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梁淑琴还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 才决定卖烧烤的。
毕竟上辈子苏延卿和梁淑琴的大女婿张承安开的就是大排档。
苏秀兰他们两口子也卖了十几年的烧烤。
以前梁淑琴没事儿的时候, 也会去帮着串一串蔬菜之类的, 这烧烤怎么烤好吃, 她还是知道的。
超市里有那么多的肉类,活鱼、活虾、鸡中翅、鸡翅尖也不缺。
一下子省去掉这么多的成本, 梁淑琴相信只要自家烧烤味道不错的话,应该是能赚到钱的。
梁淑琴也想做大生意,不过她既没有手艺,也没有本钱。
思来想去, 也只能先做着相对技术含量比较小的烧烤再看了。
儿子媳妇要去城里做生意, 不只是吴秀芹, 就连一直都挺好说话的苏大友也是持反对态度的。
苏大友十分不理解, 地里的粮食收获过一季之后, 现在的日子已经比以前好过很多了。
以前是大家都羡慕城里的人, 能吃公粮。
现在土地承包到户之后, 情况已然不一样了。
多少农村有亲戚的城里人,厚着脸皮来找以前这些他们看不上的‘穷亲戚’打秋风。
这大到仓里的粮食, 小到田里的瓜果青菜,只要那些城里的人来了, 通通都不会放过,不拿到自己拿不动的话, 绝对不会满足。
“这好好的地不种, 干嘛要非要挤到城里去?”
苏延卿这近一年, 没少听梁淑琴念叨着去城里的种种好处, 苏大有的话,一点都没有动摇到他的决心。
“爸!您不知道,这种地只能够一家人的温饱,一年到头根本存不下多少钱。”
苏大友听了儿子的话,气不打一处来:“这种地存不下钱,你们去城里就能挣到了?”
在苏大友看来,自己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也没有过得比别人差,怎么儿子就觉得非要去城里才能活呢?
苏延卿有些不服气:“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
苏大友也来了火气:“我看你是心比天高。”
眼看着爷俩要吵起来了,吴秀芹连忙出声打圆场。
“小东啊,你爸说的对,我们只要把地侍弄好就行,你说你媳妇现在还大着肚子,没两个月就要生了,你说你们干啥非要现在急着进城?”
这些问题,苏延卿和梁淑琴私下早已经谈过了。
“这现在大家都在做生意,我们要是去的晚了,不就更加难以在城里立足了吗?”
梁淑琴拿出商量的态度问道:
“爸,妈,横竖现在地里的活已经忙完了,你们就让我和小东进城试试,要是不成,我们就回来行吗?”
实际上若非必要,梁淑琴是打心里不想和公婆起争执。
不过进城她肯定是要进的,只不过最好是能得到苏大友他们支持。
毕竟上辈子梁淑琴也没在这个时候进城做过生意,不知道城里面的情况是怎么个样子。
梁淑琴他们住的地方和卖烧烤的门面都没找好,也不方便带着三个孩子一起去。
这要让公婆帮着带孩子,自然是要让他们心甘情愿,不然对谁都不好。
见儿媳妇都说了软话了,苏大友的态度也跟着软了不少。
他习惯性的吸了一口水烟,开口问道:“你们两口子真的想好了?这做生意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要本钱,还要会来事才能吃得开。”
梁淑琴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这些我们都想过的,本钱我问我娘家借到了,这做生意的经验,摸索着总能学会的。”
一听说儿媳妇连本钱都找娘家借好了,苏大友心里还有什么不明白。
只怕两人想去城里做生意的心思,已经生出好久了。
这孩子想要出去做自己的事,本钱都准备好,风险也明白了,苏大友这当人父母的,又还能说些什么呢?
苏大友叹了叹气:“那你们就先去试试,要是不成,就还回来,毕竟家里有地有粮,怎么都饿不着你们。”
苏大友开口答应了之后,吴秀芹那里自然没有再反对了。
只不过想着儿媳妇进城了之后,家里大大小小的活又都落在了她身上,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痛快。
要让婆婆帮着带孩子,梁淑琴自然多多少少也要表示一下。
她当着大家的面,拿了五十块钱递给婆婆。
“妈,秀兰秀梅和博明就麻烦您先带着呢,这点钱是我给你的家用钱。”
吴秀芹并没有接这个钱,她看了梁淑琴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虽然我不知道你们借了多少钱,不过钱不是这么花的,你们要去城里,那城里什么东西都要花钱买,我们在家里住着,吃的地里都有,花不了几个钱。”
看着儿媳妇,吴秀芹心里有些担心,怕她离家之后没自己看着了之后,不知道什么叫做勤俭持家。
“虽然说穷家富路,不过我们家就这个情况,你们到了城里之后,也不能大手大脚的花钱,还是要想着节俭的过日子。”
吴秀芹这一番话,说得还真是出乎梁淑琴的意料。
原本梁淑琴以为自家婆婆是的唯利是图的小老太太,没想到这次她还挺明理的。
既然吴秀芹执意不要,梁淑琴也没坚持着一定要给。
毕竟城里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她也不知道,身上多揣一点钱,总归是要放心些。
至于公婆这里,等之后他们挣了钱,再多给点就是了。
经过这番讨论之后,苏延卿两口子进城的事就算是定了下来。
知道爸妈要去城里之后,已经大姑娘的苏秀兰难得的展现出了她作为小孩子的一面,变得粘人得不行。
晚上苏延卿想让几个孩子回去和她们奶奶睡的时候,才发现原本听话的两个人,今天竟然闹着要留下来和他们一起睡。
梁淑琴心也舍不得几个孩子,拍着胸口向她们承诺了,等他们在城里找好住的地方之后,就回来接几个孩子。
进城之前梁淑琴担心手边的钱不够用,又让苏延卿偷偷去县里买了两次东西,换了一千三百来块钱。
之后就是进城之前的准备工作,烧烤架子要求太过复杂,县里的铁匠都不愿意做,只能进城了之后再花钱找人做。
不过着串烧烤的竹签子,在家里就能做出来。
苏家后面就是一片竹林,分地的时候竹林也是分了的,苏家自己就有三丛竹子。
趁着还没有进城,苏延卿和苏大友抽空按着梁淑琴的意思削了五六千根竹签子备用。
其它做烧烤要用到的佐料,县城里也找不齐,梁淑琴想着他们要去的省城比县城繁华那么多,应该能够买到。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梁淑琴两口子背着简单收拾出来的衣服被子,告别了依依不舍孩子和父母,踏上了进城的路。
梁淑琴他们所在的省城,作为后世的主要经济发展区,现在已经稍显大城市的雏形。
两口子找门面和住处的时候并不顺利,拜现在做生意的热潮影响,来省城做生意的人多了不少。
省城现在地段稍微好一点的门面,一个月的租金就贵得不行。
一时没有合适的门面,梁淑琴他们也不急。
梁淑琴大着肚子不好太劳累,只上午到处逛逛看看门面,下午就回他们暂住的招待所休息。
相比之下,苏延卿就要累上许多。
这烧烤架子要找人做,梁淑琴列的一长串调料清单要买,除此之外,他还要到处找地方寻摸品质好耐烧的木炭,一天那是忙的团团转。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在省城转了五六天之后,总算让梁淑琴他们找到了两个合适卖烧烤的门面。
不过这两个门面,一个在以后的省城人流量中心,一个人月房租三十块。
另一个在省城比较偏远点的地区,不过旁边就是工业区,大大小小的工厂有七八家。
工厂里年轻人多,又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领,工人一向都是舍得吃穿的代表。
不用想都知道,烧烤店要是开在工厂旁边,生意指定差不了。
不过也不是梁淑琴一个做饮食的人这么想,其他做吃食的心里也有数,所以这个门面房租也不便宜,一个月光是房租就要四十六块。
苏延卿对比过两个门市的优劣势之后,开口说道:“要不我们租第一个吧,光是房租就便宜不少了。”
梁淑琴摇了摇头,不太赞同:“不行,我觉得还是要租第二个,虽然房租贵是贵了一点,但是消费人群多啊!”
苏延卿听见媳妇说出一个自己以前没听说过的词语,有些纳闷的问:“消费人群是个什么意思?”
梁淑琴没什么耐心的摆了摆手:“你傻不傻呀,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能够消费得起我们烧烤的人。”
苏延卿摸了摸脑袋,弱弱的说道:“可是我们的烧烤卖得又不贵,应该谁都买得起吧?”
虽然坛子还没支开,梁淑琴去菜市场转过几次之后,已经定好烧烤的价格了。
素的烧烤一毛钱一串,荤的烧烤从猪牛肉到鸡翅大虾,两毛到六毛不等。。
其它时令性的菜品,比如水煮花生、炒田螺,或者烤茄子这一类的,就到时候依照市场价格而定。
既然梁淑琴都决定要租第二个门市了,苏延卿自然不会反对。
两人很快就去找房东说定了租门面的事。:
商量的时候,梁淑琴执意要签个合同,要求一下签三年合同。
在这三年之内,房东不能把这门面转租给别人。
一听这要求,房东就不乐意了:“这哪有你们这样租房子的?”
梁淑琴笑了笑,柔声说:“我知道,你是想着,这三年之间房租可能会有浮动,你看要不我再加一条,这三年期间,你每年可以就行情上涨百分之十以类的房租,你看怎么样?”
“百分之十?”房东在心里想了想,觉得这样的话倒也还能接受。
梁淑琴接着说道:“其实我之所以会提出签这个合同,根本上也是从我们俩方的利益出发的,毕竟我要做生意,担心我生意才做起来,您就把门面收回去。”
房东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这话说的,我是那样的人吗?”
梁淑琴连忙解释道:“我不是说你是这样的,只是出门做生意嘛,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不是,你看我也同意让你每年涨百分之十的房租了,如今的市场价你也知道,明年你这门面租金就是再怎么涨,也长不出这百分之十。”
听了梁淑琴的这一番话,房东心里其实已经基本上被说动了。
他能涨房租,一签签三年,也意味着这三年之间他都不用费心思再找新的租客了。
见房东的表情有所松动之后,梁淑琴干脆下了一剂猛药。
“你要是同意的话,我就先交一年的房租给你,你看行不行?”
这一年的房租就是五百五十二块,放在现在,绝对算是一大笔钱了。
梁淑琴觉得自己已经拿出了足够的诚意,要是这还不行的话,她就只能回头去租第一个门面了。
然而一次交一年房租的诱惑力实在太大,房东一听梁淑琴这话,之前的不乐意一下都消失了。
十分爽快的跟梁淑琴签了三年的租房合同。
五百多块钱给出去之后,梁淑琴他们的家底瞬间就去掉了四分之一。
好在门面后面还有挺大的空间,既能用来住人,也能用来当仓库放东西。
拿到钥匙之后,苏延卿就去招待所把他们的东西全部搬了过来。
之后苏延卿又找附近人问了旧货市场的位置,简单添置了床、柜子和桌子。
稍微打扫过之后,梁淑琴他们两口子就搬到里面住了下来。
这里面的桌椅可以将就着买,要摆到外面的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