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斜风 > 斜风-第130部分

斜风-第130部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城内维持秩序。

韩众接到消息的时候也觉得不可思议,象扬州这种大城市,托明阿、德阿兴怎么说跑就跑,怎么连一枪都不放,只是有一个绿营过来的老兵感叹说道:“这才是绿营本色啊!象江南大营那等的队伍,根本不是普通的绿营!”

那个回来报信的老兵虽然不是韩众的老部下,但是他说他是冯思贤从黄岩招的亲兵,最可靠不过,因此他当即派一个加强连跑步行军前去支援郑骑王的前锋队,同时又亲自赶回来向叶凝冰与符闻道请援。

“那个兵是不是白景话?没错,就是我从黄岩招的兵,没问题,转向,转向!”他倒是担心另一个问题来:“韩副团长,你怎么不在前锋的后面派一个加强排接应?如果有一个加强排支援的话,那现在就万无一失!”

根据白景云的口述,现在郑骑王只有六名虹军老兵以及二二十名临时投诚过来的清军,政治上未必可靠,这点兵力根本不堪一击:“快快快!”

叶凝冰已经命令船队开始启航:“向扬州!向扬州前进!”

伴随着蒸汽机的呼啸声,符闻道也听到扬州城内的阵阵枪声,他从来没有这么焦灼过。

如果郑骑王那六人失败了,那对虹军的整个战略布局造成怎么大的影响,而自己如果能以零伤亡的代价拿下扬州的话,那等待着自己的又是怎么样的机遇,只是他根本不敢多想,而是大声叫道:“这次突击扬州,我是突击队长!”

“不行!你在二线!”韩众却大声叫道:“我才是突击连长,准备登陆!”

蒸汽船在江面奔驰得飞快,他们划着皮划艇也划得飞快,不过他们登陆冲进城门的时候,却发现城门的守军已经全部换成了虹军,那是韩众那个跑步强行军前进的步兵连已经与郑骑王的前锋队合合了。

与他们同时赶到的还有从陆路赶过来的一个步兵加强排,更多的后继梯队也在赶过来,符闻道第一个提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冲入扬州城内:“我才是突击连长!”

郑骑王原本悬在嗓子眼的心也放了下来,符闻道大声叫道:“郑副连长,我要替你请功……”

只是郑骑王的脸色还是有些苍白,他大声叫道:“团长,城内的清妖没跑……”

“什么?”符闻道的脸色变得铁青起来:“城内的清妖没跑,你是怎么冲进城来的?”

在符闻道原本的估计之中,郑骑王的先锋队能直插扬州城,直接夺下了城门,甚至还有扬州士绅欢迎,那肯定是扬州的清军弃城而跑了,虹军可以以无伤亡的代价拿下扬州城。

这是天下掉下的馅饼,只是在他亲自杀入扬州城的时候,郑骑王这个功臣却告诉了他这么一个意外的消息。

郑骑王十分难堪地说道:“那是因为谣言的关系,这面城门的清妖跑了……”

“那清妖在哪里?”

“就在几百米之外!”郑骑王告诉符闻道:“刚刚我带队突然冲出,驱散了近百名赶过来的清妖!”

“咱们有多少人?”

符闻道看了四周,现在的兵力可真不多,虽然名义上有一个突击连,一个加强连,一个加强排,以及郑骑王的先锋,但是入城的兵力加起来不到三百名,大队还在后面。

当然只要再等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估计大半个陆战第十一团的主力都能赶来,到时候他就有七八百士兵可以运用,但这也是他手上的兵力极限。

可是谁知道扬州城内外有多少兵力,要知道光是江北大营自身就有步骑一万七千之众,加上民间的团练、土勇,那可是动员到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

正当符闻道思考的时候,那边韩众这个副团长也带着半个连队赶过来了,他告诉郑骑王和符闻道一个好消息:“叶凝冰舰长也带着水兵连上岸了!”

“她上岸干什么,我们可不敢伤了她一根毫毛!”

关健是怎么解决眼前的危局,正当符闻道还在犹豫的时候,那边叶凝冰已经飞速地越过了符闻道与郑骑王、韩众,她一手拿着短剑,一手拿着左轮手枪,大声叫道:“突击!”

而对方的大街刚好杀出来一路清军,叶凝冰已经为了整场战斗定下了突击的基调,符闻道也大吼一声:“陆战团!突击!”

第489章 剑指北方

韩众比符闻道还要激进一些,他看到符闻道已经亲自提着刺刀上阵,当即大声吼道:“弟兄们,这是咱们男人的战场,让娘们滚开!”

他已经带领着自己的一排步兵冲上去,看到对面冲过来的成群清军,先是用枪膛里的一发子弹发射了最后一发子弹,然后就是面对面的白兵战。

比想象中还要轻松一些,虽然冲过来的这支清军足足有三百多人,但几乎是被一个冲锋就被打跑了,他们对于对面这支陆战队根本没有什么能力来对抗。

yuedu_text_c();

陆战团可以说是现在虹军最有荣誉的部队之一,他们甚至有与法军正面对抗大获全胜的战例,虽然是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才能达成,但是经过对法对俄战争的考验之后,陆战团的战斗力已经不是这些二流的绿营兵所能招架的。

他们面对的法军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陆军,连这样的对手都能战胜,这些绿营兵只能象被刀切过的豆腐一般,任由他们宰杀。

面对着这样强大的敌人,这些绿营兵原本还想后撤重组一下,但是现在虹军的军官根本不给他们任何机会,他们如同尖刀一般地追上去,把绿营兵的抵抗意志打得粉碎。

虽然对面才三四百名虹军,可是在这些绿营兵的眼里,对面却仿佛来了三四千名虹军一般,那都是天上降下来的天兵天将,根本不是他们所能招架的。

倒是叶凝冰和她的水兵连,却被陆战团的军官强行留在城门处,他们大声叫道:“战场让女人走开,叶舰长,这不是你的战场!”

“我是叶凝冰,我有权指挥我的水兵部队参加战斗!”

但是留下来交涉的郑骑王却说:“您说错了,您在城头这里等待着我们的后继梯队抵达,这是对战斗最好的帮助!”

“我知道,您是最英勇的军人之一,但是这个战场,至少是陆地战场,要请女人走开!”

伴随着这样的对话,叶凝冰不得不带着自己的水兵连守在了城门口,接着后继的步兵梯队冲入城口,不过作为一名老资格的舰长,叶凝冰也是蛮有指挥艺术的。

她并不是象大家想象中的那样,抓到一个步兵排或是一个步兵连,就直接把他们投向枪声密集的地方,而是在城门口将部队重新组织起来,然后在获得确切的情报之后将部队投入到适当的方向,同时手里还掌握了一个加强排的机动部队,随时准备出击。

而此时城内已经是枪声一片了,钦差托明阿对着自己的大将德兴阿说道:“这怎么办……早知道就不做撤退的准备了!”

现在扬州城内的清军已经是到了最低点,由于对咸丰帝抽调走江南大营与僧王军不满,托明阿也没有坚守扬州的决心,因此他便决定将一部分辎重、重炮和眷属先行撤走,以防虹军杀到,发生了什么意外。

可是没想到虹军来得这么快,撤退的队伍刚出扬州城门,江面已经是炮声轰隆,于是许多队伍不经请示就溃出城去,现在城内的守军不过是三千余人而已,而且还被虹军的突击打跨了多支。

他的身侧雷以诫大声叫道:“快把队伍拉回来,快把队伍拉回来,一定要把这些红贼打出扬州城去,扬州若失,咱们的根本就没了!”

虽然已经做好了撤退的准备,但是扬州确确实实是江北大营的根本,只是德阿兴却拍了桌子道:“拿什么去冲?雷以诫,你是汉人,有这份忠心是难能可贵了,可是咱与托帅,都是满人啊……”

“没错,我与德兴阿都是满人!”托明阿不由幽幽长叹:“是满人啊!”

雷以诫起先没明白过来,但是很快清楚为什么了:“两位是说,如果连大兵都丢光了,恐怕……恐怕!”

德兴阿说的很清楚:“大清朝对待咱们这些满人,可从来不会心慈手软!”

这是满清一代的定例,有些时候处理犯错误的满员比汉官更为严厉,特别是咸丰一朝到现在,虽然免了不少作战不利的汉员,但是真正二品以上的大员被处决的都是满人,有湖北提督博勒恭、陕西汉中镇总兵恒兴、湖北巡抚青麟三位(在历史上咸丰朝处决的五位二品以上官员都是满人)。

德兴阿这么一说,雷以诫已经明白过来了,这三位都是败军之将,事后与城同殉,最后导致大辟之刑,但是最关健的一点就是这三位手上没有大兵。

不过他还有坚持自己的看法:“两位都是满人啊!”

“正因为是满人,才要替咱满洲多保存一份元气!”托明阿这话既有真情,又有假意,算是有一半的心里话。

只是才说到这,外面已传来了恶讯:“红贼四五千人,悍勇无匹,突入扬城,现在已经朝着这边杀来,请两位大人速速出城!”

现在托明阿又犹豫了,他苦恼地说道:“咱俩可是满人啊!”

“是满人,是满人!”德阿兴倒是给他吃了定心丸:“可是现在与过去不同了!”

是啊,现在与过去不同了,不但浙江江西都全省失陷,而且苏皖两省江南之境失陷已成定局,接下去红贼必然派兵北伐,兵火直指徐州。

雷以诫大声叫道:“两位大人,请速速出城带兵反击红贼,我在城内坚守!”

“不行!”托明阿大声叫道:“咱们江北大营不能没有你这个诸葛亮!跟我出城!”

无论是符闻道还是韩众,都做好在扬州城内浴血奋战的准备,只是没想到战斗比他们想象中轻松得多,只不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整个扬州城就已经在虹军的控制之下,而且越来越多的虹军官兵已经赶过来了。

有些单位只留下少数人看守还陷在登陆场上的装备与辎重,组织主力赶过来参战,他们甚至带来了几门轻型火炮。

yuedu_text_c();

只是很快就获得更多的情报,托明阿与德兴阿已经遁城而走,他们在北城附近集结了大量败军,刚刚听到这个情报之后,符闻道已经大声叫道:“这一回不能让女人冲在我们的前面,出城追击!”

说干就干,他们把刚刚攻克的扬州城与超过一千名清军俘虏都交给了叶凝冰,叶凝冰不得不派自己的水师从江南借来了第三师的一个加强连,又从水面舰艇上抽调出了一个加强排的兵力。

只是她还担心城北的战斗,在那里有着托明阿与德兴阿的江北大营主力,现在能听到接连不断的枪声与炮声,只是半个小时之后,就从城北的轻骑口中传来了捷报:“我军大捷!”

虽然城北大营还有一些部队甚至一枪都没放,但是在仓皇窜出扬州城的溃军面前,他们几乎是胆破心惊,虹军的炮弹才一落到他们头上去,他们就已经成营成营地投降了。

符闻道得意洋洋地口述着捷报:“我陆战团在第二分舰队叶凝冰司令官之完美配合之下,果断突击,顺利击破江北大营之主力,并获空前之战果!”

“自我部组建以后,从未有过如此丰硕之战果,现经初步清点,俘虏计在三千五百名以上,其中有参将、副将数名,都司把总不计其数,唯部队追击不够果断,致托明阿、德兴阿易装逃遁。”

虽然嘴里说“部队追击不够果断”,但是符闻道却对整个部队的表现满意得不得了,这纯属自谦之辞中的自谦之辞。

接着他继续意气飞扬口述:“而获此空前大捷,我军之损失意外之小,现经统计,只阵亡六人,负伤了二十二名,全部伤亡不到三十名!”

“而敌之损失,仅战场遗弃之尸体即达三百具以上,被我俘虏者如前所述,不下三千五百名,已给予敌江北大营以毁灭性打击,扬州全城,已在我军掌握之中,我团下一步将剑指徐州。”

口述完捷报之后,接下去符闻道兴奋得不得了,却要为叶凝冰和水师请功:“此战之完全胜利,固有赖于陆战团官兵之奋勇作战,亦有赖于第二分舰队叶凝冰司令以下官兵之完全配合,此次作战之最大功绩,实是叶凝冰舰队之身先士卒,甚至亲率水兵连上陆作战,率先冲入扬州城,并屡次重创反扑之清军……”

念完这一段,符闻道得意洋洋地说道:“咱现在也知道第一师为什么写战报的时候,都尽量往别人那边写,实际是太爽了!”

没错,这确确实实很爽,而一旁的韩众则询问道:“接下去怎么办?我最初的规划是想在江北建立一个城头堡而已,没想到扬州啊!”

“怎么样?自然是向北,向北!”符闻道大声说道:“我们不仅要把扬州建成我们最坚固的城头堡,而且还要继续向北!徐州才是我们的终点,不是,是济南!”

“没错,是济南!”符闻道现在发现江北大营的战斗力比自己想象要弱得多,虽然自己手上只有一个陆战团,但是有着第二舰队在水上的协助,接下去在扬州附近的战斗,自己将拥有绝对的胜算。

第490章 封王

看到得意洋洋的符闻道,韩众这个团长不得不给他一记重击:“团长,咱们别想着济南了,先把整个扬州府搞定再说!”

即使陆战团有三头六臂,他们也不过有两千名官兵而已,别说是扬州府,就是扬州府这两县都够呛,更不要说是邻近数县。

符闻道却笑道:“有这个战绩在手里,谁敢抹杀我的绝世英名,谁敢对我符闻道不!”

事实证明符闻道大错特错,几年之后武红船出版了他著名的名著《虹军之真相》,里面批驳了符闻道的说法:“所谓虹军扬州大捷的一切说法都是虚构,根据托明阿将军阵中日记及匪符闻道部战时出版书籍,当时大清圣兵为了避免扬州这么一座人口繁华的城市陷于战火之中,主动从扬州城中撤出,因此虹军是在无抵抗的情况进入扬州!

这一点可以从匪军的伤亡可以一见,匪军自称攻克扬州城不过伤亡三十人,而象扬州这样的大城,匪军要经过数日苦战才能拿下,怎么可能伤亡才有三十人,这充分说明我大清之仁义道德。

根据扬州父老所说,虽然大清兵基于仁义主动撤出扬州,但是匪军入城之后之倒行逆施,激起全扬之民愤,扬州民众当即组织对抗,匪竟使用米尼步枪、重炮等火炮血洗扬城,匪军所谓击毙三百之数,纯是这些义民无疑,至于所俘三千五百清军,亦是真正的谎言,须知我大清兵撤出扬州之时,不折一兵一将,又何尝有被俘三千五百名之巨。

事实上,这是匪军为了报复扬州民众之反抗,强拉扬州青壮以为丁壮,据匪军自供,敌在扬州附近征兵达四千名之众,亦与此数相符。

历史将证明,匪军在扬州的战斗行动并不是一次大捷,而是一次真正的掺败,历史的真相终因我武红船的揭露而出现在全世界正义人类的面前。”

只是武红船的豪情壮志解决不了现在北京城的惊惶不定,现在整个北京城都处于极度惊慌之中。

自从苏常失守,北京城的漕米与库银已经断了来源,到处都能看到没了铁杆庄稼的旗人在那里闹事,内务府用尽心意,才调了几百石带壳的小米,只是这些小米多半都发黑了,根本不能食用,以至引发旗人在北京闹了一大场。

此前还能利用洋人出兵讨伐匪军来声张声势,只是洋兵虽好,可是解决不了北京城内几十万旗人、官员、闲杂人等的吃饭问题,以致于今年过年都闹了好些民变。

按照一些大臣私下的说法,如果再闹下去的话,说不定会闹出第二个天理教之变,当年天理教可是勾结宫内的太监杂役一路杀进了紫禁城,一想到这一点,满汉文武都觉得睡不着觉。

可是新年刚过,形势又再度恶化了,先是法军与俄军在上海附近大溃而归,接下去又传出法国人与匪军谈判的情况,现在北京人已经不敢称他们“红贼”,而是敬称一声:“柳家军”,省得虹军进城以后找他们算账。

洋兵是指望不上了,大家原本以为耳根能清净,没想到俄罗斯驻北京的使节团却开始折腾,开始他们说得挺好听,愿意借大清朝一大笔款子不说,还可以赠给大清朝洋枪数万杆,只是大清朝的官员总有几个是通晓事理,很快明白这几万杆洋枪都是俄罗斯国内退役的旧枪而已,而且他们还大有用意。

他们要割地,而且一割就是几百一千里,不肯割就率几万精兵杀过来,实际大清朝的文武官员未必不想割地,只要能先平了红贼再说,哪料这些俄罗斯人要争的是关外的满洲龙兴之地。

yuedu_text_c();

现在关外的守备由于天国变乱的关系,虚弱得厉害,马队先后调入关内,甚至连大批西丹都调进关来,但是俄罗斯人的要求太过份,他们居然想要整个关外。

关外是大清朝的根本,大清朝入关两百年,始终打着关内如果支撑不住就立即退到关外的主意,俄罗斯人准备把关外吞吃干净,这是要绝了大清朝的后路。

因此已经有一些满洲官员提出建议,认为现在可以迁都关外,红贼兵势太盛,对了关外遇上大清马队也是无用,但是这样的奏折被咸丰爷骂得狗头喷血:“红贼未至,尔等心中贼已至!”

要知道当年的太平军北伐军都一路打到了天津郊区,咸丰依然没有动摇的表示,何况现在红贼尚远在江南。

只是接下去坏消息是一波接着一波,军机处的军机章京日夜奔走,不得片刻闲瑕,虹军自从与洋人私下议和,已经派遣重兵四处出击,屡屡夺占了清军地盘。

先是镇江与金陵附近的江南大营与僧格林沁在虹军压迫之下,被迫退出江南,渡江之后只有二万二千人,滞留江南未归几达一万三千人之多,这让咸丰好几天都吃不下饭,连最宠信的兰贵人都难得见得一面。

接着又传来了红贼兵出皖南的消息,没几日已经传来了芜湖失陷的消息,而且红贼势如破竹,又有江西贼出兵策应,皖南全境失陷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可让咸丰爷越发食不下咽,不知道如何是好,一想到苏南与皖南全境失守,红贼占据整个江南,偏偏找不出什么办法,咸丰就心急如焚,动不动就痛打宫女、太监。

整个北京城都在寻找着办法,咸丰特地法外开恩,中外人等只要有保国奇策,都可以直抵御前。

只是这一下子就惹了马蜂窝,咸丰爷平时要看的奏折是有数量限制,事实上一个人在没有秘书班子的情况下,能处理的公文也是有限制的。

即使在战争期间,咸丰一天要处理的奏折也不过两百件而已,而全国能有资格直接给他上奏折而无需转奏的大臣也不过一二百人而覍鶧―这样的直接上奏权是一种特权,如果有资格上奏的人太多,咸丰帝就会被奏折所淹没。

可是现在,咸丰却发现自己被所谓:“救国奇策”所淹没了,一天要处理四百件以上的公文,而且许多奏折又臭又长,却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要官要钱要粮。

这还算是好的,有些折子建议用藤甲兵破红贼洋枪队,说是当初破俄兵时藤甲兵曾立奇功,有的则建议大清兵尽弃鸟枪不用,用精骑铁甲破之,还有的更奇谱,要请檀道济出兵。

咸丰原本以为能得到一个诸葛亮,哪料想这些上书没有一个靠谱,气急攻心更加身虚体弱,偏偏这个时候来了一剂大补药。

先是僧王、和春两人联名上奏,奏称已经奉诏北撤徐州,接下去的消息更加震动,说是总兵张国梁为国有奇勋,与贼交战经年,力保东南四年不失,侍郎曾国藩练兵于草野之中,光复两湖,破长毛于湖海之间,功业本朝第一,故此宜有王侯之赏,请依三顺王、续顺公例以明赏罚。

“王侯之赏”,实际关健在于这第一个字,大家都明白得很,僧格林沁与和春是建议封张国梁与曾国藩为王,何况僧王与和春生怕中枢搞不清楚,还特意加了一句“请依三顺王、续顺公例”,整个北京城被这个消息炸翻了。

多少年了,多少年了!多少年了!

自从三藩平定之乱,大清朝就没有考虑汉人封王,至少封公侯的汉人那也是屈指可数,可是现在一口气要封两个汉人为王。

何况张国梁与曾国藩现在可是败军之将,曾国藩丢失江西全境,仓皇逃回湖南不说,最近反攻南昌更是败得一败涂地,而张国梁更是将不战而走,直接退往江北,江北大营已经成为历史而已,怎么能为这两个败军之将封王!

满朝皆是可杀之声,特别是曾国藩的多年知友倭文端更是站在最前线,每天都是一封奏折,甚至提出了“不诛曾国藩不足以谢国人”,一片嚷打嚷杀声。

只是大家炮轰个不停,却没人敢把火把烧到僧格林沁与和春、胜保的身上,这三位虽然是败兵之将,却是主持着整条江淮防线,万一江淮防线被红贼捅穿,那么就是大清朝往哪跑的问题了。

何况这三位都是八旗,僧格林沁还有情可原,是蒙八旗,而和春与胜保都是真正的满洲勋贵,他们都提出这样不智的建议,可以想见前线的战线危急得怎么样的程度。

很快就传来了那位可能要封王的曾国藩的消息,他十万火急地报告:“红贼第二军主力五万有奇倾数入湘,湘省被陷县城十二座,长安危急,请急拔部款五十万以救急!”

炮打曾国藩的声音一下子就全停了下来,即使是满人都知道现在两湖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而现在又传来了更坏的消息:“扬州陷落,托明阿与德兴阿两位大帅冒死突出扬城,集合旧兵力图反攻!”

因此咸丰爷觉得自己头皮都炸了,他转头朝着恭亲王道:“老六,你有什么主意没有?国家到了这个时侯,你得站出来了!”

第491章 岭南

只是咸丰虽然想把恭亲王推出来,可是奕欣却不领情,他毫不客气说道:“陛下,你何必把我架在火上烤,我无才无德,哪堪大任!”

咸丰虽然自己这位皇弟心中有些怨气,但是现在这个时侯却不能不用他,不由转身向身边的肃顺求助:“肃老六,你也是老六,你就帮我在老六面前说句好话啊!”

恭亲王毫不客气:“陛下,到了我这个地步又何必多做事多受气,不管风云怎么变幻,皇下圣宠再重,我难道还能再进一步?即使是皇上圣宠全无,投置闲散,甚至革去我奕欣的王爵,难道能革去我的皇弟?”

他说的是实话,他已经到了升无可升的地步,再升一步就是皇帝,咸丰肯定不答应,而至于降职也是无忧,不管怎么说,咸丰帝只有他这么一个弟弟。

yuedu_text_c();

他这么一说,那边肃顺这个咸丰的身边亲近人不由替咸丰着想:“六爷,您何必与自己动气!不管怎么样,这是我们满人的江山,是你们爱新觉罗家的!陛下的意思是好意,是想你多担些负责!”

恭亲王这时候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气势很盛:“现在红贼不过是刚刚破了扬州,大事尚无忧,若是攻到山东河南,我愿意替皇兄出征!”

“没错!”肃顺笑了笑:“等的就是六爷这句话,皇上这身子骨,你也是知道的,在兰贵人这边多折腾了些,日夜又为国事操劳,恐怕无力御驾,只得委屈六爷!”

“这是什么委屈!”奕欣毫不客气:“这是恩宠之至,只是我若是败了也就罢了,若是胜了,恐怕回京之后没人能保得住我!”

“老六,你何必说这么诛心的话!”咸丰帝却是急了:“你若是能破了红贼,我不但回京之后,自有封赏,别说你这恭亲王已经到顶了,皇家自有法度!”

旁边肃顺却冷不丁地拿出一颗重磅炸弹:“六爷恐怕还不知道国家忧难到什么程度了!现在福州已经失守了!”

“福州失守了?”

恭亲王一下子被震住了:“我在军处机怎么没听到这样的消息?福州若失,两广恐怕也危险了!”

福州长期就在虹军的攻势之中,前段时间险些失守了,若非石云庆之乱调动了一些围攻福州府的虹军部队,恐怕福州已经是虹军的地盘了。

而这次福州失守是孙胡子上马之后的头一把火,他入闽的时候,石云庆已经败事,只率了几十名亲信仓促南逃,而福州在长期围困之下,已经是人心浮动。

因此孙胡子一方面严厉镇压石云庆的余党,一方面全力集中部队准备围攻福州府,虽然他从第三师带来的老部队只到了一个连而已,但是凭借着林嵩团、瞿质斌团和黄文金以及其它各支旧红巾军,他硬是在上任之后半个月之内就拿下福州这座大城市。

而对于清方来说,福州的丢失是致命的,以前虹军费尽了千辛万苦才拿下了两座省城,一座是浙江的杭州,一座是江西的南昌,特别是南昌的克复,可以说是千钧一发,完全是瞿杰的决断与柳畅的放权完美结合在一块才拿下来了。

而现在福州丢失,则是虹军拿到的第三座省城,肃顺很严肃地说道:“六爷,福州有失,不但东南震动,恐怕连福建全境也保不住了!”

虽然说丢掉福建之后,清军在福建境内仍然有数万军队,但谁都知道福州这座省城的丢失对这些部队的士气有着致命的影响,更不要说虹军在海面上有蒸汽战船,对清军形成绝对的水面优势,整个福建水师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这种情况下,福建的丢失只是时间问题,清军现在所需要的是怎么保住两广的问题,要知道天地会在两广的叛乱始终没被平定下来,始终是此起彼伏,甚至到了太平天国被镇压一二十年后仍然有大规模的民变存在。

而肃顺更担心的是另一点:“不但如此,金陵沦陷亦在指日之间,红贼发精兵健将于金陵城下,长毛窜走是迟早的事情,皖南亦无力抗贼,六爷,今日国家,已经到了非得御驾亲征不可的程度了!”

恭亲王还想到了湖南的情形:“湖南亦被红贼攻陷十数县,若是拖延数月,恐怕就是划江而治的局面!”

“没错,就是划江而治,可是当年南明朝要求划江而治而不得,本朝若不奋起,恐怕亦求划江而治不得,甚至连关外都退不回去了!”

“皇兄!”现在恭亲王终于被肃顺说动了:“咱们是亲兄弟,咱也不贪图什么,就求您让我回来之后,有个安家立命的地方就行了!”

咸丰帝也不客气:“老六,你真不看起咱们兄弟的情份吗?我也跟你说句实话,现在大清非你我不可,我这身子骨你也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恐怕撑不了几年了!”

“皇兄,你糊涂了!”恭亲王十分热诚的说道:“您的身子好着,何必说这种话!”

“我自已知道自家事!”咸丰当即说起了自己的家事:“现在咱们大清朝,也就是你我两人,还有我那个一岁的兔崽子,成不了什么气候!”

“奕裕愫苛耍 惫淄踔苯幽畛隽讼谭岬谋久骸澳阏婧浚闶橇鹾舐范疾桓遥 br /

咸丰却是笑了笑:“你想到哪去了,我就写诏书,我若是什么三长两短,载淳接我的位置,你就是摄政王……”

恭亲王这才松了一口气,只是国初多尔衮的前车之鉴让他不得不多作些提防:“皇兄,什么摄政王我都不要,我只要咱们兄弟和睦,别想前些年那样被外人离间伤了和气!”

“好好好!”咸丰满口答应下来,看了一眼自己兄弟一眼又说道:“这次你代朕亲征,有什么需要,有什么想办的事都说出来,朕都答应!哪怕是……”

咸丰停了停,然后说道:“哪怕是你要朕的妃子都行!”

“也没有别的想法!”恭亲王却想得远了:“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张国梁与曾国藩封王的事,这件事非得尽早办了不可!”

咸丰却犹豫了一下:“就是当年平定三藩的事情,也是事后封侯而已,而且我大清朝从来是汉人武将封王侯,从来没有文人封王封侯的前例啊!”

“现在的形势,比平定三藩时阴险十分,无论是洪秀全还是柳绝户皆非吴三桂之流,国初若不是有三顺王、续顺公及吴三桂、洪承畴,我如何能得天下了!”

yuedu_text_c();

肃顺也加了一把火:“现在尚有几线生机,陛下,若是贼军到了这北京城下,封王又有何用?”

咸丰被这么一劝,答应下来:“朕这就召集军机商议此事,争取把此事敲定了!”

恭亲王却是思索了一下:“这汉人封王,我看还得再加一位不可!”

“是谁?”咸丰有点好奇:“可是湖广总督胡林翼?”

“不是!”恭亲王却说了另一个人名:“两广总督叶名琛!”

对于孙胡子来说,两广总督叶名琛已经是孙力行重点关注的对象,虽然战事仍然在福建境内进行,但是夺取福州之后,虹军已经在整个福建境内占据了完全的主动权,即使福州城内的清军高级官员逃走了一大半,并继续在闽南组织着抵抗,但是最终胜利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老黄!”孙力行亲切地叫道黄文金:“你这次入赣可是帮我了大忙,现在你要回江西去,我也没有别的赠礼,就是一份我亲手写的战斗详报,还有……我给燕王殿下已经发去了一封奏报,你这么有战斗力的队伍,怎么也应当编成一个步兵旅!”

黄文金笑了笑,现在与他投降的时候已经不一样,那时候虹军内部的步兵师旅只有五六个而已,而为了应付法俄两军的攻势,现在整个虹军内部的步兵师旅已经多达接近二十个,而他的这一个老太平军编为一个步兵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孙力行只有在推了一把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孙胡子的一片心意,因此他自己喝了一小杯酒:“谢过孙督军,福州既克,您也应稳坐福州城了!”

“先别太乐观!”孙力行倒是瑾慎地很:“虽然打下了福州城,但是我们福建省内的部队是什么样的素质,你也是清楚的,老三营出身的单位太少了!而你又要奉命回福建去,接下去的仗还有的打!”

所谓“老三营”,孙力行指的是“龙枪营”、“楠溪营”、“磐石营”这三个虹军最老的步兵营,这是孙力行自己创造出来的说法,也代表他的一份荣誉,但这也是事实,现在在福建境内的部队,除了石云庆与林嵩的旧部之外,大多数都是旧红巾军,战斗力比老三营系统的部队要差一个档次。

“但是现在凭借我们的队伍,横扫整个福建是没问题!”林嵩倒是不大服气:“虽然比不过老三营,可是比起清妖又是强太多了!”

孙胡子不知不觉就泄露了自己的心事:“可如果要进兵岭南,那有多少胜算?”

第492章 整军

黄文金没想到孙胡子看起来这么一个草莽野夫,居然也有这么大的志向,他问道:“老孙,真有一手!早知道咱们就合伙干上一大场,等打回广西老家,我请你吃我家酿的老酒,当年起义之前我亲手埋下的!”

而一旁的林嵩倒是抱有质疑态度,他说道:“督军,你这想法甚好,志向也是极广,但是我们不必想那么广的问题,现在我们只占了闽东、闽北、闽西大部,别说是杀过五岭,就是荡平全闽估计还得好久!”

这是实情,这次福州战役最后让清军主力和城内的闽浙总督、福建巡抚、福建布政使等要员都跑个精光,他们迅速南撤重新组织起来。

福建虽然是沿海地形,但是山多林密,不适合大部队展开,更不要说现在虹军占领区尚有大量灰色的游杂武装存在,甚至还有少量清军依旧活动。

因此按照林嵩的想法就是,如果没有大批援军入闽,就以虹军在福建的现有兵力,至少还要六个月才能占领全闽,而让福建安定下来,至少还要三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建立在不要出生第二个石云庆的情况下。

不过孙胡子有自己的想法:“关健是队伍要纯洁,都说老三营是怎么精良的队伍,可当初成营的时候,是什么一个情况,你们不清楚,我最清楚,咱们磐石营几乎都是三心二意的绿营兵,随时都准备跑,可是现在看,他们哪一个不是对燕王殿下忠心耿耿!”

他下了结论:“关健是干部要训练,政工要跟上,咱们虹军各支部队之中,就以我们福建地区的政工最为薄弱,干部意志最为软弱,因此我准备一边战斗一边整军……”

对于这次整军的后果,林嵩与瞿质斌都没有做好预期,甚至孙力行都没想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