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第370部分阅读
此事我会跟吏部打招呼的。”
“那卑职就回去等调令了。”海瑞站起身来,朝沈默深深一揖道:“大人,请保重”
沈默却一把扶住他,紧紧握着他的手臂,声音发颤,目光中竟透着一丝乞求道:“莫非我又要失去一个朋友”
“”那一刻,海瑞竟然一下子懂了沈默,缓缓摇头道:“如果中堂不嫌卑职高攀的话”
分割
下一章争取明天中午前发双倍还有最后24xiǎo时,大家投票啊,不想被落下这么多票
第八三二章 所谓朋友中
第八三二章所谓朋友中
时光荏苒,一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北京短暂的chun天,早换成一片酷暑。
文渊阁,次辅值房中,xiǎo机上的紫铜香炉中流出袅袅白烟,屋里弥散着令人心静神安的淡淡檀香。
沈默坐在书案前,捏着一支máo笔在写信。那支笔虽然笔杆和普通máo笔一般粗细,却是黝黑里隐隐透出光来。沿着笔杆看下来,那笔毫没有被墨汁浸染的地方,竟然红里透亮,一看就不是凡品。
这只笔说起来大有来头,乃是他当年从翰林院被调到内阁充任司直郎,第一次拜见严阁老时,严世蕃送给自己的那套文房四宝中的一件呢。
如今整整十二年过去,这个世界也变了大样,当年叱咤风云的严家父子,已经早被风吹雨打去,就连斗倒他们的徐阶,也已经黯然下野,回到了松江老家。
现在,自己这个当年的xiǎoxiǎo司直郎,已然登堂拜相,成为了内阁次辅,坐在曾经无比仰视的位子上,用严世蕃送给自己的máo笔,在给徐阶写信:
不肖受知于老师也,天下莫不闻;老师以家国之事,托之于不肖也,天下亦莫不闻。自列mén墙之下,获被末光、滥méng援拔,不肖亦自以为不世之遇,日夜思所以报主思、酬知己者。后悟人事不齐,世局屡变,使老师经纶匡济之业,未获尽纾;不肖感ji图报之心,竟成隔阂。故而通州一别,泪簌簌而不能止,非为别也,叹始图之弗就,慨鄙意之未伸也。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今虽远别,然恩情永记于心,常祈漫天诸佛,为吾师增福天寿,愿吾师优游林下、仙福永享
甭管心里是怎么想的,在信里,沈默用了最谦卑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徐阶的感ji之情,并把徐阶对自己的请求,用白纸黑字写下来,表示自己一定会做到。其拳拳之心,真令铁石心肠的人都要动容。
写完最后一个字,沈默的嘴角刮起一丝苦笑。如果可以的话,他真不想把这封本当例行公事的问候信,写得如此rou麻,实属被bi无奈之举啊把徐阶bi走后的不良后果渐渐显现,尽管没有任何把柄授人,但当尘埃落地后,在有心人的引导下,还是不免会有舆论对他不利,说他是赶走徐阁老的幕后黑手,为的是早日当上首辅云云。
尤其是李chun芳发表了那番随时准备退位让贤的讲演后,这种说法更有市场了,许多人都难免嘀咕一旦李阁老让贤,登上首辅宝座的可不就是沈阁老了么按照谁获利谁主谋的原则,看来在徐阁老下台过程中,他沈默难免扮演了不光彩的角sè。
这种说法,经过那些徐阶去后,已成明日黄huā的徐党爪牙大肆传播,虽然没人敢公开议论,但si下里都已是无人不晓了,令沈默的处境,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妙。如此做法在官场上叫做反制,知道你要动我,我便抢在你下手之前,先抓住你的问题大做文章,务求痛快淋漓大白天下。这时候如果你再利用手中大权处置我的话,势必引起公愤。当事者投鼠忌器往往作罢。一般情况下,这种反制的斗争策略,大都会收到功效。
这一招似乎奏效了,至少沈默回到内阁的三个月来,并没有什么排除异己、安chā亲信的举动,只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公务之中,没有任何胜利者的自觉。
相信这封信一传出去,那些徐党分子更该洋洋得意,认为抓住自己的七寸了吧沈默心中冷笑道,他是掐着时间写这封信的,大抵徐阶回到松江之日便会送到。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徐阶肯定会把这封信的内容,不慎泄lu出来,让那些准备落井下石的人看看沈阁老还是认他这个老师的。
但是经过这么多残酷的斗争,沈默已经没有一丝幼稚了,他不会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这封信大白于天下,那些谣言便会烟消云散。事实上,那些只知道阿谀奉承、排除异己的官场寄生虫,是不会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的,他们一旦确定这真是自己的弱点,便一定会穷追猛打,不把自己彻底抹黑搞臭,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大明朝如果要改革,就必须把这些腐臭的蛆虫消灭干净。在沈默心里,早已经判了他们的死刑。然而他毕竟也曾是徐党一份子,徐阶还在临走时,将那些人郑重托付自己,再加上他们的反制确实有效这都让沈默不得不估计影响,不能亲自动手。
而且,就算自己想动手,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徐阶已经为他的党羽,找好了一位保护神那就是新近入阁的左都御史赵贞吉。
~~~~
在经过一系列利益jiāo换之后,徐阶离京的次月,朝廷进行了廷推。结果左都御史赵贞吉和礼部尚书高仪,两位名声赫赫的老臣双双入阁,使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增加到六人。而且这两人入阁,并未卸去原先的职务,还是分别掌着都察院和礼部。后者倒也罢了,不是大比之年,礼部实在没啥搞头,但前者就不一样了,作为徐阶的托孤老臣,实在是能量惊人。
赵贞吉是徐阶名副其实的王牌。他是正德四年生人,只比徐阶xiǎo四岁,嘉靖十四便中进士、点翰林,当时张居正还不到十岁,沈默他娘还是个姑娘更重要的是,宦海沉浮三十多年,他赵老夫子早就铸就了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赫赫声威
赵贞吉确实是一条汉子。嘉靖二十九年,俺答袭北京那时候,严嵩、丁汝夔按兵不动,敌势铺天盖地。嘉靖问计于廷臣,久久无人一语。赵贞吉却力排众议,坚决反对议和,并请命上前线劳军。嘉靖一见,心情大振,立刻升了他的官,让他奉旨前去宣谕诸军。
下朝后,赵贞吉按例去严嵩府上拜谒,讨要票拟,严嵩避而不见。赵贞吉无法,正好在mén口逮住了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将其劈头盖脸一通臭骂,赵文华稍稍还嘴,便被赵贞吉一个黑虎掏心击倒在地,扬长而去。
严嵩当然为之恼怒,在票拟时故意不写授予督战权,让赵贞吉到前线一个兵也调不动。当时京城附近敌骑充斥,赵贞吉居然敢一个xiǎo卒也不带,单骑出城,驰入军营。持节宣慰诸路勤王军,诸军无不感动泣下,愿意杀敌报国。鞑虏听说之后,有所收敛,稍微后撤,赵贞吉大名一时传遍天下。
不过那个年代,可不是有本事、能立功就可以站住脚的时候,否则胡宗宪也不至于担着骂名给严家父子行贿俺答退后,严嵩立马构陷赵贞吉。结果,当时还是xiǎo赵的赵老夫子,被狠狠的打了一顿廷杖,贬到广西去当了典史沈贺沈秀才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
可是,这位老兄没有因此而消沉,依然干劲十足。经过十余年,又慢慢提拔上来,升到了礼部尚书,距离入阁仅有一步之遥。不过,磨难似乎并没有使他磨掉棱角,以至在入阁前夕,又公开顶撞严嵩,受到撤职处分,再次被罢官唯一可庆幸的是,这次没有挨打。
隆庆新朝,十年两逐、青衫去国的赵贞吉,终于再次白头回朝。他的xing格没有随着年龄而圆滑,甚至因为过于坎坷的经历,而变得有些偏ji起来。除徐阶之外,他绝不肯对任何人加以颜sè当然他现在也有这个资本。所以敢于指陈各部、科道矢职违纪的猫腻,得罪光了都不怕。其实他为官四十年,不是不懂官场潜规则,只是已近暮年,时不我待,赵贞吉十分感ji隆庆皇帝和徐阁老,给了他这个得偿夙愿、发挥才干的机会,所以决定放开手脚,拿出书生本sè大干一场了
所以从入阁第一天起,这位老先生就没把那论资排辈的规矩当回事儿,你首辅怎么了靠写青词上来的nong臣而已。次辅怎么了老子中进士时,你爹还没娶你娘的。还有陈以勤,那是当年口口声声喊我哥的xiǎo老乡;至于这个张居正,哼哼自从此老入阁后,内阁原先的四位兄弟,就没过上一天舒坦日子。
这赵老大人也不知是到了更年期,还是吃了炸yào不消化。总之一反常态,热衷于惹麻烦,一天到晚都要没事找事,从李chun芳到沈默到陈以勤,只要他看不顺眼,就要挨他的骂不过最悲惨的是张居正,每天都被横眉冷对,心理压力极大。
为什么呢因为赵贞吉十分不喜欢张居正,他认为都是这xiǎo子肆意妄为,徐阁老又无原则袒护,以至于失去了公平,nong得人心都散了,徐党才会落到今天这般田地。把徐党坠落的主要责任怪在张居正身上,你说老赵能不见了他就烦。
赵贞吉又是个眼里不rou沙子的xing子,以往两人不照面,他顶多在背后骂骂张居正。现在可好,俩人同处内阁,朝夕相对,张居正受他的气可就大发了每每朝会议论话题,张居正待要发言,老赵总是朝xiǎo张子挥挥手:这不是你们xiǎo辈能理解的。nong得张居正一句话也说不出,都堵在肚子里生闷气。
张居正起先是想和这位徐党元老好好相处的,但让他堵了几次后,只要有赵贞吉在的场合,他就不吭声了。谁知道不说话也有不说话的玩法,内阁大臣坐而论道,当谈到经史、玄禅时,赵贞吉便会阐发一番微言大义,然后就笑问张居正道:“怎么样,深奥吧你们这些光知道韩、柳文的xiǎo辈,要当大学士还早呢
~~~~~~~~~~~~~~
张居正这个郁闷啊,简直是没边了话说他本就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只是因为沈默那厮仗着先知先觉,一直跟他在那里示弱、示弱,nong得他判断错误了形势,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结果自然注定。然而从失败中,他汲取了许多的教训,加上老师临别前的面授机宜,张居正又恢复了自信,决定再次出征、收复失地。
他一共出了三板斧,第一步,是帮助皇帝实现了驱逐徐阶,平稳过渡;第二步,在一次面圣时,他向皇帝建议,为了稳定后徐阶时代的大局,将高拱起复执政,这都是深合帝心之举,让隆庆喜出望外,从此君臣冰释前嫌,感情倒胜过从前。
这两板斧过后,张居正稳定了自己的地位,然而却无法改变他在内阁排行末尾、人微言轻的困境。为此,他又发动了第三击,在徐阶下台后仅仅一个月,他就上了一道陈六事疏,向皇帝提出了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六大建议总而言之,就是要皇帝加强权威、统一思想,令行禁止要整顿吏治、整顿财政,加强国防
这就是在呼吁皇帝独裁啊
正是这最后一招,让张居正与一般耍nong权术之臣区别开来。他之所以要呼吁皇帝加强权威,采取独裁,并不只是为了自己因为谁都知道,当今皇帝是个对治国理政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人,从来就放手让内阁来干,他是断断不可能去独裁的这一点,张居正心知肚明。
那就应该是内阁独裁了
可是,内阁首辅和陈以勤,都是那种饱学的书生,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无能为力太平时期cào持一下国事还算称职,但让他们给大明这艘透风漏水的破船,在惊涛骇làng中掌舵,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不敢说是那块料所以只剩下有担当又有能力之人,来为这个国家掌舵了。
可是,内阁首辅和陈以勤,都是那种饱学的知识分子,太平时期cào持一下国事还算称职,但让他们给大明这艘透风漏水的破船,在惊涛骇làng中掌舵,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不敢说是那块料所以只剩下有担当又有能力之人,来为这个国家掌舵了。
这样的人不多,内阁只有他和沈默,在野的也就是个高肃卿。至少数年之内,他已经没有和这两位争雄的念头,但以他对这两人的了解,无论哪个掌握了国家大权,都不可能再放任国事下去了,必然有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唯一的不同是,如果是高拱柄国,他肯定会赤膊上阵,亲自cào刀改革;而要是沈默的话,则八成会稳坐钓鱼台,指挥别人去做。
无论哪一个,都好过目前这种不温不火的慢xing自杀。
然而他这一手,却惹得很多清流不快,什么叫省议论不让大家说话了要搞一言堂什么叫重诏令,要收权搞独裁你也配吗不仅言官反感他,许多的高官大臣也瞧着他不顺眼。
赵贞吉就是最不爽他的一个,认为此举尽反阶政,曾经辛酸的嘲讽说:此之善于逢君如此就连徐阶也不赞同,认为他cào切了。
结果张居正等来等去,没见着皇帝有什么反应,还等来了赵贞吉入阁的消息,这真是没抓到狐狸,还惹了一身sāo
随着赵贞吉被提拔到内阁,张居正连想退而求其次也成了奢望。整天被赵老夫子张子来,张子去的使唤着如果恰好边上没有司直郎或者舍人服shi,赵贞吉便会像使唤xiǎo厮一样对张居正道:“张子,倒杯茶来”“张子,纸没了,去拿点”
堂堂张阁老自幼神童,一路上都有赏识他的人jing心呵护,这辈子还没这么屈辱过呢但实在没法跟这个徐党元老冲突,便故作不见,赵贞吉就冷笑道:“现在的年轻人,果然是没教养”下次依然指使他如故。
张居正怀疑,如果赵贞吉在这样下去,自己会不会出师未捷身先死被他活活气死。于是又一次上书,敦请皇帝起复高拱出山。
其实隆庆早有此意,只是一来觉着,徐阶刚去,就把他的死对头召回来,这不是分明打徐阁老的脸隆庆是个厚道人,觉着徐阶走得ting痛快,认为自己看错了人。所以对其不仅恶感顿消,还生出几分歉疚,不仅全部满足此老的要求,还开始照顾起他的感受来。
本来隆庆打算,先用这个班子熬过今年再说,但张先生的说服很成功,让他开始动摇了,于是派人去沈默那里问计。
这几个月的功夫,沈默已经把最必要的人事安排做完,高拱何时回归,对他的集团利益影响不大。然而对国家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对于老赵的刚猛,他也实在招架不住了。今年四月俺答犯边,沈默已经命令王崇古、马芳等人严加防守,以他对宣大一线的兵力、士气和训练水平看,就算不能把俺答挡在境外,也可以使其投鼠忌器,不敢深入内地。
所以沈默为了示敌以弱,以达到麻痹敌人,为下一步出动出击创造良机。并没有命令其余军镇的兵力出动,更没有调迁在蓟镇练兵的戚继光部。这本来是经过兵部严密推敲,得出来的结论然而赵贞吉知道此事后,竟然勃然大怒,要求他立刻京城戒严,调集各镇兵马进京勤王
沈默耐心向他解释,就算méng古人绕过防线,bi近京城也不要紧。因为北京城城高墙厚,以目前的兵力,足够完成防御了。只需令各镇紧守mén户,不让俺答有可乘之机,敌寇占不到便宜,只能自行退兵了。
但赵贞吉认为他这是书生谈兵,亡国之道。被沈默说的无法反驳了,便说:“你还没断nǎi的时候,老夫就和鞑虏打过jiāo道了”又对李chun芳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焉能jiāo给黄口竖子决断”执意要求按他的意思来。
沈默虽然满腹经纶、口灿莲huā,对这个自入阁后xing情大变的赵阁老却也是无可奈何,盖因人家走的桥比他过的路都多,吃的盐比他吃的饭都多,对什么都有自己的顽固见解,绝不会被他个xiǎo子说服。
边上张居正看不下去了,当场就跟赵贞吉当场吵了起来首辅李chun芳呢,不知所措,控制不了会议局面。大家七嘴八舌,好容易决定最后举手表决,结果沈默张居正高仪一边,李chun芳赵贞吉陈以勤一边,因为李chun芳是首辅,打平的时候他作决定。为了保险起见,最后内阁下达了戒严勤王令。
最后连俺答的影子都没看到,京城防守了一个月后,解严了,白白huā了几十万两银子。
这次事件,让沈默彻底失望很难以想象,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竟是由这样一群废物在管理。一次xiǎoxiǎo的边境战役,就闹得中枢luàn了套,还有脸说什么天朝上国历来,只有主政者如虎,国家才能虎虎有生气。主政者若是如绵羊,国家就等于置身于狼群之中,你就是喊一千遍公理在上又能奈何
基于这个背景,沈默对高拱的立即回归,也是表示赞同的,所以对着皇帝的使者,他沉默的点了点头。
见连徐阁老的俩学生也不在意,那隆庆自然也没了顾忌,于是立刻派人传旨,起复高拱火速返京
分割
谢谢大家的关心,感动坏了,头已经不疼了,可能是我的xing格不适应这种拼杀吧。今天更这一章六千字的,然后明天后天大后天,三天可能也要一更了,因为我临时要出差,见谅见谅。
第八三二章 所谓朋友下
第八三二章所谓朋友下
七月又叫鬼月,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在这个人们还很mi信的年代,这个月有百般禁忌,唯恐在地府开mén之时,惹恼了那些牛头马面、索命无常之类,被他们给拖下引见。
就在这天,一个令京城官场觉得鬼敲mén都不算什么的噩耗,在京城传开了高阁老又回来了
其实之前,这消息便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然而不到板上钉钉之时,那些曾得罪过他的官员,心中总会难免侥幸大家都一厢情愿的以为,京城百官,几乎一半开罪过高拱,想那些大员们,肯定会顽抗到底,不让此事成真。后来又听说圣旨到了新郑,然而高拱却谢绝了,虽然知道他这是故作姿态,以免他们再说三道四,然而众人还是会自我安慰说不定高拱明白北京不欢迎他,知难而退了呢。
但今天,高阁老已经离家,不日即可抵京的消息传来,终于让他们彻底断了念想,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愁云惨淡。
谁都知道,此次高阁老回来意味着什么,那是纵虎出笼,要吃人呐一时间人心惶惶,不知道自己的前途是凶是吉。
仿佛老天还嫌高拱的回归之势不够猛,这时候竟也出来添luàn了就在同一天下午,城mén将关之时,一队身穿孝服的骑士,风尘仆仆纵马入京,来到了位于城东的天官府前。
天sè还未擦黑,府上人刚刚挂起大红的灯笼,就见那队骑士由远而近、就在府前勒住马。
mén子刚想说,这是谁家这么丧气啊。但定睛一看那为首之人,不禁跌足道:“哎呦,这不是二少爷吗”
那人正是杨博的二儿子杨杜,一向留在蒲州老家照顾太夫人。边上与他同来的管家,一边扶着疲劳过度的二少爷下马,一边对那mén子哭道:“快去禀报老爷,有丧事”
mén子吓得一哆嗦,颤声问道:“谁,谁没了”
“太夫人”
天官府上刚刚挂号的红灯笼便被摘下,换上代表家有丧事的白灯笼
乍听噩耗,杨博伤心过度,昏厥过去,正屋里哭成一片。
等他醒过来时,只见儿子们都围在chuáng前抹泪,稍靠后的地方,王国光、张四维和马自强等一干晋党核心也在,一个个面带戚容,如丧考妣。
杨博又是一阵垂泪道:“先君过世后,太夫人身子便一直不好,可也玩玩想不到说没就没了。”说着便强撑着下地,推开上前搀扶的子孙,朝西南方向跪下,使劲磕头,痛哭流涕道:“母亲大人,儿子不孝啊”哭得撕心裂肺,闻着伤心。
众人好容易将他扶起来,王国光劝道:“虞公节哀,太夫人无病无灾、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四,这是多少人修不来的服气啊。”
“是啊,这是喜丧”詹事府詹事马自强,不是杨博王崇古联盟的嫡系,而和王国光是一路,虽然与前者并不能算是亲密无间,但遇到事情时,还是会一致对外,共同进退的。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关口,杨博的老母亲突然去世,这位灵魂人物必须立即回乡丁忧,对晋党来说,这自然事关兴衰了。所以两人劝杨博冷静下来,赶紧拿出对策再说。
杨博哭一阵子,才停下来道:“老夫明天就上本请求回乡守制。”
“那”王国光问道:“这个关口上”
“不然还能怎样。”杨牧对王国光不太感冒,这厮与张居正走得太紧,在他看来,这是政治不合格的表现:“难道让我爹被吐沫星子淹死”
“我不是这个意思,”王国光窘迫的解释道:“只是高肃卿前脚启程,您后脚就要离京,如此一来,吏部怎么办,朝局怎么办我们又怎么办”
“是啊”张四维也深深叹息道:“噩耗太过突然,把我们的安排全打luàn了。”原本晋党与沈党、徐党三家,趁着高拱未来之前,已经瓜分了朝堂。各自把各自的地盘,经营的针扎不进、水泼不透,只准备给高拱留个空头首辅,使其顶在前面,做一些改革之事,又不至于损害到三家的利益。但现在,原本已经紧紧合箍的木桶,被chou掉了最粗最高的一块木板,里面还能存住多少水
看着满脸忧sè的一干党羽,杨博声音暗哑道:“人不能跟天斗啊我们不能再按原计划行事了。”
“全凭您老吩咐。”众人肃容道。
“三件事,”杨博伸出三根手指道:“第一,原本想让子维在礼部稳一稳,不要这么着急入阁,但现在不得不提前了”说着看看张四维道:“你要做好准备。”
张四维闻言忧虑道:“舅舅,孩儿确实没做好准备。”世上只有一个沈默,谁也无法复制他那样的经历,所以大多数官员,哪怕你天赋再好,也得苦熬资历,等到合适的时间,才能坐到合适的位子上。揠苗助长的结果张居正就是例子,这位比他还早两科的大学士,自入阁后便处处受制,想要翻身,却差点被灭了。认清形势后,准备伏低做xiǎo,却被人狂踩,哪还有半分宰相尊严
人贵有自知之明,张四维虽然无法抗拒登阁拜相的youhuo,但绝对不想现在就上,否则难逃张居正般的厄运,还是等等,再熬些资历为妙。这也是杨博的意思。
然而现在出了这等变故,形势已经容不得他再按部就班了,必须要先强行入阁再说否则杨博一去就是三年,这三年里,还不知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总之还是在内阁里要安全些。
“既然是熬资历,去哪熬都一样。”他的回答,总是让人无比熨帖。
“你有这个觉悟最好,”杨博的表情松弛了一些道:“不过也不用太担心,你是我们山西之凤,岂是张太岳那种暴发户可比,外面有你舅舅、霍叔叔”说着看看王国光和马自强道:“还有你王大哥和马大哥”
王国光和马自强知道,这是让他们表态呢,便纷纷点头道:“是啊,咱们都会唯子维的马首是瞻的。”
张四维连忙摆手道:“岂敢,岂敢”
“你们别抬他了,”杨博淡淡道:“他现在还镇不住场子,你们别让人欺负了他就行。”见两人应下来,他又道:“第二件,必须让老葛回来了,我不在他也不在的话,你们守不住江山的。”
“葛老能回来,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众人闻言jing神一振,说起晋党的主心骨来,除了杨博,就只有葛守礼了,张四维现在还镇不住:“只是他去岁刚刚归养,今年方便回来吗”
“不用担心,他这个人虽然方正,但知道大局为重,”杨博道:“我路过他家时,会去跟他谈谈,相信他会回来坐镇的。”
“那葛老回来后,担任什么官职”马自强便问道。
“”杨博有些黯然道:“我这一走,吏部八成要落到高拱手里了,这下他便是如虎添翼,恐怕再想钳制他,已经不太现实了。”
众人闻言点头,这也是最担心的吏晋党原先两大支柱,莫过于吏部和兵部。其中又以吏部尚书为甚。作为九卿之首,掌百官任免升降的重权,但凡比较强势的吏部尚书,便可与内阁大学士分庭抗礼、平起平坐,是以号称天官。
现在身兼着吏部和兵部两尚书的杨博回乡丁忧,他走后的空缺,晋党却无人能够填补。这也不怪别人,谁让他杨博存了si心,想让亲信接手这两个衙mén呢结果兵部已经被沈默夺去,而吏部又因为事发突然,没有足够分量的人接班所以被强势回归的高拱夺去,几乎成为定局。
“我这个位子,必定要暂时易主了。”杨博缓缓道:“但吏部实在太重要了,必须掌握在我们手中,所以你们要一起帮着高拱,一鼓作气登上首辅之位,jiāo换条件便是让老葛来当这个天官。”
“但无论怎么做,老夫不在的日子,都没有人能彻底护住你们杨博疲惫的闭上眼睛道:“所以对于出兵河套计划,你们要全力支持,仗打赢了,我们的好处最大。而且还可以凸显鉴川他们的重要xing,让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老夫不介意打上个三年。”
除了王国光外,众人都点头称是。
杨博看到他的表情有异,有些不悦道:“东南已经承诺,将承担他们子弟兵的一应军费,难道你这个户部尚书还要哭穷”
“就算客军的军费粮秣不用发愁,可还有京军,还有边军,这一半的军资还没着落。”感觉到老杨的不悦,王国光连忙解释道:“这些军队都要靠户部来养,勉强维持尚且捉襟见肘,又谈何作战呢”
“这个问你你让张居正去烦,”杨博淡淡道:“他不是办法多吗让他看着办,你依命行事就是了。”
“如果他损害我们的利益的话呢”杨牧忍不住chā言问道。
“”杨博不满的看了儿子一眼,淡淡道:“那就要算计,这比起我们将会赢得的,是不是划算了。”山西帮对收复河套的热衷,绝对不是出自什么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而是有他们十分明确的战略目的。
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是他们除了盐业之外的另一大支柱,摆脱对官府的依赖,使他们真正壮大起来。
王国光不是不懂此中的道理,面sè变幻数变,点头道:“我明白了”
~~~~~
如果说,高拱回归的消息,只是令京城官场的人们担忧不已的话;那他还没进京,便又被隆庆皇帝任命为吏部尚书的噩耗,便彻底使他们陷入了噩梦之中。
原先大家虽惊,但总觉着朝堂已经被瓜分完毕,高拱就算回来,也不过是顶着个阁老的空衔,想整人怕是没那么容易。可现在,隆庆皇帝把四品一下官员的生杀的大权jiāo到了他的手里而高拱的仇人,那班科道言官,偏偏都是四品以下,能饶了他们的话,那就不是高肃卿了。
于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高拱担任吏部尚书的旨意下达三内,便有五十多封辞呈送到内阁,恳请辞官回家种地,以免被高胡子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再看他们的名字,清一水的都是当初弹劾过他的科道言官。
这么多言官同时请辞,朝廷要是批准的话,那岂不说明皇帝也认为,高拱回来会清算这些杂鱼更何况这也不是过家家,怎能让这么多人同时离开呢所以绝大多数的辞呈都被驳回。
不过也有例外,几个跟高拱冲突特别严重,已经到了你死我活地步的言官,还是被放行了。其中便有那位大名鼎鼎的骂神欧阳一敬。话说骂神不愧是骂神,骂人厉害,闪人也快,见势不妙立即请辞,被驳回后便写血书当然不会说是怕了高拱,而是用最冠冕堂皇的理由,要回家奉养老母,也不知早干什么去了。
好在朝廷也体谅他的处境,又担心他失血过多,便没有再次挽留。为免夜长梦多,欧阳一敬在得到批复的当天,便收拾行囊,带着仆人家眷离京了。
这位在短短不到十年的弹劾生涯中,斩落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合计超过二十人,并附侯爵一人,伯爵两人的一代骂神,坐在离京的牛车上,回望着越来越远的九城宫阙,心中充满了酸楚和不甘他曾经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夺目,可现在,没有长亭送别,没有豪言壮语,就这么如丧家之犬般仓皇上路了
一路都是凸凹不平的土道,一连多日未曾下雨,路面比铜还硬,牛车走在上面颠簸得厉害,欧阳一敬前倾后仰、东倒西歪,骨头像要散了架,加之辣的日头没遮拦地直shè下来,晒得地上就像个烙铁。他只觉得浑身上下如同着了火一般,却又陷在无边的抑郁中失魂落魄,待他反应过来,却已经中了暑。
这时正好走在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当间儿,家里人赶紧一面给他喂水、洗脸,好容易撑到驿馆,找大夫来看了,也开了yào,却不见好。整个人卧chuáng不起,高烧不退,还发起了癔症,时不时在昏mi中大喊:高胡子来了不要杀我如是几天后,竟在一个早晨,被家人发现,已经死透了。
这时候高拱已经快到京城,听说了欧阳一敬的死讯,也是愣了半晌,才恨恨道:“这倒是个躲债的好办法不过不要紧,他只是个帮凶,罪魁祸首还在就行”至于谁是罪魁祸首,自然首推那曾经数次泼污于他,掀起倒拱政cháo的胡应嘉了。
xiǎo胡,等着吧,老夫来了高拱如是想到。谁知道,两天后又收到消息说胡应嘉也死了。
高拱这下彻底惊呆了,怎么自己恨谁谁死,知情的说我气场强大,能用意念杀人,可那些不知情的,岂不要说我心狠手辣,竟要将他们rou体毁灭
然而不管他怎么想,胡应嘉的确是死了这位唯恐天下不luàn的极品言官,当初得到徐阶的庇护,在倒拱之后安然无恙,被外放山东担任参议,已然是高升了。谁知好日子没过两天,便听说高拱回来的消息,当时胡应嘉正在生病,闻听此讯后又惊又惧,竟就此一命呜呼了估计是心理压力过大的缘故吧。
两位当年倒拱的旗帜xing人物,竟然在得知他起复的消息后,一前一后蹊跷死亡,怎能不让高拱担心说不清楚但实际上他过虑了,因为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普遍都认为,这两人是吓死的。
自此便留下了个千古谚语曰高胡子出山吓死个人啊
~~~~~~~~~~~~~~~~~~~~
骄阳似火。
马车在官道上奔驰,前面是四骑护驾的兵,后面也有四骑护驾的兵,马车两旁还有两排锦衣卫严密保护,显得此行十分煊赫。按规制,这是一品大员出京才能用的排场。
不过此刻,这支队伍不是离京,而是返京
马车上身穿布衣,表情坚毅,胡须在风中凌luàn飘舞的老者,正是高拱,以他的xing格,其实会选择轻车简行,低调返京。但皇帝执意这样安排,一来补偿老师昔日所受的委屈,二来也向天下人宣示,隆庆这次要ting他到底的决心
所以高拱也只能受着,但这滋味并不难受一路上奔越数省,各驿站更换好马,尚未抵京,声势便足以宣示,我高老三又回来了
分割
今日一章。明天很忙,更不了了,后天回青再更吧,见谅见谅
第八三三章 宦场如市上
第八三三章宦场如市上
高拱虽然因为不敌徐阶的言官军团,而在去岁黯然下野,但他人在江湖,心存魏阙。在高家庄除了每日教书育人,就是在反省自己失败的教训人之所以会在失败后反省,自然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