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分卷阅读185

分卷阅读18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分,并且科举的时间总算定了下来,就在来年的三月十五日!

而需要出题的公孙明志,总算在十二月来临之前,拖家带口来到了京城。跟着他来的,还有陶小妹和陶禧然的家书。

之前陶然去信,让陶小妹和陶禧然跟着公孙明志一起进京过年。结果这两娃竟然为了办杂志&日报,拒绝跟大哥一起过年!陶然该悲还是该喜。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心,但是一点都不黏大哥了,哎……

陶然叹完气,又问起宁安的事情。

在翁元基他们离任之前,岳州知州被公孙德业接任。宝浪县的县令陈万勇,因为自己出色的表现,擢升为凌州知州。再加上海州的张霖,三人成为了宁安最大的主事人。

三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才,守住戚博翰的发家之地,并且让宁安蒸蒸日上,并不成问题。而且被留守也不是坏事,毕竟在地方当最高长官,那可是手握实权的重任,并不比朝臣差到哪里去。

果然,公孙明志说的跟三人上报的奏折没什么两样,今年宁安的成比去年又涨了一成左右,还有十三个县申办了行知小学,想来等明年九月份,陶然又能坐一大笔声望点。

问完,陶然才记起正事,把出考题的事情给公孙明志一说,公孙明志差点就给跪下了。

“校,校长,你说什么?”公孙明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说,让你给明年科举出套题,就我们之前公务员考试那种类型的就可以了。过年之前拿给我可以吧?记得不要泄露出去啊。”陶然拍了拍公孙明志的肩膀,神色自然道。

“尚书大人!”公孙明志快哭了出来,“科举试题历来都是大学士出的。”

“我知道啊,这次他们那边也会出一套试题,到时候直接发两份试卷,让考生们选答。”这是陶然跟王灵均商量出来的结果。

毕竟科举不像宁安的公务员考试那么小打小闹,突然之间试题发生这么大的变革,恐怕大多数考生都会发挥失常。到时候指不定会错失很多人才,所以他们才保守地采取这种做法。反正现在造纸的方子和活字印刷术都交给工部去推广了,多印一份试卷的成本并不大。

公孙明志闻言,这才长舒一口气,巍巍颤颤的找张椅子坐了下来,道:“校长,科举的试题拟定之后,出题人不能与外界的人接触,必须待在一间屋子里,等待科举结束。”

公孙明志好歹也是下过场的人,对科举的一些制度还是很了解的。

“嗯……那你先回去构思构思,等到时候跟大学士他们一起来。”陶然挥挥手,就让公孙明志离开了,并不在意自己刚刚又在属下面前犯了个蠢。

试题的问题搞定了,接下来是防弊。目前瑞朝除了隔离出题者之外,还有糊名和誊抄的操作,防弊也算先进了。但是既然让陶然来搞,那必须得玩出点新花样。

首先是针对泄题,陶然让大学士们直接出五十道题,但具体选哪道题,只有戚博翰和陶然知道。

至于试卷运输期间泄题的可能,陶然桀然一笑。既然大学士都出了五十道题了,你只挑一道不是非常对不起人家?到时候直接让戚博翰挑五道题,派人誊抄在小纸条上,又把纸条给糊起来,到时候现场抓阄!

就算你能偷看到一两道题目又能怎么样?抓阄的时候又未必能抓到那道题!就算五道题都被偷看了又怎样?那么短的时间内还要去做五篇不同的文章然后背下来吗?!

就算能在短时间内背下来,陶然还准备了终极秘密:面试。

所有考上的,要被任命官职的考生,在上任之前都要经过王灵均和陶然陶然的双重面试。王灵均从小生活在京城这个大染缸里,谁是草包,谁是有真材实料的,只要聊多几句,绝对能判断出来。

而陶然就更加厉害了,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他死磨硬泡死皮赖脸喋喋不休,终于磨着系统开了个权限。之前只能看老师和学生数值的查询系统,现在只要支付一千声望值,就可以查看一个人的数值!

这可就是一本书的价钱了,但是为了辅佐戚博翰成就大业,这声望值绝对不能省!不过也因为贵,所以得放到最关键的时候使用。

一整套流程定下来后,明年的科举选材可谓密不透风了。

而礼部的官员们看到陶然整理出来的这一大串新鲜玩意儿,脸色黑的能跟染缸媲美。突然改变了这么多东西,策划案要什么时候交来着?十二月一日?!怎么不干脆杀了他们算了!

然而,陶然对古代这些官员的效率早就不满很久了,上班时间就知道引经据典到处跟人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争论不休,把时间都浪在那芝麻绿豆大小的事情上面,看得陶然这个急性子分外蛋疼!

这事没得商量!陶然一拍桌子,你们喜欢辩论我不阻止,不能完成任务就加班!至于不想加班的,爱加不加,反正后头还有很多人排着队想要进礼部呢!

陶然被这群磨磨蹭蹭的家伙,生生逼出了周扒皮的潜质,不由得让他更加想念自己在宁安的班底。就这么点事情,在宁安一天就能搞定了好吗!

第135章135

礼部官员抗议无效,每天都活在随时会被撤职的威胁下,忍受陶扒皮的剥削。

与此同时,涠洲的基地已经有了一千多名灾民,牛成弘却只给规划了一百来间房屋,如同一个小村落一般。

翁元基还像模像样地在南边的路边,立上了一个小牌子,上书“新兴村”三个大字。

这一个月,新兴村方圆的一里多地,都被开垦了出来。只是如今天气寒冷,土地又硬,还时不时下雪,并不适合种东西。

翁元基选了一百名平时表现优秀的灾民留下来,传授给他们沤肥的法子,又挑了一名平时表现出了优秀的领导能力的灾民,成为村长。

把足够吃到明年开春的粮食留给村长后,翁元基对这一百名新兴村的村民道:“你们好好经营这片土地,等开春后会有人来检查土壤开垦的情况。只要土地养得好,朝廷会借给你们能吃到明年秋时的粮食。”

闻言,被留下来的一百名村民眼眶立即湿润了起来,甚至有不少人低声抽泣起来。

今年对于他们来说,可以说是人生最黑暗的一年。亲人们相继离去,自己苟延残喘地留在世上,却从没想过还会有这么一天,还能看到未来希望的一天。

突然间,所有人都对新皇产生了无限的崇敬之情。如果不是圣上圣明,他们又怎么会有今天呢?

而没有能留下来的灾民,心里的小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接下来的要去盖的村子,只要他们再努力一点,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