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你怎么跟我娘一样
沈隽在文翰头上一拨拉,文翰一偏头闪过了。
“啊哈,还真行啊!”沈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他右脚前踏,伸臂去压文翰的肩膀,文翰闪身躲避,同时还手。
两人对练起来。
文翰的动作僵硬,雕琢痕迹明显,很快就不是对手,差点让沈隽把他摔倒。
“不吹了吧?”沈隽放开猛喘粗气的文翰。
“你等着,我一定会超过你的。”文翰举起拳头示威。
“好,我等着。”
从这天开始,沈隽和文翰,天天都找地方切磋一番,两人虽然有时候失手,会把对方摔打得身上青紫,但谁也没有恼怒过,不知不觉,他们脚步轻盈了,身体也壮实起来。
文翰不记得什么时候,沈平最少都要离开他一丈远。
石梁要炸下去一丈深,才能让水通过来,这个工程可不小,即使有火药帮忙,石卫村每天轰响不断,一里多路的石梁,一个月还是没修到位置,但这边的池塘,却挖的比较深了。
韦氏手里的五十多两银子,再加上一窝八头小猪,两只大肚子的老母猪,十头羊,一千多斤大米,文瑾留下领头,拿出四百两,都交给了石振宗。
石卫村的人,很认真地给文瑾打了一张五百一十三两的收据。
韦成岚带着韦家湾的人,过来帮石卫村人挖塘,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个人一个月三百文工钱,四十个人,一个月十二两银子,都是替文瑾抵债的。
文瑾很认真地给伯母和韦成岚打了借据,钱财身外物,虽然钱先诚和韦氏不把这个看在眼里,但文瑾却绝不马虎。
接着,文瑾便留在山窝,她还有很多事儿要忙:又该用莲子育苗了。去年,小池塘里的莲根,都让她在秋天时,移栽到大池塘了,今年,她还得重新再给这边栽种。
钱先诚见文瑾又把小池塘的水往干的排,也不问原因,便过来帮忙,文瑾干脆把活儿都给他,自己等小池塘边上的三亩地半干时,让人耕了,施了肥,然后把去年冬天冻过的和没有冻的猕猴桃籽儿,混合了种进地里育苗。
钱先诚现在,一是愧疚自己签了契约,把侄子坑了,二一个,还是因为文瑾好些貌似胡闹的举动,最后都有了很好的结局,便放任她去做事,不管怎样折腾,都不干涉。
韦氏接替文瑾照顾老母jī孵鸭蛋的活计,现在钱家每年春天都会租赁抱窝的老母jī,四乡八村都知道,钱家后院搭起的饲养棚中,一排溜放了十二个jī窝,同时有二百四十个鸭蛋待孵化,光这一项,都够韦氏忙一早上了—清理jī粪,通风,喂jī,得半个时辰呢。
钱先诚不光干农活,还要帮文瑾照看药铺,收购药材。他也摸索出经验来,通知附近的人,每逢林津镇集日,既逢二、五、八的下午,他才收购药材,这样,就不必天天守着铺子。
当然,特殊情况例外,比如,石卫村的人,在山里待了十天,这才出来了一趟,钱先诚自然不会qiángtiáo什么日期了,全都收了下来。
石卫村的人,还真是练过武的,脚程快,眼力好,一个个的背篓沉甸甸的,文瑾雇了王大爷,每天在药铺后面圈出的场院里翻晒这些药材。
石卫村六十一个人进山,十天里便收了十多两银子,折合小麦近三千斤,这些人信心大增,在家休息一晚,第二天便又一次进了山,夏天能收采的药品很少,他们可得抓紧时间呢。
莲子冒出了小芽儿,一天天长大,直到出现两三片的叶片,文瑾这才给小池塘车水,把莲芽栽种下去。
猕猴桃的小苗儿,也冒出土来了,一行一行的,没想到还真是不经过寒冬冰冻,就不长芽儿,文瑾让苏同德帮忙砍了些竹子,在苗圃四周栽了篱笆,防止jī鸭祸害。
文瑾急急忙忙去了石卫村。那边的人同意文瑾的分期付款,就得给她划出地界来,最后,他们在村子最东头,丈量了两千亩地,石振宗陪着文瑾在孙主簿那边过了户。
文瑾终于有了自己名下的土地,她兴奋之余,把自己早就规划的改造步步骤,一一实施。
首先是雇人把两千亩地平整了,全部种成了大豆,大豆根有固氮作用,这也是肥田的一种方式。
然后在地头砌起猪圈,地里也修了水渠,渠上种树,两千亩地就这样被分割成了棋盘格一样的小块。猕猴桃跟葡萄一样,是藤蔓类的植物,文瑾种的树,过两年之后,就是最好的架子木桩。
再接着,援助石卫村的韦家湾人,全都撤了过来,帮她修渠。
有了石卫村人配制火药、炸石头开水渠的经验,韦家湾人在文瑾这边的进度,便快了许多。
她的大豆苗儿长出来了,稀拉拉又黄又细,今年春天里雨水充足,也没让这种境况有所改观,文瑾叹口气,还是地力不足啊。她一口气在附近几个集镇,买了十几头小猪,韦成岚找了村里一个五十来岁的大爷,帮文瑾喂养,
文瑾让人用木板架起一个临时水渠,她只挖出一个占地三亩,一丈来深的大坑,就亟不可待的储上了水,首先解决猪圈的清洗和guàn溉问题再说。
真正要做养鱼养鸭的大水池,她规划在另外一个位置。
石振宗听从文瑾的建议,也在大半的土地上,种下了大豆,同时,也如文瑾那样,四下里种树,靠近河岸,没法种粮的地方,栽了芦苇。
一场又一场的春雨,让满眼黄灰的河沿变了面貌,夏天的脚步终于邻近,石卫村头,已经是一望无际的绿sè了。
石卫村的水渠,终于修通了,池塘蓄的水,带着猪粪,顺着水渠,流进了田野,过了几天,浇guàn过的大豆苗,颜sè便深了一成,石振宗欣喜若狂,特地摆了一桌酒席答谢文瑾。
“别为我浪费,石少侠,你还是把赵捕头、黄乡吏他们请来吧。”
石振宗一想也是,若是赵立不找茬,他们村的人,今后上山也方便些。
黄乡吏陪着赵立过来,又是几天之后了,他们在村外看了一遍,往年的河沿,夏天里也是绿的,可今年的田野,明显比往年要旺盛,禾苗蓬蓬勃勃,充满生机,不像往年细细瘦瘦,蔫头耷脑,让人一看就忧心不已。
“早知道这么容易就改过来,我也在河沿弄上几百亩地。”赵立嘀咕。
石卫村打头卖地,也有村子在后面有样学样,只是卖出的很少就是了,再说,也其他村子,也不想石卫村这么心齐,现在没有一个村子修出水渠的。
酒桌上,文瑾也被邀请了,听了黄乡吏和赵立的意思,她给这俩分析情况:“这事儿不能小打小闹,一定得大片、成规模的进行,不然修渠很费人力,完了之后地里好几年的产出,还不够投资的,得不偿失呢。”
“嗯,人心齐泰山移,可有几个村子,能跟韦家湾和石卫村一样呢?”黄乡吏嘴上感慨,其实是提醒赵立。
文瑾继续道:“土地改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现在看着禾苗还行,但只是一小部分,没有猪粪水guàn溉的,还和往年一个样。”
石振宗低下头:“只有十几头小猪,能有多少粪呀,我这就腾出手来去买猪崽,多积肥,争取一年就让地力缓过来。”石卫村的大部分地,禾苗还是细细弱弱的。
赵立心凉了半截。
文瑾又道:“赵大人想要买地,最好联系几个人,一下子买一大片才行。”
“嗯,好吧。”赵立不置可否,没再说还买不买。
石振宗是急脾气,说干就干,很快十几个猪圈就养满了猪仔,文瑾给的银子,已经花去大半,一村人得吃饭呢,还有几户老人病了,药费就花了好些银子,还有些孩子去读书,得交束脩。
去年,全村的孩子都被迫停学,今年他手里有钱,第一件事就是想请个先生,最后未能如愿,但却让好些个孩子去了邻村上学。
做**的硝石,还有购买硫磺,这些都是钱,现在,他又是买猪崽,觉得这钱,简直是津河水,从手指缝里,哗啦啦就流走了,挡也挡不住。
全村六百人,每天最少六百斤粮食,得二两半到三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七八十两银子,文瑾给的五百两,能坚持多久呢?幸好采药那边,小有进账,还能贴补一些,可是夏天来了,进山的人,都不得不撤出来。
石振宗开始考虑文瑾的建议,安排人去割漆,夏至马上就要到了,到寒露收刀,一年的割漆时间只有这么短,他可不敢耽搁的。
虽然每天忙忙碌碌,文瑾练武的事情,却坚持了下来,石振宗也不是天天教她,过上几天,估计她一个动作练熟了,才过来检查一下,教下一个动作。
这天的动作,有些难,文瑾的腰腹力量,怎样也达不到。“你怎么总是这样啊,跟我娘一样,腰伸不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