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万国来朝,万邦来贺!
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不割地!
这“四个不”,程处渊说的义正言辞,掷地有声!
空旷的两仪殿内,甚至传来了程处渊刚才说话的回音。
其实这四句话的原话并不是这个。
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不称臣!
这四句话,来自于后世的明朝,一个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王朝。
明朝的第三任君王明成祖永乐帝和最后一任君王明思宗崇祯帝。
前者迁都北平,后者吊死煤山。
这也就是紧跟着后面的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由来。
只不过这两句用在这里并不合适,所以程处渊并没有说出来。
程处渊将最后的“不称臣”改成了“不割地”,原因其实非常的简单。
因为“称臣”这件事,是从后面大唐被消灭开始的。
当然,如果真的有杠精要杠,那当时没有建立大唐的李渊也算一个。
为了平定天下,李渊选择了向突厥妥协,等到平定了天下之后,李渊立刻翻了脸。
但那的确是不算一个王朝,而且像是这种势力,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但是真正一个中原王朝向异族称臣,第一个做这件事的是后晋,然后影响最大的是两宋。
后晋不过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在五代十国那个复杂的年代,后晋只不过是茫茫历史上的一粒尘埃罢了。
但是两宋不一样,因为两宋持续了三百一十九年,而且这三百一十九年中,大部分的时间,宋朝都是向辽国称臣。
当然,如果一定要反驳,从1004年的檀渊之盟开始,宋朝只是朝辽国纳贡而已。
但是实际上,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原王朝第一次出现了年年向异族纳贡的画面。
或许在后世很多人眼里,这一次檀渊之盟有很大的正面作用,至少宋辽之间,至少有百年的时间不再发生战事。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一切的和平,都是建立在岁币的基础上!
每年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
到了1045年,岁币变成了三十万匹绢,二十万两白银。
这些钱,史称“岁币”!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对于“岁币”这个称呼!
如果仅仅只是给辽国纳贡也就罢了,当时区区弹丸小国的党项族人。
想想看,当时的北宋已经没有北方大部分的领土,这就是所谓的燕云十六州。
至于南宋...
程处渊根本连想不去想南宋了。
比起北宋来说,南宋简直是耻辱了!
所以现在再想想,当时虽然只纳贡,名义上是兄弟之邦,但是实际上呢?
汉唐之和亲、两宋之岁币。
仅仅是大唐一朝,和亲的次数就达到了十七次,更讽刺的是,其中有八次来自于唐玄宗执政的时期。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可是大唐最为鼎盛的时期。
也是历史上公认的唐朝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按照这个年代的说法,关于和亲这种事,既然老祖宗曾经做过,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做?
的确,大唐和亲的开头,的确是从李世民开始的。
所以...
程处渊的目的,就是要将和亲这个词,永远的从大唐的历史上划掉!
或许现在程处渊还人微言轻,所做的事情根本不能影响太多。
但是程处渊愿意做!
后面的朝代,程处渊无法去管,但是程处渊愿意用自己从后世带来的一些先进知识,改变大唐!
如果能对后面的朝代产生一些影响,那也算程处渊做了一件好事吧...
所以,程处渊要从现在就开始给李世民灌输这种思想!
不得不说,当李世民听了程处渊的“四不”之后,也久久没有说话。
无论是哪个皇帝,但凡只要是坐在了这个位置上,那他也就一定有野心!
野心这个东西,有利有弊。
但是程处渊帮李世民提出来的这个“野心”,却是无数帝王梦寐以求的。
哪个帝王不想像当初的汉武帝一样,让匈奴高唱悲歌,甚至连逃都来不及逃。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李世民也想这个样子!
而程处渊,则是从李世民的瞳孔中,看到了狂热与心动!
所以,程处渊打算再加一把火!
“陛下,臣曾经听说过一句话,不知道此时说是否合适。”程处渊再次开口道。
李世民看了一眼程处渊,此刻他内心里那股热血沸腾的感觉还没有消失。
程处渊给他刻画的“四不”,这个事情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你说吧。”李世民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
虽然他已经极力平静了,但是程处渊还是听到了一丝颤抖。
“若陛下想做汉武帝,那臣愿做陛下的霍去病!”
“汉武帝可以让匈奴高唱悲歌,陛下自然也可以选择让突厥魂飞魄散!”
“试想一下,当所有的异族都对我大唐臣服,甚至提到大唐就不寒而栗,可能连话都说不清楚!”
“那个时候,万国来朝,万国称臣,又是何等壮观的一个景象!”
程处渊说着说着,语气愈发高涨起来,甚至于在两仪殿上,程处渊竟然开始手舞足蹈!
这是每一个穿越者的梦想,也是无数后世人对于强汉盛唐刚明,这些代表了民族脊梁的朝代的期待!
这些朝代都曾经强盛过,但是不得不说,也都有各自的缺点。
而程处渊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那他就要尽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改变这些!
虽然李世民后来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被各个异族称为“天可汗”,但是那些真的是异族的真心话吗?
程处渊不知道,但是程处渊也不需要知道!
既然他来了这里,那他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异族,真正做到俯首跪地,瑟瑟发抖!
万国来朝!万国称臣!
程处渊的整句话,当说到这八个字的时候,李世民感觉到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在微微发抖。
这不是害怕...
而是兴奋!
作为一个皇帝,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点,那在史书上,真的是要名垂千史了!
这一刻,李世民心中有了一个想法。
若要做,那便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