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红楼]如何逃离破船 > 分卷阅读47

分卷阅读4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也得让其他孙子出头,否则早晚还是要便宜给自己讨厌的那个人。拘泥于喜欢不喜欢,缮国公也的确是昏聩。

想想那个石光琥的样子,就算要因爱偏私,他也不成啊。

他将看法说出来,黛玉沉吟许久,最后道:“哥哥这么想也不算错,可是……若缮国公觉得石光珠一旦得势,会将整个石家毁掉呢?”

“不会吧!”贾琰不敢置信,这对石光珠有什么好处?

黛玉也只是猜测,她觉得有些人是不太在乎名声、前程之类的东西,她笑道:“都说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可是我觉得有些想法,人都是一样的。”

比如憎恨和复仇,贾琰明了,将黛玉的说法存在了心里。说来也巧,这一日,贾琰陪着孙钟去国子监应卯,他顺道去听一听国子监的课程。回来的路上却遇上了贾宝玉,和他常见面的一竿子公子哥儿,其中就有那个石光琥。

第32章

孙钟不喜欢这帮人,一个个看着就是纨绔,他板着脸对贾琰道:“我先走了,伯衡,改日咱们再聚。”

贾琰点点头:“你先去吧,改日我去府上找你,替我给叔叔婶婶,小弟小妹带个好。”孙钟点头自去了,就有一个锦衣公子问道:那是谁?瞧脾气不大好的样子,真够傲气的。

宝玉也不认识,他看着贾琰,贾琰笑道:“哦,新任大理寺少卿的儿子。”

几个原本面带不屑,嘴上嘀咕着酸书生的公子哥儿都闭上了嘴,老实起来。贾琰看着宝玉:“宝兄弟怎么在这,这几位是?”

“哦,伯衡哥哥,这是都是我的常常一起玩的兄弟们。”贾宝玉一一介绍,个个都是京中名门公子,什么神武将军家的公子冯紫英、卫将军家的儿子卫若兰、加上缮国公府的石光琥,四王八公、京中侯爵家的儿孙欢聚一堂。

还真是同气连枝,几代人都搅合在一起,贾琰想着,面上的笑容愈发和煦。而那个石光琥似乎之前很是受了一番教训,看见贾琰只是有些咬牙,却不敢上来挑衅。

他们这些公子已经玩乐一天了,现在正是要散伙的时候,贾琰就受了宝玉的邀请勒马同行。他有意问道:“宝兄弟,我听说几位将军的公子似乎都入了军中历练,不知那位石光琥公子如今是何职务?”

宝玉笑道:“他?他同咱们东府的蓉哥儿一样,捐了个龙禁尉的官儿,不过挂名罢了。要说起石家有出息的,那得是他的堂兄石光珠石孟圭,不过光琥的弟弟光琳,现在正在国子监读书,据说读的不错。”

连贾宝玉都知道石光珠不错,贾琰笑道:“那个石光珠是做什么的?”

“他呀,十二岁就从军了。”宝玉还真知道:“从军之后朝廷在南边与人打仗,他当时只是帐前听用的小校尉,却身先士卒斩将夺旗,立了头功。也就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他那会才十八岁,因为是勋贵家的子弟,皇上格外的高看他一眼,如今正当着楚王府司马,挂着六品职衔。”

贾琰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转而又问道:“听说贾雨村回京,常往荣府走动?”去年年末,贾雨村奉旨回京,如今正在兰台做着佥都御史。

提到他,宝玉就有些不耐烦:“可不是吗?那个贾雨村每来府中必要见我,我若托词不见,父亲又会不高兴。伯衡哥不知道吧,贾雨村为着讨好上官,曾经做过逼杀人命的事情!这等人,每每见我还要一副忠臣孝子的德性,劝我上进。哼,读书若是读成了那个样子,真是不如不读!”

贾琰听他这么说,倒不好多说什么了,他笑笑:“宝兄弟这话,倒像是隋朝杨智积的自保之道,倒也是大智慧。”

“,伯衡哥这是哄我呢。”宝玉道:“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我是个最没用的人,人都说我是富贵闲人。既于家国无益,总是老老实实呆着呗,说不定还活的长久些。”

贾琰没想到宝玉会这么说,他惊异的看着他,若真的如宝玉所说,以他的身份倒也不算歪理。宝玉上进,对于荣府也只是锦上添花,皇帝若是喜欢还能续一代袭爵?可若是皇帝不高兴贾家的人出现在朝堂上呢?

需知尽管贾政升官,可还是从五品……轻易都不能面君。都说贾存周迂腐,可是连有些捐官上位的都做了他的上峰,这就……着实看出皇帝既念着贾府从前的好处,又厌恶贾代善的临阵倒戈,感情复杂呀。

“为兄只劝一句,”贾琰勒马道:“宝兄弟不妨想想,你可以不做官,但是举业未尝不可。兄弟身上有功名,说话就更硬气些,需知男子汉大丈夫立于世间,难道真的事事逆来顺受、都听旁人的调停么?”

贾宝玉若有所思,贾琰不再多说,听其言就知道这其实是个聪明人,点到为止就好。

不过,石光琳……贾琰记住了这个名字,孙钟来林府寻他的时候,就听贾琰问道:“应祥认得石光琳么?”

“石光琳……”孙钟仔细想想,哦想起来了,“倒是见过,也是一表人才,读书颇为上进,人缘口碑都不错。他是缮国公府的公子,上头哥哥不过捐了个官儿,而他能踏实读书,着实难得。”

哦,难道是歹竹……不,恶竹出好笋?贾琰将缮国公的事情当成逸闻讲给孙钟听,原想着孙钟不过一笑了之,却不想他似乎心有戚戚。

“怎么,”贾琰笑问:“应祥有烦心事了?”

孙钟笑的有些难看,踌躇良久,还是道:“按说我不该说,可是我与伯衡为挚友,我从回京开始就憋着难受,实在想一吐为快。”

贾琰忙道:“既然当我是朋友,若是心中有事尽管说出来,我能帮忙一定帮,若是帮不上忙,能听你说话,你心里也会好过一些。”

“唉,”孙钟苦笑:“伯衡也知道,我是跟着父母长大的,而弟弟阿钊是跟着祖父母长大的。”

贾琰点头,这个他当然知道,当时孙钊初到父母身边还是怯生生的,如今活泼多了。难道……他惊诧的看着孙钟,不会吧,孙应勉才多大,难道还会兄弟阋墙?早了点罢。

孙钟叹息:“我原是长房长孙,说句到家的话,宗法族规在那,大面上谁也亏不着我什么。呵呵,我从来也没想过自己会觉得弟弟与我争甚么东西,谁知道,”

他顿了一下:“伯衡也一定奇怪过,我为什么不继续考而是紧着入监吧?”

贾琰默默点头,就听他说:“是父亲同祖父有了争执,祖父觉得我落榜一次足见资质一般,而阿钊年幼就进学,说不定前程更好。就想让父亲将荫监的名额留给弟弟,可是父亲觉得我是长子,又赶上调动回京,不如让我在国子监跟着大儒读书,到时候肄业直接去考会试。而阿钊还小反而可以慢慢来。”

“祖父勃然大怒,”孙钟语气黯然:“父亲也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