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沈越听到沈学士的问话, 心里就是一哆嗦——给吓着了。原来他借着沈太师遗作引人注目之际, 命人悄悄把署名《静华诗集》给印了出来。
那书更是费尽了他的心思, 从封面到排版,无一不是亲力亲为。里头的配图刻板, 更是经他几次筛选,务求能达到原画传神之意,最重要的是,沈越尝试的彩色印刷, 真的成功了!
成书之后,除了自己小两口暗暗偷乐,自然不敢不送林如海,更让林如海盯着他给自己的诗作配图,一个不如意便直接不让回家。
为了试试大家的接受度, 沈越悄悄放了些到京中各书肆寄卖。因为是这个时代极少出现的彩色配图, 刚一送到书铺便得人关注,等着细味诗文之后,更是人人追捧,纷纷打听这位静华先生家居何方,要结识一二, 还打听这静华先生什么时候能出下一本诗集, 他们先出银子提前预定行不行。
那些书铺又纷纷捧着银子求上印书馆,求的还是加印, 指着名要《静华诗集》。什么, 精装的封面不好做?普通的也行, 只要是彩色的《静华诗集》就行——京外已经有人得了消息,纷纷进京求购呢。
沈越很是不客气的让张义尽快加印,哪怕不印沈太师的,也先印《静华诗集》,理由都是现成的,人家给的银子多。
这些银子沈越提出六成做了黛玉的稿费——他们家的玉儿,难道白给印书馆打名声吗?要不是皇子们搀和一脚,这银子全是他们家的好不好!
皇子们听沈越说日后若有人的书也能卖得好,同样可提六成做稿费,也都没有意见——他们虽然不认识这位静华先生,沈越能同意印书馆印他的书,肯定是信任此人的。
能得沈越信任的人,印书馆又没亏本,那他们提意见有用吗?知道没用,就不如痛快应下,省得下次沈越再有主意,不带自己玩了。
这头一笔稿费,已经由小两口另存起来,想看看借这本诗集能得多少银子——别笑话他们没见过银子,在他们眼里,这稿费可和庄子、铺子的产同不同,是真正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现在家宴之上,沈学士突然问起配图怎么能有颜色,一定是看到了静华先生的诗书——沈太师遗作取其端庄大气,除了封面有祥云纹外再无一图,黛玉的诗集才每张皆有配图!这诗集即传到沈学士手中了,他可是曾点评过黛玉诗作的人。虽然已过去好几年的事儿了,可一个人遣词用典的习惯是不会变的。
在不知道沈学士对自己给黛玉印诗集是什么态度之前,沈越只好含糊其辞。“这个,都是工匠们弄的,我也不大清楚。”
沈学士深深看了他一眼:“有些事情要适可而止。”说完再隔着屏风,用力看后头的女眷们席一眼。
沈任却觉得长子处处都好:“越儿现在一天编书都编不过来,圣人也是时时关心,他不知道工匠所做之事,也是常情。”
沈学士有些无力的看次子一眼:“市面上现在卖着一本《静华诗集》,其诗灵气有余、阅历还欠着些,你也可看一看。”
黛玉早把沈学士的话听到耳中,小脸儿都有些发白,房氏只当她忧心儿子又被沈学士教训,三分满意七分宽慰的拍拍她的小手:“太爷只是提醒越儿,不碍的。”
李氏却是看过《静华诗集》的,笑向房氏道:“那诗集我也看过,确如太爷所说,灵气十足,用典也很精妙。而且我看静华先生之诗,竟大有女儿巧思,可见是位体贴闺阁之人,也不知道是否成亲,哪位女子嫁了静华先生,可算是有福气。大爷还说,静华先生之诗意气洒脱,让我多学上一学。”
黛玉的小脸就更白了些,大哥大嫂竟也看过了?别人没看过她的诗作,大哥也曾由父亲指导过,还曾与自己和蔼哥哥同作一个题目的诗作,应该知道这静华先生就是自己,怎么竟还让大嫂学一学?虽然有些不解,可是得了别人的称赞,心里还是有一些小欣喜。
屏风那头沈超已经向着沈学士道:“老太爷在世之时,便对静华先生赞赏有加,能得老太爷称赞之人,想来不同凡俗,这样的人物埋没了着实可惜。”
沈学士看了长孙一眼,发现人眼中的坚持,闷闷的自己喝下杯酒,向着沈越说一声下不为例,便不再提。沈信与沈任都有些奇怪,可也不好再问,都以别话岔开。
回房后黛玉还心有余悸:“蔼哥哥,不会再有人发现吧?”
沈越安慰的向她一笑:“你可知道现在多少人想求静华先生新作?大嫂是不知道你的诗风的,都那样真心赞叹,你自己心里欢喜不欢喜?”
黛玉有些不好意思的点头:“欢喜自是欢喜的,可是总怕别人再知道了,会指指点点,说我失了女德。”
沈越笑向她道:“这个就要看你自己如何做了。”
黛玉中他说话大有深意,便知他想出了解决之道,忙上前轻摇他的胳膊:“要我做什么?”
沈越拍拍自己的肩膀:“哎呀,这一天抄书,倒抄得膀子发酸。”黛玉便给他揉捏,然后他又手腕疼,胸口软的闹个不停,直到把黛玉有耐性磨没:“我现在便自己去向太太请罪,明日再进宫向皇后娘娘请罚。”
“平日你折腾我多少,不过让你揉捏几下你就恼了。”沈越一把将人拉住,怕她走圈在怀里:“你且听我说,此事还真得你进宫一趟。”
不过几日,宫中传来消息,皇后娘娘有感秋日萧瑟,怕太后人老寂寞,要在宫中办个赏花宴。那花便由内务府与黛玉的花房一体供应,据说除了菊花外,别季之花也很不少,是晚秋难得一见的盛事。
最重要的是,京中有人悄悄传言,皇后娘娘这办赏花宴是假,替还没指婚的七、八、九三位皇子相看是真。没见这次懿旨特意点明,请诸位夫人携女参加?一时这宫宴的帖子竟人人争抢起来。
到了宫宴那日,黛玉早早来到坤宁宫,向着皇后道谢:“劳动母亲替蔼哥哥想出这样的好法子。”
皇后见她头上五凤八宝钗中间金钢石闪耀,耳边两颗金钢石一样生辉,便取笑她:“即知劳动了我,可想过要怎么谢我?”这主意与其说是替沈越想的,不如说是替自己儿子造势,自己怎么会不尽心。
听到皇后问自己怎么谢她,黛玉想都不想:“不管母亲说什么,女儿尽力替母亲去做更是。”她与皇后相处日久,皇后开始时待她还有些隔膜,后来也就现出真心来,娘两个也时常说些私房话。
皇后听了点点她:“你不过是困于内宅,能替我做什么?我知道你这金钢石是沈越让内务府作出来的,便让他也照样子孝敬我一套。”
黛玉听了有些不甘:“母亲,怎么这女子就得困于内宅?唉,我知道多少年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不过是自己有时白想想。这首饰倒还容易些,等到过年的时候,管教母亲戴上。”
皇后有些无奈的看着黛玉:“你既然知道是白想,何必还费这样的心思?不过是白增自己的苦闷。”说了自己也有些怅然:“你还算好,我多年闷在宫里,也没你这么不甘愿。算了,不说这个,你知不知道这金钢石不易寻,都是海商带回来的,要赶上机会才有?”
“母亲替他解了这样的难题,蔼哥哥自要好生感谢母亲,正巧他在南边也有庄子,让人寻海商也方便。”黛玉很理所当然。皇后见她竟把沈越信到十二分,不由有些出神,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相伴信圣人一回呢?
这时几位皇子妃也来给皇后请安,因今日皇后遍请内外命妇,各王府的侧妃们也有品级,难得的可以进宫,俱都跟着正妃们一起,来给皇后请安。
皇后除了对自己的亲儿媳妇笑得和善些,对别的皇子妃不过淡淡的赐座看茶,然后只看着皇长孙与黛玉说话。
黛玉在皇子妃们给皇后见礼时,早已经避于末席,却还是被由着大皇子妃带着进殿的皇长孙,看了个正着:“姑姑。姑姑今天真漂亮。”
“嘴再甜也没用,怎么今日又没上学?”黛玉把脸板了起来:“业精于勤荒于嬉,日后宫中但有宴席,皇长孙便要逃学不成?”
皇后与大皇子妃对黛玉盯着皇长孙的功课已经司空见惯,可是一众请安的人当中,却有人出言了:“小沈夫人,皇长孙虽然年幼,可也是龙子龙孙,小沈夫人如此开口直斥,太不恭敬了吧?”
这一声问责,可是实实在在把整个坤宁宫大殿之内的人都说愣了。要知道,黛玉虽然没有公主的封号,却是皇后当众承认的嫡女,那她就是皇长孙的亲姑姑,而皇长孙还跟着黛玉的父亲读书,黛玉出言督促皇长孙的功课,可以说是名正言顺。
现在却有人当着皇后的面儿,说黛玉对皇长孙不恭敬,你让一个做姑姑的恭敬侄子,脑子有病吧?大家都在寻找那个开口斥责黛玉的人,想看看是哪个出门忘记吃药的人。
在一群面带疑惑的人中间,找出一个面色理所当然的人还是很容易的,那人就站在二皇子妃身侧,显然是二皇子的侧妃。
这个人黛玉认识,正是那位顾清婉!
这个发现让黛玉有些郁闷,她是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得罪过这位顾家嫡女,怎么见了两面,两次都要针对自己?
“二皇子妃,你不知道玉儿的身份吗?”皇后冷冷的开口了,她不屑对一个侧妃张口,不代表不能训斥二皇子妃,这个也是她名义上的儿媳妇,做婆婆的训斥两句不是该当的吗?
二皇子妃脸色也不好看,这个顾侧妃仗着娘家得二皇子看重,在府里的时候就对自己多有不敬,现在又让皇后对自己有了意见。虽然自己正经婆婆是淑妃,可是淑妃自己在皇后面前也得伏低做小,自己哪儿能承受得住皇后的怒火?
“回母后,臣妾知道玉儿妹妹是母后的嫡女。”二皇子妃脸色苍白的站了起来,向着黛玉行了个礼:“玉儿妹妹,是嫂子对下头的人太过宽纵,让玉儿妹妹受委屈了,请玉儿妹妹原谅。”
皇后轻哼了一声,对二皇子妃严厉道:“你是皇子正妃,也该拿出些气度来。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也少带到本宫面前碍眼。”
顾清婉再站不住,自己跪了下去:“皇后娘娘容禀。”
皇后看了大皇子妃一眼:“渊儿不上学本就不该,现在又累得他姑姑受人指责,你还等着本宫跟人对嘴吗?”
大皇子妃刚被皇后看那一眼的时候已经站了起来,听到皇后声气不好,心里把这个顾清婉恨到骨头里,人家姑侄两个平日就愿意耍这个花枪,干你一个侧妃什么事?
“这位侧妃真真好教养,坤宁宫内无旨便敢喧哗,还有脸指责别人不恭敬?”大皇子妃自是知道顾清婉是谁,却还是直接把她无视个彻底:“不知道这位侧妃在娘家的时候,是不是也一样对自己的侄子恭恭敬敬?且告诉本妃,你娘家是哪一家,我们妯娌也好一起去学习一二,长长见识!”
大皇子妃明显的轻视,让顾清婉的脸色就是一白,她的头更低了些,让人看不出神情变化,嘴里还在坚持着自己的理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沈夫人虽为皇后娘娘义女,可与皇长孙并无血缘关系,说她是皇长孙的姑姑,是皇后娘娘对她的爱护,可她不应因此持宠生娇。”
好一个持宠生娇,就算黛玉是个好脾气的,也会被这样三番五次的横加指责说恼了,何况她一向是被家人疼宠着长大,没长刁蛮那是本性好,并不代表就可以由着别人说三道四。
就见黛玉从来都带着笑意的小脸已经沉了下去,也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直面跪着的顾清婉:“顾侧妃说我与皇长孙没有血缘关系,不该指责皇长孙,怎么就忘了皇长孙还是我父亲的学生?我督促他的学业,是在替父分忧,也是我的本份。”
二皇子妃在顾清婉分辨之时已经出言:“顾氏,你好大胆子,还不快闭嘴。”
顾清婉似乎要不吐不快:“皇后娘娘明鉴、皇子妃明鉴,有道是礼不可废,那林如海不过一介下臣,能教皇长孙是他的本份与荣幸,不能成为他与其家人骄傲的资本。小沈夫人又是出嫁女,更不该仍借着林如海之名,在皇长孙面前擅做威福。”
黛玉都呵呵了,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她不过是问了问皇长孙怎么没去上学,到顾清婉嘴里就成了擅做威福:“顾侧妃是要做女魏征吗?即说礼不可废,皇后娘娘与二皇子妃皆为尊长,已经指出顾侧妃行事不端之处,顾侧妃还要喋喋不休,一味指责别人,这就是你自己口中的守礼?”
“至于你说家父只是下臣,能教皇长孙是他的本份,那也是因家父才学得到圣人认可,才得了这份荣幸,并非家父钻营而来。皇长孙每日要亲入我娘家学习,也是圣人金口玉言,我请皇长孙尊圣人旨意,怎么就成了持宠生娇、擅作威福?!”
尽管明知道顾侧妃是无事生非,黛玉还是气得浑身微微发颤,她又不惯与人斗口,气急之下能条清理晰的说出这番话来,已经是她的极限。大皇子妃见她真恼了,忙上前一把扶住她送到皇后身边:“这样的糊涂人,你何必与她生气,把自己气着了倒让她得意。莫说我与母后都知道你是为渊儿好,就是你哥哥也知你的情。”
皇后接过黛玉,发现她的小手都气得冰凉,向着大宫女喝道:“让二皇子妃带着顾侧妃去淑妃那里领训吧,别好好的扰了我们的兴致。顾氏非诏再不得进坤宁宫。”
二皇子妃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顾氏得罪了皇后,还是该担心自己回府后因顾氏受到二皇子的指责,此时只能不情愿的应一声是,再鄙夷的向着还瘫跪在地上的顾清婉喝一句:“还不快随我来?”
顾清婉现在全身一丝力气也没有,挣了几挣也没能起身。二皇子妃不耐烦的向她再喝一句:“还不快些。”就是皇子妃进坤宁宫,也不能带侍女,想那顾清婉不过一介侧妃,刚才又明显得罪了皇后,谁肯上前扶她一把?
抬头看时,四周都是鄙视的目光,让顾清婉心头都是一灰:自己怎么又没忍住?进宫前她明明想的很好,若是皇后问起,自己该怎么回答让皇后觉得自己端庄大方,明理守份。若是淑妃问话,自己又该怎样让她觉得自己体贴尽心,对二皇子的情谊非是二皇子妃可比。
可是一听到那个林黛玉的声音,她就觉得厌恶,觉得她惺惺作态,觉得她矫揉造作,忍不住想让她闭嘴,想让她出丑。
现在出丑的人又变成了自己,皇后娘娘明显厌恶了自己,一会儿去了淑妃那里,等着的也只能是指责。自己怎么就这样厌恶林黛玉呢?顾清婉努力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好不容易才踉跄着随二皇子妃离了正殿,由着接上来的侍女扶持着,一步一挨的向着淑妃的玉藻宫而行。
漫长的宫道,顾清婉沉默的走着,她一点儿一点儿理清了自己的思绪,是从嫂子嫁进门之后,与自己说起出嫁前交往的人时,自己对林黛玉才有了认知吧?那时嫂子说起林黛玉的时候,往往欲言又止,只说林黛玉心机太过,让她若是与林黛玉交往的话,要小心些。
所以自己早就对林黛玉有了成见,毕竟在自己心里,嫂子一向温婉大气,也一向少论人非。能让嫂子都觉得心机太过的人,又能好到哪儿去?于是就有了自己第一次对林黛玉的指责,也有了这一次自己被皇后直接赶出坤宁宫。
两次接触,顾清婉不是没发现林黛玉是个有一说一之人,并没见识过她的心机,那么嫂子又是从哪儿得出林黛玉心机太过的结论呢?顾清婉想不明白,也没有时间想明白。
她被淑妃直接让人送回了二皇子府,还直接带话给二皇子,要将她禁足半年!
可是同样是事件主角的黛玉,却得到了所有人的安慰,就连得了淑妃命令的匆匆赶回坤宁宫的二皇子妃,也要对她曲意奉承。
受到这么多的关注,黛玉也有些不好意思:“母亲放心,不过些许小事,我早不放在心上了。太后怕是已经等急了,咱们还是去慈宁宫吧。”
皇后再三确认过她真的没事,才算是放了心,带着或亲或庶的儿媳妇们一起,往慈宁宫一起请太后赏宴。而惹出这事儿的皇长孙,一直拉着黛玉的袖子保证:“姑姑放心,我再也不逃学了,明日就请先生责罚我。”那个顾侧妃,皇长孙心里暗暗发狠,一定得给她个好看。
太后一向清心养福,对皇后等人为何晚到问都不问,只让黛玉扶了自己,带着儿媳妇与孙媳妇一起,来到了设宴的崇华殿。内外命妇们早已经等侯于此,听从太监督导,齐齐拜见太后、皇后及各位皇子妃。
太后一如既往的温和命大家平身、赏坐,向着众人道:“秋日萧瑟,大家在家里也没什么取乐处,皇后体贴哀家,办了这赏花之宴,各位还在尽兴才好。”
一时殿内命妇人间纷纷领命,雅乐轻奏,水陆山珍流水般送到了各人面前。大家皆有过参加宫宴的经验,谁会真的只为一口吃食?不过略动几筷子应景,再与邻座之人轻谈几句,让气氛不至冷清。
“枯酒无聊,今日正好各家女孩也陪侍进宫,不知哪位千金替太后上寿?”皇后见交谈渐止,及时的向着闺秀们发出了邀请。
替太后上寿,这是多大有荣耀,不少姑娘们都跃跃欲试。不过教养所关,谁也不愿意做这出头之鸟。太后含笑向皇后道:“还是咱们自家的女孩先抛砖引玉吧。玉儿,你也不敬老婆子一杯。”
淑妃与二皇子妃的脸色都是一变,太后在此时提起自家女孩,首先想到的竟是黛玉,而不是真与她老人家有血缘关系的几位公主,显见得并非不知坤宁宫之事,而是要在此时才为黛玉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