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唐人的荣光二
念零一下了马,朝着石碑走去。
身后的使者团队一楞,纷纷下了马,跟着念零一朝着石碑而去。
此地乃是大唐的一个无名将军所立的,他当初征战西域诸国,将此地收回了大唐的怀抱之后,在返回的路上,立下了这块石碑。
念零一抚摸着上面已经被风雨侵蚀,使得原本的墨迹已经看不清楚的字眼。
虽然雕刻的字体里已经看不出了墨色,但是因为这石碑立在了这里也就是十几年罢了,使得上面的字体,还是清晰可见的。
甚至因为河西走廊上的雨水很少,使得这石碑除了墨色不在之外,竟然是就像是刚刚耸立时候的一样。
念零一手指在石碑上摸索着,他轻声读了出来:
“有人说,此去西域数万里。
风沙无期,何时归还。
天下之远,不出大唐人的脚下,西域之遥,不过是脚底蝼蚁!
余随军参战,历经三百六十战。
战战皆胜。
回军时,余特意丈量路程,
西域遂远,亦不过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里罢了!”
身后的使者跟着念零一开始朗诵起来:
“有人说,此去西域数万里。
风沙无期,何时归还。
天下之远,不出大唐人的脚下,西域之遥,不过是脚底蝼蚁!
余随军参战,历经三百六十战。
战战皆胜。
回军时,余特意丈量路程,
西域遂远,亦不过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里罢了!”
……
众人一遍又一遍的朗诵着碑文上面的字体,念零一却是长叹一声,他似乎明白了王玄策对于大唐的那一份心情。
这就是大唐啊!
这就是这个星球上华人的无上荣光啊!
“走罢!”
念零一手一挥,率先翻身上马。
使臣纷纷跟着念零一的动作翻身上马。
河西走廊实际上就是后世的宁夏等地方,这里已经是出了河套地区,已经是到了戈壁滩交界地带了。
这里一年的降雨量很是稀少,使得大多数的地方实际上都是荒芜的沙漠、戈壁的,一年四季就算是没有风,也是黄沙漫天,一旦是起了风更是铺天盖地的全是沙尘。
就算是闭紧了嘴巴,等在外面走一圈之后,牙齿里就是咯咯吱吱的沙子,甚至鼻腔更是随手一讨就是豆大的黑鼻屎团子。
但是,因为有着一些河流以及泉水的存在,使得这里实际上还是有着很多绿洲点缀在戈壁滩上,将荒芜荒凉死寂的戈壁,给沾染了几分生意。
而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生命走廊,使得这条地带,在丝绸之路之后,便被成为了河西走廊。
当然,还有一部分的原因,则是因为此地乃是丝绸之路上连接华夏与西域的唯一通道,因此,才有这走廊的说法。
虽然印度在南方,按理说是走华夏的江南,然后乘船走海上,绕过马六甲然后在到达印度次大陆,应该是最好走的路线。
但是,因为这时候的海况实际上是没有探查清楚的,一旦是遇到了风暴,让船队偏离了航线,那么实际上就几乎是再也回不来了。
是以,虽然走陆路很是艰难,更是费时许久,但是实际上走陆路前往印度,却是当时最为保险的一条路。
莫说是印度了,就算是波斯、埃及、欧曼吧那边,实际上也是走着陆路过去的。
念零一行人再次踏上了路程,沿途风沙肆虐,干旱、缺水、缺少绿被的大地,就像是一张张开死亡巨口的怪兽,无时无刻的不在等着吞没行人。
好在虽然沙漠上很是可怕,但是念零一一行却是不用经过西域那里,他们只需要进入了吐蕃之后,然后再次顺着一个只有几十里宽的山道,然后进入了尼泊尔那边,然后在绕道印度就可以了!
这时候因为吐蕃数次在大唐手上损兵折将,就连吐蕃的王,松赞干布甚至数次向唐太宗发起了请求,希望能够求娶大唐的公主,使得两国的关系能够正常下来。
这时候的吐蕃已经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庞然大物,再加上松赞干布这个人却是深有谋略,使得他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应该是放在大唐以外的地方,不能在与大唐死磕。
要知道大唐收复了西域,使得吐蕃实际上已经是被三面合围了,若不是西域那边实在是无法养育大军,以唐太宗的英明,怕是早就发起了对于他的吐蕃的打击。
松赞干布这人乃是吐蕃少有的具有高深战略目光之人,他求娶大唐的公主之后,就制定了与唐朝何解,称臣以换来大唐不打吐蕃的诺言。
然后他一边跟着大唐的指挥棒,征伐西域,却是将吐蕃的注意力放在了印度上面。
历史上的吐蕃,在付出了少量的士卒,跟随着王玄策解决了印度天竺的叛乱之后,出兵最大的尼泊尔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好处,反倒是出兵只有一千人的吐蕃,获得了最大的好处。
印度被吐蕃殖民了很长一段时间。
念零一一行人的到来,吐蕃上下却是客气的很,甚至各地的城主、王公,更是直接以下属的礼节,来参见念零一一行人。
念零一不是当初的原主王玄策,自然是不会被吐蕃的表现给迷惑了。
实际上在原本的历史中,正是这个此时执礼甚恭的藩属,在大唐最艰难的时候,直接捅了大唐最狠的一刀子。
不但是占据了河西走廊,切断了西域地区与大唐的联系,使得留在西域的唐朝三千多儿郎,在坚守了六十多年之后,全军覆没,更是让西域这一块地方,彻底的脱离了华夏的怀抱。
就算是后来的英雄东归、满清先收复新疆、左宗棠再收复新疆,也是让新疆的地域直接少了三分之二还要多!
要知道当年的西域,可是号称纵横上万里的。
念零一自然是知道,不但是因为吐蕃,使得西域那边丢失了,就连大唐的都城长安,也被吐蕃大肆抢掠了一番。
这直接导致了大唐的威信,在藩臣面前彻底的丧事殆尽,也奠定了大唐灭亡的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