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分卷阅读152

分卷阅读15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钱呢!可以说凌州的气氛反而是三个州中最好的!

还有一点令人欢喜,新上任的县令们在解决了前任留下来的烂摊子后,纷纷开始组织百姓们修建行知小学了!这次述职,知州们也是为了来跟陶然要老师的。

明年九月,预计会有十五个比较富裕的县能建完学校,所以陶然要在九月之前,培养出至少十五个能独当一面的老师来才行啊!

任务非常艰巨,但陶然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第二天就去给行知学院的老师们发了通知,他要在春节结束后,开办校长培训班。

就算是填鸭式教育,也要在九月之前,培养出十五个合格的小学校长来!

而且这个培训班也不是随便一个老师就能进来的,考核方法当然是:考试!

这次考试的重点不是老师们的学识,而是他们的思想和管理能力!

对于开办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考试,行知学院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了。为了让大家回去过个好年,考试便赶在了放寒假之前。

校长培训班的考试,几乎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报了名。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似乎对考试有着一股奇怪的热情。但是光有热情没有用,而且这次考的也不是学识,更侧重的是人情世故。

试题是潘文山和公孙明志一起出的,两个实际上的校长,直接把管理学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其中还是以潘文山在乐径村小学当校长的经验为主。

于是乎,背了一肚子四书五经的考生们一拿到试卷,整个人都蒙了。

题1:如果学生家长要求让学生退学,你该怎么办?

题2:如果有小孩想来学校念书,但他/她家里不让,你该怎么办?

题3:如果……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没想到吧!拉灯了!!车还在我脑子里没码出来!!!_(:3」∠)_不过我周末码了95章末尾的那个车~想看吗~~~

第110章110

在大家的集体懵逼中,最终百余名老师,只有二十三人及格。

没考上的老师也不气馁,反而兴致勃勃地开始讨论试卷的题目,可以说将重在参与的神发挥到极致了!

人选定下来后,转眼就是寒假。

今年宁安过年的气氛比去年还浓厚不少,街道上人来人往地添置着年货。看到百姓们脸上露出的笑容,陶然觉得自己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带着弟妹上街扫荡年货!

虽然府上有专门的人负责才买年货,但过年要的就是一个气氛,要是什么都交给别人代劳,那有什么意思!

相对于宁安的喜气洋洋,京城却是一片愁云惨淡。

在过年封笔前一天,戚靖琪突然在早朝时发威,甩出了宰相家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逼良为娼等等滔天罪行!

戚靖琪在事前不声不响,而一朝发难时又人证物证具在,李宰相完全没有翻案的机会。再加上其他家族对宰相之位早就虎视眈眈,此时更是痛打落水狗,一夕之前偌大的世家,直接一蹶不振,从此步向衰落。

更令人争论不休的是,这案件里所有涉案人员总共三百多人,全部在年三十那天,被斩首示众!

一时间刑场血流成河,而今年冬天一直没有来的雪,突然在行刑完毕后稀里哗啦地从天上飘了下来。沾染了地上的血迹之后,原本纯白的雪,很快蔓延成了一大片血红污秽的模样,被很多迷信的百姓视为不祥之兆。

据说住的近的百姓甚至连年都过得不安生,他们自称晚上总能听到阴风阵阵,和凄厉的哭喊声。

总之除了宁安之外,瑞朝其他地方的人们,这个年过得并不太平。

有人说那些罪人死有余辜,戚靖琪此举大快人心,也有人说戚靖琪手段狠辣,有伤天和。

岳州府小学的《时事周报》更是马不停蹄,在年初三出的报刊中用最大的版面报道了这一新闻,还请了翁元基和回来过年的公孙明德,分别从正反两个不同的观点,写了两篇稿子。

又请了留在岳州过年的中学生们,就自己所支持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这一期周刊的水平从内容深度,和辞藻典故运用方面,可谓达到了巅峰。

戚博翰看到这期周刊,惊喜地挑了挑眉,对陶然道:“看来学校真的是人才辈出啊。”

这周刊虽说是就两个观点进行了讨论,但作为王府掌控舆论的工具,在这看似公平的辩论中,实际上每一句话都是在明里暗里嘲讽戚靖琪的□□。可以说,编辑部挑选稿子的眼光实在很不错!

陶然对于这期周刊也很惊讶,自从三位指导老师完全了解了他想要利用这三份刊物达到什么目的之后,陶然就再也没有对三份刊物指手画脚过了。每次都是出了成品后,才给他这里送一份。

今天看到这个周刊,陶然心中感慨之余,还十分与有荣焉:“那是当然!以后还有得你惊喜的地方!”

戚博翰看陶然小傲娇的模样,只觉得心里痒痒。但他还是按捺了下来,道:“这期周刊再加印一千份,放到图书馆里借阅,一铜板可以买一份。以后再有这种水平的,也可以这么做。”

“哎,其实如果中学的人多一点的话,办个对外的报刊就更加省事了。”陶然知道现在行知小学的一切还是小打小闹,想要真正能帮到戚博翰,起码得让学生们的知识积累再提升几个层次。

“不急。”戚博翰知道行知小学的意义在短时间内是体现不出来的,而且他也从没有指望过一群小学生能帮他什么。在来宁安之前,他已经早早规划好了将来的复仇大计,即使没有陶然,他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完成目标。

但现在有了陶然这么一个惊喜,他的许多计划得以提前实施,而且进展也顺利无比。一个小学而已,就当是给陶然养着玩了。光是一个水车,所产生的价值,都远比养一个小学需要花的钱要大得多。

很快,一千份加印的周刊就出现在了图书馆门口最显眼的位置。

来年春闱在即,即使是在年节,来图书馆学习的学子并没有减少很多,人来人往的门口,很快就有眼尖的学子发现了突然多出来的报纸!

一千份报纸整齐地叠在地上,旁边有白纸黑字上书:时事周刊,借阅。贩售价一铜板一份。

在这张纸旁边,还有一个陶瓷碗,明显就是要把铜板放在这里了。只是这架势,怎么看都像是要饭的……

有好奇心重的学子,直接上前拿了一份报纸,进图书馆里详读,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效仿借阅。

很快,一千份报纸就少了一小半。

时事周刊内容不多,但不少学子看了许久都不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