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说春秋之七·孔子世家 > 第二四九章 离婚

第二四九章 离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子路成了孔子的学生,说起来,这也是孔子的第一个野人学生。从前的弟子,多数是庶人,也就是农工商之类,现在多了个野人,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子路是孔子学生中基础最差的一个,一二三四五都不认识,需要孔子从头教起。别人已经在解应用题的时候,子路还在背一加一等于二;别人在开始学习《诗》的时候,子路还在学习认字。

好在,子路是个有恒心的人,认准了什么就一条道走到底的人。所以,尽管天生资质一般,并且基础极差,可是学习刻苦认真,进步也很大。

“嗯,我宣布,子路担任班长,大家的生活作息,由子路管理。”没有多久,孔子就任命子路为班长了。

没人反对,理由有两条。首先,子路做事认真,卖力而且公平,大家乐得看他多干活;其次,子路高大威猛,性格火bào,没人敢惹他。

就这样,子路当了班长。

说起来,班长的祖师爷就是子路了。

子路当班长

虽然当上了班长,子路身上的那种野人气质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改变的。大家虽然嘴上不说,背地里免不得还是有些瞧不起他,对他的一些做法也有意见。孔子知道,子路这个人,用好了是自己的好帮手,用不好则会成为一个累赘。所以,孔子决定要改造他。

第一个改造的项目是最迫切的项目,那就是子路对大家造成的那种不安全感。

子路总是带着剑,上课的时候也带着。而他脾气bào躁,有时候发怒起来,恨不得拔出剑来砍人,因此同学们个个都怕他,上课的时候都离他远远的。

“由,你总是带着剑干什么?”这天上课,孔子问子路。

“嗯,如果别人对我友善,我就对别人友善;如果别人欺负我,我就用剑来自卫。”子路毫不犹豫地回答,流浪的日子里,常常有人欺负他,他就用剑自卫。

“由啊,从前你是野人,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我要把你培养成君子,知道不?君子以忠诚为立身之本,以仁义来自卫。君子不需要走出家门,千里之外的人都知道他。遇到恶人,就用忠诚来感化他,用仁义来震慑他,哪里用得着剑呢?”孔子一本正经地说。

“真的?”

“老师还会骗你?你想当君子还是想当野人?”循循善诱。

“那,老师,我把剑收起来还不行吗?”从那之后,子路再也没有带剑上课了。

按《说苑》。子路持剑,孔子问曰:“由,安用此乎?”子路曰:“善,古者固以善之;不善,古者固以自卫。”孔子曰:“君子以忠为质,以仁为卫,不出环堵之内,而闻千里之外;不善以忠化寇,bào以仁围,何必持剑乎?”子路曰:“由也请摄齐以事先生矣。”

子路的基础很差,可是自尊心很强,决不允许别人笑话他。尽管不带剑上课了,可是脾气还是那么大,大家还是很怕他。

有的时候孔子提问,子路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争着回答问题,可是往往回答错,错了也不肯认错,别人还不敢再回答了。孔子说过他几次,可是成效不大。所以孔子决定给他来点狠的。

这一天,又是上课提问。

“同学们,上堂课我给大家讲了学习的方法,上半句是‘学而不思,则罔’,下半句是什么?”孔子提问。

“我知道。”子路抢着回答,他要回答,别人就不回答了,一来不敢跟他抢,二来,要看他出糗。“下半句是:吃而不拉,则滞。”

哄堂大笑。

“错了,应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学不到知识;只思考不学习,就不会有长进。”孔子板着脸说,忍住了笑。

“老师,我也没错啊。只吃饭不拉屎,肚子就会涨啊。”子路受不了大家的嘲笑,强词夺理起来。

“子路,告诉你学习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态度才能学到知识。”孔子看上去有些生气,严肃地说。

按。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路低下了头,喃喃地说:“老师,我知道了。”

大家依然在笑,有人重复着子路刚才的那句话,让子路非常难堪。

看着子路的脸sè越来越难看,孔子知道,这时候必须要给他个台阶。

“你们都不要笑话子路了,我告诉你们,你们没有人能比子路更自信的。”孔子大声说。大家收了声,子路则抬起头来看着孔子。

孔子知道,子路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所以总要在大家面前表现出极度自尊。所以,他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穿着破袍,跟你们这些穿着好衣服的人在一起,却能够不感到羞愧的,也就是子路一个人了。不嫉妒,不贪得,还有谁比他快乐吗?”孔子说着,扫视大家。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子路的身上,他的破衣服已经破得可以了。

子路回扫了大家一眼,很自信的样子,挤出一丝微笑,算是配合老师所说的快乐。

可是,子路万万没有想到,他的笑容还没有收回去,就遭到了老师的一盆冷水。

“子路,你也不要得意。如果你一辈子就安于这样,你就不过是个造粪机。”孔子提高了声音,呵斥子路。

子路愣住了,大家都愣住了,不知道孔子到底是表扬子路,还是批评子路。

“不嫉妒不贪得是你的美德,但是,你要去争取,要去奋斗,要告诉自己今后比他们都要穿得好。怎样才能做到呢?好好学习,不要不懂装懂。子路,我对你有信心。说,你自己有没有信心?”孔子盯着子路的眼睛说。

“我有信心。”子路脱口而出。

“有什么信心?”

“比他们都穿得好。”

“好。”孔子大声叫好。

同学们愣了一阵,也都跟着叫好起来。

打击与激励相结合的教育,被称为冰火两重天教育方法。孔子用在子路身上,大获成功。

按。子曰:“衣敝韫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祈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从那之后,子路像变了一个人,学习更加努力,而且人变得谦恭起来,不再不懂装懂。子路的进步很快,这一点让大家都很佩服他。

很快,子路开始学习周礼了。

周礼的学习让子路感到痛苦,书、数的学习虽然也不容易,但是那些知识与子路本身的习惯并不冲突,而周礼的内容与子路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一个野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周礼的含义和用途的。

孔子发觉了这个问题,不过他假装什么也不知道,依然向子路guàn输周礼的知识。因为他知道,子路自己会提出来的。

果然,子路实在忍不住了。

“老师,我能不能只学周礼,但是按照我自己的行为方式做人啊?”子路终于还是向孔子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不行。”孔子说得不容辩驳。“当年一个东夷女子仰慕周朝的文化,老公死了之后,决定终身不再嫁。可是,她找了个性伴侣。不嫁虽然不嫁了,可是却违背了中原文化守贞节的原意。苍梧有个人,也是仰慕中原文化,他娶了个老婆很漂亮,于是就跟哥哥交换了老婆。虽然这样体现了兄弟之情,可是这违背了人的伦理啊。你说你按照自己的习惯做人,怎么知道是不是做对了呢?到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你必须强迫自己按照周礼来为人处世。”

“老师,我明白了。”子路明白了学习周礼的重要性了,对周礼热爱起来。

按《说苑》。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可,昔者东夷慕诸夏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苍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请与兄易,忠则忠矣,然非礼也。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顺其初,虽欲悔之,难哉!”

离婚

按照约定,子路的学费由做家务来抵。子路很自觉地遵守了这一条,每天下课之后的第一件事,以及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都是做家务,孔子家里的重体力活都由子路包办了。

在孔子看来,子路这人除了鲁莽一些、愚钝一些,其余的都是优点,诚实、直爽、勤奋、好学、忠诚等等,让孔子对他非常放心。

可以说,子路来了之后,孔子感觉轻松了很多。

于是,孔子决定给子路做套衣服,作为对他的奖励。

“老婆,明天去买点布料回来,给子路做件袍子。”孔子叮嘱丌官氏。

“什么?”出乎孔子的意料,丌官氏的反应出奇的激烈。“给他做衣服?他白吃白喝白上学,还给他做衣服?你脑子进水了?你怎么不说给我买点布料做件衣服呢?”

孔子愣住了,半天没说话。

孔子和丌官氏的关系一直不算太好,等到孔子开始办学校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就更加糟糕。丌官氏一直抱怨孔子不会挣钱,不能给她体面的生活。那时候,孔子已经不太愿意理睬丌官氏。

开办学校之后,由于招生情况不理想,孔子的心情也很不好,丌官氏唠唠叨叨,夫妻两个吵过几架,冷战过几次。

等到孔子从伟大首都回来,一门心思忙于招生教学,完全没有时间去管丌官氏,丌官氏认为自己受到冷落,整天yīn沉着脸,对谁都没有好话,有时还让孔子在学生面前没有面子。为此,孔子非常生气,索性与丌官氏分居。

“我再问你一次,去不去买?”半天没说话,孔子尽量压住气,问道。

“不去。”丌官氏也不害怕。

“去不去?”

“不去。”

“那好,你回宋国吧,咱们离婚。”

“什么?”

“离婚。”

“你这个没良心的男人,千刀杀的男人,呜呜呜呜……”

丌官氏哭了,她没有想到孔子竟然要休了她。

孔子冷冷地看着,什么也没有说。

孔子不是个冷酷无情的人,但是他是一个一旦决定了,就决不改变的人。他忍的时间太长了,他认为自己无法再忍受下去。他认为,如果让丌官氏再待下去,自己的事业将会毁在她的手里。

丌官氏还是被送回了宋国的娘家,送他回去的就是子路。孔子让子路带了许多腊肉和布料,即便是休了老婆,孔子也想做得仁至义尽一些。

关于孔子休妻,在《大戴礼记》中有记载。

至于孔子为什么休妻,答案在中。

按。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孔子说,唯有女人和小人难养,亲近他们就放肆,疏远他们就怨恨。

作为一个学问家,孔子说这样的话不会是心血来cháo,更不会是道听途说,一定是他自己的感受。

孔子养过的女人有几个?他母亲没有被他养过,他养过的只有老婆丌官氏和女儿孔雀。而能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就只能是丌官氏了。

所以,孔子所说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女子就是指的丌官氏。而丌官氏被休,也就是因为她的“不孙”和“怨”。

近年有所谓的专家认为孔子所说的“女子”应该是汝子,以此证明孔子对女子没有偏见。这样的说法荒谬可笑缺乏常识,当面骂自己的学生,这是孔子吗?再说,汝与子可以放在一起用吗?汝近乎于蔑称,子则是尊称,汝子的意思大致就是“尊敬的王八蛋们”。

传统上,后世以为孔子瞧不起妇女,其实不然。

在中能够找到的孔子关于妇女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两条,“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是第一条。不过,这句话只是孔子对自己家庭生活失败的一句感慨而已。

《论语·泰伯第八》有如下一段: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周武王说自己有十个贤臣,其中一个是自己的夫人武姜。孔子在这里偏偏说“其中一个是女人,实际上只有九个贤臣”。

历史上,不管是赞成孔子的还是反对孔子的,都把这句话看成是孔子歧视妇女的证据,其实不然。按照周礼,夫妇一体,因此武姜并不是周武王的臣,甚至武姜的父亲姜太公都因此不算周武王的臣。所以,孔子的意思是,武王并没有十个贤臣,而是武王和武姜有九个贤臣。

所以,这句话非但不是歧视妇女,反而是替妇女正名。其实,孔子不歧视妇女,也未必就很喜欢妇女,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源于他喜欢咬文嚼字,一定要把这句话的关系表达清楚。

可以说孔子对妇女有一定程度的偏见,但是他绝对没有想法要改变妇女的地位。

准备站队

孔子休妻的当年,伟大首都发生了王子朝之乱。孔子一方面为老子的安危担心,一方面开始思考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

孔子发现,王室已经没有实力,基本上名存实亡,财富和权力都到了卿大夫的家族那里,反而王室的子弟两手空空,于是,利益和权力之争必然爆发。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在于周礼被破坏了,如果大家始终遵守周礼,那么周王就不会被架空,王子王孙们就总是吃香的喝辣的,卿大夫的家族也就没有机会把持国政,把国家掏空。而国家的权力集中在周王手中的时候,国家就有力量。

想到了中央,自然也就要想到地方。

回头看看鲁国,似乎情况与王室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三桓瓜分了这个国家,因此这个国家就分成了三股势力,本来国家就不强大,现在则变得更加弱小。国家要强大,要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三桓把权力和土地交出来,恢复国君的统治。

而鲁国的情况与王室的情况还是有一个明显的区别,王室是大宗小宗之间的斗争,鲁国则应该直接是国君和三桓之间的对立。如果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自己会站在哪一边?

宁可杀错人,不能站错队。

遗憾的是,孔子并没有政治斗争的经验,他完全不知道站队的重要性,更没有想到站错队的危险性。

“我要站在国君的一边。”孔子理所当然地这样认为,这不仅合乎周礼,也符合孔子对于三桓家族那些飞扬跋扈的家臣们的厌恶心理。

当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站队的,譬如孔子,现在他只能说是站队准备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