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野菜与喂鸡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随着天气渐渐转暖,几乎一切地下的,地上的生物都开始苏醒,特别是一些花花草草之类的植物。
此时李中山在村里就会见到一些他从未见过的野菜,而这些东西往往就是大石桥村的特产,或者是特色,因为它们的产量并不高。
比如一种当地称为“地菜”的野菜,天气一暖就会从路边、田埂或者山脚下冒出来,虽然不是成块成片地分布,但却是星星散散的随处可见。
李中山常常看到有妇女或者小姑娘手提竹筐,蹲在路边用小铲铲地菜,她们会将地菜拿回去炒菜、下挂面或者包饺子;而得益于马冬梅和王佳的勤劳,李中山也吃过好几次地菜,它的味道与一些绿叶蔬菜相似,但要更新鲜一些。
经过黄国勇的提醒,李中山才知道地菜就是一种野荠菜,不过地菜的个头要比菜市场上卖的荠菜小上很多,甚至连一半都不到。
在春天里,大石桥村还有一种野菜比较受欢迎,就是野蒿菜,这种蒿菜基本上没有苦味,妇女们会将蒿菜采摘回去做成一种特色食品——蒿子馍馍。
蒿子馍馍的做法是将野蒿洗净切碎,然后与面揉在一起,揉面的时候放几个鸡蛋,加点盐和其他调味品,最后做成馅饼蒸熟或者煎熟。
李中山和黄国勇第一次吃的蒿子馍馍却不是马冬梅做的,而是周支书从家里带来的几个,想让他们尝一尝。蒿子馍馍除了馅和调料的味道之外,蒿菜的味道也很浓郁,吃完之后口中就像刷过牙一样,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所以李中山和黄国勇吃过一次之后就念念不忘,经常央求马冬梅做给他们吃,有时周末空闲一点,李中山就和黄国勇一起去挖一些野蒿菜,并帮忙洗净晾干,好让马冬梅做给他们吃。
类似的野菜大石桥村还有不少,比如蒲公英和鱼腥草,以及夏天的马齿苋等等,都是农闲时妇女们采挖的对象。
不过这些野菜的吸引力却超出了大石桥村,因为李中山也经常看到有人拖家带口地到村里踏青游玩,尤其是在周末。男人们一般会找个地方钓鱼,女人和孩子们会爬山或者在沙滩上嬉戏,或者就会向村民们借个小铲挖野菜,甚至还有一些更有兴致的人会在沙滩上生火搞起了烧烤。
靠一些小小的特色,以及山清水秀的风景将外地人吸引过来,正是李中山梦寐以求的情景,毕竟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有了人气才有市场,才有买卖,而买卖就意味着机会。
而这些远远算不上多的游客,以及类似野菜一样微不足道的特色,往往就蕴藏着机会,他李中山想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把机会挖掘出来,然后放大。
其实年前李中山在白庙村考察的时候,就得出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若想脱贫,勤劳一些就没多大问题,但若想致富的话,就必须得靠头脑,靠眼光了。
所以打李中山第一眼看到有城里人下来赏春时,他就很注意这群人了,因为他们在返回时往往都不会空手,免费的如钓起的野鱼,挖的野菜等。但李中山最看重的还是他们会向村民们购买一些土特产,比如说土鸡蛋。
说起这土鸡蛋,李中山早就有想法了,但这种完全靠信用才能买卖的商品,实在脱离不了农村这个环境,否则贸然运进城里之后,基本上就会无人问津。
但如果是城里人都愿意到乡下买的话那又是两说了。而且李中山年前为推销毛竹笋所建立的那游子聊天群,里面有四百多人,其中将近一半的人都住在周边县城,黄国勇将群名改成一个带点诗意的名字——“乡愁”,乡愁群里经常有人托黄学武帮忙打听谁家有土鸡蛋卖,但结果往往都是买不到。
李中山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思考,就觉得可以先小范围地发动贫困户们养鸡,然后一边通过各种方式渐渐开拓市场并建立信任,一边扩大喂养户的数量,最后再依靠养鸡来给村民们增加一份收入。
并且在某种程度来说,李中山觉得这喂养土鸡比他弄的沙滩种瓜还要靠谱一些。因为种瓜和卖瓜无论对于老百姓还是他们村干部来说,都是第一次尝试;而养鸡却不一样了,很多村民家本来就养的有鸡,只是数量比较少而已,比如大多人家都养着五六只左右的母鸡,所得的鸡蛋也仅仅够自家食用或者送亲戚朋友。李中山的打算就是将每家五六只的规模扩大到十多只,二十多只,这样才会有往外卖的鸡蛋。
李中山可不是瞎想,他在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就一直在调查并收集喂养土鸡的信息。比如一只土鸡一年能下两百个左右的鸡蛋,按七八个鸡蛋一斤的话,一年就是二十五斤以上的鸡蛋。
至于鸡蛋价格,村里一直稳定在十四元以上,而成本甚至连四元都不到。因为每只鸡一天只需要喂二两左右的稻谷,早晚各喂一次,其它时间土鸡就自己到田野和山上啄食昆虫、野菜和野草的种子等野食;这也是土鸡蛋的品质要比喂养鸡蛋高的原因。
所以基本上每斤土鸡蛋都有十元以上的利润,一只鸡喂好的话一年就是两百多元的收入,如果每户人家能多喂个十几只,二十几只,一年就能多个几千元的收入,而所费的功夫不过就是早上多喂几只鸡,晚上多数几个鸡蛋而已。
当然这是在非常理想的情况下,因为短期内不可能让所有村民们都喂养那么多,只能让少部分村民试着喂养,否则一下子增加的产量都难以消化。
李中山把自己的想法跟村委几人透露之后,倒也没人反对,因为事情明摆在那里。不过周支书也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村里小偷小摸的人不少,就怕这边村民们好不容易养成的鸡刚开始下蛋,那边一些手脚不干净的人就天天守在山间地头去偷鸡。
对于这个情况,李中山也很是头疼,毕竟无论在农村发展什么项目,基本上都要面对这个问题,但也不能总因为这个问题就止步不前,放弃发展,那样的话还谈何扶贫?
所以李中山最后只能把这个问题搁置一边,然后就开始发动一些有条件的贫困户扩大喂养土鸡,对于其中确实有困难的人家,村里可以垫钱买鸡苗。而村里给出的承诺是会在土鸡下蛋之后帮忙卖蛋,并且价格不低于村里的行情价。
消息传出之后,村民们对此反应不一,不过最后还是有一半的人家响应了李中山的建议,答应扩大土鸡的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