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分卷阅读222

分卷阅读22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要把它们全部翻整施肥造墒,需要多久?”

那十名农户都十分拘谨,闻言互相对视了几眼,才有人低着头小声道:“大约需要五日。”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附和。

这倒是让陶然有些意外,这平均一人五亩地,竟然能一天整一亩吗?!这也太厉害了吧!不过陶然没将这想法说出口,只道:“那就辛苦你们了,需要什么帮助只管提,等将来棉花种出来后,给你们算五成抽成。”

这土地是无主,自然是算官府的,现在相当于把地租给他们种。除了种的东西跟寻常粮食不太一样之外,跟其他的佃农没太大的区别,而五成的抽成对于佃农来说已经很多了!而且邱裕已经跟他们说过棉花的作用,这五亩田种出来的棉花,虽然只有五成,但来年家里人应该保暖不成问题了!

思及此,十人都很是激动,陶然给每人发了一张棉花田需要整成什么样的图纸,稍微讲解了一番后,便手让他们赶紧开始干活。

书上说,施肥造墒需要在棉花播种前15天完成,如今已是二月三日,最快也要二十三日才能播种,这日子着实已经算晚了。

还有水源的问题,也需要快点解决。陶然眉头紧皱,思索了一会儿,才发现邱裕等人也在一旁陪着傻站,连忙道:“各位若是有事,先各自离去吧。”

邱裕对三名下属点点头,三人便纷纷告辞了,如今春耕有许多事宜要他们主持,昨天为迎接陶然已经浪了半日,此时不敢再耽搁。

陶然看邱裕留了下来,也觉得这样正合适,他初来乍到,还有很多问题要问,而且能趁机拉拢一下这个人才。

“邱大人,不知沂州的沤肥的法子推广得如何?”

当初王君浩来沂州,带了不少小册子过来,其中就包括沤肥的教程和水车的图纸。如今王君浩来沂州已经将近一年,不知道肥料在应付完春耕后,还有没有剩余的用在这棉花田上。

邱裕以为陶然是在考察自己的功绩,连忙答道:“已经在各个村落推广完毕,最迟的村落在春耕时已经能使用上粪肥了。”

沂州的沤肥条件可是得天独厚,因为沂州百姓他们会养羊!有畜牧就代表有许多粪便,可以用于沤肥!不同于其他地方,一大家子每天的排泄物,沤出来的肥都只是勉强够用,沂州要是缺肥,那可真就是邱裕的锅了。

陶然又问了十名农户家中的沤肥情况,得知不用担心肥料问题后,便思考起了水源。

沂州气候干燥,境内有一条沂水河,水流量不到一万,支流也很少。沂州官府在农闲时,都会组织去挖新河道。但是由于官府拿不出多少工钱,沂州人口也不多,所以效甚微。

沂州府毗邻沂水河的主干道,在主干道两旁有着沂州最为肥沃的农田。但这棉花田,离沂水河的主干道有十多里的距离,离沂水河最大的人工支流,小沂河也有五里,想要开凿新河道,显然时间不太够,水车在这时候也派不上多少用场。

陶然思索无果,刚想到处转转找找灵感,忽然跟着他来沂州的一名小厮呼哧呼哧地跑了过来:“老爷,管家让小的给您带句话,工匠们已经到府里了!”

闻言,陶然眼睛一亮。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群工匠在宁安的时候给他做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说不定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灵感!

陶然连忙告别邱裕,往府里跑去。

这次来的工匠有五十人,其中木匠十人,水泥匠十人,还有烧砖烧瓷烧玻璃打铁等,几乎囊括了整个工匠届的工种了。他们的家眷都留在了京城,等一年后,他们跟着陶然回京城,便要在京城定居,也相当于给陶然成立了个研发小基地。

节度使的府邸虽然不致,但是占地面积还是蛮大的,五十名工匠住进来,陶然直接将半个府的面积划分给了他们,让他们自己改造成自己需要的作坊。

不过在此之前,陶然在给众人接风洗尘完毕后,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水源的问题。

“小人曾见过人用竹子破开两半,头尾衔接,引来山泉水的,只是……”一名木匠说完,就摇了摇头。沂州没有竹子,连树也不多,将来他们木匠要干活,找原材料还要劲半天呢,哪里能弄来竹子。

“小人观沂州地势平坦,不如做个大木桶,用牛车运水?”一名木匠又道。

陶然对这个方案不置可否。沂州很穷,牛都没几头。而且若是木桶小了,来回的途中浪的时间,跟人力挑水有什么区别?若是木桶大了,又怕牛承重不了。

工匠们又各抒己见,但提出的方案不是成本太高就是耗时太久,始终没有能让陶然眼前一亮的法子。

见天色已晚,陶然正准备让大家先去歇息,一个水泥匠忽然开口道:“没有竹子,用水泥如何?”

“可人家用竹子引来的是山泉,需要地势的配合,才能引来水流啊。”之前提起竹子的木匠答道。

“可以用水车。”水泥匠答道,“用水泥做成半开的管道,再用水车挑起水流,让管道从高往下引去农田处。”

这次他们这群工匠也不是空手来的,宁安产的水泥足足带了两大车,做个五里长的管道还是绰绰有余的。

陶然目光灼灼地看着提出水泥的工匠:“好!此时交由你主办。也不用做得多细,撑个一两年,到时势必是要挖河道的。这件事你们若是做得好,重重有赏!”

第163章

没想到自己随口一提的计划,竟然就这么被采用了,水泥匠显得比陶然还要激动,连忙站起来朗声道:“定不负大人所托!”

陶然点点头,又对他道:“我要在十五日内看到成果,你挑选些人协助,届时所有人参与的人皆有赏!”陶然现在别的不多,就是银子多!自从北部不再需要粮食供应之后,短短几个月,琉璃阁的进项分成到陶然手里,已经多达十万两白银了!

听到参与的人都有赏,其他人皆是纷纷看向了水泥匠。陶然也不留下来拘束他们,又嘱咐了几句便离开了。

肥料和水源都解决了,陶然要利用棉花田整好之后的那十五天,给十位农民来一次全方位的棉花种植的培训,把系统兑换来的棉花种植知识填鸭式灌进农民的脑子里!虽然目前只能纸上谈兵,但总好过两眼一抹黑。

翌日一早,陶然就到隔壁知州府找邱裕。

“邱大人,府内有没有现在空闲的,识字的人?如果会画画就更好了。”既然要推广棉花种植,那肯定要印点图案小册子。陶然是只会画火柴人的那种,这活是干不了的。

邱裕闻言,面色有些古怪。要识字的人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