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斗角汴京城
“启禀将军,刘校尉遣我等回来有要事通报!”
“说。”
“秦王司马陈佑已于昨日斩杀叛逆史肇庆,收拢汉中残兵于巴西城下!”
“什么?”猝然听到这个消息,李继勋不由惊呼出声。
只是很快他又收敛情绪,抿着嘴唇沉吟一番后道:“我知道了,你们且回去通知刘守忠,先在城外扎营,等待大军。”
要说李继勋原本的任务是会同陈佑前后夹击,以图击溃汉中军,现在汉中军已经败了,连首领史肇庆都死了,他还过去是不是为了抢功?
当然不是!史肇庆虽败,但汉中还没拿到手,苏恒的武定军还在,他现在的任务就是尽快赶往汉中,防止汉中继续割据。
二十六日上午,陈佑派出的信使跟着向导从山林小道抵达蜀都。这一拨信使是二十四下午出发的,当时自然不可能料到胜利会来得这么突然,就寻了个向导绕路。
刚刚占领蜀都,之前仓促路过的那些州县都要行文通告,愿意降的有留有调、有升有降,不愿意降的还得安排人剿抚,土地户籍仓储等等都得梳理统计。
故而得到陈佑的消息之后赵元昌直接下令让陈佑转进阆州,负责阆、剑、蓬、集、巴、壁等州剿抚事宜;令李继勋攻汉中,负责利、兴、成、阶、金、源、文等州及兴元府剿抚事宜。
二月二十八,武定军节度使自金牛入归汉中,杀金州刺史杨志辉。
同日,永平节度使李起降周。
二十九,凤州知州吴文辉自凤州攻成州,成州刺史石谓仅以百人逃往阶州。
三月初二,阶州刺史朱玉昭斩杀石谓,上书称臣,同时遣使往雄武节度使翁章辉处请求庇护。
三月初三,李继勋至金牛,苏恒降。
自是,蜀境基本平定。
开封府书厅,开封府尹、宁王赵元兴放下手中文书,揉了揉眉心,长叹一口气。
见他如此,桌旁端坐的一个青年文士开口问道:“大尹可是心忧?”
听到问话,赵元兴抬起头来,苦笑道:“正是,大哥此次太顺了些。伪蜀王已被押解上京,这是抄录的报捷文书。”
说着他点了点桌上的文书。
蜀国君臣现在估计还没到江陵,不过报捷文书已经送到了政事堂,赵元兴手中这一份正是从政事堂抄录而来。
“大尹何必心忧如此,便是秦王立下大功又如何,如今身在京中常伴帝侧的乃是大尹,非是旁人。”
听闻此话,赵元兴沉默一阵,点头道:“确如广安所言。”
原来这青年文士姓周名弘顺,字广安,河中人士。
去年秋冬之际入京备考,正好遇到身着便服在城内巡视的赵元兴。
两人虽说不上一见如故,但赵元兴倒是对周弘顺的见识颇为赞赏,他刚刚步入官场正愁人才难寻,交谈一番后便动了心思。
只不过他倒没有一开始就点破,时常以普通朋友的身份邀周弘顺一同交游,如此相处一个月后才表明身份,邀请周弘顺入幕。
而这一个月相处下来,周弘顺对赵元兴的感官也不错,更兼赵元兴提出建筑开封外城的想法让他颇为赞许。再考虑到这几十年进士录取率实在太低,本着寻一个后路的想法,便同意了。
只不过他还想考一次试试,故而尚未接受官职,仍是白身。
当然啦,这几个赵元兴同当朝众臣相商之时,多带着他一同去,大家也都知道他周弘顺就是宁王的人。
这次知贡举的乃是选的国子监的一个司业,不是冉益谦的父亲,是另一个。
此人尚未靠拢秦王或荆王,故而极有可能给宁王一个面子录取周弘顺。
毕竟此时没有糊名,亦无誊录,录取与否全看关系有没有拉到位。
回到眼前,赵元兴考虑一番后,吩咐道:“广安你联络几个低品小官,上书鼓动秦王镇守蜀地。”
这就是想把赵元昌拦在京外了。
待放衙回府,他又嘱托家令送信给兵部侍郎高永会,希望他嘱咐门下之人配合。
次日秦王克蜀消息就刊登在邸报上宣扬开来,当天下午,开封城中就有不少够资格上书的小官奏称:蜀地刚平,当以能人镇蜀,而秦王此番克蜀,正是合适人选。
集贤相兼吏部尚书江夏青正在值房内翻阅地方官员名册,门口突然传来敲门声:“江相公,刘相公吩咐某将这些奏章送给相公处置。”
抬头一看,却是专门负责服侍首相刘明的令史捧着一摞文书站在门口。
上任以来,刘明经常分出文书到他这里来,故而此时只是点头道:“放下吧。”
待令史将那摞文书放在桌上,他拿起顶上的一本,一边翻开,一边随口问道:“刘相公可有旁的吩咐?”
“回禀相公,刘相公没有其它吩咐。”
“嗯。”只是打眼一扫,便提笔批示,放在一旁,“你先下去吧。”
令史悄声退下。
这些都是不太重要的小事,顷刻之间就批完了三四份。
只是再次翻开一份之后,他却不由皱起眉来。
无它,这一份正是奏请以秦王镇蜀地的奏章。
秦王克蜀、押解蜀国君臣入京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昨天议事之时,官家还吩咐政事堂准备准备孟昶来朝之时的纳降之礼。
问题是,这时候有人提出让秦王镇守蜀地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
是秦王的意思,还是旁人的算计?
惊疑之下,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将这份奏章仔细读了一遍,又回想上书之人到底是哪一个夹袋里面的人物。
皱眉考虑一番,还是一无所得,只好先将其放到一旁。
搞不清楚风向的时候,还是先等等看。
只是很快又翻到了第二份、第三份......
等这一摞批完,总共有七份请求以秦王镇守蜀地的奏章,他全部留在值房内不批。
中午回到府里,立刻命管家联系义成军节度使府邸和秦王府。
下午入宫之前管家回复称秦王没有吩咐,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就有底了。
不是秦王的意思就好办了,接下来几天不时有相似内容的奏章送到他这里来,处理方法自然是留置。
就这样,很快就到了三月初五。
这天早朝结束之后来到值房,江夏青数了数,相似的奏章一共有五六十份。
不需要多考虑,直接取出三十多份嘱咐令史送往简贤讲武殿。
至于另外二十多份,他准备下午放衙之前再着人送去。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这几天刘明也放了几份这样的奏章给朱庆尧,而朱庆尧一点也不耽搁,直接就递交到简贤讲武殿了。
毕竟无论这是哪一方在鼓动,将秦王拦在京外,对朱庆尧的女婿荆王来说都是有利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