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第368部分阅读
痛yu绝,好在师相开导我,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才挺过那一关。”朝沈默感激的笑笑,接着道:“四十四年那场,我是铆足了劲,自感文章在那一年,算是出类拔萃的了,非要夺取头三名不可的”他无奈地摇摇头道:“谁知老天爷还没让我苦够,考前一个月,家里来了报丧的,说我母亲大人病故了没法,只得报了丁忧,回去受制二十七个月。”说到这儿,他深深吸口气,一脸感慨道:“三年一考,我连误三次,十年的光yin就这么白白地糟踏了要是换了别人,可能早就崩溃了。我也几乎没法恢复过来,”说着他满感情的朝沈默一揖道:“是老师在百忙之中,一连给我写了三封信,劝慰我、开导我,鼓励我,才让我走出yin影,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又对众人道:“所以才有了你们看到的,这个整天不知愁的沈不疑。这次要是再取不中,我也不会再伤心难过了,回去该干啥干啥,三年后再来考就是”
听了沈一贯的话,众人都想到了自己。因为这个年代能从层层科举中杀出重围的。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岂是那么容易的不管是世家子弟还是出身贫寒人家,都是老老实实的读书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把辛酸泪,所以他的经历也特别有共鸣。
于是忍不住,又感念起沈默的好,要不是他花费巨资、延请名师,颁布规章、亲自管理,怎能把把苏州府学打造成超越四大书院的当世第一学府要不是他打破地域之限,允许苏州以外的生员,也可入苏州府学学习,并享受与本地生员同等的待遇,恐怕在座很多人,就没法享受到最优越的教育资源,也没法考出这么多人来了。
还有一点,他们也十分感激沈,只是谁也不会说那就是去年在南京崇正书院,老师出的那道考较题麻冕,礼也,稍微有些脑子的考生都会明白,身为内阁大学士的老师,在考前出的模拟题,绝对是有指向xing的。回去后自然会反复推敲,再联系沈默的批语,也是要求他们尽量保守,心里便会隐约猜到点什么。
在这个一篇制艺定终身的时代,考生对于猜题的狂热和执着,那是不可想象的,既然有了线索,便去按图索骥呗。当时有可能出任主考、又是这种调调的,只有一位,那就是李chun芳,当然也不排除老师担当主考,然后出这种调调的题目。
但无论如何,只要把李chun芳的旧作习文都吃透,这两种可能就都涵盖进去了。
结果进场一看,主考官果然是李chun芳,便把心放在肚子里,按照李chun芳的调调行文,成功的可能xing自然大增。
至少这次在场的诸位,全都研究过李chun芳的文章。也成绩也相当不错,会元田一俊,以至罗万化、张位、陈于陛、沈一贯这五经魁中,在场的就有三位福建田一俊、浙江罗万化和沈一贯。其余诸人也全都在一百五十名之前。
这当然主要是他们自己十年寒窗的结果,但谁也不能否认,文章符合考官口味的作用。
~~~~~~~~~~~~~~~~~~~~~~~~~~~~~~
几乎是自发的,众位新科贡士一起起身,给沈默行大礼致谢。
沈默心里欣慰,嘴上却道:“起来,起来,这是干什么呢殿试还没举行呢,你们来坐坐也就罢了,可千万别拜我,还是留着拜座师吧。”用闽南话说,他这是典型的假仙。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不拜您拜谁”众人却坚持道:“就是,我们就认您这一个老师。”
“不要luàn了官场的规矩。”沈默板下脸来,摆手道:“要是不知好歹,就把你们轰出去。”
“老师言而无信,”这时一个年长些,叫王家屏的学生突兀道。
“哦,这又怎么说”沈默奇道。他对这个王家屏十分看重。在他看来,此人老陈稳重,有宰辅之器,是个可托付国事之人。
“您当初在崇正书院时许诺过,要在北京给我们接风。”王家屏道:“为了您这句话,咱们苏州府学来的考生,不管中没中,都没有离开北京呢。”
“哎呀,我是说过”沈默一听,跌足道:“竟然把这事儿忘死了。”其实他根本没忘,而是年前一直处于胡宗宪案的yin影下,根本不合适宴请;年后则去了徽州送葬,昨天才回来,但已然是不合适宴请了这时候请客,难免会给人抢李chun芳买卖的印象,不是沈默平素的风格。
“不瞒老师说我们。”会元田一俊,自然是此刻最有脸的,便笑道:“我们来前,已经包下了整座状元楼,咱们来的这二三十个,只是请您过去赴宴的代表,就算为我们壮行,讨个彩头,也请您破回例吧”
“是啊老师,您就去吧”学生们纷纷恳请道。
“盛情难却,”沈明臣也出声道:“别伤了学生们的心。”
连王寅也慢悠悠的道:“去又何妨”
“好”沈默终于下定决心道:“同去同去”若是以前,他是不大可能答应这种孟làng之举的,然而在天马山上,他悟出了道理,看清了自己的道路。虽然这样做,难免会给人截李chun芳胡的感觉。
既然不打算让自己的学生,给任何人当干儿子。沈默便要拿出些霸气来李chun芳不敢怨自己,别人也只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已,以他现在的地位,做了就做了,谁还能说什么不成就算说了,区区几口口水,能奈他若何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学生们顿时欢声一片,簇拥着老师便出了府。外面停着个八抬大轿,二话不说,便把沈默推进轿里,也不用轿夫,他们亲自上阵,抬着老师往状元楼去了。
无论如何,这都是桩雅事
分割
多谢拔刀相助,我只能把故事写好报答你们了。
字数够了,说个真人真事:
我念书的时候有个同学,学习巨好,属于重点线以上水平,平时也很自信。结果在考试前去洗海澡,回来后发高烧住院,弃考。复读一年,此次不容有失,他妈妈给他使劲补充营养,结果因为吃了五加皮过敏,住院,弃考。又复读一年,考上了清华的物理系,现在美国麻省理工读博,快要毕业。
可见人啊,不要被眼前的挫折和失败吓到,坚持住,笑到最后才灿烂。所以,我要坚持当我的xiǎo郎君,现在检查你们的票仓,还有的就掏出来,俺要回第八
第八三零章 名师高徒下
第八三零章名师高徒下
状元楼在京城以高档餐饮著称庙右街,此街从街头到街尾,清一sè都是各具特sè的高级食府,达官贵人多半在此燕饮饷客,其价位也自然令人高山仰止。
平时在庙右街就算高档的状元楼,在这个大比之时,自然深受想讨彩头、又不差钱的举子们的热捧,一桌席面已经从平时的三两银子,涨到了十两。但你还别嫌贵,自从去年,应试的举子陆续抵京后,这里便日日满座,一桌难求,为了能得偿所愿,举子们竞价出到百两一桌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不过包下整座状元楼,这样的大手笔,还是多少年来头一遭
三层的大酒楼,包一天得多少钱老板没有透lu,但以状元楼的桌数算,早晚开两席,差不多就得六千两。就算有优惠,也不会少于五千两,江浙举子的不差钱,令京城百姓瞠目结舌。
楼上楼下,整整三十多桌丰馔,三百三十多个举子或者贡生,也不是来自一省,有南直的、有浙江的、有福建的、甚至还有江西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出自苏州府学,这也是其今日能共聚一堂的原因。
被众星捧月般坐在主位上,沈默笑眯眯的看着楼上楼下,觥筹jiāo错、说笑打诨、串席敬酒,还有提耳罚灌的亲近弟子们。终于体会到了,唐太宗李世民说那句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的豪情与得意。
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恐当年他还是苏州知府之时,力主教育改革,打破大明官学系统的论资排辈、虚应公事、地域mén户、师资薄弱的四大痼疾,加大资金投入、延请名师大儒、对廪生实行考核淘汰、向非苏州籍生员开放入学并一视同仁时,也没想到仅仅过了十年,自己就迎来了累累硕果的收获季节,怎叫人不喜出望外,浮一大白
不过他也没有得意忘形,知道自己是占了个先发优势,才能把东南菁英荟萃一堂。但他很清楚,这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当年全国也只有苏州府学一家,不惜成本、致力于培养优秀应试人才的学院。至于其余省份的官学,不过都是生员们挂名食廪,教授们hun口饭吃的地方而已。而那些著名的书院,则深受阳明心血的影响,大都摒弃了对理学的传授,整日清谈无关社稷苍生的玄理空论,或者变成抨击朝政、抒发己见的真谛,就是不治举业。
那些用功读书,渴望以科举进入仕途的莘莘学子,是多么渴望能有一所指点他们学问、帮助他们应试的专mén学校啊
一面是强烈的教育需求,一面是不能提供合格教育的官学、书院,这之间巨大的供求矛盾,使得横空出世的苏州府学,一下子就变成了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天南地北的学子负笈而来,拜在他的mén下。
当时,东南各省对于本省生员外出游学,是一百个支持的因为秀才在官学念书是不huā钱的,而且官府还得发给口粮,这就是所谓的食廪洪武二年十月,朱元璋下令在全国各府县建府学、县学,赐学粮,增加师生廪膳。自此,凡入府学县学的学生,一律由国家负担费用,并免生员一家赋税。当时国朝初创,人才匮乏,故太祖高皇帝历年增加廪膳生员名额并给予殊恩优抚。至宣德三年,有感于廪膳生员设置太多太滥,已成各府县之负担,始创定额,一时削减了不少生员数额。此项改革得罪了不少人,只要一有机会,这些人就鼓捣着恢复旧制。
景泰元年,新皇帝登极,为收揽人心,又将生员定额取消。后来成化三年,生员再次定额。正德十年又再次放开生员编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许多人削尖脑袋往府学县学里钻,因为一入学校,穿上了宽袖皂边的五sè绢布摇忌溃偷扔谔肆鷐én。哪怕一辈子考不上举人进士,但只要占着生员名额,照样优免课赋,享受朝廷配给的廪膳。
时至如今,庞大臃肿的生员队伍,已经成为困扰大明财政的三冗之一另外两个是官吏冗员和宗室冗人。为了减轻沉重的财政负担,官府纷纷规定,廪米每月必须本人领取,不得代领,过时不候。对于当时深受抗倭之苦、财政普遍紧张的各级官府来说,本学那些生员们,愿意去苏州游学,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了。
沈默却借着苏州开埠带来的巨大收益,以及自己在粮食危机之后,树立的不二威望,强力在苏州推行这项改革,把人家不愿背得包袱自己背,而苏州本地的廪生,只要考核不达标的,却统统开除。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对声,那些被开除的生员骂他,说他吃里扒外,不配做本府父母官,南直的学台也上疏参他,说他肆意妄为、破坏祖制,引来了礼部的申斥。
若非他当时六首状元的光环还未褪去,皇帝和内阁要树立一个读书人的典范,没有追究此事,只是让他稍加收敛的话,恐怕苏州府学的改革,早就半道夭折了。
~~~~~~~~~~~~~~~~
现在和当时的情况大不一样了,随着东南各省重获安宁,海量白银涌入,大户富得流油、官府也变得有钱,在看到苏州府学取代的巨大成功后,自然不再希望本省的学子流失虽然他们的籍贯仍是本省,但深受苏州教养之恩,感情上会偏哪一边,还真不好说。
虽然沈默的目标,是把苏州府学建成全国第一所真正的大学,然而他从未有继续垄断下去的想法,因为士子们的学籍都是与户籍绑定,必须回原籍应试。所以如果各省不想继续让学子流失,他们会有无数种办法达到目的,就算是他也没法阻止。
所以去年在南京时,他便主动向那些大家主们提出,希望他们都能大力兴办学校,像培养本族子弟一样,培养本乡本省的人才。虽然当时各大家未必放在心上,但沈默在会试还未举行时有言在先,就不会被认为是闷声发大财的吃独食。
现在,会试的结果肯定已经传遍了东南各省,苏州府学以三百三十人应试,九十七人登第的优异成绩,占据了南榜的三分之二。无论是考中率,还是名次,都远远领先全国。必然会让那些人眼红地跟兔子似的。
其实今日,他之所以不再避讳和这种师生关系,除了要截李chun芳的胡之外,还有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那些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家伙知道,mén生和座主的关系之上,还有另一种更真挚牢固师生关系从而下定兴办学校的决心。
正在胡思luàn想间,沈默听到学生们叫他,回过神来一看,原来是xiǎo二送上一盘冰糖甲鱼。只见那盘中青黄相映,油汁紧裹鱼块,甲鱼头高高的翘着沈默是过来人,自然认得这道状元楼名菜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者,状元也。读书人焉能抵御这个彩头的youhuo但是状元每科只有一个,要是每人一份鳌头,这彩头也就没意思了。所以状元楼的规矩,无论人多人少,只要是一起吃饭的,就只上一只冰糖甲鱼,举子们自会用各种方式,来争抢这个鳌头
正因为加入了竞争的元素,一心想得这个彩头的举子们,自然会使劲浑身解数,往往jing彩纷呈,一些特别jing彩的,还会传为佳话,成为状元楼魅力的一部分。所以来这儿的人都知道,每当这盘甲鱼端上来之时,酒席气氛的最高cháo也就到了。
按例,应该由席间最尊贵的一位,来决定这个鳌头归谁。当然了,这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就那一个鳖头,给谁不给谁,都会得罪一大片人,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出题比试,胜者独占
但这次的情况比较特殊,毕竟还有大半在座的,是没有中第的这些人就算能想到答案也不会出声,毕竟连贡士都没考上,又有啥脸面抢这个鳌头
必须要照顾到这些人的感受,最好还得拔拔高,有些教育意义,这才能体现他这个老师的品格毕竟以利聚,不如以义合,不趁着这些还未入官场的家伙犹有热血的时候灌输,更待何时
沈默略微一想,脑海中突然蹦出那么一副对联,再一想,也没有更好地了,便无耻道:“我这有个上联,大家可以对一下。”
学生们便全都屏息凝神,楼上的也全都趴到扶栏边,唯恐漏听了一个字。
“这个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沈默说完自己都有些脸红,好在喝了点酒,xiǎo脸本就红扑扑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举子们开始寻思起来,这是个所谓的叠字重字对,但并不复杂,对于爱好此道者,可以说并无难度。然而沈默昔年所对那些绝对,早就成了脍炙人口的传说,在江南广为流传,所以没人以为这位对中圣手是马失前蹄,而是都认为他另有深意。
然而他到底什么意思这就不好猜了。可不能冷场啊,于是学生们纷纷抛砖引yu
会元田一俊对的是:山sè、水sè、烟霞sè、sèsè皆空。
沈一贯对的是:松鸣、竹鸣、钟磬鸣、鸣鸣有道。
此外还有七八个人对了出来,但都不甚欣喜,因为他们自己都觉着,这并不合老师的心意,也不合上联的意境。
这时沈默的同乡mén生罗万化,又对出了一个下联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顿时赢得满堂喝彩,众人都说,正解出来了,不必再对了。
但究竟是不是,还得老师说了算,于是众人都望向沈默,便安静听他缓缓道:“对的都很不错,但是我辈读书人,学的是圣人之学,怀的是济世之心。yin诗作对不过雕虫xiǎo技,作一娱乐耳,焉能比出才学高低”便又话锋一转道:“但我个人最属意一甫所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着目光扫过场中众人道:“这也是我对诸位的期许”
听到老师的话严肃起来,学生们也都收起笑容,聚jing会神听他道:“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从xiǎo就寒窗苦读至今,经历了数不清的辛苦磨难。这么辛苦读书,又是为了什么呢”
短暂的安静后,有人轻声道:“金榜题名”
“我听不见。”沈默淡淡道。
“金榜题名”学生便大声道。
“那金榜题名又是为了什么”沈默追问道:“我要听实话。”
大厅里静悄悄的,一时没人回答。
“没有人说,那我替你说。”沈默大声道:“有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yu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考取了进士,可以光耀mén楣、可以出人头地、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去很多房xiǎo老婆。对不对”
众人吃吃偷笑,当然没人敢说是,但肯定有人作此想法。
“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思,请你不要再叫我老师”沈默突然提高声调道:“我沈默不认这样的学生”
大堂里安静极了,只有他严肃的声音道:“你们应该都知道,如今国事如蜩,四方有难,已经到了不得不的革旧布新,力挽狂澜的地步。此事入仕,必须承担无比艰巨之责任,忍受前所未有之辛苦。如果你想要金钱美nv,我劝你去经商,如果你想要舒服安逸的生活,我劝你回家买地当地主,不要指望从官场上得到这些。作我的学生,必须有这份先忧而忧、后乐而乐的觉悟”说着他举起酒杯道:“如果你还愿意追随我,就干了这一杯那日后同甘共苦,便是同志若你不愿追随我,也饮下这一杯,日后若有违法失职、尸位素餐之举,别指望我会念及师生情分”
“干杯”学生们一起举杯,饮下杯中的酒水,至于是甜是苦,只有自己知道
分割
今天家里有事,更得有些晚,但我还是会再码出一章的,不要等,明早看哈。
第八三一章 新的开始上
第八三一章新的开始上
状元楼里,沈默的一番话,使方才满楼恣意撒欢的气氛dàng然无存。
其实他这番严肃起来,是经过深思熟虑,是用心良苦的
首先,对于那些新科贡士们来说,多年辛苦无人晓,一朝题名天下知,或多或少,都有些今朝放dàng思无涯,方才的恣意撒欢,大都是这些人所为。沈默冷眼旁观,只见他们拎着酒壶挨桌劝酒,要是不从的,便会拎着耳朵灌酒这要是也高中的,并不会多想,只会认为这是得意忘形、人之常情。
然而对于那些落第的举子,来参加这次类似庆功的宴会,本就是一种折磨。虽然没有问,沈默也能猜到,这一定是那些高中了的,强拉他们来的。大多数人心里是不愿意的,但更不敢得罪已经发达的同窗,只能勉强过来,给人家当陪衬。这时候,贡士们任何热烈庆祝的举动,都会深深的刺痛他们。若是成了被捏着耳朵灌酒的对象,他们更会深感屈辱。如果沈默也跟着起哄,给那些贡士以炫耀文思的机会,说不定连他也会为大多数举子不喜。
但沈默不光是为了照顾落第学生的情绪,更是要为贡生们敲个警钟。虽然只要没有大的意外,他们都会在殿试中被取中。但他们因为苏州府学的全面告捷,而表现出来的自满和松懈,恐怕会对最终的名次造成消极影响。要知道,殿试之后还有馆试,能不能被选中庶吉士入馆就学,大半要看殿试的名次二甲前三十名基本上保送入馆,剩下寥寥几个名额,才是比文章的。
所以能否在殿试取得好名次,关系着是否能选庶吉士,以及日后是否有机会入阁拜相若是因为一时的麻痹大意,导致没有取得应有的名次,那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绝对没有后悔yào吃的。因此为了让他们紧绷起弦来,沈默要多说两句重话了。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能从竞争ji烈的东南杀出重围,本身就说明,你们是学而优的人了。你们现在有些人是举人、有些人是贡士,将来早晚都是要做官的。”让人倒满酒杯,沈默缓缓道:“这个官怎么做,日后都要观政学习,不用为师多言。今天过后,你们中的一些,要去参加殿试、另一些要返乡继续学习,待三年以后再来。这个时候,为师没有别的礼物,只能送给你们两个字”
说到这里,沈默停了下来,学生们都屏息静听,在等着老师的下文,整个酒楼都沉浸在肃穆端庄的气氛中,仿佛地上掉根针都能清清楚楚地听见。沈默含着微笑,从丹田里迸出两个字来:“克己”
“克己者,克制siyu,严以律己也简单说,就是严格要求自己。”便听沈默沉声道:“这个你们都不陌生,孔夫子的仁恕之道嘛但我今天要说,却是其现实意义。那就是你的理想越远大,就必须对自己的要求越严格。那些这次没有及第的。请问中进士难吗对一般士子来说当然难,但对你们来说,其实已经是可望可求的事情了,可为什么却功亏一篑呢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被huāhuā世界牵扯了太多的jing力,没有把全部身心都扑在用功上有道是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须知道只一自反,天下没有不可了之事,回去好生用功三年,来日我与尔等共饮庆功酒”
那些没有及第的,被他说得又羞又愧,但也十分感动,感ji老师没有忽视他们,自然也牢记他的谆谆教导。
话锋一转,沈默又对那些即将参加殿试的贡士们道:“你们呢,虽然被侥幸取中,但也没什么好自满的,后天还有殿试,殿试之后还有馆试,那是一刻也松懈不得。漫漫仕途,其实刚刚开始,你们还什么都不是。若是此刻就开始飘飘然的放纵自己,将来回想起来,必定会抱憾终生的话就说到这儿,都好自为之吧,为师等你们的好消息。”说完之后,沈默便与众人饮了最后一杯,先行退席了。
被他浇了这盆冷水,那些自从放榜后,就陷入亢奋的贡士们,终于惊醒过来,是啊,后日的殿试可不是走过场,而是决定题名录上名次,决定一生命运的大考啊
想到这里,原先觉着老师有些不近人情的学生,也全都理解了老师的苦心,对这位时刻为学生着想的严师,也愈发尊敬起来。
于是原本预定好的连日狂欢取消,没考上的举子收拾行囊,即刻离京返乡,剩下的则足不出户,在屋里好生平心静气,摒弃心中的浮躁,以严肃的态度迎接不日到来的殿试。
~~~~~~~~~~~~~~
隆庆二年三月十九日,丙辰科殿试在紫禁城建极殿举行。
四百零三名新科贡士,便如他们的前辈一般,自黎明入大内,历经点名、搜身、教规矩之后,终于目睹了皇宫的的真容,无不为那种威严肃穆、宏伟神圣的气势所震慑,不由得自感渺xiǎo,无不升起敬畏之心。
他们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列班于丹陛两侧,待站定之后,便问得乐声大作,黄钟大吕、萧笙簧笛、编钟铜磬相伴而奏,一股庄严之感扑面而来,沁人心肺。就在这奏乐声中,大明九州十方、兆亿子民之主隆庆皇帝朱载垕,在华盖、宝扇的仪仗下,出现在众人面前。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万岁之声,让年轻的隆庆皇帝也有些ji动。对于自己登基以来的头次抡才大典,他其实十分重视,为了调整状态,给他的天子mén生留一个好印象,硬生生以生病为由,将此次殿试拖后了四天。
不过ji动归ji动,让隆庆在这么庄严的时刻,对着这么多高级知识分子讲话,还是有些勉为其难。尽管反复背了几天演讲稿,但是在训话时,还是出现了忘词和冷场,好在谁也不敢笑话皇帝,都绷着个脸,默不作声的听着就是。
直到后半段,隆庆才找到感觉,说话也顺溜了,可是准备的说辞也用完了,只能意犹未尽道“开始吧”
于是大部分官员退场,只留下大学士陈以勤、吏部尚书杨博、礼部尚书高仪、詹事府詹事马自强,以及一干礼部官员做监考。
待到闲杂人等一概退出,隆庆便亲自用裁刀,将黄案上的试题开封,然后授予身边的大学士陈以勤,陈阁老手持着试题,大声宣布道:“隆庆二年,戊辰科殿试,开始”然后将其转jiāo给礼部尚书高仪,最后由高仪公布题目:“圣上钦定策论一道:曰外攘内安之道”
嘉靖年间,都是要考策论和青词的,隆庆皇帝对先帝崇道深恶痛绝,自然不会再让贡士们堆砌那种毫无意义的华丽辞藻。
但对很多人来说,省了青词并不是好事儿,因为策论考的不是书本上的东西,而是考察他们对国政民生的了解程度,xiong中有没有经纬之策。这对于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们来说,可不如憋一篇四六骈文容易了。
越是这种看似可以自由发挥的东西,越是让考生伤透脑筋,许多人越想越觉着脑中一片浆糊,只能套用那些绝对不会错的圣人之言,来把文章尽量写得华丽些。当然他们也不太担心,毕竟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情况,谁也没当过官,更没接触过政事,就算那些官宦人家的子弟,又有几个能把大明当今的攘外安内之道说清楚呢
据说往年也多是如此,最后jiāo上来的卷子,大都辞藻华丽、空dong无物,为了评出高低,阅卷大臣只能比较他们的书法就是所谓的台阁体,写的字越是方正、光园、乌黑、体大,就越会得高分。
所以一直有江湖传闻说,其实在殿试中,书法要比文章更重要只是到底如何,谁也无法证实因为哪个阅卷大臣,也不会承认自己是以字取卷,就像不承认他们会以貌取人一样。
~~~~~~~~~~~~
殿试只一天,日暮jiāo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jiāo读卷官八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x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几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huā,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呈同进士出身。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yu进翰林院,还要再经过庶常馆的馆考,综合殿试的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但因为殿试是皇帝钦定的名次,为了避免找不痛快,负责馆考的官员,一般不会再改动名次。除非有特别优秀,不忍不取者,否则三甲和二甲名次靠后的进士,是没可能成为庶吉士的。
如果说会试决定举子能否入得了进士mén,那殿试就是决定他高低、以及未来能否入阁拜相的关键了,其重要xing丝毫不比前者差。
两天后,当担任读卷官的陈以勤,将得最多的十七本考卷进呈皇帝,请其御笔钦点前十名就算隆庆是个辛勤的皇帝,也不可能把每份卷子都看了。而是先有阅卷大臣将所有的卷子看完了,基本排定名次,再拿出最好的十几份,请皇帝把前几名定下来,就算象征xing的完成了天子亲阅。
隆庆是个厚道人,觉着人家既然把新科进士叫做天子mén生,那自己这个当老师的,也不能太应付公事,便将这十七本考卷一一翻阅。阅后都不甚满意,倒不是说这些文字不好,其实都华丽的让他眼晕,字写得让他自卑。但并不能让他满意,因为隆庆出这个策问外攘内安之道,是真的想知道答案。
作为一个成年皇帝,隆庆不是不知道,这个国家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只是他觉着,在处理这些事务时,那些经验丰富、智慧无穷的大臣们,比他这个才智平庸、缺少经验的菜鸟皇帝强多了虽然这是皇帝给自己的懒病找的理由,但他真的很希望,这个国家能在自己的统治下,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隆庆知道就是这四个字攘外安内,但具体如何去做,他就两眼一抹黑了,所以才要问问新科的进士们与把新科进士当成菜鸟、不屑一顾的阅卷大臣相比,隆庆真把他们看成了今日的希望与未来的栋梁对于攘外,自从去了一次昌平的历代皇陵,被沈默哄骗着游览了一次长城后,他完全被京城与边关的咫尺之距震惊了,才知道天子守国mén,不是说说玩的。加之前年俺答入侵,虽然明军最后击败了méng古人,但是隆庆皇帝心里还是觉得非常郁闷因为石州全城数万人被屠杀,许多北边城市沿途被méng古人劫掠,而明军只是利用其轻敌,才偷得了一场大胜。但沈师傅已经说过,以后méng古人会改变策略,不会再跟大明的车阵硬碰硬,所以想要复制万全右卫大捷,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méng古人会利用来去如风、不需要后勤的特点,对大明的入侵更加深入狡猾,对老百姓的损害也会更大。
这让这位爱惜百姓的皇帝非常不爽,他终于意识到边患问题是多么重要,于是在采蜜之余,也时常苦思解决边患的方法,只是想不到啥好办法就是了。后来接连发生的三场政cháo,让隆庆旧难未去,又添新愁,又把内斗当成朝廷的心腹大患,所以才有了这道策问题
分割
这是昨晚的一更,不影响今天的更新。
第八三一章 新的开始中
第八三一章新的开始中
于是,隆庆二年戊辰科的殿试策问外攘内安之道。凡四百二十字,开宗明义曰:君天下者,兴化致理,政固多端。然务本重农,治兵修备,乃其大者,即君主当以重农兴兵为急务。随后连提三个问题,即如何使人民归本务农如何行屯盐之法如何抵御异族侵扰通过这三个问题,也能看出隆庆皇帝的水平,并不是他自己想象的那么菜,还是可以切中时弊的。
然而对于呈上的卷子,隆庆都不能满意,认为其文必称古、太过空泛,像极了那些只知高谈阔论的清流之言,十分不喜。这跟皇帝在潜邸时,曾受教于高、沈、张三位务实派名下有关,虽然禀xing难移,但耳濡目染之下,还是喜欢实务、多于清谈。
于是他命人将其余的卷子取来,以百年不遇的毅力,一份份的阅读起来,终于在快到中午时,看到一份十分可心的。见其文言:臣闻帝王之涖天下也,必安攘并举,而后可成天下之至治;必明断并行,而后可收天下之实功。皇帝甚喜,便继续看下,但见其文洋洋洒洒,共四千余字,对皇帝所提的三个问题,都作了严密、详尽的回答。
他针对当时许多人离开土地,游惰者多,归农者鲜的现象,提出一家之言:yu驱天下之民皆力于本,其道无他,唯贵谷粟、履亩而正界矣。也就是要提高粮食价格、并对天下的土地进行清丈,抑制了豪强地主的侵并。
对于如何施行屯盐之法,他谓曰:屯盐之法,所以寝不如古者,盖祖宗朝边备振举,虏不敢入,开垦塞下,输纳盐粮,当时不藉内帑,而公si饶富。今诸边岁岁苦虏,塞下既无可耕之田,而盐商又无可籴之粟。当事者乃议发帑银、开余盐以佐之,于是屯政迄不可覆,而盐引滋滞矣。夫京师天下根本,内帑国计所关,以天下供京师其势顺,以内帑供四方其势逆,此复屯盐之利,诚为永久之图也。于是提出四条建议曰:一严徵赋之期,二核扣存之数,三重侵冒之爵,四复屯盐之旧。
对于如何抵御异族侵扰,他提出重将帅、先决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