身份上门。

王家子弟们个个满腹诗书,跟庆哥儿论起了诗文。庆哥儿也不怵,知道的就说,不知道的就请教,他才多大呢,不懂也正常。

王家大郎快三十了,今日被王太师留在家里招待庆哥儿,见这小娃娃一点不怯场,有一说一,毫不避讳自己的短处,心里暗自赞叹,这样才是君子所为,不懂装懂才让人看不上。

头一回见了面,李姝给王二娘子插戴了一根金钗,又拉着她的手把她狠夸了一通,又对王三太太道,“我以后常住福建,平日不大回来。庆哥儿一个人在京城,还请亲家母帮我多照看照看。”

王三太太笑道,“亲家母不说,我也会照看他的,庆哥儿这样懂事,我们都喜欢。”

双方见过了面,后头一应换庚帖、合八字和下聘礼走的极快。李姝回来时,带了不少金银和礼物,庆哥儿如今是晋国公世子,李姝往王家下了一份丰厚的聘礼,单聘银就有三千两,其余金银首饰、吃食料子应有尽有。王家虽是清贵文人之家,但也是疼女儿的,赵家聘礼厚,他们预备全部给王二娘子带回来,再多陪嫁一些孤本,也算一份得体的嫁妆。

一个月之内,李姝先到王家给儿子把婚事的一应礼节走完,又去看了赵老太太、张氏等亲眷,还拜访了谢太太和丁太太等人,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她预备再次返回福建。

临行前,赵世崇一家人都到了国公府,赵书良带着一家人一起吃饭。

李姝对赵书良说道,“阿爹,我与官人常年在外,不能孝敬阿爹。本来阿爹跟大哥大嫂住的好好的,我们为了自己的私心,让阿爹跟着我们,如今却不能膝下承欢。不若叫大哥大嫂也搬过来,一家子住在一起,相互也有个照应,好在这宅子大,也能住的下,多几个人也热闹些。有大哥大嫂在,我们也能放心。”

赵书良没说话,两个儿子分了家的,他愿意跟哪个就跟哪个,但他不能主动说让两个儿子再住到一起的话。

赵世崇忙道,“弟妹,咱们都分了家的。我们若搬过来,外人不免说我们又要过来占便宜,弟妹放心,我们会时常过来照看阿爹和庆哥儿的。”

孙氏也道,“弟妹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是,二叔和弟妹不在家里,我们忽剌巴搬过来当家作主,外人看了不免要闲话。”

李姝笑了,“大哥大嫂多虑了,咱们原来分家,也是因为官人去衙门不便。如今我们不在,庆哥儿媳妇还没过门,瑞娘又搬出去了,家里连个主事的都没有,我如何能放心。大哥大嫂全当帮我的忙,来给我照看个几年。再说了,煦哥儿和绮娘也大了,大哥大嫂总不能老住在柿子树巷那里。若能从这府里办婚事,孩子们也多两分体面。”

赵世崇和孙氏相互看了一眼,牵扯到孩子,夫妇二人又有些意动。

李姝接着劝道,“这样,大哥大嫂先搬过来,在这里挑两个院子住,先替我看着家,等庆哥儿成亲了,大哥大嫂愿意住下去那最好了,若你们不愿意再住下去,平康坊的宅子我做主送给大哥大嫂,也不用再回柿子树巷了。”

赵世崇忙道,“我们一文钱没出,岂能要弟妹那样的大宅子。”

李姝忙摆手,“大哥不用跟我们客气,以后还要请大哥帮我看家,有大哥大嫂在,我再没有不放心的。”

赵书良见李姝说的真心,他心下意动,他如何不想儿孙们都住到一起,只是,这是老二的宅子,他也不好多说,如今老二媳妇既然张口,又不似做假,何不干脆顺势而为。

“老大,既然老二媳妇这样说,你们先搬过来,在这里住几年再说。我也老了,有了今日没明日,也想自己家的儿孙们能住到一起。只是以前家里住不开,才不好开口。如今这宅子这样大,单我跟庆哥儿和你两个妹妹,整日孤孤单单的。你们来了,一家子骨肉住在一起,也能热闹热闹。”

说完,他喝了口酒,继续道,“再说了,这是你亲兄弟家,谁说闲话呢。你看满京城,那些有爵位的人家,谁家不是一大家子几代人都住在一起。咱们家特殊些,爵位和宅子都是老二的,但他就你这一个亲兄弟,他不在家,你不来给他看着,难道要我这把老骨头整日来看门。老二那里你不用担心,他媳妇开了口,他再没有不应的。你来只是看家,家里一应花销,让你媳妇把账目做仔细了,怕什么呢。”

赵世崇听老父亲这样说,只得起身道,“那我就谢过弟妹好意,弟妹放心,我们定会把家看好的。”

李姝忙也起身,“那我就谢过大哥大嫂了,大哥大嫂只管住下来,家里一应开销,你们不用操心,我每年会着人送回来,各处人情走礼,都从公中走,大嫂只管把账目做好就行。”

孙氏笑道,“弟妹放心,我虽然认不得几个字,管了这些年的家,做账再没问题的。”

李姝忙道,“咱们这么多年的妯娌,我还不知道大嫂,最是公正不过。可惜大妹妹不在京城,不然我真想把她叫来,咱们姑嫂三个,多少年没在一起了。”

说到慧娘,孙氏也笑道,“弟妹不用急,等过两年庆哥儿成亲,大妹妹定然要回来的。到时候,咱们一大家子,再团聚团聚。”

庆哥儿听见说他的婚事,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李姝笑着嘱咐他,“庆哥儿,以后你大爷大娘到家里来了,你万事要听话,也要照顾好哥哥妹妹和姑姑们。”

赵书良笑了,“庆哥儿最懂事了,老二家的尽管放心。”

一家人都笑了,热热闹闹地吃了顿夜饭。

第二天,李姝带着平哥儿出发了。庆哥儿把她们直送到城外二十里地仍旧不愿意回去。

李姝无奈下车,走到庆哥儿马前,对他招手。

庆哥儿忙下马过来。

李姝看了眼四周,城外管道上,日常并没有什么人,她伸手把庆哥儿搂到自己怀里。

庆哥儿个子和她差不多高了,这时候,温顺地任由李姝抚摸他的头发。

李姝温声说道,“你回去吧,不用送我们了。以后有机会了我就回来住一阵子,过两年你成亲时,我跟你阿爹一起回来。”

庆哥儿嗯了一声,“阿爹阿娘要保重身子。”

平哥儿跟了过来,庆哥儿从李姝怀里挣脱开来,摸摸平哥儿的头,“你在福建,要替我好生孝敬阿爹阿娘。”

平哥儿点头,“大哥,我以后每年都回来看你。”

庆哥儿眼眶有些红,“那,我就不送了,阿娘你们去吧。”

李姝点头,“我们走了,你以后照顾好自己,要经常给我们写信。”

庆哥儿点点头,李姝看了他一眼,她感觉鼻头有些发酸,怕自己忍不住,赶紧掉头,带着平哥儿就进了车。

封娘才掀开帘子,李姝的眼泪就掉了下来,车外头,庆哥儿的眼泪也开始往下掉。

封娘假装没看见,对庆哥儿挥挥手,“世子爷快回去吧。”说完,也钻进了李姝的大车里。

张副将冲庆哥儿抱拳,然后一夹马,往前奔去,整个队伍开始再次启动。

李姝带着小儿子,再次奔向东南,从此在那里扎根多年。

庆哥儿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直等到再也看不到车队的一点影子后,他收住了眼泪,呆呆地站在那里。

管彤轻声说道,“世子爷,夫人和二公子走了,咱们先回去吧。”

庆哥儿嗯了一声,翻身上马,扬鞭一挥,直奔京城。

从此,他开始了以晋国公世子身份作为东南军在京城话语人的生涯,谱写他景仁初年京城四公子之首的风采。

作者有话要说: 啦啦啦,正文正式完结啦,开文3个月零10天,作者从未断更一天,感谢亲亲们的一路相随。以后每日掉1到2个小番外。提前祝亲亲们新年快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