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斜风 > 斜风-第131部分

斜风-第131部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最后的结果。

《福建军区战史》以官方的语言总结这次整军:“在孙力行督军的督促之下,驻闽各部队进行轰轰烈烈的第一次整军,这次整军肃清了石云庆叛徒集团的恶劣影响,引进了大批年富力强忠于虹军的新干部,大大鼓舞了我军的士气,并把驻闽虹军建设成燕王殿下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而第三师官方战史《坚如磐石》则大声歌颂了他们在这方面对孙力行的配合:“在实施江南战役的同时,我们协助了老师长、时任福建督军的孙力行将军的福建整军行动,不抱小团体主义,顾全大局,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调出排以上干部二百六十名,并从福建军区调入虹军干部二百一十名,并将这些干部安排到适当的位置!”

但是当时的档案有着与官方史料不同的说法,特别是这次整军的当事人更是如此,若干年后军内人事部门曾有总结:“福建整军是我军历史辉煌的一笔,为建设坚诚可靠的我军创造了坚实的条件,但也存在着若干后遗症,如当时将一百四十三名干部鉴定为石云庆死党与红巾军余党,将其全部清除出军队转回原籍工作,另有红巾军干部二百一十名调到江苏方面任职,全部降一级使用,现在这些干部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要求恢复原有待遇。”

而当事人的反应更为强烈,许多主动或被动参加石云庆之变的当事人纷纷上诉:“我们是原福建独立一旅、福建独立第二营等部队的一批老干部老战士,大多是一八五五年、一八五六年参军的老战士,还有相当人员是参加了温州、台州时期虹军初建时期的老战士,在石云庆发动叛变时虽然对石云庆叛徒集团作了坚决的斗争,但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一度被裹胁到叛军之中。

但是我们始终不曾改变对皇帝与虹军陛下的一片赤诚之心,一有机会就主动返回到虹军之中,但是事后福建军区主要领导人无视事实,对被迫裹胁入叛军的干部战士进行无情报复,除部分人开除军籍、转业到地方之外,我们这些早期参加革命的干部战士亦在此人一手组织的福建整军运动中被迫重新入伍,不但一些原本担任营连排职务的老干部重新从战士干起,而且军籍亦重新从一五五七年七月一日开始计算。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我们默默为皇帝陛下与国家做出全部的奉献,但是伴随时间的流逝,我们与同期参军的其它战友相比,待遇上拉得越来越大,如丁孝顺中尉,与他同时同地入伍的十三名战友,今天已经有人晋升到少将,大部分是上校、中校,只有个别人是少校,只有他本人只有中尉待遇,至于在薪金就差得更多,根据我们的调查,与同期入伍的战友相比,待遇至少相差百分之七十,有些时候更多达三四倍之多。

鉴于我们在过去岁月的忠诚与可靠,强烈要求纠正福建军区的错误做法,对我们军籍从实际入伍开始计算,并对已经符合年限的战友进行正常晋升,并享受虹军初创时期老干部的全部待遇。”

而某些私下的回忆录更是暴露了更多的真相,如云天纵上将的私人谈话就直白地说:“福建整军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也伤害了部分干部,受到直接影响的干部战士多达千余人,其中数百人不是被调往地方工作,就是转业回乡,还有一部分干部被调江苏方面降级使用,而从第三师方面调往福建方面的干部则是晋级使用,造成相当恶劣的影响,甚至发生大批干部战士逃亡的严重后果,其中有xx名成为可耻的叛徒,对我军在福建下一步行动造成相当大的阻碍。”

但即使是最坚决的反对派,甚至是武红船这样的历史学家也不得不承认:“虽然孙力行所谓的福建整军事实上是一次真正的清洗,但是通过这样的暴力清洗,在闽匪军完全肃清瞿振汉、旧红巾军、石云庆这些真正反满起义部队的影响,成为柳贼一人的走狗部队,从此给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制造了巨大的灾害,其严重后果一直影响到今天,孙力行必须偿还这一笔欠下的血债。”

但是此时此刻的柳畅,并不知道接下去席卷整个虹军的整军行动已经从福建开始,孙力行的报告还在福建发往温州的路上,即使这份报告抵达温州,仍然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从温州拍发到杭州来,而这样的报告,柳畅要看到至少是第二天的事。

毕竟现在军事行动是第一位,军队的整训只能处于次要的位置上,只不过今天柳畅稍稍有些闲瑕。

无论是入湘、入皖,还是围攻金陵,或者是攻占福州,还是登陆扬州,虹军都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进展,甚至连柳畅最乐观的估计还要好得多。

象皖南方面的进展,就是完全出于柳畅的意料之外,原本在虹军作战部的估计之中,皖南清军甚多,解决整个皖南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可是战斗开始才半个多月,整个皖南已经被虹军夺取了三分之二,剩下的少数州县也处于虹军的围攻之中,随时可以摘下胜利的果实。

而天京方向的胜利更是意料之外,谁都没想到江南大营居然不战而走,直接北渡,甚至连扬州都不守就直接退往徐州,而在金陵外围的战斗,则呈现两极分化的场面。

太平军对于虹军这支与自己有着血脉关系的部队那是又爱又恨,有的太平军一遇到虹军就整个部队投诚过去,有些时候带队的官长不愿意投诚过来的,下面的兵将就直接发动起义,而有的兵将不愿投诚,官长也愿意抛弃部队只身来逃。

可有的部队就一条心与虹军对抗到底,有些时候部队伤亡了三分之二还在顽抗不止,被虹军认为是上海作战以来遇到最顽强的敌人,甚至还有一些拜上帝教的狂信徒要与虹军同归于尽。

对于这样的队伍,虹军这边同样是又敬又爱,佩服人家的顽强、忠诚与斗志,但也知道这是整个太平天国最无可救药的一群宗教疯子,还好这样的疯子部队不算多,只是越靠近金陵城,这样的疯子就越多。

总体而言,战斗虽有反复,部队虽有伤亡,尚在掌握之中,在前线的金佩纶、于村等人表示:“克复南京,尚需一至两周时间!”

因此柳畅也有陪自己这对宝贝女儿的闲瑕时间,可是叶娘子却不给他好脸色看:“老公,你就别来添乱了,我可是要带两个孩子啊!”

现在这对宝贝女儿还真是又哭又闹,让叶娘子忙不过来,柳畅平时带孩子少,现在更是手忙脚乱,甚至连尿布都不会换。

柳畅只能一边逗着自家女儿,一边说道:“语蝶,你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明明有这么多奶妈佣人,偏偏硬要逞强,一个人带两个孩子!”

“我可不想我的孩子叫别的女人妈妈!”叶娘子倒是说起了另一件事来:“听说凝冰在扬州表现绝佳?”

第493章 天国落日

叶娘子一提到这个问题,柳畅不由苦笑了一声:“好不容易偷得片刻,没想到你又谈起了这些琐事……”

只不过柳畅也没有公开拒绝谈及这个问题,只是大声叫道:“奶妈,奶妈,带宝宝去晒晒太阳!”

两个三十出头的奶妈抱走这一对宝贝公主,柳畅和叶娘子坐下来准备好好谈一谈:“叶凝冰,这是今天第三次有人替她请功,很了不起!”

事实叶语蝶之所以提到叶凝冰问题,和叶家人与旧海盗在虹军海军的边缘化大有关系,严格来说,叶娘子和这批前海盗可以说是虹军水师的最初根本,只是在蒸汽战舰不断服役的现在,这批老干部却越来越感觉被边缘化的感觉。

现在虹军海军有三批干部组成,第一批干部就是象叶娘子的娘家人和前海盗们,第二批干部则是从陆军转业过来的干部,第三批则是张斯桂和其它投率过来的专业人才。论专业素质,前海盗比起张斯桂为代表的专业干部差得太远,而忠诚可靠,这群海盗又不如陆军转业干部,在过去的岁月之中,凭借叶娘子的影响和他们的资格,这批前海盗在海军之中混得还不错,只是在大规模进入蒸汽时代的时代,这批前海盗就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蒸汽时代的战舰之上,他们风帆时代的经验几乎是一文不值,到了和陆军转业干部相差无几的地步,甚至有一些专心好学的陆军干部,现在在专业素养已经比老海盗强得多,反倒他们抱着风帆时代的老经验,严格不适应蒸汽时代的海军,至于他们在高层的人脉,又远远不及陆军干部。

更重要的是,自从叶娘子不愿再管海军的具体事务,由叶家人和前海盗组成的团体就缺乏了一个主心骨,分散成多个互不联系的小团体,力量显得十分薄弱,而且现在他们虽然也能获得一些进步,却有了严重的危机感。

yuedu_text_c();

这种危机感是其它两批干部都向海军引入大量乡党的关系,陆军干部带来了大批温台金处籍海军学兵,专业干部同样不含糊,带来了大批的宁绍苏常新兵,这批新兵将在以后的岁月成为整个海军的核心力量,可是前海盗这个四分五散的团体不但缺乏一个主心骨,也缺乏后继力量。

以往还可以大量招收海盗入伙的办法,可是进入蒸汽时代以后,连这些前海盗都看不起那些福建和广东的老海盗,认为这些福建广东根本是乌合之众,虹军甚至不用出动蒸汽战船,只需要出动一两艘红单船就能击破整个南洋洋面的海盗。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现在前海盗对于招收海盗毫无积极性,反而想从广东老家着手,招收一批出身清白的青年加入虹军海军,作为整个团体的后继力量,但是现在的广东尚在清军的控制之中,普通人对于虹军的印象就是三头六臂的怪物,除了一些生计无着落的落败子弟之外,张斯桂又对他们在海军招募新兵的行动视而不见,几乎不提供任何帮助,因此几乎招不到什么人。

现在可以说是虹军海军扩张的最关健时期,每个月都有蒸汽战船下水和服役,而且还建造了若干艘安装线膛炮的帆船作为近海巡逻和作战支援之用,整个虹军海军的规模眼见就突破万人了,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现在入伍的新兵将来都是海军的核心力量,甚至有可能是一名光荣的舰长。

看到这样青黄不接的现象,整个前海盗团体都处于焦灼之中,他们特意派人来找已经声明不干涉海军具体事务的叶娘子,想从她这边找出一个办法,而柳畅也说道:“你不是想给叶凝冰请功那么简单吧?现在她已经是第二分舰队的司令官了。”

在海军之中,除了司令官张斯桂之外,就是第一分舰队司令官的职位超过了叶凝冰,但问题是第一分舰队司令官邓肯上舰的时间很少,平时都在湖州与杭州忙于工业建设的问题,具体作战都是由副司令官代理指挥。

因此叶语蝶也想到了她对叶凝冰的安排:“她还是个姑娘,一个好姑娘,我的想法,该嫁人了,燕王殿下是该给她一个名份了!”

“我给她一个名份?”柳畅有些无奈地说道:“我和她见过不到十面,而且她未必就喜欢我这样的浪荡子!更重要的是,凝冰自己的想法!”

“凝冰那边没问题了,她亲自写信过去,催殿下赶紧给她一个名份,说是请殿下放心,不管风雨怎么变幻,都替殿下守着贞洁!当然殿下若是不喜欢她,便作一对有名无实的夫妻……”

柳畅只能无奈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我知道这几个月是有些荒唐事迹,可你也不用这样的法子来测试我啊!”

“绝不是什么测试,是我心甘情愿的!”叶娘子咬着银牙说道:“凝冰有那个名份,许多事情方便许多,我们叶娘人已经在海军中抬不起头来!”

她也不愿意这么做,她知道自己坐月子这几个月,柳畅不但招惹上包美英,而且还和朱氏姐妹有些不清不白的关系,但既然为柳家妇,她也只能默认了这个事实。

还好柳畅这人毕竟还有心的,他对两个宝贝女儿宝贝得不得了,进而母凭女贵,他过来过夜的时间也多了许多,就是百般劳累,柳畅也就专门过来看两个女儿和她们的母亲一眼。

因此她咬着银牙说道:“我心甘情愿,您可不能让凝冰委屈了!”

柳畅见她这么坚持,只能点了点头:“那好……不过这事等攻克金陵再正式定下来!”

她又补充了一句:“我在你这里不走了!”

柳畅说到的金陵城,也就是太平天国的天京,这个宗教王国最重要也是最关健的人间天国,已经到了陨落前的最后关头。

虹军每天都以数十门大炮轰击着这座城市,许多城墙进行着激烈的争夺,这里的战斗强度甚至到了虹军前所未有的地步,一些老太平军在不同的阵营中为同样的信念作着殊死的拼杀,甚至到了毫不留情的地步。

天京附近几个中小城市的守军,已经全部撤回到天京城内,只是这已经是整个天京能得到的最后一批援军,城外的攻方清楚得告诉守军,芜湖已经陷落,皖南全境尽为虹军所有,他们不要想着陈玉成、韦俊或是其它人来救援天京了。

城外有了许多老太平军的军官与士兵,因此每天都能听到虹军的嚷话:“弟兄们,我也是天国的老弟兄了,你们不要再替洪秀全干了,他这江山是杨秀清打下来,可是他干了什么,把杨秀清杀了不说,又杀了韦辉昌,逼走了翼王,这样的天王能信吗?”

“兄弟们问我是谁?我旧籍宁波,寄籍芜湖,天国进兵芜湖的时候跟着北王入伙,对……我就是老黄羊,快过来吧,过来,咱们这边有好几千天国的老弟兄!”

“天王杀天父,江山打不通,你们难道到现在还不明白!过来了就好,我保证前途无量!”

“兄弟们,我老黄羊说话是算数,你们若是再执迷不悟,等天京城破了,到时候后悔就晚了!”

“现在义师都打到天京城下了,你们能看到洪秀全的影子吗?”

回答的有哭声,也有些人念出圣经中的某些段落,只是即使是最狂热的宗教疯子,虽然保有对天国的最后忠诚,心中也是明白,这座城市是守不住了。

没错,这座城市守不住了,八面重围,外援已绝,兵无斗志,将有二心,谁也不能守住这样的城市,几天之内就有好几起预谋起兵响应虹军的事件。

唯一对于这座宗教王国的人间天国抱有最大信心的,只有洪秀全自己了。

从某些意义上,洪秀全虽然不喜欢处理日常事务,但他与耶稣、穆罕莫德都是一样的宗教狂人,每天都沉醉于宗教事务之中,有学者考证过,光是保留下来的文献,他每天都在重大宗教问题作出极其重要的批示与决定,考虑没有保存与焚毁的文献,洪秀全恐怕是日以继夜地在完善自己的宗教天国。

即便在炮声轰隆的现在,他仍然拿着许多印书,既有梁发的醒世恒言之样的册子,也有圣经的节选,也有太平天国自己的印书,还有一些太平天国自己的机密写本,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对于这些文献都倒背如流,还有着惊人的魅力,对许多人对他敬仰已极。

即使在这最后的人间天国之中,仍然许多人对他敬仰如神,对他痴信如狂,对他可以付出一切,只是宗教的狂热并不能掩盖现实的窘迫,甚至连洪秀全自己都听到这炮声。

yuedu_text_c();

只是他却把这样的炮声看作上帝对自己的考验,从定都天京以后,天国就处于清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他仍然想沉醉在自己的神国之中,直到有人哭泣着说道:“天王宜早作决断……”

天王不用回头,都听得出这是蒙得恩的声音。

第494章 天上人

蒙得恩在太平天国史上,是一个神秘的隐身人。

后来的史学家对他了解得很少,但是这个人在太平天国的中期,却是最有份量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真正主管朝政的人物,最受洪秀全宠信,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件非常不合情理的事。

他虽然是广西老弟兄,却不算是洪秀全的班底人马,而且众所周知,他并不是什么天才般的人物,才具很一般,但是洪秀全就是亲近这位老臣,而翼王远征之后,在他的授意之下,天国众臣推选出陈玉成、李秀成与蒙得恩来主持朝政。

陈玉成与李秀成虽然年纪很轻,却可以说是天国之中真正的少年英雄,可是蒙得恩却不一样,他虽然老臣,但没有立过什么大功,唯一被推选的原因就是天王的授意,而妈这样的恩宠终其一生。

要知道洪秀全是一个猜疑心很重的人,不要说是两湖弟兄,就是两广弟兄都常受洪秀全的猜疑,象大名鼎鼎的黄文金,他是天国后期最著名的大将,在天国崩溃之后差一点就支撑起天国的大局,南征北战,无役不众,不知道替天国打下多少地盘,但却是连直接上奏奏折给天王的权利都没有,一切文书要由干王转交,驻守湖州却不能动用湖州当地的钱粮,可以说是一直不得天王信任。

甚至连李秀成这样的天国支柱,仍然是受了天王猜疑,只有这个神秘的蒙得恩,始终最爱天王恩宠,甚至连他死后,继位的幺力赞王也能成为天国的核心人物,在天国的排位在前十名之内。

而蒙得恩主政的时代,天王对这个既非洪氏宗亲,又非自己真正班底的蒙得恩完全放手,要知道他从来是只相信洪家人,洪仁艿骄┮桓鲈拢樾闳头馑魑赏跫婢Γ傻枚魅从牒樾闳挥醒瞪系墓叵担仗旃皇溃庋娜宋镏挥幸桓觥br /

史学家对蒙得恩的大部分了解,来源于幺力赞王思念故乡,写给故乡父老的一封家书,从这封家书之中,历史学家才获得了蒙得恩的点滴片段,但还是不能理解蒙得恩为什么会受天王恩宠的原因。

而事实上,蒙得恩之所以能受到天王洪秀全的恩宠,完全是因为他在神国与世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的关系,只有这个蒙得恩才能理解这两者之间的融合,他既通俗务,也知晓洪秀全一手构筑的神国美妙之国,因此洪秀全亲切地叫道蒙得恩的名字:“可是红贼又扑城失败了?我说过了,天京是人间天国,上帝是不会对我们坐视不救的,只要兄弟们团结一心,天父自然会派天兵天将下凡!”

蒙得恩却是长跪在地,许久才说出了自己的心底话:“天王,不必说这些话,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就是天兵天将下凡也无用了,我今天是受了李秀成之请,请天王尽快让城别走!”

“你!”

洪秀全被这样的背叛气得要吐出血来,他铁青着脸说道:“难道你也不相信我吗?我刚才在梦中可是亲眼看到了上帝啊!”

蒙得恩平时是最精通太平天国的这些神书,他既对圣经之中的新约旧约、四大福音书倒背如流,也对太平天国自己泡制的印书精通无比,在神国的世界之中,他几乎是唯一能同洪秀全沟通的人,但是现在他却觉得神国已经崩溃了:“天王,让城别走是咱们天国的唯一生机了,我们走吧!至少在皖北还有我们十几万人马!”

“胡说八道!胡说八道!”洪秀全气愤地指着蒙得恩的鼻子说道:“四十万天兵天将即将下凡,用圣光洗礼这个世界,基督即将再临……”

只是蒙得恩却坚定地说了一句:“洪火泉,你骗了那么多人,难道还要骗自己吗?”

这句话让洪秀全一下就呆住了,他的本名洪火泉已经有十几年功夫没人这么叫过他,他好一会才说道:“你也知道我是在骗自己?”

说毕,他大笑起来,笑得是如此苍凉:“可是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在骗自己,我分不清了……”

十几年的梦幻生涯,让他也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梦幻,哪些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神国,他既在骗着自己,也在骗着所有人,结果的严重性甚至超出了他自己的想象之外:“那你平时也是骗我的?我还以为你真信了!”

“我真信了!”蒙得恩告诉洪秀全:“一次相信,永久得救!天王,现在是该下决心的时候,我们让城别走,去皖北尚有一线生机,天京城内尚有好几万兄弟姐妹!”

“哪有那么简单,楚霸王不肯过江东的缘故,我也知道!”洪秀全觉得自己已经是骑虎难下了:“如果现在让城别走,或许我们再也回不到天京城了,再也没有人回到我们广西了!”

当年天国出广西的时候,是有两万男女,而现在残存下来的功勋旧臣,就连洪秀全都不知道尚存多少,只是蒙得恩却有自己的想法:“李秀成说了,到皖北,至少还能有一个小天国,至少还有陈玉成、刘玱林他们接应,在天京,就什么都没了!”

蒙得恩的眼泪都落下来了,他无能是真,在他主政时期天国朝政一片混乱也是真,但他毕竟是恋旧的人,后来的幺力赞王也沿袭了这样的传统,不远万里给故乡的亲人带去了一封家书,而这封幺力赞王家书成了研究太平天国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天京城内尚有好几千两广老弟兄老姐妹,这些功勋旧臣辗转万里九死一生跟着天王来到天京,天王总得给他们一个交代吧!再说,即使不给他们交代,天王也得给自己的家里人一个交代吧!”

天王虽然是天上人,但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一个极其热爱自己宗族的人,以至到了偏执的程度,后期幺力西王因为是自家外甥,就让这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成为天国排位前五的要角,参与到天国的重要决策之中,而与幺力西王同样决策天国事务的,除了他两个异母兄弟之外,都是一群年轻得过份的洪氏宗亲,至多不过二十来岁,因此蒙得恩的话命中了洪秀全的要害:“让城别走……让城别走,只是这样一来,怎么与他们交代啊!”

天京是太平天国的人间天国,是天国信仰的核心与关健,天京失守,天国的臣民怎么看待天国的前途?

蒙得恩只有一句话:“天王,走!”

“走才有一线生机,江北还有我们几万兄弟,而且张洛行素来与我们有联盟关系,他手上尚有十几万兵马,我们与他联成一气,自然可成小天国!”

洪秀全终于为自己的宗族松口:“也罢,不为别的,就为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和女儿,我们走!”

yuedu_text_c();

“去江北!”洪秀全又恢复一个天上人的自信:“我天国必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从火中重生!”

他把手按在蒙得恩的肩膀之上:“至于天京,就交给你了!”

蒙得恩既然看破这个神国只是梦幻泡影而已,那不能跟着自己让城别走了!

他是天上人。

穆拉约维夫在地图上用力咆哮着:“出兵中国,圣彼得堡疯了……我没有疯!”

圣彼得堡发给东西伯利亚总督的命令是明确的,鉴于圣彼得堡已经提供了一个步兵军的兵力到远东,那么东西伯利亚总督应当履行自己的承诺,果断地对华开战,至少要趁着大清朝脆弱无比的机会,从大清朝的国土获得最丰美的一块。

对于这个“黄俄罗斯”的计划,穆拉约维夫曾经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只是现在形势变了,他不再坚持对华开战,而是要求与虹军进行接触,不然俄罗斯帝国即使在东方占领一两块地盘,也会在中国人的攻击之中变得危机四伏。

他不知道国内的那些大人物是不是疯了,他承认曾经向这些大人物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和过多的信心,但是事实已经摆在他们的面前。

全世界最强大的法兰西陆军,即使投入一个师还要多的兵力,还是在上海附近与叛军打成了平手,报纸上有整版整版的报道,如实地记述了法兰西陆军自滑铁卢战争以后最掺重的挫败,数千名法兰西军人在血泊中呻吟。

而作为这次作战的最大牺牲品,俄罗斯远征军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他派到上海的四千五百名远征军只有不到二百名回到了远东,其中还包括了七十六名逃兵,而虹军的俘虏营已经有着上千名俄罗斯俘虏,甚至有大半营的俄罗斯远征军集体向虹军投降。

除此之外,在上海租界还有一千名俄罗斯远征军被背信弃义的法国人与英国人集体缴械,根据一些小道渠道获得的消息,为了换取中国人的合作,英国人甚至准备把这些可怜的远征军交给那些凶残的异教徒。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帝国拿什么去远征中国,实现黄俄罗斯的宏图?

第495章 对华战争的选择

穆拉约维夫把全部的怨气都洒在了圣彼得堡的大老爷身上,那些呆在别墅的大人物只知道催促再催促,根本不考虑远东的实际情况。

他们说的没错,国内已经按照东西伯利亚的要求,派来了一个军的援兵,严格来说是整整三万人,但是问题是他们没有想到,从国内出发的话,大部分地区要经过一年的时间才能抵达远东,有的边远地区甚至达到了两年之久。

因此远东部队的实力不但没有得到增强,反而因为穆拉约维夫无私地向上海派出了四千五百名远征军而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到现在为止,到达远东地区的援军不过是六千名而已。

可六千人根本不能与久经训练的远东俄军相提并论,他们是一群人渣、逃兵、流放犯、政治犯、死囚、强j犯,总而言之,他们距离一名合格的军人距离还有整整一万俄里,更重要的他们是在寒冬之中冲破了冰雪的阻止,行走了几千公里才抵达远东,到达远东的时候,已经有数十名流放者冻死、饿死或是病死了,更多的人在饥寒交迫处于冻毙的边缘。

国内的大老爷只看到穆拉约维夫现在的兵力超过了原有的数字,根本没看到这些流放者大半都倒在病床上,他们许多人来自于相对温暖的地区,直接被西伯利亚的寒风冻跨了,还好春天的到来让他们勉强能站起身来。

但还是有数十名流放者没有坚持过这个最寒冷的冬天,而且现在还是有零零星星的流放者成为西伯利亚的新墓碑,而更多的流放者还需要足够的休养时间才能恢复原来的健康与勇气。

现在圣彼得堡的命令是必须在一个月内实施对华开战,否则等中国的内战决出胜负的话,俄罗斯帝国可能付出无数的金卢布而一无所得,但是穆拉约维夫本人却认为现在根本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最乐观的估计是再等三个月,等到了一八六七的夏天再实施对华作战,那时候不但先期抵达的流放者,而且还有大队后继的流放者抵达西伯利亚,将大大充实远东俄军的实力。

要知道,中国皇帝与他们的贵族似乎已经对夺取内战的胜利失去了最后的信心,以往他们大量从黑龙江地区调集兵力入关作战,导致关外防务空虚,给了俄罗斯人最好的机会,而现在他们反而从关内调出一两支小部队,虽然这只是象征意义而已,但是根据穆拉约维夫的了解,中国皇帝随时可能出逃关外。

因此现在开仗是不可能,穆拉约维夫决定给圣彼得堡一封强硬无比的回电,只要他在西伯利亚总督这个位置上一天,他就不同意冒然对华作战,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只是远在远东的穆拉约维夫是不知道圣彼得堡那些大老爷的苦心,现在对华作战已经成为圣彼得堡最关健的问题,甚至超过了对法借款与英俄谈判,以及从美国购入一批军火的话题,大家都在期盼穆拉约维夫能早点征服中国,让大家好松一口气。

对华作战现在是财政上的极大负担,从最初一次性只需要几千金卢布就能承担,到现在一次性的拔款达到几十万金卢布,有些时候甚至要几百万金卢布的投入,而且这还是一个无底洞,吞噬帝国所有的资源,从人力、物力到无形式的支援,对华作战的需求虽然不象克里米亚那样是一次性的大失血,把这个拓土万里的大帝国打得颜面全无,经历二十年时间才恢复过来重新实施对土耳其作战,但也是慢性的失血。

虽然克里米亚停战之后,俄罗斯经济在缓慢地进行着恢复,但是看到对华作战甚至到了有时候一天支出几万金卢布的时侯,整个帝国都知道对华作战不应当拖下去,这些宝贵的金卢布应当放在帝国的其它方方面面,大失血之后的帝国太需要金钱。

这些金卢布应当是一家又一家新工厂,一所又一所新学校,一段又一段新铁路,一次又一次地对下层施恩,或是其它更有意义的事情,但事实上这些金钱却花费在对华作战这个大目标之上。

但是谁也没有勇气提出断然停止对华作战,停止俄罗斯帝国长达两百年在远东的谋划,要知道对华作战支出虽然浩大,但是比起克里米亚战争来说,支出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对华作战对于俄罗斯帝国来说是只是麻烦而已,而非不可突破的阻碍,更重要的是前期投入了那么多资源,甚至付出俄罗斯远征军在上海附近毁灭性的损失,还有几万名流放者被国内被驱逐到远东,现在停止的话,如此巨大的损失谁敢承担。

更重要的是,这是对国内那些所谓民主派、征服民族、农奴或是其它反对沙皇派系的最大鼓励,要知道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大大鼓励了这些对沙皇素来不敬的人,现在在国内的某些边疆地区,比方说高加索地区,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而在远东的全面失败,会让这些人欢呼雀跃,发动一次又一次的起义。

俄罗斯帝国不能犯着这么大的风险,而且一个远东强国的崛起,对于俄罗斯帝国来说是最不幸的一件事,虽然远离俄罗斯帝国的核心区,但是代表着俄罗斯在东方的一切拓展都化为无用功,甚至还要倒退。

yuedu_text_c();

因此圣彼得堡的大人物已经定下了一条目标,只要这场战争的规模控制在一定限度之下,俄罗斯将以很大的人力与物力来进行这场战争,现在有争议的只是开战时间问题而已。

圣彼得堡认为现在春天已经来了,正是对华作战的最好时候,而作为现地指挥官的穆拉约维夫虽然也是一位贵族,但他认为现在还不是开战的最好时机,最好能拖迟到夏天中期,最好是到初秋才开始这场战争。

战争即将开始。

而天京城的战斗即将结束,事实当蒙得恩看到载着天王的船只朝着上游驶去的时候,他就知道天京的战斗马上就要结束了。

他朝着一边的典水匠唐正才说了一句:“委屈老弟,天王与小天王都交给了老唐你了!”

“放心!”唐正才回答了一句:“一切都交给我!”

他是湖南人,原本是个靠水运贩卖木材的商人,太平军进入湖南之后加入了太平军,因为是老水手,所以太平军的水师一直由他统领,顶峰期间有数万艘民船组成的庞大船队,这支船队南征北讨,曾经自长江顺流而下,席卷了整个长江,最后万帆齐至南京城下,水陆并进攻克了南京,改为天京,以后又率军西征,一直到了悲剧的征湘之役,庞大的民船船队为湘军五千水师尽数击破,损失民船达万艘,一路败至九江才站稳得脚,而长江下游,因为向荣红单船船队的加入,也全面处于防守状势。

而太平军水师内部也起了纷争,甚至闹出了大规模的哗变,还好杨秀清临时处置,才总算把这只船队保存下来,只是这支水师的全盛期已经一去不复返。

而现在太平军水师甚至到了窘迫无比的程度,他们根本不敢与虹军的蒸汽战船进行任何性质的对抗,甚至连虹军的风帆战船都不敢交战,一见面就遁走,即使如此,到现在太平军也只残存了一百来艘民船和三十几艘战船而已。

这一百艘民船和三十几艘战船现在都在唐正才的指挥之下扬帆上行,趁着夜色准备上行寻找着太平军在江北的余脉,他们只载走了两千名老将精兵和天国最重要的一批金银珠宝、文书、官员,却把大部分天国男女都抛弃在天京。

洪秀全甚至把自己的后宫都抛弃在南京,只带走了一个细阿妈和三五个生养过孩子的妃嫔而已,至于下面的王宗、丞相那只能抛妻离子远行江北,他们唯一的期待就是交代自己的家人与亲属,自行出城到江北找陈玉成会合。

没错,他们甚至放弃了突围的打算,芜湖已失,整个皖南尽为虹军所有,陆路突围已经是一条死路中的死路,他们只能希望他们的妻儿、家人、故旧、部下能获得虹军的法外施恩,从南京城辗转突围与他们会合。

只是蒙得恩却是冷笑一声,这南京城内好几万太平军的兄弟姐妹,恐怕不再会为太平军所有了,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什么吗?是柳绝户啊!

他突然想到了被洪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