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白色毛巾
“爱妃,休息一会儿,身上出汗了吧,我这里有毛巾,来,给你擦擦吧!这里正好向阳坡儿,温度高,阳光又充足,等衣服干的差不多了,我们再冲着,刘锦城竟然拉开拉链,从羽绒服的内兜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毛巾。
“陛下,你为臣妾想得太周到了,我好感动,我好爱你哟!”说着,林若兮拥抱了一下刘锦城,然后把后背转向刘锦城。
“朕不是说过了嘛,你是朕的宠妃,朕会宠你一生一世,呵呵……”刘锦城小心地用毛巾为林若兮擦拭起来。
“不行,我不要一生一世,我要三生三世!生生世世!”林若兮撒起娇来。
“好好好,听你的,三生三世,生生世世!呵呵……”
一刻钟后,二人终于爬上了那块平坦的大青石,向山前山后眺望起来。
“爱妃,看看,看看,朕的江山如此多娇,一片连着一片,层峦叠嶂,蜿蜒起伏,嗯,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咱们的啦,多么壮观,多么雄伟啊!哈哈……”刘锦城用手臂划了一圈,开着玩笑。
“可不是嘛,陛下,哈哈……你再看看我们爬过的那条山路,灰白色的,犹如一条丝带链接着山顶和村子。”
“是啊,想当年,这条山路朕走了无数遍,很多感想我都写进了记事本里,现在又一次站在这里,朕感慨万千啊!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刘锦城竟然有滋有味地哼了起来
“好听!陛下,什么感想啊?什么时候写的?在手机里吗?臣妾想看看!”
“等回去吧,这里也不是个合适的地方啊!来吧,爱妃,我们还是欣赏风景吧!如此美景,在海蓝市区是难得一见的哟!快用手机拍下来,让小鞠小李子他们羡慕羡慕,呵呵……”
“不嘛,臣妾现在就想看!我只有看了陛下的感想,才能真正体会到陛下此时的心情!好不好嘛,陛下就成全臣妾吧!”
“哎哟,难得爱妃一番真情流露,好吧,朕就给你看看吧!爱妃知道,朕是理工科出身的,华丽词藻没有,真实想法抒写情怀,你可不能笑话朕啊!”
“好啦,好啦,陛下,你磨蹭什么呢,快拿来吧!”林若然见刘锦城啰里啰嗦,媚眼一瞪,伸出右手,于是对方便乖乖地把手机递给了她。
“这才乖嘛,陛下,来来来,我们坐下来,一起欣赏欣赏你的美文吧!”说着,林若兮拉着刘锦城一起坐在了大青石上。
“陛下,臣妾开始读啦!嗯嗯,嗯嗯嗯,呵呵……
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像候鸟一样根据时令的变化迁徙着自己的停留之所,只要父母大人一直健在,我们几乎都会在同一时间飞回那个村落。
过年回家跟母亲拉着家常,能够感受到她的欣慰与知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儿子在外面混得还不错,她的脸上也有光。一辈子没有出过县城的她,有着村里人特有的直爽善良,厚道质朴。
喜欢吃她做的油饼,香脆可口,满嘴冒油。看着她脸颊上日增的皱纹,还有有了些许裂口的粗糙的双手,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做为建国后出生的第一代人,他们经受了太多太多的磨难,眼前幸福的光景就是他们一手创造出来的。
都说年瘦了,年味淡了,其实我觉得是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的精神生活不断变得丰富多彩的缘故吧,特别是春节期间,人们在手机上这个圈的,那个群的忙碌地串着门访着友拜着年,倒是把身边的亲朋好友给冷落了。
当然,这是我的一点儿个人愚见而已。
年味和吃饭是分不开的,可平日里见惯了大鱼大肉的我们,自然不会再去留恋过年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没有了这份留恋,回家过年自然就剩下了看望父母亲,再加上停留的时间短,不远不近的亲戚也懒得走动了。
我的老家在伟仁山脚下的一处村落,距离县城有四五十公里的样子,现在乡镇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路拓宽了,原来的土路也变成了水泥路,还通了城郊公交车,回老家还是很方便的。
可是我总会因为工作原因而放弃了回家。
这是一个不足百户的小山村。村子的北面是连绵起伏的伟仁山脉,山脚下是依山却不能傍水的梯田,西侧原来是一条逢雨就泥泞的土路通向远方的城市,东侧则是来自山谷里四五眼山泉汇集的北河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记得有一年,村子里蹦出了第一个到武汉大学上学的大学生,一时轰动了全村。
从此以后,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朝五晚六的父辈们拼了命挣钱供孩子们读书,养奶牛,种果树,耕田养鸡,开山劈石,穷怕了的他们用心血和汗水生生为各自的儿女们铺出了一条通往城市的金光大道。
如今,本有着朴实无华和敦厚老实性格的我们这代八零年前后出生的孩子,早已被城市的大染缸所浸染,变得世故圆滑,没了棱角,我们的梦想已不在这里,我们的未来也不在这里。
可这方热土依然让我们魂牵梦绕,所以我们不否定自己的过去,因为儿时的所有快乐都在这里,在郁郁葱葱的伟仁山上,在清澈见底的北河水里。
骨子里我们爱着这方热土,唯有回到这里,闻着乡村泥土的清香,嗅着扑面而来的牛粪味,我们漂泊的心才能真正安静下来,找到依靠,不再躁动不安。
但我们终究是要离开的,在或近或远的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然后安家落户,结婚生子。唯有父辈们,还在日日夜夜厮守着那片大山,把根深深扎在了山脚下的沃土里。
在外面漂泊二十几年的我们,过年的时候,远的坐高铁坐飞机,近的开着轿车,总会在过年前后回到村子。离家远近不同之处,无非是端午节,中秋节能多回来几趟,也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