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9章 举官
一把将风风火火就要去辞行的小妻子拉回来,温亭湛将她揽入怀里:“你不先问问长延师兄,长建师兄有没有寻到育灵花。若是没有,我们趁早再去一趟西域。”
“哎呀,我都忘了这么重要的事儿。”之前知道长建师兄要去西域,她就拜托长建师兄留意育灵花,因为千机师叔的事情,她一点都没有想起来,这会儿长建师兄又去寻阴阳鱼,那就只能去问长延师兄。
“小师妹这是来辞行的么?”一看到夜摇光,长延便笑着问道。
夜摇光绝对可以肯定那不是她的错觉,她就是在长延的眼底捕捉到一缕挪揄的笑意,她也没有一丝羞窘,而是很坦然的问:“长延师兄,长建师兄有没有寻到育灵花?”
长延手腕一翻,一个只有成年男子拳头大小的花盆就出现在了夜摇光的眼前,里面有一朵和四叶草差不多大的小花,它像蒲公英一般,旦却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似剥离打造一般剔透。
“谢谢师兄。”这就是育灵花,夜摇光将之捧在手里,对着长延弯眼一笑。
“这花也不是我寻回来,不过是长延不知如何栽种才扔给了我。”长延摇着头道,“这土里我用了一点灵石滋养,你拿回去就尽快用,它活不了几日。”
“我知道。”夜摇光点着头,然后笑着对长延道,“我今日就和阿湛回西宁,师兄知道的,阿湛他俗务缠身,我们就不多留,师叔还在疗伤,师兄代我与师叔说一声。”
“好,早些回去吧。”长延也不挽留。
夜摇光拿着手中的花坛,对着长延挥了挥手就转身离开。她也不去和仲寒琪告别,省得小家伙哭鼻子,拽着温亭湛就回了西宁府衙。
他们四月初离开了西宁府,这一走将近一个月,现在已经四月底,温亭湛去年在府衙内移植过来的石榴树已经坠着红色的花苞,呈现出即将盛开的姿态,有些高的树枝从墙内伸展出来,风一吹,花香幽幽荡开。
“侯爷和夫人可算是回来了。”叶辅沿那表情,都差点激动的落泪,看来这近一个月的时间,他被折腾的够呛。果然,就听叶辅沿道,“属下这会儿是感谢老天爷让我屡试不第,这当官,尤其是想做个独善其身的好官,真不是几个人能够胜任。”
“那可如何是好?”温亭湛一边往内走,一边对着叶辅沿笑言,“我原是琢磨着,等我离开西宁之后,在西宁县中为你举官。”
举官,是本朝的特例,太祖陛下不想科考成为唯一的仕途,也知道有些有学之士也许只是因为没有对上主考官的胃口落榜,这种事没有办法杜绝。为了不让有才之士怀才不遇,又施行举官制。
举凡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举官,所举得人每三年到帝都带着举荐人的手书去相应的部门参加考核,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基本都是百举无失。卖的自然是举官人的面子。但这被举官的人不但得有举人的功名,一旦举官出仕,那就是被归类为举官者一派,做的好举官者最多得到圣上一句夸赞,但是做的不好,那举官者也要跟着吃刮落。
可谓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甚少有人会去做。尤其是官位越高的人越爱惜羽毛,大把的正正当当考出来的人投靠过来,他们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险。别说是陌生人,就算是三服之内的近亲都不可能。
“属下多谢大人厚爱。”叶辅沿连忙推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属下宁可跟着大人,又何不妥之处,也有大人及时指教。”
看得出这是叶辅沿的肺腑之言,而非谦虚的话,温亭湛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回到家是午后夜摇光和温亭湛洗漱用过午膳之后,温亭湛就去处理府衙内,近月的时间叶辅沿没有处理完的事情。而夜摇光先把温亭湛的断笛寄给苍珺玥。然后处理府宅的事情,基本有幼离在,夜摇光就是随手翻翻幼离罗列出来的东西,没有半个时辰就处理好。
临近黄昏的时候,宣开阳下了学,一进屋子知道爹娘回来了,连衣衫都没有换就狂奔而来,冲进母亲的怀里,紧紧地抱着母亲的腰:“娘,孩儿好想你。”
“娘也想我家小开阳。”夜摇光伸手在宣开阳的鼻子上轻轻一点。
看着夜摇光弯下身,宣开阳忍不住思念,情不自禁的在夜摇光的脸上亲了一口,这一口可把夜摇光的心都甜化了。
然而不等夜摇光开口,沉沉的声音便先一步响起:“功课可做好了?”
宣开阳连忙退开身,像个犯错被抓到的孩子低下了头。
夜摇光嗔了温亭湛一眼,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快去换身衣裳,我们去用晚膳。”
“孩儿告退。”宣开阳规规矩矩的给夜摇光和温亭湛行了礼就退了下去。
“你干嘛一回来,就对他严苛?”夜摇光不满的瞪了温亭湛一眼,将他拉进屋子里,亲自给他取了常服。
“慈母严父,相辅相成。”温亭湛简短的回答八个字。
夜摇光没有反驳,孩子的确不能父母双方都严苛,否则会造成他性格上的缺陷。
换着衣裳,温亭湛忽而开口道:“开阳也已经十岁,明年让他下场试一试。”
“明年就让他去考?才十一岁呢!”夜摇光不同意,“这考了童生试就得送到书院去就读,逢年过节才能归家,他还那么小……”
“摇摇,我也是十二岁入书院。”
“所以我才不放心你,随你一道去书院照顾你啊。”
温亭湛:……
坐在窗台上啃着果子的金子伸手遮住自己的脸,它家师傅明明是自己贪玩,想要去书院玩乐,这会儿将人说的这么脸不红气不喘的大义凛然。
温亭湛反驳也不是,不反驳也不是,最后只能温声细语道:“童生试三年两次,最迟开阳十三岁也得去,不如明年下场让他熟悉熟悉,也便能够应对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