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的改革为中国的百姓描绘出一幅宏伟蓝图: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生活。
“小康”的命题虽然带有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tiáo,但它的内容却是最朴实,最能为中国老百姓所接受的。这幅宏伟的蓝图,对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对综合国力的增长等高深的理论原理不是采用数学家式的分解和思想家式的注释,而是采用中国老百姓最明了的简单方式提出——800美元。“小康”的美景,可以说,只用了一个最通俗不过的“钱”字就把那宏伟的理想表现得活龙活现,可亲可爱。
从那时起,挣脱了“左”的桎梏的中国人民在“小康”的感召下,开始向贫穷落后宣战,开始向富裕和繁荣进军。中国共产党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更使中国的百姓彻底驱散了心底的yīn影,拂去罩在头上的羞涩和含蓄的面纱,勇敢地向“钱”发起了冲刺。经历了贫穷折磨的中国人民开始对富裕的履憬,首先源于对金钱明白无误的“渴望”。这是一种人类追求幸福的本能,本无可厚非。就连一贯崇尚“君子不言利”的文化人也禁不住“窗外”的诱惑,抛却斯文,脱下“长衫”,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步入“下海”大cháo。捞钱,赚大钱,成为中国人和中国政府主要的奋斗目标。百姓渴望干瘪的腰包鼓起,贫穷的国民经济需要振兴,这一切的一切,全都可用一木“钱”字了结。钱,对中国人来说,太具有诱惑力了。于是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又一股“全民经商”的浪cháo。
这股在中国神州大地上涌动的经济浪cháo,凭借改革开放的东风,以千钧之力,以磅礴之势冲刷着社会的角角落落——它冲醒了沉醉的大脑;冲开了紧闭的禁区;冲起了人、财、物的大流通;冲出了一个时代的新纪元。可也冲得大浪淘沙,冲得沉渣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